陳詩哥
粵語,就是廣東話、廣府話,這是官方的稱謂;而我們自己則說是白話,廣白就是廣州話。由于古代北方對嶺南的影響比較小,廣白得以長期獨(dú)立發(fā)展,保存了較多的古音。所以,人們常說,用粵語吟唱古詩,是非常適宜的。
讀大學(xué)的時候,我有一位忘年交,他已90多歲。有一次,我在宿舍里舉辦了一場小小的詩會。老先生用粵語吟唱了一首古詩。詩名我忘了,但我永遠(yuǎn)記得老先生吟唱古詩的樣子。他頭戴一頂扁扁的黑氈帽,穿著一件舊舊的西服,卻不失風(fēng)度,吟唱古詩的時候輕微地?fù)u頭晃腦。他唱得輕描淡寫,卻平仄相和,跌宕起伏。我聽得如癡如醉。
不過,對于從外省前來廣東的老師和同學(xué),講粵語則會有些為難。
我有一位從湖南來廣東教書的老師,他已在廣東工作20多年,可是偶爾說起一兩句粵語,就像嘴里含了棗核一樣,因?yàn)榛浾Z沒有翹舌音。這種情形,則跟廣東人說普通話相反,舌頭怎么都翹不起來。
前些年,廣東電視臺有一部連續(xù)劇《外來媳婦本地郎》。劇里有一個大家庭,幾位媳婦來自天南地北,在家里說起話來,有時難免會有一種“雞同鴨講眼碌碌”的感覺,意思是雞說雞的話,鴨說鴨的話,彼此聽不懂,只能瞪眼睛。只要你懂粵語,就能體會“雞同鴨講眼碌碌”有多傳神。
下雨,在粵語里是“落雨”;普通話里說“挑剩的”,粵語則用“籮底橙”來比喻;普通話里說“叫人討厭”,粵語則說“乞人憎”。如果要表達(dá)“安靜、悄悄”的意思,廣東人就會用“靜雞雞”。因?yàn)?,雞很膽小,走路的時候躡手躡腳,雞頭一點(diǎn)一點(diǎn)的,就像小偷鬼鬼祟祟一樣,所以就說“靜雞雞”。
“靜雞雞”還可以用作形容詞,表示環(huán)境很安靜,例如:“平時這里很吵的,為啥今天‘靜雞雞?”除了“靜雞雞”,還有另一個詞語“靜靜雞”。
關(guān)于這兩個詞語,電影《春嬌救志明》里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張志明的干媽問春嬌:“‘靜靜雞和‘靜雞雞,哪個更靜一點(diǎn)?”春嬌說:“靜靜雞啊,因?yàn)殪o雞雞有兩只雞,比較吵?!闭媸怯腥?!如果遇到什么事,讓人很為難,廣東人就會打一個響指,說:“濕濕碎啦(意思是“小兒科啦”)?!?/p>
粵語還非常富有生活氣息。廣東人喜歡吃“油炸鬼”?!坝驼ü怼逼鋵?shí)就是油條,原來被稱為“油炸檜”。據(jù)說最早是臨安(今杭州)人起的名字,借此表達(dá)對大奸臣秦檜的厭惡和痛恨。傳到廣東后,因在粵語中發(fā)音和“油炸鬼”相似,久而久之,就以訛傳訛,變成了“油炸鬼”。
在粵語當(dāng)中,還有各地的方言。例如,我老家廣東省羅定市圍底鎮(zhèn)的方言,有一個特別的名字,叫“能古話”,因?yàn)楸A袅嗽S多古音成分,發(fā)音與廣州話有很大出入?!澳堋笔恰拔摇钡囊馑?,能古話是說,我們祖上認(rèn)為我們講的都是古人的話。
譬如,玩不叫玩,而叫“蕩”,特別生動;游泳不叫游泳,而叫“暗身”,因此每次下水游泳,我都有一種身影浮動并且清涼的感覺;小朋友不叫小朋友,而叫“儂兒仔”,很是可愛;中午不叫中午,而叫“晏晝”;吃中午飯不叫吃中午飯,叫作“食晏”……
小時候,我有時把寫剩的半截鉛筆頭扔到垃圾桶里,我母親會跟我說:“做人要知慳識儉?!币馑际?,做人要勤儉節(jié)約。有時,母親也會嫌我舉止粗魯,跟我說:“做人要知書識禮?!币虼?,在我心里,“知慳識儉”與“知書識禮”是同一個語法結(jié)構(gòu)。
粵語看似很難,其實(shí)也不難掌握。在此,我推薦粵語電影和粵語歌,它們都是很好的“教材”。
(摘自《兒童文學(xué)》2022年第1期,本刊有刪節(jié),西米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