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紅 彭依
講寫法
散文基本的特征是“形散神聚”,回憶性散文同樣具有這一特征。為了表達對某一事物、人物或某一特定的歷史時代的懷念,作者會選擇一系列事件,甚至是生活中較為瑣碎的細節(jié)來記人敘事,表達手法靈活多樣,這就是回憶性散文外在的“形”。但記事、寫人都是為了抒發(fā)一定的情感,表達對逝去歲月的思考、對自我的反思,因而它必定有一個較為明確的中心,這就是散文的“神”。
魯迅先生的《記念劉和珍君》和《為了忘卻的記念》均屬于嚴謹有序、筆法灑脫、文質(zhì)兼美的回憶性散文。從現(xiàn)實來看,回憶性散文是使用頻率較高的一種文體。要想寫出文質(zhì)兼美的回憶性散文,需要掌握以下寫作技巧:
一、善于觀察,挖掘動情點
法國文學(xué)家喬治·桑說:“生活中的點滴感動,永遠存在于只要我們伸出手,就可以捉住它的地方。”“動情點”就是生活中的某個瞬間打動了你,牽動了你的情思,引發(fā)了你的思考,啟迪了你的智慧,使你久久不能忘懷,甚至成為你刻骨銘心的記憶。做生活的有心人,善于仔細觀察,就能捕捉到生活中的動情點。如史鐵生的母親身患絕癥仍耐心地勸慰他,甚至臨終前還在念叨殘疾的兒子和未成年的女兒,史鐵生正是挖掘出這樣的動情點,才寫出了感人至深的《秋天的懷念》。又如朱自清看到父親為他買橘子,在月臺爬上攀下時的情形時,深深觸動了他的情感,才寫出了回憶性散文名篇《背影》。
二、采用倒敘,線索分明
“回憶”就是對往事的追憶。既然要追憶往事,就要安排好過去與現(xiàn)在的時間關(guān)聯(lián)?;貞浶陨⑽淖罨镜臄⑹鲰樞蚴堑箶?,例如宗璞的《水仙辭》,就是從窗前的一盆水仙花開篇,接著由此展開回憶,思念自己一個逝去的、喜歡養(yǎng)水仙的朋友。再如吳伯簫的《記一輛紡車》,同樣也運用倒敘,回憶了在延安時用過的一輛紡車,描繪了當年紡線比賽的歡快場面,展現(xiàn)了艱苦歲月中勞動生活的樂趣。
寫回憶性散文,要有一條明顯的線索。線索是指貫串整個作品的情節(jié)發(fā)展的脈絡(luò)。散文要做到“形散神聚”,必須有一條“線”把眾多的材料串起來。線索可以是某個中心事件、某個人物、某個物體,也可以是作者的思想感情。線索明確了,文章的思路也就明晰了。有的文章線索單一,有的文章有雙重線索,或虛實結(jié)合,或縱橫交錯,或一主一次,或平行發(fā)展。如《記念劉和珍君》就以作者的情感變化為線索,先痛心地回憶,然后憤怒地控訴,接著深沉地思索,最后熱烈地謳歌。抓住了行文的線索,作者的思路結(jié)構(gòu)就一目了然了,層次清晰。
三、詳略得當,精寫細節(jié)
一篇回憶性散文寫得優(yōu)美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作者安排情節(jié)能否做到詳略得當。如《散步》一文,先記敘一家人在田野散步,再寫散步遇到矛盾:母親要走大路,兒子要走小路,究竟?jié)M足兒子走小路的愿望還是順從母親走大路的意愿,“我”決定走大路,但母親決定滿足孫子走小路的愿望:“走不過去的地方,你背我”,情節(jié)進一步發(fā)展,最后,“我”背著母親,妻子背著兒子,穩(wěn)穩(wěn)地走。《散步》詳寫散步中的“分歧”及如何解決“分歧”;略寫散步過程中所見之景。這樣,行文層次清晰,重點突出。寫作時,我們要根據(jù)主旨的需要,確定敘事的重點,對能很好體現(xiàn)主旨的事件與人物要濃墨重彩地寫,如此,才能層次清晰,亮點凸顯。
細節(jié)的表現(xiàn)力最強,因此要精心選擇那些曾經(jīng)打動過你的鏡頭或畫面,將感情聚集在上面,加以精細描寫。如史鐵生的《秋天的懷念》中用兩個典型細節(jié),形象地刻畫出母親對兒子極易敏感的心的小心呵護。當窗外樹葉“唰唰啦啦”地飄落時,母親“擋在窗前”。這個“擋”看似無意,實則有心——母親擔心多愁善感的兒子會觸景生情、見景生悲。當母親高高興興地說兒子小時候是怎樣頑皮地“踩楊樹花”時,“她忽然不說了”——怎么能當著殘疾兒子的面提到他最忌諱、最敏感的“跑”“踩”一類的字眼?文章巧妙地“抓拍”這兩個傳神細節(jié),惟妙惟肖地刻畫母親內(nèi)心的敏感、慚愧與深深的自責。
