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黎明 曲祖朋 王永濤 李偉華 曹海燕
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急診科,山東濱州 256603
急性胸痛是急診科常見急癥之一,具有起病兇險、病情多變、意外多發(fā)、病死率高等特點[1-2]。同時也是一些致命性疾病的主要臨床表現(xiàn),如急性冠脈綜合征、急性肺栓塞、主動脈夾層等。我國每年有15%的急性胸痛患者因預檢分診預警不準確,導致患者就診時間長,錯失最佳治療時間,病死率高達5.5%[3]。改良早期預警評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4]是2001年由英國學者Subbe等人對早期預警評分(EWS)進行修改完善而形成的,其是一種快速準確、敏感可行的評分工具,不僅有利于急診患者合理的分流,還能起到及時預警的作用,使預檢分診工作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1,5-7]。目前MEWS主要用于急診科患者的病情監(jiān)測、患者分流及病死預測等方面[8-9],但針對某種疾病的應用尚缺乏系統(tǒng)研究,本研究主要探討MEWS在急性胸痛患者預檢分診中的應用,通過分析其分診的準確率及患者候診時間,有效地篩選急性高危胸痛患者,以便實施準確的治療手段,縮短患者候診時間,提高診治效率。現(xiàn)報道如下。
選取濱州醫(yī)學院附屬醫(yī)院急診科2020年1—12月就診患者200例為對照組,男128例,女72例,平均年齡(56.04±16.21)歲,急性冠脈綜合征71例、肺栓塞1例、主動脈夾層6例、其他疾病122例。選取2021年1—12月就診患者200例為觀察組,男129例,女71例,平均年齡(58.61±14.73)歲,急性冠脈綜合征86例、肺栓塞1例、主動脈夾層12例、其他疾病101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jīng)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急性疾病健康狀況診斷標準;②急診科信息化分診系統(tǒng)中“患者主訴”為胸痛且非創(chuàng)傷性胸痛的患者;③根據(jù)MEWS評分要求,患者年齡≥18歲。排除標準:①入急診科時已無生命跡象者;②就診信息及資料不全者。
1.2.1 對照組 采用麥迪科技信息化分診系統(tǒng)進行預檢分診,按照急診科預檢分診工作流程,將《急診預檢分診標準(成人部分)》[10]作為分診依據(jù)導入麥迪科技信息化分診系統(tǒng),急診科護士在常規(guī)預檢分診工作中利用以上標準對就診患者進行分診。一、二級患者直接入搶救監(jiān)護區(qū),立即給予搶救、治療及護理措施;三級患者入留觀診療區(qū);四級患者入普通急診區(qū),按其分診順序進行診療。
1.2.2 觀察組 在對組照的基礎上將MEWS評分導入麥迪科技信息化分診系統(tǒng),按照急診科預檢分診工作流程,在分診的同時對患者進行評分。MEWS主要是將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呼吸、體溫及意識狀態(tài)五個方面作為評價項目,體溫為0~2分,心率、收縮壓、呼吸、意識均為0~3分,合計14分。評分標準詳見表1。
表1 MEWS評分標準
①根據(jù)MEWS評分確定患者分診級別[10],MEWS評分≥6分為一級,應診時間為即刻;MEWS評分4~5分為二級,應診時間為10 min;MEWS評分2~3分為三級,應診時間為30 min;MEWS評分0~1分為四級,應診時間為240 min。②統(tǒng)計兩組患者的分診情況,包括分診級別、分診去向、分診級別調(diào)整、分診準確率。③比較兩組患者候診時間的差異,候診時間為患者分診開始計算至醫(yī)師應診患者的時間。④觀察兩組患者的轉歸,包括離院、留觀、入住普通病房或ICU。⑤追蹤兩組患者的預后情況,截至患者離院或出院。
采用Excel建立數(shù)據(jù)庫,由兩名研究者進行錄入并二次核對。采用SPSS 26.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用[M(P25,P75)]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兩組急性胸痛患者在分診級別、分診去向、分診級別調(diào)整及分診準確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預檢分診情況比較[n(%)]
