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玲,易 羽,黃玉婷,張代英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手術室, 四川 瀘州 646000
以問題為基礎的教學法(problem-based learn- ing,PBL)是近年來較為流行的教學方式,該教學法主要是以小組為單位,對一個個具體的問題進行討論,強調學生的主動參與。目前,PBL教學法已經廣泛運用在醫(yī)學教學之中[1-2],但是也存在“小組部分學生參與度不夠”“教學資源不夠完善”“PBL素材缺乏”等問題[3]。同時,PBL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能夠與每一門學科契合的教學法。護理學本身是一門專業(yè)性、實踐性、技術性和操作性都較強的學科,且手術室護理工作又具有工作量大、形式蕪雜、手術方式多樣、應急性較強的特點[4]。因此教師應根據手術室護理的自身特點,改良原有的PBL教學法,讓其更加與課程內容貼切,這也是“精準教學”的內涵體現之一。
基于此,該研究采用“O2O”模式改良PBL教學法,“O2O”即“Online To Offline”,具有線上結合線下的含義[5]。首先,該研究精準識別護生層次,在線上實施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分層教學,因材施教,優(yōu)生重提升、差生夯基礎,避免“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窘境;其次,在線下打破原有線上分組構架,實施“優(yōu)—中—差”混合式分組,以朋輩引導等方式提高組內成員的知識素養(yǎng)和協作能力;最后,引入“末位淘汰制”“一票否決制”“過程性考核”等機制,形成基于“精準教學”的改良PBL教學法“O2O”模式,并將其應用于手術室護理教學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擇2020—2021春季學期西南醫(yī)科大學本科二年級的兩個護理學專業(yè)班級。納入標準:①兩個班級在上一學期總成績(折算綜合素質分)接近;②兩個班級人數接近。最終所選擇的兩個班級護生均為30名,將兩個班級隨機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
對照組采用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以課前提問、課中講授、課后布置作業(yè)為主要內容。試驗組采用改良PBL教學法“O2O”模式教學。試驗組具體教學內容如下:
1.2.1前期準備
①PBL小組分組PBL小組有線上、線下兩種分組法,首先根據上一學期總成績從高到低排名,將30名護生分為“優(yōu)—中—差”三檔,每檔各10名學生。線上的PBL分組后采用分層次教學,即相同檔位的護生在同一組,每組5名護生,即優(yōu)等生小組、中等生小組和差等生小組各2組,共計6組。而線下的PBL分組實施“優(yōu)—中—差”混合式分組,一組6名護生,即一組中有優(yōu)等生、中等生和差等生各2名,兩名優(yōu)等生分別擔任組長和副組長,共計5組。而上述分組持續(xù)半學期實行動態(tài)變化,即待期中測試結束后,根據成績再次排名,重新定檔再分組。線下、線上的所有分組理由,并不告知護生,僅公布前后半學期的線上、線下分組結果。
②PBL資料準備由課題負責人和課題成員組成準備小組,認真做好實施前的各項準備,包括PBL教案書寫、挑選經典手術案例、整合PBL資源和素材、PBL超星學習通線上課程的建課、PBL評價方式的確定等。該研究教材選用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的《外科護理學》,具體教學包括術前訪視、術中體位擺放、手術室無菌技術、術后隨訪等內容。
1.2.2教學實施
①線上部分分組完成后,線上每個組分配1名小組導師,由大學護理專業(yè)的教師或附院手術室主管護師擔任。在所授課內容開課前一周,導師將課程目標(包括“掌握”“熟悉”“了解”三個部分的目標)、手術室案例、所需要分析的2~3個具體問題或任務通過超星學習通發(fā)送給護生,同組護生在自建微信群中進行深入討論,同時查找資料、翻閱文獻;小組導師在微信群中進行相應引導。同時,導師應注意在不同層次小組因材施教,因材“設問”,在優(yōu)等生小組除了“掌握”“熟悉”的知識目標需要習得以外,還需對“了解”部分和課外延伸有所涉獵和加深;而差等生小組主要是落實“掌握”“熟悉”部分的要求,夯實基礎,小組導師加強監(jiān)督,隨機抽查,督促其完成進度。在開課前一日,經過小組協作后每組成員需在學習通上完成相應的問題或任務,導師賦予分值作為該小組的成績。
②線下部分線下的PBL分組按照“優(yōu)—中—差”混合式分組,線下課程分為理論課和實驗課。理論課采用PBL聯合傳統(tǒng)講授法,教師在講授的過程中會穿插多個手術室案例和問題。一般來說,線下課堂的PBL問題較之前推送的線上問題更加深入和廣泛,以體現知識體系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并給予護生一定時間進行組內探討,隨機抽取某小組的中、差檔護生當場回答問題,教師打分并以此作為該組成績。而在實驗課程中,采用PBL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以多名高年級護生模擬具體手術室情景,教師提出具體的手術室護理問題,比如手術患者的安全問題、心理問題,手術過程中的配合問題,手術室無菌問題,等。同樣,經小組討論協作后,隨機抽取某小組的中、差檔護生當場回答問題,教師打分,并以此作為該組成績;同時教師進行點評,引導護生制定最適合的手術護理流程和方案,幫助其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
