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兆君,張 濤,吳雪元
(1.江蘇省徐州市疾病預防疾控中心,江蘇 徐州 221000;2.江蘇省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徐州市立醫(yī)院,江蘇 徐州 221002)
結直腸癌是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預計至2030 年全球將有220 萬新增病例和110 萬死亡病例[1]。在我國結直腸癌發(fā)病率及死亡率分別居惡性腫瘤的第2 位、第5 位,總病例數(shù)居世界第1 位,其中直腸癌占結直腸癌半數(shù)以上[2]。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分期可指導患者術前治療方案的選擇、預后評估及療效評價[3]。目前,轉移及非轉移淋巴結影像學特征重疊較多,影像學分辨能力存在局限性,術前區(qū)域淋巴結分期準確率存在較大差異[4]。Yang 等[5]發(fā)現(xiàn)腫瘤原發(fā)灶特征與淋巴結分期之間存在相關性,可利用腫瘤原發(fā)灶特征預測淋巴結轉移情況。Curvo-Semedo 等[6]發(fā)現(xiàn)ADC 值具有成為腫瘤侵襲性標志物的潛力,其與淋巴結轉移具有顯著相關性,隨著淋巴結分期的增加,ADC 值呈降低的趨勢。最新研究顯示,影像組學[7]、特異性淋巴結對比劑[8]的應用可提高對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價值,但多為科研階段,且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價值差異性仍較大。DWI 是MRI 最常用的功能序列,可得到定量參數(shù)ADC。本研究探討多種最易獲得的ADC 值預測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 選取徐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2018 年1 月至2022 年4 月收治的50 例直腸癌患者,其中男30 例,女20 例;年齡40~83 歲,中位年齡66 歲。根據(jù)美國癌癥聯(lián)合委員會(AJCC)/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結直腸癌TNM 分期系統(tǒng)(2017 年第8 版)分期標準[9]:50 例患者中,N0期27 例,N1期19 例,N2期4 例。根據(jù)病理分期,分為轉移淋巴結組27 例,非轉移淋巴結組23 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①納入標準:術前2 周行盆腔MRI 檢查及直腸癌手術,術后病理為直腸腺癌,術后淋巴結病理分期明確。②排除標準:術前已行相關治療,如放療、化療和/或局部切除等;術后病理為非直腸腺癌,淋巴結轉移分期無法明確,圖像質量差或直腸癌病灶較小、無法測量。
1.3 儀器與方法 采用Philips Ingenia 3.0 T MRI掃描儀及16 通道相控陣體部線圈?;颊邫z查前行腸道準備,取仰臥位,足先進,適當充盈膀胱。掃描范圍從髂前上棘至恥骨聯(lián)合下緣。
掃描序列與參數(shù):軸位T1WI,TR 669 ms,TE 10 ms,層厚4 mm,層距1 mm,視野38 cm×38 cm,矩陣768×768;軸位T2WI,TR 4 804 ms,TE 1 000 ms,層厚4 mm,層距1 mm,視野38 cm×38 cm,矩陣560×560;軸位T2WI STIR,TR 4 975 ms,TE 100 ms,層厚4 mm,層距1 mm,視野38 cm×38 cm,矩陣640×640;矢狀位T2WI,TR 3 643 ms,TE 80 ms,層厚3 mm,層距1 mm,視野24 cm×24 cm,矩陣576×576;冠狀位T2WI,TR 2 813 ms,TE 80 ms,層厚4 mm,層距1 mm,視野38 cm×38 cm,矩陣1 008×1 008。DWI序列,TR 3 589 ms,TE 80 ms,b=1 000 s/mm2。層厚4 mm,層距1 mm,視野31 cm×31 cm,矩陣512×512。