對照組所需候診時間為[32.0(12.0,41.5)]min,觀察組患者所需候診時間為[11.0(5.0,18.0)]min,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Z=9.413,P=0.000)。
觀察組患者離院率低于對照組,且其存活率高于對照組,兩組急性胸痛患者轉歸及預后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急性胸痛患者轉歸及預后比較[n(%)]
急診預檢分診是急危重癥患者救治過程中的首要環(huán)節(jié),預檢分診的質量高低直接影響急診患者的預后。對于急診患者的病情判斷,大多數(shù)情況下還是依據(jù)預檢分診護士的主觀判斷,缺乏科學量化的評估指標。以胸痛為主訴的患者約為急診科就診患者總數(shù)的20%[11-12],如果不能及時對急性胸痛患者作出應答,可能導致患者病情驟變,甚至危及生命。而目前我國預檢分診護士水平參差不齊[13-15],對部分典型的急性胸痛患者能夠正確識別,對主觀癥狀不明顯的患者無法第一時間進行篩查,時常出現(xiàn)患者診斷不明確、預檢分診錯誤、病情突然惡化等失誤,從而導致患者候診時間延長,錯過最佳治療時間。MEWS是將患者的心率、收縮壓、呼吸、體溫及意識狀態(tài)五個方面作為評價指標,將患者病情的危重程度分值化,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的病情越重。因此,在急性胸痛患者預檢分診過程中運用MEWS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MEWS能夠科學合理地對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進行一個初步評估,幫助預檢分診人員快速識別急性高?;颊?。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對急性胸痛患者在分診級別、分診去向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觀察組對于分診級別調(diào)整的次數(shù)少于對照組,且準確率高于對照組(P< 0.05),將MEWS用于預檢分診,能夠有效對急性胸痛患者進行合理的分流,保證了急診科良好的就診秩序,該結果與吳旭娟等[16-17]研究結果一致。觀察組中急性胸痛患者的平均候診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P< 0.05),MEWS用于預檢分診能夠縮短急性胸痛患者的平均候診時間,為急性高危胸痛患者的救治爭取最佳時機,同時也能確保癥狀不典型的胸痛患者得到及時的救治,該結果與欒苗苗等[1,7]研究結果相似。
MEWS對急性胸痛患者的潛在風險及預后有一定的預測性,使患者能夠得到及時、準確的治療。本研究結果顯示,兩組在急性胸痛患者轉歸上有統(tǒng)計學差異,且觀察組患者存活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 0.05),說明MEWS在急性胸痛患者病情評估中能夠起到及時預警的作用,可以減少患者離院次數(shù),提高住院效率,確保急性胸痛患者的診療安全。MEWS評價指標單靠分診護士的觀察和檢測就可得到,且方法便捷快速,不會受到分診護士的臨床經(jīng)驗的影響,可以將患者病情的嚴重程度和潛在危險性以量化、直觀的形式表現(xiàn)出來,且整個評估過程耗時一般不超過10 min[16],使醫(yī)護人員能夠及時獲得急性胸痛患者的危險信號,從而快速做出應答,給予及時的醫(yī)療干預,有效預防急性胸痛患者在就診過程中意外事件的發(fā)生,增加急性胸痛患者的救治效率,改善其預后,提高其存活率,與莊曉玲等[18]研究結果類似。
綜上所述,應用MEWS可以準確合理地評估急性胸痛患者的病情,具有快速、簡潔、科學等優(yōu)點,保證了有限的急診醫(yī)療資源不被誤用和濫用[19-21]。MEWS在急性胸痛患者預檢分診中可行性高,能夠及時分流患者,減少誤診和漏診。MEWS對急性胸痛的預測性高,按病情等級合理安排急性胸痛患者就診順序,減少患者的候診時間,從而減少急性胸痛患者意外發(fā)生、提高存活率、改善臨床預后,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