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吉品 包崇慶
學校美育作為心靈教育、審美教育、人格教育的綜合體,需要從“形下之器”轉化為“形上之道”,對“真假難辨”“善惡合流”“美丑錯位”的精神亂象加以反撥、省思與正向引導,進而解除學生精神生活的困頓,將理想之美內化為學生的精神需求與生命敘事。
首先,加強美的素養(yǎng)教育,重塑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蔡元培認為,美育是通過審美陶冶人的心靈與感情,培養(yǎng)出沒有“人我之見”和“損人之念”的人格。中國特色學校美育要以促進學生“生活的審美化”和“人生的藝術化”為旨歸,聚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力、審美鑒賞力以及審美創(chuàng)造力,使學生善于在審美的生命狀態(tài)下陶冶情操、修煉心性、重塑人格,進而養(yǎng)成君子不器的人格,詩意地面對生活。
其次,加強美的情操教育,重構學生的“人倫秩序”。審美情操作為人超越自身的情感現(xiàn)象,是美育連接并調節(jié)人文與自然、個體與社會的“情理紐帶”。從“天人之際”來看,學校美育應以新時代“生命共同體”理念為內核,引導學生在徜徉于自然山水的過程中“既雕既琢,復歸于樸”,經由“味象”“觀氣”和“悟道”的審美營構體認“美麗中國”,確證“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的深刻意蘊,進而獲得故土難離的家園意識和自由逍遙的天地境界。
最后,加強美的理想教育,重筑學生的“人生信仰”。理想之美是引領人類文明走出虛無主義晦暗世界的希望之光,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精神燈塔。學校美育的高階目標是使學生超拔于現(xiàn)實生活的塵埃,理性自覺地構筑意義豐盈、崇高雋永的精神家園。因此,中國特色學校美育應以崇高深邃的信仰故事,促發(fā)學生的情感自覺與價值認同,讓學生體認“國之大者”的理想之美、信仰之美、精神之美,使“小我”與“大我”在人格養(yǎng)成、詩性化成、生命涵成中融通,形成超曠浩然、自由純粹的意義追尋。
(摘自《光明日報》2022年6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