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東營市東營區(qū)第二實驗幼兒園 高文靜
如表1 所示,有17 人認為“教學外”工作量非常大,占比32.7%;有16 人認為工作量比較大,占比30.8%;還有15 人認為工作量有點大,占比28.8%。整體看來這三個程度的選擇頻數(shù)相差甚微,但均代表教師認為“教學外”工作量大??梢姟敖虒W外”工作量大是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主要表現(xiàn)。
表1 “教學外”工作量統(tǒng)計情況(n=52)
如表2 所示,有16 人每日的工作時長符合國家法定工作時間標準,保持在8 小時以內,其余的36 人每日工作時長都在8 小時以上,其中每日工作9~10 小時的人數(shù)最多,有26 人,整體看來幼兒教師的每日工作時間較長。
表2 “教學外”工作時長統(tǒng)計情況(n=52)
從“教學外”工作時長分析,每日“教學外”工作時長為2 小時以內,占比59.6%,“教學外”工作時長為3~4 小時,占比26.9%,還有3.8%的幼兒教師表示每日非教學工作時長超過7 小時。整體看來幼兒教師的教學工作中普遍存在工作時間長、“教學外”工作占時長的問題,是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主要表現(xiàn)。
1.社會期望不合理
自古以來,我國社會尤其重視教師職業(yè)道德,對教師定位高,要求嚴,不僅希望教師博學,還希望教師具備良好的品德素質。這使得教師群體在工作中較為緊張,只能將自己親切、仁和的一面展露給他人,無法適當排解負面情緒,長時間不僅會增加非教學性的工作負擔,甚至還有可能造成教師的心理問題。
與此同時,教師群體的過失行為容易被放大,尤其是在信息技術發(fā)達的今天,網絡媒體的加持拓寬了信息傳播范圍,教師的小失誤可以上升到教師人格問題,一名教師的問題也容易上升到整個職業(yè)問題。這種上綱上線的社會評價環(huán)境是社會對教師期望過高的直接表現(xiàn),同時也是導致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加重的重要因素之一。
2.家園共育缺失
“咚鏘,咚鏘,咚咚鏘!”在沈陽市和平區(qū)北市場街道民富社區(qū),有一支由奶奶姥姥級的隊員組成的老年腰鼓隊。腰鼓隊成立6年了,宮團長欣慰地說:“腰鼓讓我們的生活多姿多彩,有很多社區(qū)文藝團體為招不上來人而發(fā)愁,而我們隊呢,卻是人丁興旺,每次出去演出都能吸引一些人加入,現(xiàn)在想進也不太好進了?!?/p>
自“素質教育”被提出以來,家園共育理念應運而生。這一理念強調幼兒發(fā)展是幼兒園與家庭的共同責任與目標,家庭與幼兒園攜手共育推動幼兒更好地發(fā)展,但是實際上家園共育實施情況并不樂觀,致使幼兒教師的“教學外”工作負擔被迫增加。首先,農村地區(qū)大部分家庭由于自身因素,未認識到家庭教育對幼兒成長的重要性,不理解家園共育,只是簡單地認為,幼兒在學校就能得到最佳教育,自己無法教育幼兒,將幼兒的教育工作完全托付并信賴幼兒園教師。其次,受城鄉(xiāng)二元經濟發(fā)展影響,許多幼兒因父母常年在外工作,大多數(shù)時間是隨隔輩老人生活,老一輩人更是無法理解家園共育,簡單認為幼兒只要吃飽穿暖,健康成長便足夠。再次,大多數(shù)父母為了生活忙于奔波,很少有精力放在幼兒教育上,于是只能依靠幼兒園教師單方面負責幼兒全面教育工作。最后還有部分家長完全不認可家園共育,認為交學費送幼兒去幼兒園就應該由教師負責各項事宜。以上現(xiàn)象都是家園共育缺失的重要表現(xiàn),也是導致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重要原因。特別是在疫情居家期間開展的親子閱讀、家庭科學小實驗等家園共育活動未受到家長的重視,即使開展也是勉強應付,并未取得預期的效果。
