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r id="yyy80"></tr>
  • <sup id="yyy80"></sup>
  • <tfoot id="yyy80"><noscript id="yyy80"></noscript></tfoot>
  •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星載測雨雷達探測資料的青藏高原東南坡降水個例分析

    2022-12-01 10:01:22楊柳袁俊鵬孫囡傅云飛
    暴雨災害 2022年3期
    關(guān)鍵詞:廓線個例云頂

    楊柳,袁俊鵬,孫囡,傅云飛

    (1.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地球和空間科學學院,合肥 230026;2.云南大學,昆明 650500)

    引言

    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 m,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作為深入對流層中部的大尺度地形,其顯著的動力作用和熱力作用對北半球乃至全球環(huán)流有重要影響(王同美等,2008;張?zhí)裨潞屠顕剑?018)。在夏季,青藏高原作為一個巨大的熱源,強對流系統(tǒng)活動也更加頻繁,高原上云和降水的轉(zhuǎn)化過程會影響大氣的熱力結(jié)構(gòu),并加強高原大氣上升運動,對季風的爆發(fā)與維持起著關(guān)鍵作用(劉屹岷等,2018)。另外,高原雨旱季分明,全年約80%~90%的降水均集中在雨季。降水的水平結(jié)構(gòu)能夠反映降水雨團的性質(zhì)及狀態(tài),而垂直結(jié)構(gòu)則可以體現(xiàn)降水的微物理特征(傅云飛等,2007b),因此,分析高原雨季的降水特征對研究高原氣候有著深刻的意義。

    青藏高原地勢高,大氣潔凈,其云微物理特征和降水具有獨特性(Gao et al.,2016)?;?979年和1988年開展的兩次青藏高原科學實驗以及相關(guān)研究,人們對高原降水時空分布特征及降水回波特征有了一定的認識(葉篤正,1979;錢正安等,1984;秦宏德等,1984;陳隆勛等,1999;Fujinami et al.,2005),如夏季高原對流活動十分活躍,對流云云量占總云量的60%以上,多分布在高原中、東部地區(qū)以及藏東南地區(qū);對流降水云頂高平均達8 km,最高可達13.7 km,且對流降水及回波日變化特征顯著,05:00(世界時,下同)后降水急劇增加。2014年,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氣科學試驗項目組在那曲開展了水汽-云-降水的綜合觀測,地基雷達主動遙感為研究云精細結(jié)構(gòu)提供了可能(萬霞等,2020)。常祎和郭學良(2016)利用多種雷達觀測數(shù)據(jù)計算發(fā)現(xiàn),高原對流云云頂平均高度約為11.5 km,云頂最高可超過19 km,云底平均高度為6.88 km。降水過程常表現(xiàn)為短時陣性降水,持續(xù)時間小于1 h,平均降水強度在1.2 mm·h-1左右。

    與地基云雷達側(cè)重局地觀測不同,星基遙感更側(cè)重面觀測。近年來,衛(wèi)星搭載的主/被動儀器實現(xiàn)了對云及其垂直結(jié)構(gòu)的探測,彌補了地基雷達探測的空間分布不足(傅云飛,2019)。通過對熱帶測雨衛(wèi)星(Tropical Rainfall Measuring Mission,TRMM)搭載測雨雷達(Pre?cipitation Radar,PR)的探測結(jié)果分析,傅云飛等(2007a,2007b,2008a)發(fā)現(xiàn)了夏季高原降水雨團多呈孤立塊狀分布,降水回波頂高度較周邊地區(qū)高出2—4 km,降水在垂直剖面上呈“饅頭”狀,并指出PR將地表回波誤認為層云亮帶,導致TRMM提供的降水分類方案將高原上的弱對流降水誤判為層狀降水。劉奇等(2007)分析了夏季高原與東亞及熱帶地區(qū)降水廓線的差異,表明地形強迫作用使高原對流降水在垂直方向上受到“壓縮”,高原對流降水平均廓線斜率大于其他地區(qū)平均廓線斜率。李典等(2012)利用TRMM衛(wèi)星資料對強對流云團的分析表明,云冰粒子主要分布在6—10 km,而云水粒子和可降水粒子多集中在8 km以下,可降冰粒子則分布在近地面層;此外,高原地區(qū)對流降水通常表現(xiàn)為頻率高但雨強小,較平原地區(qū)明顯偏弱。白愛娟等(2008)通過對TRMM多衛(wèi)星降水分析資料和中國氣象站觀測降水量資料進行分析指出,高原中部降水日變化最強,降水量在18∶00左右達到最大;而在高原以東地區(qū),降水量常在夜間達到最大。Yan等(2018,2019)采用云衛(wèi)星(CloudSat),激光雷達衛(wèi)星(CALIPSO)以及TRMM衛(wèi)星資料,對比分析了青藏高原及鄰近地區(qū)云宏微觀垂直結(jié)構(gòu),結(jié)果表明高原大地形對云層厚度有明顯壓縮效應,但對云頂高度有抬升作用;隨著降水增強,云冰含量增加,高層冰粒子也趨于緊密,相比層狀云,對流云內(nèi)冰粒子數(shù)量更多,密度更大,粒子尺寸更大。Yan等(2020)還利用CloudSat/CALIPSO衛(wèi)星數(shù)據(jù)研究發(fā)現(xiàn),混合相云導致的云輻射效應對夏季青藏高原具有強烈的增溫效應,而對冬季北冰洋有降溫效應;北冰洋逆溫的存在會限制混合相云及其云水凝結(jié)物,并影響輻射加熱廓線,而青藏高原沒有逆溫,因此混合相云引起的大氣加熱廓線表現(xiàn)了明顯的垂直差異,即上層冷卻下層加熱,且有較大的季節(jié)變化。

    通過分析TRMM PR及可見光紅外掃描儀(Visible and Infrared Scanner,VIRS)融合資料發(fā)現(xiàn),高原降水以深厚弱對流降水為主,它對高原總降水的貢獻達51.2%;深厚弱對流降水由冰粒子和冰水混合粒子組成,而深厚強對流降水多由冰粒子組成,暖云降水稀少;深厚對流降水還具有明顯的東移特征(潘曉和傅云飛,2015;傅云飛等,2016)。同時,對青藏高原降水及潛熱時空分布特征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年平均降水量自東南向西北遞減,降水頻次及強度自西向東增大;高原東南部為降水大值區(qū),且夏季高原東南部為潛熱大值區(qū)(傅云飛等,2008a)。劉健(2013)利用中分辨成像光譜儀(Moderate Resolution Imaging Spectrora?diometer,MODIS)數(shù)據(jù)表明,近10 a來高原的云光學厚度和云水路徑從東南向西北減少,反映了高原西北部干旱少雨而東南部濕潤多雨的事實。

