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史紅雨 編輯|吳冠宇
六安地處江淮分水嶺,我國的中部。南北文化在這里交匯、融合。就餐飲文化來說,南北菜系兼收并蓄,各種口味精彩紛呈。粵菜的鮮、川菜的辣、徽菜的重,相互碰撞,淬煉出了火花。加上當(dāng)?shù)厣酱ǖ孛病L(fēng)土人情、物產(chǎn)資源等因素,便形成了頗具特色的“六安味道”??梢哉f,全國各地的人來到六安都可以找到自己的舌尖上的美味。六安的菜,適應(yīng)性廣,特別值得津津樂道的是,它們都是“有故事”的。
干風(fēng)羊肉是徽菜的十大名菜之一。六安從南到北,地形也由高山到丘陵,再到平原,加上水草豐茂,適宜養(yǎng)羊。冬季山羊出欄,農(nóng)戶宰殺過年,清洗干凈后,空腔不放鹽,掛于屋檐下通風(fēng)處,慢慢晾干。本意是為了低溫自然保鮮,以便儲存,結(jié)果竟成了美味。人們將風(fēng)干的羊肉煮熟后,剔骨撕成絲條,再紅燒,兌上粉絲或馓子,做成鍋仔,肉絲紅潤,膻味全無,鮮香異常,于是便一“風(fēng)”出名。
金寨吊鍋這道菜,與山民生活習(xí)性有關(guān)。冬季農(nóng)戶居家過冬,為了取暖,便在室內(nèi)的一角,挖一火塘放入樹根烤火。為了省事,便在火塘上拴繩系鉤,掛一鐵鍋用于燒水做飯。做菜時,許多不同的菜放在一起“一鍋煮”。家人圍坐,一邊烤火,一邊吃飯,其樂融融。不過夾菜時要注意,要垂直下筷去夾,以免吊鍋搖晃,影響他人。這種吃法,就是后來金寨吊鍋的原型。時代滄桑,今非昔比。現(xiàn)在的吊鍋已經(jīng)從火塘搬到了餐桌,鍋內(nèi)放進豬肉或土雞為主菜,佐以山珍海味。桌邊還有幾道涼盤,以供下酒。而且,吊鍋已由冬季的菜肴變成四季口福了。天堂寨每年農(nóng)歷六月六的天侃節(jié),會特意設(shè)“吊鍋宴”招待游客,沿街搭著上百個紅棚,千人圍坐,品嘗美味。街中心,舞龍燈、玩旱船助興。游客贊道,三伏天吃吊鍋,看節(jié)目,痛快!
六安有道小吃,叫蒿子粑粑,幾乎家家會做,人人愛吃。每年農(nóng)歷三月三前后,野地里蒿草發(fā)芽了。人們將其采集后,先榨水洗凈,與米面和臘肉丁一起,做成粑粑吃,清香爽口。蒿子粑粑還是祭祀祖先的貢品,寓意是把先祖的靈魂“粑”住,留在這塊土地上,護佑子孫后代平安。有的人還把這個食物編成了歌謠唱:
三月里,和風(fēng)馨,
桃紅柳綠艷陽春,
蒿子破土抽嫩芽,
掐一籃子往家拎。
丈夫磨米面,
媳婦切肉丁,
婆婆做粑粑,
老漢點灶門。
小小粑粑圓又圓啊,
咬在嘴里香噴噴。
哎呀咿呀嗨呀,
吃過粑粑有力氣,
男女老少鬧春耕。
……
鲊菜,又叫“懶漢的速成菜”。然而在六安卻傳說,這是一個美麗又勤勞的農(nóng)家女人首先做出來的。當(dāng)年,焦仲卿娶劉蘭芝為妻,夫妻相親相愛,感情很深。但婆婆嫌劉蘭芝出身卑微,對其百般挑剔,最后硬是將他們夫妻拆散。這就是《孔雀東南飛》所寫的故事。