幼兒園在對教師工作劃分的過程中存在一些工作比例分配不合理的問題,比如,生活教師每日的工作量都很大,非常忙碌;有的助班教師每日工作內容較少,相對清閑。如果能針對園內實際情況進行教學任務的合理分配,可以有效改善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過重的問題。另外,幼兒教師作為幼兒園教育工作的主要實施者,不僅需要得到社會的關注,更應該得到幼兒園的關心,但是現(xiàn)實中,不少幼兒園在管理中忽視了對幼兒教師的人性關懷。比如,幼兒園領導為完成上級安排的任務,會給幼兒教師布置本不應有的超額工作,單方面將任務壓力轉移給幼兒教師。如果幼兒教師未完成任務,部分領導不問緣由嚴格按照園內規(guī)定予以批評處罰,苛刻的管理模式給幼兒教師帶來嚴重的負面情緒與心理壓力,是導致幼兒教師非教學性負擔的原因之一。
1.幼兒教師角色多重性
素質教育為幼兒教師帶來了許多新的身份,幼兒教師在面對不同人群時會被加持不同角色期待,如課程設計者、教學執(zhí)行者、安全考核者等。這種特點容易誘發(fā)角色沖突問題,使幼兒教師陷入失衡狀態(tài),從而影響教學工作質量,長此以往還會導致幼兒教師出現(xiàn)焦慮、心里疲憊等問題。在此教育發(fā)展趨勢下,每一次角色轉換都很可能會給幼兒教師帶來困惑與負擔,造成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是需要重點關注的問題。
2.幼兒教師專業(yè)能力不足
幼兒教師工作能力不足也是導致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主要原因之一。首先,幼兒教師工作能力與教學需求不適配,有些教師雖然有較高的文憑,但并不是學前期教育專業(yè),無法完成正常教學任務,逐日堆積會導致幼兒教師負擔不斷加重。其次,幼兒教師每日會接觸到各類非教學工作,如教學硬件的安裝和調試,這類工作難以運用教育學知識予以解決,所以需要教師不僅要具備本體性知識,還要具備處理多種問題的能力。比如,時間管理能力不同的幼兒教師在面對相同工作任務時的負擔體驗有所不同,時間管理能力差的幼兒教師往往會花費更多時間,感受到的負擔更重些。如上文所述,工作時長過長是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加重的表現(xiàn)形式,時間管理能力弱導致的工作時長增加是導致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關鍵因素。
新課改后,教師扮演了更多的角色。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也是學生學習中的領路人、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推動者,教師不再僅是課程的執(zhí)行者,還是課程的開發(fā)創(chuàng)新者。教師是教育的研究者,在實踐中反思,變?yōu)楦_放多元的教師。新課改新理念下的轉變,對傳統(tǒng)教師是一次全新的挑戰(zhàn),他們需要克服自身和環(huán)境的困難,反復磨煉來適應,緩解釋放角色壓力和角色困惑。
1.提高對幼兒教師期望的合理性
為了降低社會不合理期望對幼兒教師造成的負擔,需要社會合力營造健康的尊師重教氛圍,不僅要弘揚幼兒教師職業(yè),更要尊重幼兒教師個人。首先要認識到幼兒教師是一個普通人,他們也有自己的生活,不僅需要承擔教育學生的責任,還要擔負作為家庭成員的責任,對幼兒教師抱有合理期待,消減幼兒教師心理負擔。幼兒教師是教育群體,當個別幼兒教師不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時,不能批判整個幼兒教師群體。需要強化網絡監(jiān)管力度,避免有心之人利用網絡夸大幼兒教師負面形象,降低惡意輿論對幼兒教師造成的“教學外”工作負擔。
2.構建家園共育模式