四、表達方式,巧妙融合
精彩的描寫能使文章具體、生動,而真摯的抒情和富含哲理的議論可以揭示生活的意義,升華文章的主題。寫作時,若能將描寫、抒情和議論巧妙地融入到記敘中,必能使讀者有情真意切之感?;貞浶陨⑽囊杂洈橹鳎洈⒅锌伸`活穿插描寫、抒情、議論等表達方式。如《記念劉和珍君》《為了忘卻的記念》把記敘的段落和抒情的段落交叉錯落地組織起來,使所記敘的人物、事情和物件成為抒情的依據(jù),敘中有情,情有所托,情感表達委婉、含蓄。
示例文
外婆的背影
◎戴 莎
夜靜悄悄的,躺在宿舍的床上,望著窗外皎潔的月光在窗欞上投下柔和的光影,我毫無睡意,突然想起外婆一瘸一拐的背影……
外婆是一個心思細膩的人。記得六歲那年的一個夏天,爸爸媽媽帶著我去看望她。臨近晚上十點,大人們還在聊天,我困了,便獨自上樓睡覺??墒羌依锏奈米犹嗔耍5梦译y以入睡。忽然,樓道里傳來了“咚,咚,咚”的一輕一重的細碎的腳步聲。聲音越來越近,最后停在了我房間的門口。隨后,門“吱”的一聲開了,一束光亮劃破黑暗映在了灰白的墻上。一會兒,屋里彌散著淡淡的蚊香氣息。那晚的月色很好,躺在床上的我,對這一切看得清清楚楚,也聽得真真切切,但我卻調(diào)皮地佯裝入睡,紋絲不動。不一會兒,外婆轉(zhuǎn)身離去。這時,我看到了一個脊背彎曲,脖子向前微伸,左肩抬起,走路一瘸一拐的背影。我的眼眶濕潤了。
聽媽媽說,大概在我一歲的時候,外公剛做完心臟搭橋手術(shù)不到兩個月,外婆就中風(fēng)了。從那以后,外婆的右半身癱瘓,只能整日躺在床上。經(jīng)多方治療,雖然生活能夠自理,但從此走起路來一瘸一拐。
外婆是一個睿智的人。記得初三那年的一次期中考試,成績不理想,我耷拉著腦袋回到家,胡亂扒拉幾口飯就進屋學(xué)習(xí)去了。正好外婆在我家,看我情緒低落,便去問媽媽。得知原委后,她瞪著眼睛,一字一頓地叮囑媽媽,不能給我太大的壓力。過了一會兒,我房間的門推開了,只見外婆雙手托著一只朱紅色的塑料茶盤,因為手上沒多大力氣,茶盤不停地在抖,我忙起身去迎。外婆微笑著說:“莎,快喝茶!”一杯冒著熱氣,散發(fā)著清香的姜鹽茶放在了我桌上。此時,我再也壓抑不住內(nèi)心的失落和悲傷,淚眼婆娑,外婆那張瘦削得枯葉般的飽經(jīng)滄桑的臉逐漸模糊。外婆伸出她那雙蒼老的手,輕輕地摸著我的頭,輕言輕語地安慰我,鼓勵我。外婆遞給我的豈是一杯普通的茶,分明是無私的關(guān)愛,是最淳樸最真誠的情感。外婆離開時,我又看到了外婆那矮矮的、脊背彎曲的背影。那一刻,眼淚簌簌地流了下來。
外婆是一個閑不住的人。逢年過節(jié),我們都會聚集到外婆家,大人們聊天,孩子們嬉戲。這時,我總能看到外婆一次又一次端著茶盤,一瘸一拐地給孩子們端茶送水的背影。平日晚飯后,鄰居們喜歡來外婆家坐坐,外婆又開始忙碌了。她寧愿多跑一趟,也要給每位客人遞上一杯茶。有人勸道:“娭毑(方言,祖母),您腿腳不好,小孩子不喝茶?!蓖馄判π?,說:“沒事的,小孩子也是客人,只是慢一點,多跑一趟。”說完,外婆又脊背彎曲、顫顫巍巍地走向廚房……
現(xiàn)在,我在城里讀高中。想家的時候我總會想起外婆,想起她忙碌的身影,想起她溫柔親切的話語,想起她矮矮的、脊背彎曲的背影。
【湖南汨羅市第三中學(xué)(2016)班】
◆點評
作文以小見大,通過三次對外婆背影的精雕細刻,一位細致、睿智、勤勞的外婆形象具體可感,喚起讀者的情感共鳴,激發(fā)讀者對親情的感悟。這是作文最成功的地方。行文中作者緊緊圍繞背影,既有實寫,又有虛寫,將敘事、抒情、議論融為一體,脈絡(luò)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