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紅軍 冉艷可 馬娜娜
·臨床研究·
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中的應用研究
王紅軍*冉艷可 馬娜娜
(葉縣人民醫(yī)院病理科,河南 平頂山 467000)
研究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本實驗經(jīng)批準后在2018年4月-2021年4月開展,隨機抽取12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患者均經(jīng)術后病理確診,對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檢查結果進行對比。術前活檢病理與ESD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比中食管癌36例患者中輕判5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72.22%,賁門癌35例患者中輕判8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69.44%,胃癌54例患者5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69.44%。全麻胃鏡術前活檢準確率顯著高于普通胃鏡檢查(P<0.05)。術后病理在低級別癌檢出率方面顯著高于術前活檢(P<0.05);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檢查診斷在高級別癌、良性病灶檢出率方面對比差異不明顯(P>0.05)。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中術前活檢雖然可以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jù),但是作用有限,準確率不足,因此術后病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步驟。
術前活檢;術后病理;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
上消化道癌癥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對人類危害較大的腫瘤,并且疾病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1-2]。對于上消化道早期癌遵循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的原則,盡可能及早發(fā)現(xiàn)疾病[3]。
胃鏡活檢作為診斷早期癌以及癌前病變的重要手段,隨著內鏡技術的發(fā)展,胃鏡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中起到積極作用,可通過內鏡對上消化道具體情況進行觀察,應用大內鏡、窄帶成像和色素內鏡等技術,為疾病的診斷提供技術保證,并且內鏡黏膜剝離術在實際使用中也具有較大的優(yōu)勢,操作時間短,不需要對消化道結構進行調整,對于直徑超過2 cm的病灶可進行完整的剝離,術后的并發(fā)癥也較少,安全性高,而且該技術可以對病變情況進行客觀準確的病理分析,為臨床治療提供更加全面的指導[1]。
對于早期癌診斷方面存在一定欠缺,而手術病理作為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的金標準,準確率高,因此在進行疾病診斷中需要考慮患者基本情況,使用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綜合分析方式,以提升疾病診斷質量[4]。本文對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在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中的應用質量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本實驗經(jīng)批準后在2018年4月-2021年4月開展,隨機抽取126例上消化道早期癌患者。
納入患者:1)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符合診斷標準[5];2)均經(jīng)過完善的超聲內鏡、胸部CT平掃、增強+上腹部CT平掃[6];3)均經(jīng)手術病理診斷確診[7];4)未發(fā)生遠期轉移;5)術前接受血常規(guī)、生化全套、凝血功能檢查;6)實驗方案獲批,患者、家屬簽署同意書。排除指標:1)心肺嚴重疾??;2)妊娠、哺乳期;3)嚴重精神疾??;4)中途退出、死亡。
患者基本資料:男性67例,女性59例,年齡34-76歲,年齡均數(shù)(55.12±3.76)歲,病史1-15年,平均病史(8.11±1.23)年。
術前活檢:在檢查前要求患者禁食禁水12h,然后經(jīng)內鏡觀察黏膜病變的情況,使用鹽酸利多卡因來對患者進行局部麻醉處理,經(jīng)內鏡觀察黏膜病變的情況,確定病灶位置之后,使用Dual刀對病灶邊緣進行標記,進行黏膜下注射,使用Dual刀部分環(huán)周切開,沿黏膜下層剝離至病變完全分離,在組織完全剝離之后,使用活檢鉗與黏膜呈45°獲取材料,對病變組織進行病理學活檢。
術后病理診斷:在取材的過程中,根據(jù)病灶直徑來進行選擇,如果病灶直徑<1 cm,需要對其進行全部取材;若病灶直徑>1 cm則選擇典型部位取材,在取材完畢之后使用濃度為4%的多聚甲醛進行固定。對切片進行石蠟包埋后,使用蘇木精-伊紅染色,通過顯微鏡進行觀察。
①對比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檢查診斷一致率,包括低、高級別上皮內瘤變等類型。②對比術前不同鏡檢方式下術前活檢準確率。
采用SPSS23.0進行數(shù)據(jù)處理,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χ2值作為評價指標;計量資料以(平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值作為評價指標;當P<0.05時,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前活與ESD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比中食管癌36例患者中輕判5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72.22%,賁門癌35例患者中輕判8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69.44%,胃癌54例患者5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69.44%,詳見表1。
全麻胃鏡術前活檢準確率顯著高于普通胃鏡檢查(P<0.05),詳見表2。
