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宜名 岳璐茜 李宗莉 張月君 孫向紅
(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劑科,山東 青島 266555)
臨床上慢性萎縮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是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難治病及多發(fā)病,全球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趨勢,患者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上腹部不適、脹滿、噯氣、納差等[1-3]。CAG伴腸上皮化生是胃癌的癌前病變,目前尚未發(fā)現(xiàn)有特異性藥物可扭轉CAG向胃癌的轉變。近年來,傳統(tǒng)中醫(yī)藥在治療CAG方面取得了較大進展[4-5],中藥逆萎康(雪膽15 g,黃芪10 g,老龍皮10 g,朱砂七6 g,半枝蓮15 g,海螵蛸10 g)是根據(jù)多年臨床經(jīng)驗研制出的中藥制劑,并且已經(jīng)申請了中國專利(專利號201210315363),經(jīng)過臨床應用多年,患者療效顯著[6],但是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惡心等不良反應。本實驗旨在通過對逆萎康組方進行優(yōu)化,以消除或減輕患者服用后出現(xiàn)的惡心等的不良反應。現(xiàn)將結果報告如下。
健康昆明種小鼠鼠130只,雌雄不限,體質量為18~22 g,由青島市食品藥品檢驗研究院動物中心提供。中藥雪膽150 g,黃芪100 g,老龍皮100 g,朱砂七60 g,半枝蓮150 g,海螵蛸100 g,生姜60 g,陳皮60 g,半夏60 g,由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藥劑科提供;水楊酸鈉由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提供;高嶺土由北京索萊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
1.2.1小鼠急性胃炎模型的制備 選取小鼠10只,每天中午分別以0.2 mL水楊酸鈉乙醇混合溶液(40 mg水楊酸鈉溶于100 mL體積分數(shù)為0.60的乙醇溶液中)灌胃1次,每次灌胃后禁食2 h,連續(xù)灌胃10 d,期間觀察小鼠精神及體質量變化情況。于第11天處死所有小鼠,取胃黏膜組織,以質量分數(shù)40 g/L甲醛溶液固定,石蠟包埋,常規(guī)切片,蘇木精-伊紅(HE)染色,光鏡下觀察胃黏膜組織的病理組織學改變。
1.2.2組方中致嘔成分的篩選 選取小鼠70只,隨機分為7組,每組10只。7組小鼠先按照上述方法制備急性胃炎模型,然后分別灌胃雪膽(15 g)煎煮液(雪膽組)、黃芪(10 g)煎煮液(黃芪組)、老龍皮(10 g)煎煮液(老龍皮組)、朱砂七(6 g)煎煮液(朱砂七組)、半枝蓮(15 g)煎煮液(半枝蓮組)、海螵蛸(10 g)煎煮液(海螵蛸組)、生理鹽水(生理鹽水組),每天中午定時灌胃0.2 mL,灌胃后禁食2 h,連用14 d,每天記錄所有小鼠食用高嶺土和鼠糧的質量及小鼠體質量,并計算高嶺土/鼠糧比值。
1.2.3組方優(yōu)化 選取小鼠50只,隨機分為5組,每組10只。5組小鼠先均按照上述方法制備急性胃炎模型,然后分別灌胃原逆萎康組方煎煮液(A組)、原逆萎康組方朱砂七減半煎煮液(B組)、原逆萎康組方加生姜(6 g)煎煮液(C組)、原逆萎康組方加陳皮(6 g)煎煮液(D組)、原逆萎康組方加半夏(6 g)煎煮液(E組),每天中午定時灌胃0.2 mL,灌胃后禁食2 h,連用11 d,每天記錄所有小鼠食用高嶺土和鼠糧的質量及小鼠體質量,并計算高嶺土/鼠糧比值。
小鼠急性胃炎模型制備過程中,每次灌胃液灌胃后,小鼠表現(xiàn)為明顯不安,連續(xù)灌胃數(shù)天后小鼠嚴重萎靡,毛發(fā)灰暗,體質量減輕。第11天時處死小鼠,病理切片示小鼠胃黏膜下水腫,甚至部分黏膜出現(xiàn)炎細胞浸潤(圖1A)、糜爛(圖1B)、淺潰瘍(圖1C)等急性炎癥改變。
