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女孩都迷信過一種關(guān)于愛的不真切想象,就是:一個人愛你,他也會愛你糟糕的部分。這種想法往往出現(xiàn)在女孩會把“被愛”當作一種恩賜的年紀。
我高中讀的尖子班,鄰組有個跟我半生不熟的女孩,成績、人緣樣樣都普通,但她做成了一件當時的我羨慕的事——她跟班上同組的男孩,互相喜歡且在一起了。男孩很細心,記得她的生理期,她有小脾氣一定哄,愿意每天耽擱自己的學習進度,幫她整理資料,不厭其煩地給她講一些自己幾乎看一眼就會做的題。
印象尤其深刻的是,一次上自習,女孩因為一件小事生氣,一直晾著男孩,而男孩就比講題還要不厭其煩地道歉,課間飛奔去小賣部買了當時我們看來很貴的一大袋零食跟飲料,才被原諒。
那時的我覺得,拜托,這可比考試得第一有分量多了——有個人愛她,不管她怎樣都愛她,她運氣真好,就像中了頭獎。
當時的我只看到戀情里那些“輕輕松松被愛著”的部分,甚至是“不太合理地被愛著”的部分,我的戀愛觀也慢慢被塑形為:被愛就是被別人接受一切,包括你身上最壞的脾氣、最差的私心。
現(xiàn)在我也能收到許多詢問——男朋友說“會包容我的一切”,可是自己黏了一點、疑心重了一點,對方就受不了,要跑開了。這些詢問很快就會發(fā)展為抱怨和一種悲傷的定性:他根本沒愛過我。
可是,他愛你,并不是必須克服萬難去愛你,如果“愛你”這件事無比折磨他的身心,那他為什么不跑呢?大家都是普通人,分給戀愛的時間跟精力都是有限的。愛也不可能是我們想象的那種“恩賜”——極致包容,極致無怨無悔。
以前,我對“愛”的概念,也只有被愛。本科時,我在期末焦慮期向?qū)Ψ酱蟮箍嗨?,發(fā)消息到凌晨兩點,最后對方無奈地回應我:你是不是忘了其實我明天要早起做實驗,而聽你一股腦講了這么多負面的東西,我心情也已經(jīng)差到不想睡了。
我聽了覺得有些不忍心,但第二天有個跟我同齡的女孩說:“他還是不夠喜歡你,喜歡就會接受你所有負面情緒。”
如果現(xiàn)在的我聽到這樣的話,會想要大聲喊:根本不是這樣的。
以前的我以為愛是單向的,最好一個人愛我就圍著我的情緒打轉(zhuǎn)。我不懂被愛的人都是自己也很會給予愛的,會向?qū)Ψ桨l(fā)射好的能量,所以對方才愿意回饋,因為正向能量和正向能量的交流,才是我們靠近另一個人時真正想得到的東西。
而且,沒有人有義務接受你最糟糕的部分——好的關(guān)系會為你兜底,但不是任由你天真地忽視對方的感受,僅僅把自己的情緒體驗放在第一位。
很多女孩會遇到的一大陷阱,就是會無限放大“喜歡”的作用。她們甚至創(chuàng)造出一種喜歡叫“足夠喜歡”——只要一個人對你“足夠喜歡”,哪怕你是個差得沒邊的爛人,對方都應該喜歡你,好像那是他寫進DNA 的使命一樣。
可是隨著人長大就會發(fā)現(xiàn),“喜歡”這樣的情緒,再怎么真摯,也是脆弱的。因為脆弱,所以它一旦開始萌芽,就需要好好呵護。你讓對方在乎你的感受,你也要在乎對方的感受。而那些對你種種缺點的理解和包容,一定是你們相處了很久,確認了彼此的真心跟堅持,才會自然而然產(chǎn)生的狀態(tài)。
真心是很脆弱的,你不能對它說,“來啊,來打敗我啊,看你能堅持到第幾關(guān)”。情意,從來都不是拿來揮霍的。
(摘自“陳大力”微信公眾號,禹天建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