1.4 圖像處理分析 將MRI 圖像傳至Philips 后處理工作站,由2 名醫(yī)師分別進行測量、分析及處理。參照T1WI、T2WI 及DWI 圖像,在b=1 000 s/m2圖像上采用腫瘤輪廓勾畫法,選實性成分最大層面及上下層面勾畫ROI,盡量避開囊變、壞死區(qū),得出最小ADC值(ADCmin)及平均ADC 值(ADCmean),并計算2 名醫(yī)師測量的平均值;在同層面臀大肌層面勾畫ROI(0.8~1.0 cm2),得出臀大肌平均ADC 值(ADC?。?,并計算平均值;計算相對最小ADC 值(rADCmin,公式為rADCmin=ADCmin/ADC?。┘跋鄬ζ骄鵄DC 值(rADCmean,公式為rADCmean=ADCmean/ADC肌)。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 19.0 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2 名醫(yī)師所測參數(shù)的一致性分析采用組內相關系數(shù)(ICC)。ICC>0.8,一致性好;0.6<ICC≤0.8,一致性中等;0.4<ICC≤0.6,一致性一般;ICC≤0.4,一致性差。計量資料行正態(tài)性分布Kolmogorov-Smirnov 檢驗。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組間比較行獨立樣本t 檢驗,不符合正態(tài)分布行非參數(shù)檢驗。采用ROC 曲線評價單一ADC 值對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閾值及預測效能;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及ROC 曲線評價2 個及以上ADC 值聯(lián)合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效能。檢驗水準α=0.05。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2 名醫(yī)師測量參數(shù)的一致性 2 名醫(yī)師測量ADCmin、ADCmean、ADC肌的ICC分別為0.953、0.898、0.923,可重復性好。
2.2 2組ADC 值比較(表1)轉移淋巴結組ADCmin、ADCmean、rADCmin、rADCmean值均較非轉移淋巴結組小,其中ADCmin、rADCmin、rADCmean值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ADCmean、ADC肌值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5)(圖1,2)。
2.3 ADC 值對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預測效能(表2)繪制ADCmin、rADCmin、rADCmean預測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ROC 曲線,得出診斷轉移淋巴結最佳界值分別為0.525×10-3mm2/s、0.410、0.657,其AUC 分別為0.692、0.738、0.681(圖3),敏感度為43.5%~82.6%,特異度為51.9%~88.9%。
表2 單一ADC 值及多種ADC 值聯(lián)合對直腸腺癌淋巴結轉移的預測效能
采用logistic 回歸分析及ROC 曲線分析ADCmin、rADCmin、rADCmean聯(lián)合對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的預測效能,AUC 為0.692~0.738(圖4),敏感度為82.6%~87.0%,特異度為51.9%~59.3%。
圖1~2 直腸腺癌伴/不伴淋巴結轉移的DWI 及ADC 圖像 注:圖1 患者,女,70 歲,中段直腸腺癌,有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圖1a 為DWI 序列,b=1 000 s/mm2,直腸壁不均勻增厚,呈高信號;圖1b 為ADC 圖,直腸癌病灶ADCmin=0.360×10-3 mm2/s,ADCmean=1.150×10-3 mm2/s,ADC肌=1.430×10-3 mm2/s,rADCmin=0.250,rADCmean=0.800。圖2 患者,男,72 歲,下段直腸腺癌,無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圖2a 為DWI 序列,b=1 000 s/mm2,直腸壁不均勻增厚,呈高信號;圖2b 為ADC 圖,直腸癌病灶ADCmin=0.520×10-3 mm2/s,ADCmean=1.160×10-3 mm2/s,ADC肌=1.360×10-3 mm2/s,rADCmin=0.380,rADCmean=0.850 圖3 ADCmin、rADCmin、rADCmean 分別預測區(qū)域轉移淋巴結的ROC 曲線 圖4 ADCmin、rADCmin、rADCmean 兩兩聯(lián)合及三者聯(lián)合預測區(qū)域轉移淋巴結的ROC 曲線 注:其中ADCmin+rADCmin、rADCmin+rADCmean、ADCmin+rADCmin+rADCmean 預測區(qū)域轉移淋巴結的ROC 曲線(黑色)重疊。