試卷考核、技能考核與過程性考核通過相關考試統(tǒng)計分數;教學效果、教師評價和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均采用問卷星軟件微信推送,并告知護生均為匿名設置,務必認真填寫;同時設置邏輯陷阱題,答錯則為廢卷,防止護生敷衍填寫。
①試卷考核在期中、期末分別進行閉卷考試。試卷總分均為100分,包括A1題型(30分)、A2題型(10分)、多選題(10分)、填空題(10分)、名詞解釋(10分)、簡答題(20分)、論述題(病例分析10分)。
②技能考核參照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14年出版的《手術室護理實踐指南》[6],將技能操作(100分)分為4個環(huán)節(jié):評估(20分)、準備(20分)、實施(40分)、評價(20分)。并規(guī)范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具體給分點和扣分點,如有無檢查手消毒劑有效期,器械敷料檢查是否規(guī)范,手消毒時皮紋處的揉搓是否規(guī)范,有無冗余動作,等。
③過程性考核試驗組的過程性考核成績由PBL教學實施分數構成,總分100分,包括該組多次線上實施PBL的平均分(40分)、線下平均分(40分),以及小組導師對小組每人的態(tài)度分(20分)。對照組的過程性考核則包括平時作業(yè)(40分)、小論文(40分),以及教師對個人的態(tài)度分(20分)。
④手術室護理總成績此課程的總成績構成為總成績=過程性考核×20%+技能成績×30%+期中試卷成績×20%+期末試卷成績×30%。在開學第一課就告知兩個班級學生,該門課程實施“末位淘汰制”和“一票否決制”?!澳┪惶蕴啤敝傅氖强偝煽兒?名,無論及格與否,均判為不及格(但如果全班每人總成績都高于70分,此條不生效);“一票否決制”指的是對技能考核不及格者,給予一次補考機會(補考通過均給予60分),若再不及格,則期末總成績判為不及格。
⑤教學效果和教師評價參考相關文獻[7-8]自制教學效果和教師評價問卷。教學效果包括教學目標完成度、教學內容獲得度、實驗教學的滿意度、課堂參與度、評價合理度以及綜合滿意度共6個維度、11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在11~55分波動,分數越高代表教學效果越好。教師評價則包括教師理論專業(yè)程度、教師操作專業(yè)程度、教師親和力和課堂把控力、教師對思維拓展能力,以及對教師授課的整體評價共5個維度、1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總分在14~70分波動,分數越高則代表學生對教師評價越好。
⑥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該研究采用南京師范大學萬偉等制定的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問卷在學期開始前和結束后對兩組護生的自我學習能力進行評估。該量表共20個條目,Likert 5級評分法賦分,總分在20~100分波動,分數越高代表主動學習能力越好,該量表Cronbach’s α系數為0.866。
試驗組30名學生中,男生2人,女生28人,平均年齡(20.10±1.04)歲;生源地在城區(qū)和農村的各15人。對照組30名學生中,男生3人,女生27人,平均年齡(20.20±0.87)歲;生源地在城區(qū)16人,農村14人。兩組學生在年齡、性別、戶口地等資料的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試驗組和對照組的期中成績和過程性考核成績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對兩組期末試卷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和總成績進行比較,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783、6.792、4.841,均P<0.05),如表1所示。
表1 兩組護生各項成績比較
該調查共發(fā)放60份調查問卷,試驗組回收有效問卷28份,對照組回收有效問卷27份,有效率為91.7%。結果顯示,在教學效果和教師評價方面,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t=4.632、3.891,P<0.05)。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護生教學效果和教師評價結果比較
該調查向兩組學生共發(fā)放60份調查問卷,回收有效問卷60份,有效率為100%。結果顯示,在教學實施前,兩組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而學期結束后,試驗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6.985,P<0.05)。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護生大學生學習自我效能感評分比較