    相比于青藏高原主體降水的認知,對青藏高原東南坡即我國西南云貴高原地區(qū)降水特征的認知還有限。青藏高原東南部地區(qū)的海拔相對低,雨季來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風可攜帶大量水汽至此,且該區(qū)域地形地貌復雜:地勢起伏劇烈、地表植被多樣。而這里的地面氣象臺站稀少,氣象觀測資料缺乏,制約了對該地區(qū)大氣參數(shù)包括降水在內(nèi)的深入研究。故利用TRMM搭載的測雨雷達觀測的降水數(shù)據(jù),針對青藏高原東南坡的雨季降水個例,分析它們的水平分布特征、垂直結(jié)構(gòu)特征以及天氣背景特征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1 資料與方法

    1.1 數(shù)據(jù)說明

    TRMM熱帶測雨衛(wèi)星是由NASA(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和JAXA(Japan Aero?space Exploration Agency)聯(lián)合研制的一顆非太陽同步極軌衛(wèi)星,它于1997年11月27日發(fā)射,并于2015年4月16日結(jié)束任務,目的是測量熱帶和副熱帶地區(qū)降水和能量的分布及變化。TRMM衛(wèi)星共搭載了5個高精度傳感器:測雨雷達(PR)、被動微波成像儀(TMI)、可見光紅外掃描儀(VIRS)、閃電成像儀(LIS)以及云與地球輻射能量測量儀(GERES),其中VIRS、TMI和PR是TRMM衛(wèi)星基本降水測量儀器。本文所用TRMM資料時段為1998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

    采用中國科學技術(shù)大學大氣科學專業(yè)融合的PR及VIRS數(shù)據(jù)(傅云飛等,2011),該融合資料將PR像元內(nèi)的多個VIRS像元進行距離加權(quán)平均,使得PR探測的每條降水廓線相應的云頂具有光譜信號。PR可提供逐軌49個像元的跨軌掃描,星下點像元分辨率約為250 m(垂直方向)和4.5 km(水平方向);2A25資料提供了降水廓線和回波廓線,它給出了海平面至20 km高度降水率和降水反射率因子的垂直分布;1B01資料是VIRS探測結(jié)果經(jīng)標定所得的可見光反射率和紅外輻射亮溫,其通道中心波長為0.63、1.6、3.75、10.8和12μm;VIRS掃描線上共261個像元,星下點水平分辨率為2.2 km×2.2 km。研究表明VIRS的10.8μm通道熱紅外亮溫(Tb)融合后的均值較融合前的變化小于0.7%,均方差小于2.5%,故融合處理沒有對該通道原始Tb造成歪曲,基于融合數(shù)據(jù)的分析具有意義(傅云飛等,2011)。

    使用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er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ECMWF)發(fā)布的第五代再分析資料(ERA5)分析降水事件發(fā)生的天氣背景。該資料空間分辨率為0.25°×0.25°,目前該數(shù)據(jù)被認為是可信度較高、適用性較好的再分析數(shù)據(jù)(孟憲貴等,2018);還使用了全球常規(guī)無線電探空數(shù)據(jù)集(Inte?grated Global Radiosonde Archive,IGRA)的大氣溫濕資料,它由美國國家氣候數(shù)據(jù)中心(NCDC,http://www.ncdc.noaa.gov/oa/climate/igra/)提供,該數(shù)據(jù)來源于全球1 500多個探空站每日00:00和12:00的探測,資料包括位勢高度、溫度、氣壓、風向及標準風速等大氣參數(shù),并且經(jīng)過嚴格的質(zhì)量優(yōu)化和控制。

    1.2 研究方法

    采用3種方法定義降水類型,具體如下:

    (1)NASA發(fā)布2A25資料自帶的雨型定義:對流降水(PR回波無亮帶,但回波中出現(xiàn)超過40 dBz的信號)、層狀降水(PR回波在凍結(jié)層出現(xiàn)亮帶)、其它類型降水(Awaka et al.,1997;Awaka et al.,2009)。

    (2)傅云飛等(2008a)的降水類型定義:深厚強對流降水(降水回波頂高度高于7.5 km,且PR測得的回波中至少有一層強度超過39 dBz)、深厚弱對流降水(降水回波頂高度高于7.5 km,但PR測得回波強度均小于39 dBz)、淺薄對流降水(降水回波頂高度低于7.5 km)。降水回波頂高度定義為連續(xù)3層反射率大于17.5 dBz的最高層高度,它一定程度上體現(xiàn)了云中上升運動的強弱(Chen and Fu,2018)。

    (3)傅云飛等(2016)的降水類型定義:冰云降水(云頂輻射亮溫低于233 K)、混合云降水(云頂輻射亮溫在233~273 K)和暖云降水(云頂輻射亮溫大于273 K)。

    采用(1)、(2)兩種降水類型定義方法主要是考慮到地形海拔高度的作用。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地形海拔高度接近夏季非高原地區(qū)的零度層高度(即融化層亮帶高度),由此導致PR誤判高原地表回波為層狀降水的亮帶回波,將弱對流降水錯誤判識為層狀降水(Fu and Liu,2007)。采用第(3)種降水類型定義是為了探究云頂輻射亮溫對降水是否具有指示意義。

    PR的探測結(jié)果反映了像元的瞬時降水強度,因此隨機選取以下3個降水時段:1999年6月16日19:19—19:20、2002年8月8日22:12—22:13、2006年7月6日18:38—18:40。通過分析降水強度及類型、降水回波頂高度及云頂輻射亮溫等揭示降水水平分布特征,通過雷達反射率剖面、反射率垂直變率分布及反射率聯(lián)合頻次分布等揭示降水的垂直結(jié)構(gòu)特征。這3個降水時段分別對應著3個降水個例,通過對天氣背景和大氣溫濕結(jié)構(gòu)特征的分析,了解降水的動力、熱力以及水汽條件。

    垂直變率(Gv)計算公式為

    式中i代表像元沿剖面的位置,k代表像元所處的高度。

    圖1所示為青藏高原東南坡及周邊地區(qū)地形分布,將圖中實線框指示區(qū)域定義為青藏高原東南坡(98°—103°E,24°—29°N),其地形特征為東南至西北走向的山脈及河谷,海拔向西北方向升高,且跨度較大(2.0—4.5 km)。

    圖1 青藏高原東南坡及周邊地區(qū)地形分布(單位:km,實線框表示青藏高原東南坡)Fig.1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southeast slope of the 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unit:km,the solid line represents southeast slope of Tibetan Plateau).