3.1 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診斷 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是直腸癌術前評估的重要部分,是直腸癌最重要的危險分層指標及預后危險因素之一,與治療方案的選擇、預后評估、療效評價及患者生存率密切相關[10]。術前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評估準確率較低,一項國家隊列研究對1 888 例早期直腸癌患者以不同分組進行研究,淋巴結分期準確率及特異度為70%~80%,敏感度僅為20%~30%[11]。直腸癌易伴發(fā)小淋巴結,Langman 等[12]研究發(fā)現(xiàn)244 例直腸癌患者(10 473 枚淋巴結)中,轉移淋巴結344 枚,占3.3%,其中95 枚直徑≤3 mm。Akashi 等[13]研究發(fā)現(xiàn),28%的切除淋巴結直徑<3 mm,其中11%直徑<3 mm 的淋巴結是轉移淋巴結。目前,由于影像設備分辨力的限制,無法對小淋巴結直接評價。另外,較大淋巴結由于轉移淋巴結、反應性淋巴結影像特征存在重疊,也會影響評估的準確率。Brouwer 等[14]報道,以淋巴結直徑>5 mm 為閾值,診斷淋巴結轉移的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81%、68%,準確率僅為58%。術前準確評估轉移淋巴結、反應性淋巴結及小淋巴結存在一定困難,通過淋巴結大小、形態(tài)、邊緣及信號等特點評估較難保證診斷的穩(wěn)定性與準確率[14-16]。本研究避開直接評估淋巴結狀態(tài)的難點,探討基于直腸癌原發(fā)灶多種ADC 值對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預測價值。
3.2 ADCmin、ADCmean預測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本研究發(fā)現(xiàn)轉移淋巴結組ADCmean、ADCmin值均小于無轉移淋巴結組,可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生物學行為;其中ADCmean在2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無法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ADCmin在2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可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但診斷效能呈低等。Sun 等[17]報道ADCmean在轉移和非轉移淋巴結組間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ADCmean隨著淋巴結分期的增加而下降,與本研究結果相似;且ADCmean與淋巴結分期存在相關性,ADCmean值可作為預測良惡性淋巴結的手段,但整體預測可靠性偏低。Curvo-Semedo 等[6]發(fā)現(xiàn)腫瘤原發(fā)灶ADCmean值在轉移和非轉移淋巴結組間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轉移淋巴結組原發(fā)灶ADCmean值更低,但未進一步分析ADCmean值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直腸癌具有惡性腫瘤的特點,表現(xiàn)為組織增生活躍、細胞密度增高、細胞核高度異性,細胞外間隙變小,水分子彌散受限,DWI 呈高信號,ADC 值較低。另外,腫瘤惡性程度越高越易發(fā)生淋巴結轉移[18-19],即通常情況下,伴淋巴結轉移的直腸癌惡性程度更高,ADC 值更低。