A:胃黏膜炎細胞浸潤,B:胃黏膜糜爛,C:胃黏膜淺潰瘍,HE染色,200倍
7組急性胃炎模型制備成功的小鼠再連續(xù)灌胃各組藥物14 d后,雪膽組、黃芪組、老龍皮組、朱砂七組、半枝蓮組、海螵蛸組、生理鹽水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分別為1.58±1.42、1.92±1.13、0.98±0.73、5.40±2.49、1.17±1.75、2.17±1.40、1.81±0.83,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7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3.92,P<0.05);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僅朱砂七組小鼠該比值差異具有顯著性(P<0.05),其他組小鼠該比值差異無顯著性(P>0.05)。
5組急性胃炎模型制備成功的小鼠再連續(xù)灌胃各組逆萎康藥物11 d后,A~E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分別為9.34±4.95、6.10±2.99、5.65±4.57、3.33±1.67、6.50±3.59,單因素方差分析結果顯示,5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F=3.63,P<0.05);D組小鼠該比值與A組比較,差異有顯著性(P<0.05),其他組小鼠該比值比較差異無顯著性(P>0.05)。
CAG是一種以胃黏膜固有腺體數(shù)量減少或消失為病理特點的消化系統(tǒng)常見病,世界衛(wèi)生組織已經(jīng)認識到CAG與胃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7-9]。因此,此病被定義為胃癌的癌前病變,近年來本病的發(fā)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10-12]。
中醫(yī)認為,胃炎多屬中醫(yī)學“胃脘痛”“痞證”范疇,其病機主要由脾胃升降失司、寒熱虛實錯雜、氣機痞塞所致,氣機升降不利,胃氣不降而生熱,中焦痞塞,脾氣不升而生寒,飲邪擾胃而作嘔,胃氣虛弱而上下不能斡旋而作痛[13]。中藥逆萎康組方(雪膽15 g、黃芪10 g、老龍皮10 g、朱砂七6 g、半枝蓮15 g、海螵蛸10 g)正是根據(jù)CAG的病機而設計,其中雪膽具有清熱解毒,健胃止痛之功效,可消除胃氣不降而生之熱,緩解疼痛,消除癥狀為主藥;黃芪補氣升陽,利水消腫,老龍皮健脾利水,兩者助主藥補氣健脾為輔藥;朱砂七、半枝蓮清熱祛毒,利水消腫,朱砂七理氣活血止血通絡消積;海螵蛸制酸、斂瘡,收斂止血,可以中和胃酸以達到制酸止痛之目的,本治法以益氣健脾、清胃熱祛瘀毒為主,兼以補脾理氣活血制酸,標本兼治,虛實共調[14-15]。全方共湊健脾益氣、清熱導滯、和胃止痛之功,前期的臨床研究和藥理試驗也證實逆萎康組方對胃黏膜有明顯的保護作用[16],臨床應用多年,療效也非常顯著,但部分患者會出現(xiàn)惡心等不良反應情況。
惡心是一種內臟不舒適的感覺,最終以嘔吐達到高潮,目前國內外應用較多的嘔吐動物模型主要有雪貂、水貂、小型豬、錢鼠類等異食癖模型,其中雪貂是目前公認較為理想的嘔吐模型動物。錢鼠是目前具有與人相似嘔吐現(xiàn)象的體質量最小的哺乳動物嘔吐模型[17-18]。嚙齒類動物雖然沒有嘔吐反射,但在受到放射線照射、旋轉、催吐劑等能引起嘔吐的刺激時,表現(xiàn)出異食癖行為,研究證明其異食行為等同于其他種屬動物的嘔吐行為,因而可以將該異食癖行為視為惡心嘔吐反應的表現(xiàn),因該類動物易得、操作方便,目前較為常用[19-20]。本實驗中使用常用的水楊酸鈉乙醇混合液灌胃小鼠[21-22],連續(xù)10 d,病理切片可見小鼠胃黏膜下水腫,甚至部分黏膜出現(xiàn)炎細胞浸潤、糜爛、淺潰瘍等急性炎癥改變,說明小鼠急性胃炎模型制作成功。