    2 降水水平分布特征

    2.1 降水率及降水類型分布特征

    圖2給出前面選取的3個降水個例的近地表降水率及降水類型分布。降水落區(qū)主要位于100°—103°E,26°—29°N之間的青藏高原東南坡。由圖2a、c、e可見,3個降水個例東西均跨越3個經(jīng)度,其中個例1(圖2a)和個例2(圖2c)呈較大的塊狀雨團分布,而個例3(圖2e)呈西南—東北方向分布的雨帶;3個降水個例近地表降水率分布不均,均出現(xiàn)了多個降水率超過11 mm·h-1的強降水中心,個例3的降水強度略大于個例1和2;圖2b、d、f表明,PR探測到的層狀降水數(shù)量更多,分布更廣;對流降水像素鑲嵌在層狀降水像素中,或分布在層狀降水外圍區(qū)域,數(shù)量較少,但是對流降水對應的地表雨強更大。圖中強降水雨團之間存在弱降水區(qū)和非降水區(qū)域,這可能是強上升氣流導致的下沉運動區(qū)。

    圖2 PR測得的個例1(a—b)、個例2(c—d)、個例3(e—f)的近地表降水率(a、c、e,單位:mm·h-1)和降水類型(b、d、f)分布(填色代表地形分布,虛線框代表主要降水落區(qū),下同)Fig.2 Distribution of(a,c,e)near surface rain rate(unit:mm·h-1)and(b,d,f)rain type for(a-b)case 1,(c-d)case 2 and(e-f)case 3 detected by TRMM PR(Color filling in the map represents topographic distribution,the dotted line represents main rainfall area,the same below).

    2.2 回波頂高度及輻射亮溫分布特征

    圖3a、c、e為3個降水個例的回波頂高度分布,可以看到個例1(圖3a)和個例3(圖3e)回波頂大多分布在6—11 km高度,而個例2(圖3c)回波頂主要分布在6—9.5 km,超過10 km的降水很少。對比圖2a、c、e不難發(fā)現(xiàn),地表降水率越大的像素,對應的回波頂高度越高,最高可達11 km以上;反之對應的回波頂高度也較低,說明氣流上升運動較弱。VIRS 10.8μm通道輻射亮溫能夠反映云頂?shù)母叩停⒅甘驹祈數(shù)南鄳B(tài),輻射溫度越低時,云頂越高。由降水云10.8μm通道輻射亮溫的分布(圖3b、d、f)可知,個例1(圖3b)和個例2(圖3d)輻射亮溫主要分布在210~240 K,且由南向北逐漸升高,有較為明顯的梯度變化,說明北側(cè)降水云云頂?shù)停蟼?cè)降水云云頂高;而在個例3(圖3f)中,輻射亮溫基本均低于215 K,表明該降水云團云頂很高,云體內(nèi)上升運動也更強??傮w而言當?shù)乇碛陱娫酱髸r,回波頂高度越高,云頂溫度越低;反之亦然。

    圖3 個例1(a—b)、個例2(c—d)、個例3(e—f)的回波頂高度(a、c、e,單位:km)和10.8μm通道輻射亮溫(b、d、f,單位:K)分布Fig.3 Distribution of(a,c,e)echo top height(unit:km)and(b,d,f)10.8μm channel brightness temperature(unit:K)for(a-b)case 1,(c-d)case 2 and(e-f)case 3.

    2.3 不同類型降水分布特征

    圖4給出3個降水個例的深厚強、弱對流降水和淺薄對流降水分布以及冰云、混合云和暖云降水分布。由圖4a、c、e可見,高原東南坡以深厚弱對流降水和淺薄對流降水為主,深厚強對流降水很少。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3個降水個例共有554個深厚強對流降水、2 116個深厚弱對流降水、2 967個淺薄對流降水,它們分別占降水樣本總數(shù)的9.8%,37.5%和52.6%,可見深厚強對流降水樣本數(shù)最少,淺薄對流降水所占比例最高,這與高原主體以深厚弱對流降水為主有所不同,可能是因為高原東南坡地形高度低于高原主體,地形強迫作用較弱。

    圖4 個例1(a—b)、個例2(c—d)、個例3(e—f)的深厚強對流降水(藍色)、深厚弱對流降水(紫色)和淺薄對流降水(紅色)分布(a、c、e)以及冰云(藍色)、混合云(紫色)及暖云(紅色)降水分布(b、d、f)Fig.4 Distribution of(a,c,e)deep strong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blue),deep weak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purple),shallow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red),and(b,d,f)ice cloud(blue),mixed cloud(purple),and warm cloud(red)precipitation for(a-b)case 1,(c-d)case 2 and(e-f)case 3.

    圖4b、d、f表明,對于個例1(圖4b)和個例2(圖4d),混合云降水僅出現(xiàn)在降水雨團北側(cè),數(shù)量較少,雨團南側(cè)均為冰云降水;對于個例3(圖4f),因為其云頂溫度較低,故絕大多數(shù)降水為冰云降水。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冰云降水占總降水樣本的81.4%,混合云降水占總降水樣本的18.6%,無暖云降水。故高原東南坡以冰云及混合云降水為主,這說明高原東南坡絕大部分云頂高度高于融化層高度,低于融化層高度的降水云稀少。陳玲和周筠珺(2015)利用CloudSat等資料,分析了高原夏季降水云的宏微觀物理特性,結(jié)果也表明高原以冰云為主,混合相云次之,水云比例很小。

    2.4 不同類型的降水率頻率分布特征

    圖5給出3個降水個例3種降水類型定義下的降水率頻率分布(圖2虛線框內(nèi))。由圖5a—c可見,層狀降水強度主要分布在0~10 mm·h-1,不超過20 mm·h-1,對流降水則集中在10~50 mm·h-1范圍內(nèi),最大可超過100 mm·h-1(數(shù)量極少),說明對流降水強度遠大于層狀降水強度。對比發(fā)現(xiàn),在3個個例中,個例2大于10 mm·h-1的降水所占比例最小,個例3所占比例最大;通過統(tǒng)計兩種降水類型的樣本數(shù)量及其對總降水的貢獻發(fā)現(xiàn),雖然個例1和個例3的對流降水樣本數(shù)很少,但它們對總降水率的貢獻分別可達43.2%和49.3%;個例2則以層狀降水為主,它占總降水率的77.7%。由圖5d—f可知,淺薄降水強度基本均低于5 mm·h-1,深厚強對流降水強度大多高于10 mm·h-1,且超過50 mm·h-1的降水均為深厚強對流降水;深厚弱對流降水強度介于淺薄降水與深厚強對流降水之間,主要分布在1~10 mm·h-1。由于3個個例均沒有暖云降水,故圖5g—i只給出混合云降水與冰云降水頻率的分布情況,顯然,隨著降水率增加,混合云降水所占比例越來越小,而冰云降水所占比例逐漸增加,再次說明當云頂高度更高、溫度更低時,地表降水率更大,這主要是因為上升氣流更強時,雨滴碰撞效率更高,增長更快。

    圖5 個例1(a、d、g),個例2(b、e、h),個例3(c、f、i)三種降水類型定義下的降水率頻率(單位:%)分布(圖2虛線框內(nèi);a—c:藍色代表層狀降水,紅色代表對流降水;d—f:紅色代表淺薄對流降水,紫色代表深厚弱對流降水,藍色代表深厚強對流降水;g—i:紫色代表混合云降水,藍色代表冰云降水)Fig.5 Frequency(unit:%)distribution of rain rate under three rain-type definitions for(a,d,g)case 1,(b,e,h)case 2 and(c,f,i)case 3(in the dotted line in Fig.2.a-c:blue for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red for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d-f.red for shallow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purple for deep weak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blue for deep strong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g-i.purple for mixed cloud precipitation,blue for ice cloud precipitation).

