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鷹,王貴良,馬 榮,李繼榮,曾禹莉
(湖南省人民醫(yī)院放射科,湖南 長沙 410016)
直腸癌是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老年患者是發(fā)病主要人群[1-2]。準確的分期評估可為直腸癌患者選擇精準、個性化的治療方案奠定基礎,為治療贏得時間,從而改善預后?!吨袊Y直腸癌診療規(guī)范》中指出MRI 應作為直腸癌的常規(guī)檢查項目[3],其中高分辨率MRI 對直腸壁及其周邊情況的顯示有一定優(yōu)勢,可指導外科手術確定切除范圍。MRI 動態(tài)增強掃描作為常規(guī)MRI 平掃的有利補充,可清晰顯示病灶與腸壁間關系、周邊血管及器官等情況,為T、N 分期(T 分期指腫瘤侵犯深度;N 分期指有無淋巴結轉移,需結合淋巴結邊緣、形態(tài)、內部信號特征)評估提供幫助。本研究旨在探討高分辨率MRI 平掃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老年直腸癌術前T、N 分期中的臨床價值,以指導臨床制訂精準、個體化治療方案。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為回顧性研究,并經(jīng)醫(yī)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收集我院2021 年1—10 月經(jīng)病理證實、術前未行任何治療的80 例老年直腸癌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中男49 例,女31 例;年齡60~84 歲,平均(67.2±7.5)歲;以大便次數(shù)增多、性狀改變、便血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80 例患者中,上、中、下段直腸癌例數(shù)分別為13 例(16.25%)、33 例(41.25%)、34 例(42.50%)。組織病理類型:腺癌普通型77 例(96.25%),腺癌特殊型(黏液腺癌)3 例(3.75%);病理類型:潰瘍型66 例(82.50%),隆起型14 例(17.50%)。
1.2 儀器與方法 采用Siemens 3.0 T MRI 掃描儀,相控陣線圈?;颊呷⊙雠P位,頭先進。掃描序列為矢狀位T2WI,橫軸位T1WI、T2WI,低位直腸癌加掃冠狀位T2WI、T2WI FSE。動態(tài)增強掃描:先掃軸位蒙片,后采用Gd-DTPA 經(jīng)肘靜脈快速團注,流率2 mL/s,劑量0.2 mmol/kg 體質量,掃描10 期,每期9 s,延遲期加掃冠狀位及矢狀位。高分辨率MRI 具體掃描序列及參數(shù)見表1。
表1 高分辨率MRI 掃描序列及參數(shù)
1.3 圖像分析及觀察指標 將MRI 圖像傳輸至閱圖工作站,由2 名高級職稱醫(yī)師對掃描結果行T、N分期,如有爭議,與第3 位醫(yī)師共同協(xié)商達成一致。直腸癌T、N 分期參照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第8 版結直腸癌分期系統(tǒng)更新解讀及DISTANCE 評估方法[4-5]:①T 分期。T1期,腫瘤侵犯黏膜下層;T2期,腫瘤侵犯至固有肌層,但未穿透漿膜層;T3期,腫瘤穿透漿膜層達直腸周圍系膜脂肪內;T4期,腫瘤累及腹膜結構或器官。②N 分期。N0期,無區(qū)域淋巴結轉移;N1期,1~3 個區(qū)域內淋巴結轉移;N2期,≥4 個腸周淋巴結轉移灶。
1.4 統(tǒng)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5.0 軟件,計算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T、N 分期的診斷準確率、特異度、敏感度、陽性預測值和陰性預測值。MRI 分期與病理分期結果行Kappa 一致性檢驗:0.8≤K<1.0 為一致性很強,0.6≤K<0.8 為一致性較強,0.4≤K<0.6 為一致性中等,0.2≤K<0.4 為一致性一般,K<0.2 為一致性較差。