“精準教學”脫胎于“精準扶貧”“精準醫(yī)學”等理念,指的是準確掌握現有教學法的優(yōu)缺點和當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前者進行合理改良和優(yōu)化,從而對后者實施個性化的精準施教[9-10]。PBL教學法雖然是現今較為流行的教學法,在護理教學中應用亦非常廣泛[11-13]。而“O2O”所提倡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亦是當下后疫情時代炙手可熱的教學理念[14-15]。但并不意味著上述先進的教學理念和模式就可以完全照搬,精準教學的“精準”二字,其內核就是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反對生搬硬套。
該護理教學團隊在過去的PBL教學和疫情防控期間的線上教學過程中,充分認識到PBL教學、線上教學的優(yōu)點和缺點,發(fā)現PBL教學法確實可以通過小組探討形式,提高學生主動學習能力和獨立解決問題能力;線上教學能夠打破地域的限制,輕松實現遠距離教學。但是該團隊在上述教學過程中也發(fā)現諸多問題,如小組部分護生參與度不夠,使得以問題為中心的小組探討僅能提升個別學生的相關能力。對此,精準掌握現有教學法的優(yōu)勢和不足,以及當下學生的具體情況,對原有教學模式進行改良,揚長避短,使得PBL、O2O結合最為優(yōu)化,是當下破題的關鍵。
“精準教學”實則是進行個性化的精準施教。該研究中,采用“優(yōu)—中—差”三檔分類,不同檔位的教學側重點各有不同,從而分層施教:優(yōu)生重提升、差生夯基礎,而中等生兩相兼顧,如此可以有效解決“優(yōu)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問題。其次,如果說三檔分類是“靜態(tài)精準”,那通過前后半學期的“三檔”名單更新,精準把握學情變化,就屬于“動態(tài)精準”。此外,在線上實施的同檔分組和線下的差異化分組,其意義又各不相同,線上、課前的同檔分組,讓成績和能力相近的護生一組,避免出現差生依賴優(yōu)生的“坐等”心態(tài),促使護生齊頭并進、主動學習;而在線下打破線上原有的分組壁壘,采用“優(yōu)—中—差”混合式分組,形成“知識梯度”,線下組員間能相互交流、借鑒線上小組的觀點,深入討論,形成人員和思想的雙重流動;同時,主動抽取中、差等護生作為代表回答問題,并作為整個小組的分數,這樣一種倒逼機制,讓三檔護生形成“命運共同體”,不僅讓中、差等護生學習不敢懈怠,主動思考、主動請教,也讓優(yōu)等生主動幫扶、主動引導,最終形成學習慣性,明白學習樂趣后,讓倒逼變成主動。同樣,末位淘汰制也是這樣一種倒逼思路,針對缺乏內生動力的差等護生,在始動環(huán)節(jié)添一把火、加一把力,逐漸讓其從畏學過渡到樂學。該研究試驗組的自我效能感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就是試驗組教學模式能促使護生主動學習、提高自我效能感的有力佐證。
該研究的相關數據顯示,試驗組和對照組期中成績和過程性考核成績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主要是考慮到考查的維度不夠。期末試卷成績、技能考核成績和總成績三項核心指標相比,試驗組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t=5.783、6.792、4.841,P<0.05)??梢姡囼灲M實施的改良PBL教學法“O2O”模式,確實能夠提高護生的理論和技能成績,尤其是在護理技能上,試驗組的技能考核分數優(yōu)勢更為明顯(P=0.001)。護理學是一門強調實踐性、技術性、操作性的學科,培養(yǎng)的是技能型人才,該研究中設置的技能成績“一票否決制”就是其重要性的體現。由此可見,該研究通過線下模塊中PBL聯合情景模擬教學法,在還原真實場景的基礎上,促進學生以具體問題為導向進行主動思考、主動習得,從而使得其技能精進。
精準教學的“精準”二字,除了體現在個體化的精準施教外,還體現在精細上和在細節(jié)的人性化處理上。如上文所提及的“末位淘汰制”,雖然是一種倒逼機制,但其目的是推動主動學習、提高學習成績。因此,當所有學生成績得到普遍提高后,“末位淘汰制”便喪失其存在意義。而該研究所設置的“如果全班每人總成績都高于70分,末位淘汰制不生效”便是對細節(jié)的優(yōu)化。其次,不告知護生三檔分類以及其理由,也是為了避免護生產生被區(qū)別對待的心理,從而有效減少差生出現自卑和優(yōu)生自傲等想法,這也是細節(jié)的人性化處理的體現。此外,還有教師評價的匿名、陷阱題目的設置,則是為了提高問卷的信度和效度,均是在細節(jié)之處的錘煉和優(yōu)化。最終,在個體化的精準施教和人性化細節(jié)處理上,試驗組在教學效果和教師評價方面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基于“精準教學”的改良PBL教學法“O2O”模式,通過個體化的精準施教和人性化細節(jié)處理,能提高護生理論成績和技能成績,促進護生主動學習,增加其對教學效果和教師評價的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