    3 降水發(fā)生的天氣背景特征

    3.1 位勢高度場、風場及散度場特征

    分析環(huán)流形勢對于了解降水的產(chǎn)生十分重要。圖6所示分別為1999年6月16日19時(降水發(fā)生前20 min)、2002年8月8日22時(降水發(fā)生前13 min)和2006年7月6日18時(降水發(fā)生前40 min)高原東南坡及周邊區(qū)域700 hPa、500 hPa和200 hPa位勢高度場、風場和散度場分布。個例1(圖6a—c)降水落區(qū)位于700 hPa低渦處,500 hPa槽前正渦度區(qū),200 hPa南亞高壓東側(cè)偏北氣流中,700 hPa散度達-8×10-5s-1;與700 hPa情況相比,大部分區(qū)域處于200 hPa散度正值區(qū),低層輻合高層輻散,在降水落區(qū)處形成上升氣流,為降水提供了動力條件;個例2(圖6d—f)中高原東南坡位于700 hPa低渦南部、切變線底端,利于低層氣流輻合(散度最小值低于-12×10-5s-1),且西南氣流明顯,有利于來自孟加拉灣的水汽輸送;500 hPa高度上降水落區(qū)處于閉合低渦中心南側(cè),西風風速大值區(qū),有利于激發(fā)不穩(wěn)定條件,并對應于200 hPa強烈的風速輻散區(qū)(散度可達12×10-5s-1),高低層配合形成上升運動,為降水提供良好的動力條件;由圖6g—i可知,個例3與個例1類似,降水落區(qū)也位于700 hPa低渦中心附近,有利于水汽在低層輻合,相應的,200 hPa散度主要為正值,達4×10-5s-1,這種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流場配置有利于降水系統(tǒng)的產(chǎn)生。

    圖6 1999年6月16日19∶00(a—c)、2002年8月8日22∶00(d—f)和2006年7月6日18∶00(g—i)高原東南坡及周邊區(qū)域700 hPa(a、d、g)、500 hPa(b、e、h)和200 hPa(c、f、i)位勢高度場(等值線,單位:dagpm)、風場(風羽,單位:m·s-1)和散度場(彩色區(qū),單位:10-5·s-1)Fig.6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contour,unit:dagpm),wind field(barb,unit:m·s-1)and divergence field(color area,unit:10-5·s-1)at(a,d,g)700 hPa,(b,e,h)500 hPa and(c,f,i)200 hPa over the southeast slope of the 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t(a—c)19∶00 UTC on June 16,1999,(d—f)22∶00 UTC on August 8,2002 and(g—i)18∶00 UTC on July 6,2006.

    3.2 大氣可降水量及整層水汽通量散度特征

    當上升運動較強時,若水汽條件良好,降水的可能性就越大。圖7給出3個降水個例的大氣可降水量和整層大氣水汽通量散度。水汽通量散度是指單位時間內(nèi)流入或流出單位體積的水汽質(zhì)量,反映了水汽的輻合輻散狀況;大氣可降水量即地面以上垂直大氣柱中的總水汽量,是降水產(chǎn)生的必要條件,也是評估空中水資源的重要依據(jù)(王娜等,2021)。由圖7a、b可知,個例1大氣可降水量達44 kg·m-2,降水落區(qū)水汽較周邊地區(qū)更充沛,且大部分區(qū)域水汽通量散度為負值,約-0.6 g·s-1·m-2,有利于水汽輻合并造成降水;圖7c、d表明,個例2大氣可降水量較個例1更大,可達48~52 kg·m-2,降水落區(qū)表現(xiàn)為明顯的水汽通量輻合,最小值低于-0.8 g·s-1·m-2,為降水提供了良好的水汽條件;與個例1、2類似,在圖7e、f中,東南坡及周圍區(qū)域水汽充足,大氣可降水量最大值超過52 kg·m-2,水汽通量散度主要為負值,有利于較強降水的產(chǎn)生。

    圖7 1999年6月16日19∶00(a—b)、2002年8月8日22:00(c—d)和2006年7月6日18∶00(e—f)高原東南坡及周邊區(qū)域大氣可降水量(a、c、e,單位:kg·m-2)及整層大氣水汽通量散度(b、d、f,單位:g·s-1·m-2)Fig.7 The(a,c,e)precipitable water(unit:kg·m-2)and(b,d,f)whole atmospheric column water vapor flux divergence(unit:g·s-1·m-2)over the southeast slope of the Tibet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at(a—c)19∶00 UTC on June 16,1999,(d—f)22∶00 UTC on August 8,2002 and(g—i)18∶00 UTC on July 6,2006.

    3.3 探空圖特征

    利用探空結(jié)果,可以給出3個個例降水云中大氣溫濕廓線及不穩(wěn)定能量。評價大氣穩(wěn)定度的方法及參數(shù)有很多,其中對流有效位能(CAPE)被認為能較真實地表示大氣不穩(wěn)定度(彭治班等,2001)。CAPE表征的是氣塊絕熱上升時,正浮力所產(chǎn)生的能量的垂直積分,它正比于自由對流高度到平衡高度間層結(jié)曲線和狀態(tài)曲線圍成的正面積,CAPE值越大,發(fā)生強對流的可能性就越大。

    由于3個降水個例均發(fā)生在西昌站(站號:56571;經(jīng)緯度:102.16°E,27.54°N)附近,故所用IGRA探空數(shù)據(jù)來源于西昌探空站1999年6月16日12∶00(降水發(fā)生前7 h)、2002年8月8日12∶00(降水發(fā)生前10 h)及2006年7月6日12:00(降水發(fā)生前6 h)的觀測。圖8給出3個降水個例的T-logp圖。個例1(圖8a)降水發(fā)生前地表溫度為36.5℃,850—200 hPa溫度遞減率約為2.8℃·km-1;大氣溫度露點差在500 hPa達到最小值2.7℃,在300 hPa達到最大值17.2℃;500 hPa以下呈偏南風,500—400 hPa呈偏西風,300 hPa以上呈偏北風。上述溫濕風配置表明個例1云體為潛在不穩(wěn)定型,CAPE值為454.75 J·kg-1。個例2(圖8b)降水發(fā)生前地表溫度為36.1℃,850—500 hPa溫度露點差逐漸減小,700—500 hPa大氣較濕潤,但整層水汽含量隨高度變化不顯著;700—400 hPa盛行西(西南)風,200 hPa及以上盛行偏北風,風速可達16 m·s-1,CAPE值為1 010.36 J·kg-1。個例3(圖8c)降水發(fā)生前地表溫度為34.6℃,整層大氣水汽含量隨高度變化較大,700—500 hPa溫度露點差小于5℃,400 hPa以上溫度露點差急劇增加,在300 hPa可達21℃,大氣呈上層干冷、下層暖濕分布,CAPE值最大,可達1 601.33 J·kg-1,有利于強對流發(fā)展甚至雷暴的形成。3個降水個例發(fā)生前,近地表溫度均較高(>30℃),地表加熱作用和地形高度作用也可以加強氣流的上升運動。綜上所述,3例降水系統(tǒng)的動力、熱力以及水汽條件均較好,有利于降水系統(tǒng)的產(chǎn)生與發(fā)展。

    圖8 個例1(a)、個例2(b)、個例3(c)的T-logp圖(藍色實線為露點溫度廓線,黑色實線為溫度廓線,橙色區(qū)域代表對流有效位能)Fig.8 T-logp diagram for(a)case 1,(b)case 2 and(c)case 3(The blue solid line shows the dew point temperature profile,the black solid line shows the temperature profile,and the orange area represents the convective available potential energy).