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T 分期與病理T 分期對比及診斷效能(表2,3)80 例病理診斷示:T1期4 例,T2期13 例,T3期52 例,T4期11 例,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共準確診斷67 例,準確率為83.75%;錯誤診斷13 例,其中過度診斷9 例(1 例T1期誤診為T2期,5 例T2期誤診為T3期,3 例T3期誤診為T4期),4 例診斷分期過低(3 例T3期誤診為T2期,1 例T4期誤診為T3期)。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的T 分期與病理分期一致性很強(K=0.83,P<0.001)。
表2 80 例老年直腸癌患者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術前T 分期與病理分期對比 例
表3 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80 例老年直腸癌術前T 分期的診斷效能 %(例/例)
2.2 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N 分期與病理N 分期對比及診斷效能(表4,5)80 例病理診斷示:N0期44 例,N1期24 例,N2期12 例。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準確診斷43 例,準確率為53.75%;錯誤診斷37 例,其中過度診斷29 例(12 例N0期誤診為N1期,8 例N0期誤診為N2期,9 例N1期誤診為N2期),8 例診斷分期過低(5 例N1期誤診為N0期,3 例N2期誤診為N1期)。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N 分期與病理N 分期一致性中等(K=0.44,P<0.001)。
表4 80 例老年直腸癌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術前N 分期與病理分期對比 例
表5 高分辨率MRI 聯(lián)合動態(tài)增強掃描對80 例老年直腸癌術前N 分期的診斷效能 %(例/例)
正常直腸、直腸癌的高分辨率MRI 與動態(tài)增強掃描圖像見圖1~3。
圖1 正常直腸高分辨率MRI 與動態(tài)增強掃描圖像 注:患者,女,63 歲。圖1a 為高分辨率MRI 軸位T2WI,示正常直腸壁黏膜層(a)、固有肌層(b)、直腸系膜筋膜呈低信號(c),黏膜下層(d)、直腸系膜呈高信號(e);圖1b 為動態(tài)增強掃描軸位,示直腸壁(紅箭)及周圍血管(黑箭)強化情況圖2,3 直腸癌高分辨率MRI 與動態(tài)增強掃描圖像 注:圖2 為診斷正確病例,患者,男,67 歲,MRI 與病理均診斷T3N1。T2WI 示直腸系膜筋膜內腫大淋巴結,邊緣不規(guī)則(圖2a);動態(tài)增強掃描示淋巴結較均勻強化(紅箭),且清晰顯示病灶突破腸壁固有肌層后侵入直腸系膜內(圖2b)。圖3 為誤診病例,患者,男,71 歲,MRI 診斷為T3 期,病理診斷為T2 期。T2WI 軸位(圖3a)及動態(tài)增強掃描(圖3b)清晰顯示病灶處周圍直腸系膜內見反應性索條及毛刺(箭頭)
高分辨率MRI 是在縮小視野、提高空間分辨力及薄層掃描的條件下清晰觀察直腸及周邊。T1WI 顯示正常直腸壁為均勻環(huán)形低信號,直腸系膜呈高信號;T2WI 尤為重要,可清晰顯示直腸壁各層結構,黏膜層、固有肌層、直腸系膜筋膜T2WI 呈低信號,黏膜下層、直腸系膜T2WI 呈高信號,形成鮮明的高、低信號對比,為腫瘤侵犯直腸壁范圍并界定術前分期奠定重要基礎[6-7]。動態(tài)增強掃描在直腸癌術前分期中起輔助作用,能反映腫瘤的血供情況,也為腫瘤是否進一步侵犯直腸肌層、周圍血管、器官提供重要參考[8]。直腸癌高分辨率MRI 一般表現(xiàn)為病灶處管壁僵硬、蠕動消失,管腔變窄,以及管壁不同程度局限性、彌漫性增厚,T1WI 呈等、稍低信號,T2WI 呈高、稍高信號,動態(tài)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