術后病理在低級別癌檢出率方面顯著高于術前活檢(P<0.05);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檢查診斷在高級別癌、良性病灶檢出率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詳見表3。
表2 對比術前不同鏡檢方式下術前活檢準確率(n,%)
組別確診誤診漏診準確率 普通胃鏡(n=66)40141260.61 全麻胃鏡(n=50)405580.00 χ2------4.999 P------0.025
表3 對比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檢查診斷病理分化程度診斷準確率
組別低級別癌高級別癌良性病灶 術前活檢(n=126)117(92.86)6(4.76)2(1.59) 術后病理(n=126)124(98.41)2(1.59)0(0.00) χ24.6582.0662.016 P0.0310.1510.156
上消化道早期癌在臨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而且疾病呈現(xiàn)明顯的年輕化趨勢,癌癥如進行早期干預預后較好,具有較高的存活率,如發(fā)展至中晚期則預后較差,死亡率也較高,因此需要加強對患者的早期檢查和診斷,及早發(fā)現(xiàn)疾病,及時進行治療,最大限度的延長患者的生存時。目前臨床對于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方法較多,可通過影像學檢驗、生化檢驗等檢查,其中影像學診斷可對病灶進行診斷,但是無法準確的進行病理分型和病灶性質的診斷,而且生化檢驗雖然可以對嚴重程度和感染異常進行診斷,但是無法確診,而病理診斷則具有較高的準確率,對于疾病的診斷具有更好的作用[2]。
經(jīng)過上文數(shù)據(jù)對比可以看出,術前活檢病理與ESD術后病理檢查結果對比中食管癌36例患者中輕判5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72.22%,賁門癌35例患者中輕判8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69.44%,胃癌54例患者5例、重判5例,符合率為69.44%。全麻胃鏡術前活檢準確率顯著高于普通胃鏡檢查;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檢查診斷在高級別癌、良性病灶檢出率方面對比差異。內鏡在早期癌癥的診斷中雖然具有一定的價值,但是無法明確的觀察到病灶,缺乏典型性,存在誤診和漏診的問題,可能導致疾病治療的延誤;胃鏡活檢只能獲取部分組織,因此在獲取樣本的過程中可能材料偏差的問題,發(fā)生取材不當?shù)那闆r,對病理診斷的分型造成較大的影響,無法全面以及可觀的分析疾病的具體類型,使最終的檢查結果出現(xiàn)偏差的問題,而且上消化道早期癌在病理類型和分化程度方面存在較大的差異,疾病的確診本身就較為復雜,通過胃鏡活檢僅能作為一種輔助的檢查方法,最終確診依然需要經(jīng)過術后病理對疾病進行最終判斷.
在上消化道早期癌進行診斷方面,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差異的原因有以下幾點:術前活檢僅取病灶中的一部分組織,對于較大面積的病灶未能充分評估,導致活檢病理發(fā)生輕判的情況,輕判率增加。活檢病理組織標本較小,深度不夠,無法全面精確的評估病灶性質,導致醫(yī)生診斷偏向保守。不同病理診斷醫(yī)生對于病灶性質的判斷也存在差異,導致一些主觀方面的差役,而且國際病理界對于癌前病變和早期癌的診斷標準存在一定差異[3];在上消化道早期癌進行診斷方面,內鏡活檢本身標本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早期癌因為病理特征典型性不足,而發(fā)生誤診和漏診的問題,至高級別癌病灶的典型性突出,因此在診斷方面的準確率來講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兩者之間的對比差異性不顯著,同時受到取活檢塊數(shù)少、深度不足、無法確定病灶、醫(yī)生對于病灶位置確定不準確以及年輕病理醫(yī)師診斷經(jīng)驗不足等因素的影響,發(fā)生誤診和漏診的問題,至高級別癌病灶的典型性突出,因此在診斷方面的準確率來講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兩者之間的對比差異性不顯著。而就胃鏡操作途徑分析,全麻胃鏡下醫(yī)生有充分的時間對病灶進行觀察,不受到患者不耐受等因素的影響,減少了因為惡心嘔吐等影響觀察的問題,對于一些經(jīng)驗不足的醫(yī)生來講可能會出現(xiàn)胃鏡檢查方法不同而導致的準確性差異[4];為了保證疾病診斷的準確性,在進行內鏡檢查時可聯(lián)合超聲內鏡等技術確定病灶最為嚴重的部位,注意內鏡下的精準活檢,選擇最為嚴重的位置,或者進行多塊活檢,內鏡醫(yī)生做好質量監(jiān)控工作。同時內鏡活檢與術后病理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5],則需要對混合性病灶、病變嚴重部位占整體病變的比例等是否存在影響進行分析,結合客觀性因素和主觀因素分析出現(xiàn)差異的原因,以提升診斷準確率。如果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兩者結果相同,則需要對分型進行判斷,以獲得更加準確的病理資料,為治療提供更加準確的數(shù)據(jù)資料[6]。
綜上所述,上消化道早期癌診斷中術前活檢雖然可以為疾病的診斷提供依據(jù),但是作用有限,準確率不足,因此術后病理仍然是不可缺少的步驟。
1 鄭家垚,許炎欽,林旭,等.430例上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變ESD術前活檢與術后病理差異性分析[J].胃腸病學和肝病學雜志,2020,29(9):1026-1030.
2 甘濤,吳俊超,楊錦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變的診斷與內鏡下微創(chuàng)治療[J].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8, 49(6):833-839.
3 萬霞,陳萍.胃癌術前胃鏡活檢與術后病理診斷的差異分析[J].中國當代醫(yī)藥,2020,27(9):138-140.
4 林麗萍,劉劍雄,林楠,等.食管癌前病變術前活檢與內鏡黏膜下剝離術后病理結果的一致性分析[J].現(xiàn)代臨床醫(yī)學,2021,47(3):173-175.
5 翟建欣,馮文博.胃鏡活檢病理檢查在提高胃癌患者術前診斷準確度中的作用[J].腫瘤基礎與臨床, 2020, 33(4):329-331.
6 王準證.胃癌患者術前胃鏡活檢與術后標本病理診斷的差異性分析[J].臨床研究,2019,27(1):131-133.
(2022-3-2)
王紅軍,男,副主任醫(yī)師,主要從事臨床病理診斷,Email:jiaon453@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