    4 降水垂直結(jié)構(gòu)特征

    4.1 反射率剖面及反射率垂直變率分布特征

    研究表明降水垂直結(jié)構(gòu)與降水的微物理過程、云輻射特征、降水機制等方面有著十分緊密的聯(lián)系(Zips?er et al.,1994)。故借助PR探測,對3例降水云團垂直結(jié)構(gòu)進行分析。圖9為3個降水個例的降水率分布,可以看出雨團中存在多個面積不等的強降水雨團(>11 mm·h-1);圖中黑色實線代表圖10中雷達反射率因子剖面位置,它們均穿過了雨團中較強降水中心。

    圖10為3個降水個例沿圖9中黑色實線AB和CD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剖面圖,圖中17 km高度處紅色點代表對流降水像素,藍色點代表層狀降水像素。剖面圖顯示雷達反射率因子自高空向地面不斷增大,最大值超過44 dBz;回波頂高度分布不均,體現(xiàn)了降水云體內(nèi)部上升氣流的復雜分布、降水粒子大小和濃度的非均勻分布。個例1(圖10a、b)和個例2(圖10c、d)回波頂高度分別可達12 km和10 km,超過40 dBz的雷達反射率因子多出現(xiàn)在4—6 km高度,表明在此高度范圍內(nèi)粒子尺寸更大,Yan等(2018)的研究也表明,高原上4—8 km更容易出現(xiàn)尺寸較大的固、液態(tài)粒子;個例3(圖10e、f)回波頂高度高于個例1、2,大于40 dBz的雷達反射率因子可自地面延伸至7 km以上。此外還可以發(fā)現(xiàn),對流降水像素雷達回波強度更大,高反射率因子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更廣,對應的回波頂高度可高出層狀降水4—5 km(如圖10b、e、f)。這是因為在對流區(qū)域,強烈的上升氣流可以將更多冰水粒子帶入大氣中高層,并迅速產(chǎn)生高濃度的可降水粒子。當這些大粒子快速下落時,雷達回波就形成了清晰的“最大反射率垂直核”(Sun et al.,2020)。相比之下,層狀降水上升運動較弱,回波頂高度和反射率因子分布更均勻,在5 km附近可看到亮帶結(jié)構(gòu)。

    圖9 個例1(a)、個例2(b)、個例3(c)的降水率分布(單位:mm·h-1,黑色實線為圖10中雷達反射率因子剖面位置)Fig.9 Distribution of rain rate for(a)case 1,(b)case 2 and(c)case 3(unit:mm·h-1,the black solid lines represent the location of the cross sections of reflectivity factor in Fig.10).

    圖10 個例1(a—b)、個例2(c—d)、個例3(e—f)沿圖9中黑色實線AB和CD位置的反射率因子剖面圖(單位:dBz,17 km高度處紅色點代表對流降水像素,藍色點代表層狀降水像素)Fig.10 Vertical cross sections of reflectivity factor along the black solid line AB and CD in Fig.9 for(a-b)case 1,(c-d)case 2 and(e-f)case 3(unit:dBz,the red dot at 17 km height denotes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pixel,and the blue dot denotes the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pixel).

    為了解反射率因子在垂直方向的變化情況,圖11給出圖10中雷達反射率因子沿垂直方向的變率分布,可以看到在5—6 km高度附近,垂直變率存在一狹長帶狀大值區(qū),可達23 dBz·km-1,這反映了融化層和亮帶的存在,但對于一些回波頂超過12 km的強對流降水像元(如圖10b、e、f中紅點標注像元),融化層及亮帶特征并不明顯。值得注意的是,融化層高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回波頂高度的變化表現(xiàn)出輕微的抬升或下降,這可能是云體內(nèi)不同的上升運動導致的。在5 km高度以下,垂直變率較小,基本均低于7 dBz·km-1,說明粒子的碰并增長過程趨于平緩。

    圖11 個例1(a—b)、個例2(c—d)、個例3(e—f)在圖10中的雷達反射率因子沿垂直方向變率分布(單位:dBz·km-1,17 km高度處紅色點代表對流降水像素,藍色點代表層狀降水像素)Fig.11 Vertical variability of reflectivity factor in Fig.10 for(a-b)case 1,(c-d)case 2 and(e-f)case 3(unit:dBz·km-1,the red dot at 17 km height denotes the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pixel,and the blue dot denotes the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pixel).

    4.2 降水廓線特征

    降水垂直結(jié)構(gòu)可通過降水廓線直觀表現(xiàn),它反映了降水云團的熱力、動力結(jié)構(gòu)以及微物理過程特征(傅云飛等,2008b)。圖12所示為3個降水個例3種降水類型定義下的降水廓線,圖中降水率均取對數(shù)坐標。由圖12a—c可以看出,個例2云頂最低,而個例1和個例3云頂較高,廓線斜率更大,表明降水系統(tǒng)處于對流發(fā)展旺盛階段;對流降水云頂高度和地表雨強大于層狀降水,降水率自高空至6 km較為均勻的增大,反映了粒子的碰并增長過程;在6—7 km高度,廓線斜率發(fā)生突變(對流降水廓線突變點略高于層狀降水廓線突變點),這是因為在零度層附近,冰粒子開始融化,由于冰水介電常數(shù)、下落速度等不同,導致被水包裹的冰粒子反射率因子更強(Fabry et al.,1995);在4—6 km降水率變化最大,說明該范圍內(nèi)潛熱釋放也更大,這也許是粒子在此高度發(fā)生相變造成的。對比發(fā)現(xiàn),圖12d—f中深厚強對流降水廓線與圖12a—c中對流降水廓線非常相似,深厚弱對流降水強度略大于層狀降水強度,此外,淺薄對流降水地表降水率也可以很大(>30 mm·h-1),如圖12d、e。

    圖12 個例1(a、d、g),個例2(b、e、h),個例3(c、f、i)三種降水類型定義下的降水廓線(a—c表示對流降水與層狀降水,d—f表示深厚強、弱對流降水與淺薄對流降水,g—i表示冰云與混合云降水)Fig.12 Precipitation profile under three rain-type difinitions for(a,d,g)case 1,(b,e,h)case 2 and(c,f,i)case 3(a-c represent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d-f represent deep strong,deep weak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 and shallow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g-i represent ice cloud and mixed cloud precipitation).