據(jù)說當(dāng)年劉蘭芝吃苦耐勞,心靈手巧。婆婆讓她下田干活,回來還要做一家飯菜,稍遲一會兒開飯,就責(zé)罵她。劉蘭芝為了搶時間,把大鍋米飯燒開后,將米湯撇掉,留做鍋巴湯,然后把莧菜、茄子、辣椒等用面粉拌一下,放在米飯上面蓋鍋蒸煮。飯熟了,菜也熟了。劉蘭芝把菜按種類分別裝盆,再用鹽、香油、蔥蒜等拌勻食用。這種菜爛乎乎、軟綿綿,很合家人口味。后來,她把面粉改為炒米粉或鍋巴面,而且還用來和豬肉、鵝肉拌在一起放在米飯上蒸,使菜更香更有味。于是,周圍鄰居都仿效劉蘭芝“飯菜一齊熟”的方法,并把米飯上蒸熟的菜叫做“鲊菜”。我們現(xiàn)在吃的粉蒸肉,又叫“鲊肉”,都源于此。
六安還有幾道菜,名字別致,富有深意,如甲魚鍋仔放韭菜,曰“久別重逢”;千張卷油條,曰“金玉良緣”;黃鱔燒臘肉,上鋪雞蛋,曰“淮灘三黃”;豬肉燒干子,曰“兩廂情愿”;等等。人們吃這些菜,顧名思義,聽聽故事,氣氛熱烈,不亦樂乎!
飲食,它帶給人們的不僅是物質(zhì)享受,更是精神上的享受。過去是為了填飽肚子,現(xiàn)在是為了提高品質(zhì),寄托向往。
六安當(dāng)?shù)赜袃蓚€重要的宴席,一為年夜飯,一為“十大海”,前者為家人團圓,后者是招待貴賓。二者都非常講究,菜品十分豐盛,要具備“色、香、味、型、文”五個要素。所謂“文”,指菜名有內(nèi)涵,有禁忌,有禮儀。年夜飯必上的幾道菜有:圓子,寓意“團團圓圓”;酥魚,寓意“年年有余”;大腸,“常吃常有”;豆腐,“越斗越富”;荸薺,“童言不忌”。有的菜上了,也要換名字,避免有歧義:舌條,要叫“賺頭”;豬耳朵,要叫“順風(fēng)”;粉絲,要叫“錢串子”;蘿卜,要叫“大頭菜”,指袁大頭銀元。
“十大?!保橇惨环N民間宴席,多用于招待新上門的女婿,又謂“接新客”?!笆保词啦?,貼合“十全十美”之意。“大?!?,指用大海碗盛菜。這種碗是藍邊細(xì)瓷,做工精細(xì),裝得多,顯得老丈人大氣。
宴席前,新客坐頭座(根據(jù)方型八仙桌的桌縫確定),其他陪客依次安排。十道菜不固定,是家里拿得出手的,最好的。菜上到新客前面,上一道,吃一道,撤一道,最后四道不撤,以便就飯。十道菜中有一道必上的,即仙迷湯。這種湯不是一般的湯,它是用濃雞湯、肉丁、蛋花、小粉子等熬成,香噴噴,稠乎乎,連神仙見了都著迷。這道菜端上來時,新客要起身接,并掏出紅包打賞給捧托盤上菜的人,以表謝意。吃“十大?!?,是一種享受和尊嚴(yán),現(xiàn)在六安的一些地方,還以這種形式招待游客,頗受歡迎。
食品面對大眾,大眾各有口味。市場是天平,能測量人心所向。但消費者認(rèn)可的共同點卻是一致的,那就是綠色、環(huán)保、營養(yǎng)、安全,是食材、做工、包裝、價格。六安人深諳其道,多年來,致力于保護環(huán)境,植樹造林,營造優(yōu)美家園。六安的山,四季常綠,瓜果飄香;六安的水,波光明凈,清冽甘甜。綠水青山,秀美田原,孕育了豐富物產(chǎn)。山上的茶菌菇筍,水中的魚鱉蝦蟹,莊戶的雞鴨豬羊,田園的稻麥油料,環(huán)境好,食材好;食材好,食才好。這是六安的優(yōu)勢。山川秀美,物華天寶,讓這方紅土地經(jīng)濟增添了活力,為六安的飲食多樣化提供了不竭的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