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永梁
“新課標”要求教師在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幫助他們健康、快樂地成長。那么,教師在小說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呢?接下來,筆者就以《裝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學為例,介紹三種方法,希望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展示相關資料,開闊學生的視野
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展示相關的資料,包括文字資料和圖片資料,以此來開闊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其閱讀理解能力、搜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為后續(xù)的教學作準備。
示例:
1.作者其人:
安東·巴甫洛維奇·契訶(hē)夫生于1860年1月29日,是俄國著名的小說家和劇作家。1879年,他考入莫斯科大學,成為醫(yī)學系的一名學生。1884年畢業(yè)后在茲威尼哥羅德等地行醫(yī),并開始文學創(chuàng)作。1880年至1884年,他發(fā)表了300多篇文章,其中包括《變色龍》《外科手術》等。
契訶夫的代表作有《套中人》《櫻桃園》《小公務員之死》《變色龍》《草原》《凡卡》等。
2.創(chuàng)作背景:
契訶夫生活于沙皇統(tǒng)治的十九世紀末期。當時,代表工人階級的政黨正在組建,一場革命風暴即將來臨。在那個黑暗的時代,到處都是警察和密探,他們竭力維護沙皇的專制統(tǒng)治,仇視和反對一切新鮮事物,瘋狂壓制民主革命,使整個社會籠罩在陰云之下。作家契訶夫生活在社會的底層,對沙皇專制統(tǒng)治厭惡至極,對勞動群眾的遭遇感到由衷的同情,并創(chuàng)作了許多揭露沙皇政府真面目的作品。《裝在套子里的人》就是其中之一。他創(chuàng)作這部小說就是為了揭露和諷刺沙皇政府鷹犬的丑惡本質(zhì)。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細致地閱讀這些資料,從中搜集有價值的信息,提高閱讀文本的效率。
二、繪制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理解
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也可以繪制相應的思維導圖,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去閱讀和理解文本,以加深他們對作品的理解。
示例:
之后,我們可以鼓勵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去探究小說的主旨。有的學生發(fā)現(xiàn),作者通過塑造頑固保守、害怕變革、厭惡一切新事物的別里科夫,突出了該人物的荒謬、可悲與可恨,批判了沙皇政府的黑暗,揭露了其對自由的壓制、對人權的踐踏和對民眾的控制,表達了對自由、美好生活的熱愛與渴望。
三、開展討論活動,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
在小說閱讀教學中,教師還可以提出一些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讓他們在思考、交流的過程中提升思維能力與鑒賞能力。
每當一個民族在舉步維艱的時候,就會有一批優(yōu)秀的人登上新的舞臺,通過自己的努力來啟迪民眾。契訶夫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塑造了“套中人”的形象,試圖打開人們封閉的內(nèi)心,促進其思想的覺醒與社會的進步。在講解《裝在套子里的人》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
1.人們都說別里科夫有兩個“套子”,分別是有形的“套子”與無形的“套子”。這主要體現(xiàn)在哪些方面?
參考答案:
2.別里科夫為什么死了?
小說中并未詳細說明別里科夫的死因。此題無標準答案,可由學生自主思考。有的學生認為,別里科夫與華連卡的婚事“告吹”,導致他傷心過度而死。有的學生認為,平時一直小心翼翼活著的別里科夫最怕遭到別人的恥笑,也怕受到上級的責怪與鄙視。“漫畫事件”已經(jīng)令他非常難堪了,“騎車事件”更是讓他無地白容。所以他是受驚過度而死的。有的學生認為,他在人群中總是顯得格格不入,整日充滿了擔憂與恐懼,甚至“通宵做噩夢”。他原本想與華連卡結婚,卻頻頻鬧出事情,連未婚妻華連卡都笑他;此時的他已經(jīng)感非常絕望了。所以他是絕望而死的。
3.有的人認為,小說中的別里科夫是舊秩序、舊制度、舊思想的忠實維護者,是沙皇反動政府的忠實擁護者,他死有余辜;有的人則認為,別里科夫是一個被侮辱、被損害的“小人物”,他也是一個可憐人。你贊同哪種觀點?
有的學生認為,作者用夸張的手法塑造了一個生活在沙皇專制統(tǒng)治下,把自己裝在套子里的別里科夫的形象。通過描寫他的外貌、動作,揭示了他的思想狀態(tài),深刻地反映了19世紀末俄國的社會生活,無情地鞭撻了那些固步白封、畏首畏尾、頑固不化、反對變革、一心維護專制統(tǒng)治的“奴才”們。有的學生認為,別里科夫的不幸恰恰是那個社會的悲哀。他被人奚落甚至嘲弄,就連年輕人都已經(jīng)失去了同情與關愛他人的能力,更能說明沙皇專制的罪惡。別里科夫是個不折不扣的犧牲品。
4.在小說中,作者采用了哪些藝術手法?請你選擇其中的一種進行分析。
參考答案:
(1)夸張:
在《裝在套子里的人》中,別里科夫在大熱天也穿著雨鞋,帶著雨傘,還總是穿暖和的棉大衣。他成日躲在“套子”里。這樣的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是不可能存在的。作者使用夸張的藝術手法,表現(xiàn)了別里科夫的膽小怕事。他能將教師騎自行車與學生用腦袋走路聯(lián)系起來,說明他是一個思想古板、落后、腐朽的人。
(2)對比:
別里科夫控制著全城的人,導致城里的人也戰(zhàn)戰(zhàn)兢兢,什么都不敢做。作者采用對比的手法,突出了別里科夫的可惡,暴露和批判了別里科夫腐朽落后的思想。此外,作者還將別里科夫與華連卡姐弟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華連卡姐弟是外來者,可以無憂無慮地騎白行車,每天都興高采烈的;而別里科夫雖然將自己裝在“套子”里,但一直都是不快樂、不自由的。作者借此說明了人被裝在“套子”之中是無幸福可言的。
教師提出問題,組織學生開展討論活動,不僅可以激發(fā)他們的學習興趣,而且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思維能力與審美鑒賞能力。
在高中閱讀教學中,教師有必要采取各種合適的方法,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培養(yǎng)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讓他們朝著更好的方向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