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安宜
《史記》一書中,人物數(shù)量眾多、類型豐富、特征鮮明,且整部作品有條有理、脈絡清晰,體現(xiàn)出司馬遷在描寫人物和敘事過程中的精妙安排。
接下來,我們主要從比較典型的幾個人物入手進行分析,看看《史記》中的人物群像是如何塑造的。
一、以對比手法凸顯人物特征。
《周亞夫軍細柳》這篇文章講述了周亞夫駐扎細柳營時漢文帝劉恒慰問軍隊的事。通過將其他軍隊的“將以下騎送迎”和周亞夫軍隊的“軍中聞將軍令,不聞天子之詔”進行對比,表現(xiàn)出周亞夫的忠于職守、治軍嚴明。作者以對比、反襯的手法,生動地刻畫了一個治軍嚴謹、剛正不阿、盡忠職守的“真將軍”形象。
《鴻門宴》中,劉邦入關后便“籍吏民”“封府庫”“遣將守關,勿納諸侯”“欲王關中”,當他聽到項羽要“擊破”自己時,驚呼“為之奈何”。他先向張良求救,又低聲下氣地拉攏項伯:祝酒,約為婚姻,讓項伯為他所用。到鴻門后,他抓住項羽的心理特點,用甜言蜜語哄騙項羽,說自己與項羽是“戮力而攻秦”的同袍,又說“不自意能先入關破秦”,以表明自己的力量不如項羽,接著又把項羽要“擊破”他的事轉(zhuǎn)嫁于“小人之言”上,為項羽開脫,從而獲得了項羽的好感。反觀項羽,當他聽到曹無傷的告密與范增的勸說后,先是大怒,繼而決心消滅劉邦。后聽到項伯說“今人有大功而擊之,不義也”,他又改變了主意,并答應項伯“善遇”劉邦。劉邦在鴻門宴上說了一番謊話之后,他更洋洋自得,不僅原諒了劉邦,還說出了情報來源?!而欓T宴》通過對比,展現(xiàn)出劉邦狡黠多疑、深謀果斷、善用人才、野心勃勃的性格特點,以及項羽寡謀輕信、不善用人、自大輕敵的形象特征。
二、以細節(jié)刻畫突出人物形象。
《鴻門宴》中樊噲的形象深入人心,這正是通過細節(jié)刻畫達成的?!皣埣磶矶苋胲婇T。交戟之衛(wèi)士欲止不內(nèi)。樊噲側(cè)其盾以撞,衛(wèi)士仆地。噲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視項王,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贝颂帉Ψ畤埖目坍嬍旨毮?,“撞”“瞋目”“頭發(fā)上指”“目眥盡裂”生動地展現(xiàn)出了一個無所畏懼的莽漢形象;“樊噲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劍切而啖之”更是體現(xiàn)出了他的不拘小節(jié)和豪邁。
三、以側(cè)面描寫襯托人物特點。
《史記·項羽本紀》中,從“及楚擊秦,諸將皆從壁上觀”到“于是已破秦軍,項羽召見諸侯將,入轅門,無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視”,作者通過描寫眾人的反應,側(cè)面展現(xiàn)出項羽的驍勇善戰(zhàn)和威震天下。再如:“已盟,章邯見項羽而流涕”,雖是利益使然,但章邯的小人形象還是從側(cè)面襯托出了項羽當時的王者風范和不凡地位。
四、以特定場景反映人物經(jīng)歷。
《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中,從“越王曰:‘吾已決之矣。遂興師”的一意孤行,到“勾踐欲殺妻子,燔寶器,觸戰(zhàn)以死”的兵敗沖動,到“于是勾踐以美女寶器令種間獻吳太宰喜否”的顧全大局,再到“吳既赦越,越王勾踐反國,乃苦身焦思,置膽于坐,坐臥即仰膽,飲食亦嘗膽也。曰:‘女忘會稽之恥邪”的臥薪嘗膽,勾踐在不同的場景下演繹了不同的角色,從國君到階下囚到奴隸再到春秋時期最后一位霸主,他的一生可謂沉沉浮浮。在司馬遷的筆下,我們看到了一個命途多舛、能屈能伸、逐漸從輕狂走向成熟的人物形象。
五、以神話色彩暗示人物命運。
“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三人行浴,見玄鳥墮其卵,簡狄取吞之,因孕生契”“三川竭,岐山崩”,《史記》中偉人的出生往往伴隨著不同尋常的神奇現(xiàn)象,這種神話色彩暗含對英雄人物的贊頌。在《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中,“乃悉取其禁方書盡與扁鵲。忽然不見,殆非人也”一句,也符合神人自有神奇際遇的“規(guī)律”。
如果把《史記》比作一棵枝繁葉茂的大樹,那么每個事件中的人物描寫則是以主題為干、以背景為枝、以特征為葉,人物之間的關系與沖突如同樹葉的飄動和摩擦,整體協(xié)調(diào)、局部完整、特色鮮明、文學性強,使一個個膾炙人口的人物在歷史的長河中持續(xù)閃耀,這就是人物群像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