ADCmin是ADC 值中最可靠、最準確的參數(shù),具有良好的可重復性,受ROI 勾畫方式影響最小,主要反映腫瘤內細胞最密集區(qū)的ADC 值,ADCmin比ADCmean具有更高的診斷價值[17],更能反映腫瘤的特征。本研究發(fā)現(xiàn),ADCmin具有較好的診斷效能,且在2 名醫(yī)師間具有更高的一致性。Yuan 等[20]的報道與本研究相似,直腸癌原發(fā)灶ADCmin在轉移和非淋巴結轉移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診斷效能均較低;且ACDmin是預測淋巴結分期獨立危險因素,可評估T 分期、壁外血管侵犯等。Kim等[21]也發(fā)現(xiàn)ADCmin較ADCmean能夠更好地反映腫瘤細胞結構緊密程度及分化情況。
另外,也有報道不同淋巴結分期的腫瘤原發(fā)灶ADC 值并無差異[22]。筆者認為不同研究結果的差別,主要是由于ADC 值會受到樣本量大小、ROC 的勾畫、患者年齡、腫瘤病理分型、T 分期、腫瘤標志物不同等影響。其中值得重視的是Cai 等[23]發(fā)現(xiàn)部分直腸癌中存在豐富的間質,含有較少數(shù)量的細胞且組織密度較低,此類直腸癌淋巴結轉移發(fā)生率較高,ADCmean顯著升高,這與通常所認為的ADC 值隨腫瘤淋巴結分期增加而降低不同。本研究排除了黏液腺癌等含間質較多的直腸癌,以盡量減少對研究結果的影響。
3.3 rADCmin、rADCmean及多種ADC 值聯(lián)合預測直腸癌區(qū)域淋巴結轉移的價值 rADC 通常為病灶ADC值與ADC 參考值的比值。人體組織內水分子運動復雜,易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除了腫瘤本身的情況外,還受細胞內外水的黏滯度、細胞膜的通透性及個體溫度的影響,rADC 可降低個體差異對ADC 值的影響,具有更高的穩(wěn)定性。
rADC 值最近研究較多,主要集中在乳腺、腎臟、顱內腫瘤及腦梗死等方面。Yilmaz 等[24]報道rADC值對良惡性乳腺腫塊具有鑒別價值,但敏感度、特異度較ADC 值略低。Yu 等[25]報道,rADCmin、rADCmean是常規(guī)影像學的重要補充,可對側腦室內中樞神經細胞瘤、室管膜瘤、腦膜瘤及高級別膠質瘤進行鑒別,部分診斷效能達良好、優(yōu)秀等級;另外,rADC 值與腫瘤組織病理情況、腫瘤進展有關,在腫瘤分級中有重要幫助。但是,rADC 值在直腸癌原發(fā)灶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方面的應用較少。李燕等[26]在直腸黏液腺癌、非黏液腺癌研究中發(fā)現(xiàn),ADC 值的診斷價值略高于rADC 值,與本研究結果相似。本研究直腸癌原發(fā)灶的rADCmin、rADCmean可預測區(qū)域淋巴結轉移,與ADCmin診斷效能比較,rADCmin診斷效能稍提高,為低中等,rADCmean診斷效能相差不大,仍為低等;進一步研究發(fā)現(xiàn)ADCmin、rADCmin及rADCmean3 個參數(shù)兩兩聯(lián)合及三者聯(lián)合,診斷區(qū)域淋巴結的效能并未明顯提高,仍為低中等。原因可能為本研究參數(shù)均為ADC值,較為單一、同質性明顯,以及ADC 值是由單指數(shù)模型得出的指標,易受毛細血管微灌注的干擾,無法完全準確地反映組織內水分子擴散。
本研究存在的不足之處:①為回顧性分析,未納入術前行放療、化療的患者,以及病理類型為黏液腺癌、印戒細胞癌等的患者,可能使研究結果存在偏差;②例數(shù)較少,N2期僅4 例,可能造成淋巴結轉移組的特性更傾向N1期,需擴大大樣本進一步提高研究的準確率;③未將腫瘤形態(tài)、病理類型、T 分期、周圍血管淋巴結管侵犯、直腸固有筋膜狀態(tài)、腫瘤標志物等納入研究因素,可能對結果存在一定影響;④僅 對ADC值進行研究,ADCmean、ADCmin、rADCmean、rADCmin值具有同源性,在聯(lián)合ADC 值行ROC 曲線分析時,部分值聯(lián)合診斷效能無變化,需進一步聯(lián)合其他非同源特征,如腫瘤病理、T 分期等進行分析。
綜上所述,直腸腺癌原發(fā)灶ADCmin、rADCmean、rADCmin值對區(qū)域淋巴結轉移具有一定預測價值,應用單一ADC 值及多種ADC 值聯(lián)合的診斷效能相似,均為低中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