本研究中,1 例T1期過度診斷為T2期,病灶與鄰近腸壁肌層關系緊密,環(huán)形低信號連續(xù)性不完整,導致過度診斷。MRI 鑒別T1、T2期直腸癌有一定局限性;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顯示血供豐富并連續(xù)強化的黏膜下層,黏膜下層強化帶連續(xù)顯示提示病灶為T1期,強化帶不完整則提示腫瘤侵犯至固有肌層,病灶已進入T2期[9],故動態(tài)增強掃描成為直腸癌T1、T2期鑒別的有利補充。過度診斷9 例中,5 例T2期誤診為T3期,均發(fā)現(xiàn)高信號周圍直腸系膜內有腫瘤相似的索條狀、毛刺狀低信號,但病理結果示為炎癥反應或纖維化所致,與Manikis 等[10]研究結果一致。AJCC指南提出,直腸癌T2與T3期治療方法不同,T2期采用直腸全系膜切除術,T3期則主張采用新輔助放化療使病灶縮小后再行手術治療[4]。因此,準確診斷T2、T3期,可為臨床醫(yī)師制訂個性化治療方案提供重要依據(jù)。謝偉等[11-13]研究顯示,可通過直腸系膜內壁外索條的形狀、邊緣及強化方式幫助鑒別,粗短索條、邊緣欠光滑、無或輕度強化提示腫瘤浸潤;邊緣光滑、明顯強化、細長索條則提示炎性纖維增生、血管擴張。動態(tài)增強掃描示直腸肌層呈點線樣、不均勻強化灶,肌層與周圍脂肪交界面消失,提示病灶已進入T3期,可為鑒別T2、T3期診斷提供補充。另外,王錚等[14-15]指出,直腸癌腫瘤細胞明顯增多、細胞外間隙縮小,自由水分子擴散受限,DWI 呈高信號;而纖維炎癥反應的條索灶,因細胞水腫導致細胞外間隙增大,自由水分子增加并運動范圍擴大,DWI 呈低信號,因此DWI 也可幫助臨床T2、T3期的診斷。另3 例T3期過度診斷為T4期,圖像顯示病灶邊緣不光整、毛糙、存在纖維索條,且與腹膜或毗鄰器官分界不清,從而導致T3分期診斷過度。本組MRI 術前T 分期診斷正確67 例,診斷準確率為83.75%,與病理分期一致性很強(K=0.83),與宇文謙等[16-19]報道一致。
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是直腸癌患者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N 分期越高,術后復發(fā)率也越提高,且分期不同,治療方案也存在差異;MRI 對直腸癌N 分期的診斷準確率比T 分期低[19]。臨床對直腸癌N 分期的判定存在較大爭議,現(xiàn)階段MRI 診斷N 分期無統(tǒng)一標準,文獻報道可根據(jù)淋巴結短徑≥5 mm、正常淋巴結形態(tài)消失、邊緣不清晰、信號不均勻/混雜、增強掃描呈不均勻強化等特點評估周圍淋巴結是否有轉移[20]。本組MRI 術前N 分期準確率為53.75%,與病理結果N 分期一致性中等(K=0.44),與萬麗娟等[21]研究結果一致。本組MRI 對N0、N1期特異度較高,敏感度較低,原因可能是高分辨率MRI 無法準確區(qū)分轉移性淋巴結與增生性淋巴結,從而低估了N 分期[22-23];另外,本研究在評價N 分期時,未采用軸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也可能是導致MRI 術前N分期與病理結果有差異的原因。Song 等[24]研究認為,矢狀位T2WI 脂肪抑制序列顯示直腸癌淋巴結侵犯性能較好,反應性、轉移性淋巴結呈高信號,周圍脂肪抑制后呈低信號,其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68.75%、72.73%。Wei 等[25]研究認為,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提高MRI 診斷淋巴結是否受累的特異度,且特異度從82.00%升至97.00%。此外,在評價直腸癌患者新輔助治療療效中,通過MRI 動態(tài)增強掃描半定量參數(shù)可無創(chuàng)預測直腸癌化療后的病理完全緩解狀態(tài)。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T1、T4期例數(shù)較少,因研究對象是老年患者,臨床癥狀常被忽視且就醫(yī)時間較晚,故病灶處于T1期時不易被發(fā)現(xiàn);T4期多數(shù)選擇術前新輔助治療而非手術的患者??傊叻直媛蔒RI 能清晰區(qū)分正常直腸壁各層結構、腫瘤與腸管壁各層結構,以及與周圍結構的關系;動態(tài)增強掃描可觀察病灶血管、周圍血管受侵、淋巴結受累特性等情況;兩者聯(lián)合對老年直腸癌患者的T 分期準確率很高,能為個性化治療方案的制訂提供依據(j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