    綜合來看,2種降水分類方案在高原東南坡均具有局限性,因為個例1、3的層狀降水廓線(圖12a、c)表現(xiàn)了較強的對流降水特征,即云頂高度大于12 km,地表降水率最大,而個例2的深厚強、弱對流降水廓線(圖12e)具有明顯的層狀降水特征,即5 km高度以下為雨滴蒸發(fā)破碎層,降水率基本不發(fā)生變化,且整層廓線斜率相對平緩。故個例1、3以對流降水為主,而個例2中層狀降水比例更大。造成這種結(jié)果的原因可能是降水落區(qū)地形高度不同(2.0—4.5 km),海拔較高的降水像素適用于傅云飛等(2008a)定義的雨型分類方法,而對于地形高度低于4 km的降水像素,PR將地表回波誤判為層狀降水亮帶的可能性小,PR給出的降水定義方案還是比較準確的。

    圖12g—i給出了冰云、混合云降水廓線,可以清楚地看到,冰云降水在垂直方向上發(fā)展更旺盛,且在所有高度上降水率均明顯大于混合云降水,故當水汽條件充足時,云團內(nèi)垂直上升運動的強弱決定了降水率的大小。

    4.3 雷達反射率因子聯(lián)合頻次分布特征

    雷達反射率因子概率密度隨高度分布(DPDH)能夠反映雷達反射率因子在垂直方向的分布頻次,即雷達回波隨高度的分布,它指示了降水系統(tǒng)的發(fā)展情況(Yuter and Houze,1995;Steiner et al.,1995)。圖13為上述3個降水個例不同降水類型的雷達反射率因子聯(lián)合頻次分布,圖中水平方向填色間隔為1 dBz并取對數(shù)坐標、垂直間隔為0.25 km。由圖13a—c可知,個例1云頂高度約12 km,最大反射率出現(xiàn)在融化層(5 km高度)附近,可達45 dBz,對流降水在6 km以下反射率幾乎均大于30 dBz,層狀降水在6—8 km回波大多小于25 dBz。從圖13g—i可看出,個例3云頂高度約16 km,最大反射率因子可達50 dBz(但發(fā)生頻次很低),表明高原東南坡出現(xiàn)了深厚的對流活動,4—6 km高度雷達回波多出現(xiàn)在25~40 dBz,6 km以上的回波主要集中在17~25 dBz,這與圖8所示反射率因子剖面圖分布較一致;個例3對流降水和層狀降水DPDH與個例1較類似。相比之下,個例2回波頂高度僅10 km,降水云在垂直方向上伸展較弱,整層高度雷達反射率因子強度較弱,體現(xiàn)了層狀降水的特征,如圖13d—f所示。

    圖13 個例1(a—c),個例2(d—f),個例3(g—i)不同降水類型的雷達反射率因子概率密度隨高度分布(DPDH)(單位:dBz,a、d、g表示所有類型降水,b、e、h表示對流降水,c、f、i表示層狀降水)Fig.13 The distribution of probability density function(DPDH)of reflectivity for(a-c)case 1,(d-f)case 2 and(g-i)case 3(unit:dBz.a,d,g represent all type precipitation;b,e,h represent convective precipitation;c,f,i represent stratiform precipitation).

    5 結(jié)論

    針對青藏高原東南坡降水特征缺乏認知,利用TRMM PR 2A25和VIRS 1B01逐日逐軌的融合資料,結(jié)合地形資料、ERA5逐小時再分析資料及IGRA資料,對青藏高原東南坡3個降水個例進行分析研究,主要結(jié)論如下:

    (1)高原東南坡地表降水率分布不均勻,總體而言地表雨強越大,回波頂高度越高,云頂輻射溫度越低;反之亦然。統(tǒng)計結(jié)果表明,對流降水率多集中在10~50 mm·h-1,最大可超過100 mm·h-1,盡管樣本數(shù)相對層狀降水較少,但它對總降水率的貢獻不容小覷。高原東南坡多為冰云及混合云降水,無暖云降水,說明高原東南坡絕大部分云頂高度高于融化層高度。

    (2)3個降水個例均發(fā)生在低層輻合高層輻散的流場中,降水落區(qū)大氣可降水量達44 kg·m-2以上,水汽充沛,整層水汽通量散度主要為負值,有利于降水系統(tǒng)的產(chǎn)生;降水個例對應的T-logp圖表明,3例降水對流有效位能較大,利于對流發(fā)展。

    (3)降水率自高空至6 km高度較為均勻的增大,反映了粒子的碰并增長過程;在4—6 km高度,降水潛熱釋放最大,且大于30 dBz的反射率因子多分布在此高度范圍內(nèi)。在5—6 km高度附近,反射率因子的垂直變率有一明顯的狹長帶狀大值區(qū),可達23 dBz·km-1,這反映了融化層的存在;然而融化層高度不是固定不變的,它會隨著回波頂高度的變化表現(xiàn)出輕微的抬升或下降。

    (4)在3個降水個例中,個例2以層狀降水為主,它對總降水貢獻率超過70%,降水云在垂直方向上伸展較弱(回波頂高度大多低于10 km),且整層雷達回波強度較弱;個例1表現(xiàn)了明顯的對流降水特征,即最大回波可達50 dBz,6 km以上降水廓線斜率較大,降水率在地面達到最大值;個例3回波頂高度超過16 km,絕大部分降水為冰云降水,CAPE值和整層大氣可降水量最大,分別可達1 601.33 J·kg-1和52 kg·m-2,故個例3對流活動最深厚。

    高原東南坡地形高度為2—4.5 km,對于海拔高度低于4 km的降水像素,PR將地表回波誤判為層狀亮帶的可能性較小,故PR給出的該地區(qū)降水類型分類是可信的,但對于海拔高度大于4 km的像素,應使用其它雨型分類方法對降水進行分類。