為確定組方中的致嘔成分,本研究首先制備小鼠急性胃炎模型,然后將組方中的6種成分分別煎煮后灌胃小鼠,結果顯示與生理鹽水組比較,僅朱砂七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差異具有顯著性,其他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差異均無顯著性,因此可初步判斷原組方中引起惡心嘔吐的主要成分是朱砂七,以此為基礎進行后續(xù)的組方優(yōu)化。
中醫(yī)研究發(fā)現(xiàn),生姜、陳皮和半夏均具有止嘔的作用[23-25],生姜抗嘔吐機制可能與參與調節(jié)神經(jīng)遞質P物質和5-HT有關[26];陳皮對動物胃腸運動主要表現(xiàn)為抑制作用,其抑制效應主要通過膽堿能受體、5-HT受體、腎上腺素受體介導及對平滑肌的直接抑制作用[27];半夏止嘔可能與其提高Cajal間質細胞(ICC)水平有關[28]。因此,本研究采取的逆萎康組方優(yōu)化方案如下:在原逆萎康組方的基礎上減少朱砂七的含量,或者分別加入生姜、陳皮、半夏(姜半夏),共獲得4組優(yōu)化組方,分別是原逆萎康組方朱砂七減半、原逆萎康組方加生姜6 g、原逆萎康組方加陳皮6 g、原逆萎康組方加半夏6 g。本研究首先制備小鼠急性胃炎模型,然后分別將4組優(yōu)化組方煎煮后灌胃小鼠,結果顯示,與A組相比較,D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差異有顯著性,其他組小鼠食用高嶺土/鼠糧的比值差異均無顯著性,因此可判斷原逆萎康組方中加入陳皮的效果最好。分析原因可能為陳皮性溫,可中和朱砂七寒性,并抑制動物的胃腸運動。朱砂七導致惡心嘔吐的原因,可能與朱砂七性寒有關,原逆萎康組方朱砂七的劑量減半后,其致惡心程度并沒有明顯改善,因此新組方中仍保留朱砂七的原來劑量。
總之,本研究通過模型小鼠篩選出逆萎康組方中導致惡心的主要成分,并優(yōu)化了逆萎康組方,配制出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的新組方。在新組方中加入陳皮后是否會影響其原有療效,或者對CAG患者是否更加有效,還需后續(xù)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為逆萎康臨床應用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提供更多的實驗和理論依據(jù)。
利益沖突聲明:所有作者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ConflictsofInterest:All authors disclose no relevant conflicts of interest.
倫理批準和動物權利聲明:本研究涉及的所有動物實驗均已經(jīng)通過青島大學附屬醫(yī)院實驗動物福利與倫理委員會的審核批準(文件號AHQU-MAL20180328)。
EthicsApprovalandAnimalRight:All experimental animal protocols in this study were reviewed and approved by The Animal Care and Welfare Committee of 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Qingdao University(Approval Letter No.AHQU-MAL20180328).
作者貢獻:謝宜名、孫向紅、李宗莉參與了研究設計;謝宜名、岳璐茜、張月君參與了論文的寫作和修改。所有作者均閱讀并同意發(fā)表該論文。
Contributions:The study was designed byXIEYiming,SUNXianghong, andLIZongli.The manuscript was drafted and revised byXIEYiming,YUELuxi, andZHANGYuejun.All the authors have read the last version of the paper and consented sub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