    猜你喜歡
    廓線個例云頂
    王麗敏作品
    大眾文藝(2022年17期)2022-09-27 16:05:38
    FY-3D MERSI-II云頂產(chǎn)品算法及精度檢驗
    一例膀胱鏡下留置尿管困難拔除個例分析
    不同降水強度下風廓線雷達譜矩特征與測風準確性分析
    同化Argo海洋廓線觀測對CAS-ESM-C的上層海洋溫度模擬的改進
    四川省春季一次飛機增雨作業(yè)個例分析
    四川盆地南部一次冬季飛機增雨作業(yè)個例分析
    基于快速局域線性回歸的IRAS/FY-3B大氣溫濕廓線反演
    一次森林滅火人工增雪個例分析
    西藏科技(2016年8期)2016-09-26 09:00:53
    GRAPES模式頂外部背景廓線構(gòu)造方法初步研究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午夜精品在线福利|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中文字幕人妻熟人妻熟丝袜美| 蜜桃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三级国产精品片|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99久国产av精品国产电影| 亚洲综合精品二区|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97热精品久久久久久| 中文乱码字字幕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毛片电影观看 | 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综合久久久久久久免费| 国产成人精品婷婷|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欧美成人精品欧美一级黄|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一二区理论片| 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免费av|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国产精品一及|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欧美另类亚洲清纯唯美|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亚洲欧美精品专区久久| 乱人视频在线观看| 三级毛片av免费|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色网站视频免费|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欧洲日产国产| 国产成人aa在线观看| 啦啦啦韩国在线观看视频|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丰满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av|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国产综合懂色|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欧美性感艳星| 韩国av在线不卡| 赤兔流量卡办理| 中文天堂在线官网| av在线天堂中文字幕| 久久精品夜色国产| 久久久欧美国产精品|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51国产日韩欧美|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两个人的视频大全免费| 中文字幕熟女人妻在线| 久久久国产成人精品二区| 中国美白少妇内射xxxbb| 亚洲精品自拍成人| 久久精品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九九爱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免费男女视频| 日本wwww免费看| 国产精品久久视频播放|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可以在线观看毛片的网站| 亚洲av日韩在线播放|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在线| 欧美高清成人免费视频www|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亚州av有码| 一夜夜www| 床上黄色一级片| 国产私拍福利视频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在线99| 免费观看的影片在线观看| 18禁动态无遮挡网站| 日本爱情动作片www.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日本一本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真实乱freesex| 在线观看美女被高潮喷水网站| 国产一区亚洲一区在线观看| 赤兔流量卡办理|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天堂av国产一区二区熟女人妻| 亚洲av电影不卡..在线观看| 亚洲美女搞黄在线观看| 成年av动漫网址|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1024手机看黄色片| 一边摸一边抽搐一进一小说|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天堂网av新在线| 91精品国产九色| 直男gayav资源| av黄色大香蕉|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成人美女网站在线观看视频| 中文字幕av在线有码专区| a级一级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丝袜喷水一区| 欧美高清性xxxxhd video| 精品久久久久久成人av|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日本色播在线视频|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感艳星| 亚洲av成人精品一二三区| 日日啪夜夜撸|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色网站视频免费| 免费无遮挡裸体视频| 秋霞伦理黄片|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久久午夜福利片| 久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a级毛片免费高清观看在线播放| 97在线视频观看|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老师上课跳d突然被开到最大视频|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国产高清不卡午夜福利| 高清日韩中文字幕在线| 午夜激情欧美在线| 国产精品不卡视频一区二区| 欧美又色又爽又黄视频| 日韩强制内射视频| 99热全是精品|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免费av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91蜜桃| 日韩精品有码人妻一区| 嫩草影院入口|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又黄又爽又刺激的免费视频.| 免费看光身美女|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 91午夜精品亚洲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亚洲精品不卡| 日本免费a在线|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桃色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一,二区|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久久久成人免费电影| 观看美女的网站| 老司机影院成人| 一卡2卡三卡四卡精品乱码亚洲|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亚洲怡红院男人天堂| 中国国产av一级|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乱码一卡2卡4卡精品|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黄片无遮挡物在线观看| 免费看美女性在线毛片视频| 秋霞在线观看毛片|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午夜福利成人在线免费观看|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国产午夜福利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天美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一区蜜桃|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搡女人真爽免费视频火全软件| 日日摸夜夜添夜夜爱| 免费看av在线观看网站| 熟妇人妻久久中文字幕3abv|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夜夜爽夜夜爽视频| 午夜日本视频在线|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成人二区视频|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2021少妇久久久久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欧美性猛交黑人性爽|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久久小说| h日本视频在线播放| 成人国产麻豆网| 久99久视频精品免费| 欧美潮喷喷水| 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 亚洲av男天堂| 成人三级黄色视频| 嫩草影院入口|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亚洲av男天堂| 亚洲人与动物交配视频|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婷婷六月久久综合丁香| 色播亚洲综合网| 中文字幕久久专区| 大话2 男鬼变身卡| 少妇的逼好多水| 极品教师在线视频| www.av在线官网国产|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免费观看|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亚洲aⅴ乱码一区二区在线播放| 蜜桃亚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成人一区二区在线| 只有这里有精品99| 国产黄色小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一级毛片在线| 看黄色毛片网站|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videossex国产| 久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性| 最近最新中文字幕大全电影3| 一级毛片aaaaaa免费看小| 亚洲在久久综合| 日本-黄色视频高清免费观看| 日本免费一区二区三区高清不卡| 精华霜和精华液先用哪个|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97在线视频观看| 国产精品一区www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456在线播放app| 精品人妻一区二区三区麻豆|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午夜免费男女啪啪视频观看| 国产成人freesex在线|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久久久色成人| 亚洲丝袜综合中文字幕|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日本av手机在线免费观看| a级毛色黄片| 亚洲色图av天堂| 美女国产视频在线观看| 国产亚洲精品久久久com| 又爽又黄a免费视频| 人人妻人人澡欧美一区二区|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精品麻豆人妻色哟哟久久 |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亚洲乱码一区二区免费版| 日韩亚洲欧美综合| 男人狂女人下面高潮的视频| 国产黄a三级三级三级人| 深夜a级毛片| 国产真实伦视频高清在线观看|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女人被狂操c到高潮| 免费av观看视频|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高清午夜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精品色激情综合| 91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91精品一卡2卡3卡4卡| 波多野结衣高清无吗| 亚洲av电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 97超碰精品成人国产|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在线| 午夜亚洲福利在线播放| 成人综合一区亚洲| av免费在线看不卡| 高清毛片免费看| 国产精品国产三级专区第一集|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日本免费在线观看一区|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精品少妇黑人巨大在线播放 |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涩爱| 国产精品日韩av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 日韩 亚洲 欧美在线| 国产老妇女一区| 岛国在线免费视频观看| 不卡视频在线观看欧美| 视频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色5月婷婷丁香|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三级毛片av免费| 你懂的网址亚洲精品在线观看 | 麻豆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 免费搜索国产男女视频| 精品酒店卫生间| 嫩草影院精品99| 天堂网av新在线|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婷婷色av中文字幕| 国产精品无大码| 精品无人区乱码1区二区| 午夜福利网站1000一区二区三区| 在现免费观看毛片|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日韩欧美精品免费久久| 亚洲成人av在线免费| 一夜夜www| 在线播放无遮挡| 男女边吃奶边做爰视频| 精品国内亚洲2022精品成人| 久久精品影院6|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日日撸夜夜添| 99久久人妻综合| 美女大奶头视频| 中文字幕精品亚洲无线码一区| 国产免费一级a男人的天堂| 亚洲精品国产av成人精品| 久久久久国产网址| 最近中文字幕高清免费大全6|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人妻蜜臀av| 亚洲国产欧洲综合997久久,|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三级黄色毛片|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国产亚洲av片在线观看秒播厂 | 国产av不卡久久|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av国产免费在线观看|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亚洲av中文av极速乱|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婷婷狠狠爱综合网|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一级毛片我不卡| 少妇高潮的动态图| 欧美zozozo另类| 人妻制服诱惑在线中文字幕| 丝袜美腿在线中文| 黄色一级大片看看| 插阴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插逼视频在线观看| 日本欧美国产在线视频|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国内精品宾馆在线| 纵有疾风起免费观看全集完整版 |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成人毛片a级毛片在线播放|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寂寞人妻少妇视频99o| 禁无遮挡网站| 成人毛片60女人毛片免费|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av在线观看| 国产黄片美女视频| 亚洲av福利一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 午夜福利视频1000在线观看| 久久久久免费精品人妻一区二区| 国产探花极品一区二区|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四区免费观看| 97超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精品久久久噜噜| 欧美日韩在线观看h| 18禁裸乳无遮挡免费网站照片| 日韩在线高清观看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伊人网av|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午夜精品国产一区二区电影 | 亚洲成人中文字幕在线播放| 亚洲五月天丁香| 国产成人a区在线观看| 婷婷色麻豆天堂久久 | 国产精品1区2区在线观看.|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久久精品熟女亚洲av麻豆精品 | 国产精品三级大全|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亚洲最大成人av| 亚洲人成网站高清观看|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一级爰片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视频在线观看网站| 波多野结衣巨乳人妻| 天堂√8在线中文|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久久人妻av系列| 欧美精品国产亚洲| 啦啦啦观看免费观看视频高清| 又粗又硬又长又爽又黄的视频| 99久久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自偷自拍三级| 久久久久久久久中文| 深爱激情五月婷婷| 国产伦在线观看视频一区| 综合色丁香网|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国产精品精品国产色婷婷| 欧美日韩国产亚洲二区| 中国国产av一级| 免费看光身美女| 嫩草影院入口| 黄色日韩在线|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最近2019中文字幕mv第一页| 蜜臀久久99精品久久宅男| 欧美丝袜亚洲另类| 国产三级中文精品| 亚洲国产色片|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老司机影院成人| 国产成人精品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末码| 精品国产露脸久久av麻豆 | 18禁在线无遮挡免费观看视频| 欧美区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国产精品成人综合色| 九九在线视频观看精品| 国产精品美女特级片免费视频播放器| 亚洲精品乱码久久久久久按摩|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日本午夜av视频| 干丝袜人妻中文字幕|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亚洲|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男人天堂| 精品一区二区免费观看| 美女被艹到高潮喷水动态| 99九九线精品视频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午夜精品论理片| 日韩av在线大香蕉| 好男人视频免费观看在线| 亚洲,欧美,日韩| 激情 狠狠 欧美| 国产精品乱码一区二三区的特点|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国产精品久久| 最后的刺客免费高清国语| 日本黄色视频三级网站网址| 99久久精品国产国产毛片|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亚洲真实伦在线观看| 成人二区视频| 免费观看a级毛片全部| 高清在线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 三级国产精品片| 国产一区二区在线观看日韩| 国产日韩欧美在线精品| 欧美性感艳星| 最近中文字幕2019免费版| 免费观看性生交大片5|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樱花 | 亚洲欧美一区二区三区国产| 久久欧美精品欧美久久欧美| 久久99热6这里只有精品| 少妇人妻一区二区三区视频| 亚洲天堂国产精品一区在线| 久久久久久大精品| 国产伦一二天堂av在线观看| 观看美女的网站| 尾随美女入室| 亚洲熟妇中文字幕五十中出| 男人的好看免费观看在线视频| 国产69精品久久久久777片| 成人高潮视频无遮挡免费网站|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国产亚洲精品av在线| 国产成人福利小说| videos熟女内射| 国产亚洲5aaaaa淫片| 精品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 黄色日韩在线| 91久久精品国产一区二区成人| av专区在线播放| 国产成年人精品一区二区| 色视频www国产| 欧美一区二区精品小视频在线| 好男人在线观看高清免费视频| 老司机影院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日韩,欧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成人鲁丝片一二三区免费| 国产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人人爽人人片av| 国内精品美女久久久久久| 日本一二三区视频观看| 国产男人的电影天堂91| 亚洲av成人精品一区久久| 国产成人免费观看mmmm|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欧美bdsm另类| 亚洲在线观看片| 免费大片18禁| 黄色配什么色好看| 成人性生交大片免费视频hd| 亚洲国产精品sss在线观看| 99热这里只有精品一区| 久久久久久国产a免费观看| 大香蕉久久网| 最近手机中文字幕大全| 亚洲精品亚洲一区二区| 国产在线一区二区三区精 | 韩国高清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夜夜夜夜夜久久蜜豆| 老司机福利观看| 国内揄拍国产精品人妻在线| 久久精品国产鲁丝片午夜精品| 久久亚洲国产成人精品v| 神马国产精品三级电影在线观看| 国产美女午夜福利| 成人亚洲欧美一区二区av| av国产久精品久网站免费入址|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精品乱久久久久久| 精品久久久噜噜| 99久久中文字幕三级久久日本| 真实男女啪啪啪动态图| 少妇丰满av| 内地一区二区视频在线| 亚洲精品日韩在线中文字幕| 一本一本综合久久| ponron亚洲| 久久久色成人| 永久免费av网站大全| 熟女人妻精品中文字幕| 1000部很黄的大片| 人妻少妇偷人精品九色| 伦理电影大哥的女人| 性色avwww在线观看| 亚洲欧美精品自产自拍| 国产免费视频播放在线视频 | av专区在线播放| 色综合亚洲欧美另类图片| 午夜视频国产福利| av卡一久久| 人妻夜夜爽99麻豆av|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免|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av| 老司机影院毛片| 一区二区三区乱码不卡18| 中文字幕av成人在线电影| 国产av一区在线观看免费| 一级二级三级毛片免费看| 午夜福利在线观看免费完整高清在| 成年免费大片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人妻久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电影| 美女黄网站色视频| 联通29元200g的流量卡| 成人午夜高清在线视频|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级片在线观看| 日本免费a在线| 三级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午夜福利在线在线| 晚上一个人看的免费电影| 亚洲国产欧美人成| 黄色日韩在线| 亚洲国产色片| 亚洲欧美日韩无卡精品| 99久久成人亚洲精品观看| 国国产精品蜜臀av免费| 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人人夜夜 | 国产91av在线免费观看| 狂野欧美激情性xxxx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66精品国产| 国产片特级美女逼逼视频| 热99在线观看视频| 国产伦理片在线播放av一区| 久久久色成人| 国产精品av视频在线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精品在线观看| 亚洲最大成人手机在线| 少妇丰满av| 精品久久久噜噜| 毛片一级片免费看久久久久| 欧美日本亚洲视频在线播放| 免费观看精品视频网站| 欧美xxxx黑人xx丫x性爽| 免费看a级黄色片| 国产探花在线观看一区二区|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毛片| 亚洲成人精品中文字幕电影| 十八禁国产超污无遮挡网站| 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蜜桃av| 亚洲精品久久久久久婷婷小说 | 日韩av不卡免费在线播放| 日韩欧美国产在线观看| 国产高清有码在线观看视频| 日韩av在线免费看完整版不卡| 成人亚洲精品av一区二区| 久久久精品欧美日韩精品| av在线蜜桃| 99久国产av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成人久久av| 国产极品精品免费视频能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