如前文所述,家園共育難落實是導致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關鍵因素,是亟須優(yōu)化的問題。需要政府發(fā)揮主導性作用,宣傳家園共育的重要性,引導家庭積極參與到幼兒教育中,從而提高幼兒教育質量。
比如,為農村家庭普及家庭教育對幼兒發(fā)展的重要作用,使其明白家庭教育也是幼兒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引導家庭積極參與幼兒教育活動,與幼兒園形成良好配合。
又如,幼兒教師通過家長會活動及微信等網絡平臺,與幼兒父母建立良好關系,實現(xiàn)有效溝通,潛移默化地為家長普及家庭與幼兒園協(xié)同教育的重要性,取得家長的理解與信賴,構建良好的家園共育模式,幫助幼兒教師減少“教學外”工作負擔,從而更加精力充沛地投入教育工作中。在此過程中需要明確,家庭教育并非幼兒園教育的附屬品,是獨立存在的,同時,還要選擇最適合彼此的共育方式,實現(xiàn)共育常態(tài)化、制度化,才能保證家園共育的穩(wěn)定性與有效性,切實通過家園共育降低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促進教學質量的提升。
部分幼兒園的教師管理制度具有較強隨意性與自主性,往往更注重對幼兒園自身利益的考量,制定的管理制度更利于幼兒園,忽視幼兒教師群體的需求與利益,會使幼兒教師產生心理壓力,這部分幼兒園在管理規(guī)定的執(zhí)行上也過于強硬。為降低這一系列問題給幼兒教師帶來的負擔,需要幼兒園在制定相關管理規(guī)定時,秉持關愛、人性化理念,在保證幼兒園利益的同時,保障幼兒教師合法權利與情感需求,做到幼兒園與幼兒教師二者攜手并進、協(xié)調發(fā)展。比如,按照國家規(guī)定將幼兒教師的每日工作時長控制在8 小時以內,如工作時間超過8 小時,則補貼相應加班費用,提高幼兒教師的情感體驗。另外,針對上級部門布置的任務,幼兒園需要在征求幼兒教師意見的基礎上進行合理布置,尊重幼兒教師時間,盡量與幼兒教師協(xié)調在方便的時間內完成任務。如果出現(xiàn)幼兒教師未完成超額任務的情況,幼兒園需要傾聽幼兒教師解釋,根據(jù)實際情況進行處理,降低幼兒園給幼兒教師造成的額外壓力,從而減少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
1.明確角色定位,提升幸福感
幼兒教師在工作中難免遇到諸多壓力,需要幼兒教師正確看待、積極克服。首先,幼兒教師需要明確職業(yè)角色,運用多種壓力應對方法進行自我調節(jié),降低角色轉換沖突問題的發(fā)生,還可以在工作之余培養(yǎng)興趣愛好,進行自我放松,釋放壓力。另外,幼兒教師還需要遵守職業(yè)道德規(guī)范,熱愛教育事業(yè),以教書育人為目標,樂于為教育事業(yè)奉獻。
2.提升專業(yè)能力
為了降低幼兒教師自身能力不足對其“教學外”工作負擔的影響,幼兒教師需要不斷提升專業(yè)能力。首先,幼兒教師需要提高時間管理能力,當工作沖突出現(xiàn)時,明確自我本職教育工作最重要,依照順序合理地開展工作。其次,幼兒教師需要堅持終身學習,不斷學習新知識,以出色的教育教學能力適應時代發(fā)展變化,比如,可以系統(tǒng)學習計算機相關知識,提高網絡素養(yǎng),使教學工作變得更加高效,從而節(jié)約時間,減輕“教學外”工作負擔。
相關主管部門必須以明確的戰(zhàn)略目標來指導,以科學合理的計劃來實施,做好教育資源的統(tǒng)籌和規(guī)劃,加強對學校教育的監(jiān)督工作,協(xié)調服務工作。各主管部門應為學校去行政化提供良好環(huán)境,減少不必要的內部檢查次數(shù),減少各類無關文件的下發(fā)、強制執(zhí)行通知,減少各類形式化活動,杜絕工作“留痕”的強制要求,減少對教育工作的干擾。另外,對幼兒園去行政化的相關管理機制及時跟進,從根本上遏制形式主義、官僚之風,根除官本位思想,使幼兒園辦學進一步規(guī)范化,管理高效化。采用信息手段,構建教育信息一體化,讓信息多跑路,教師少跑路。
綜上所述,幼兒教師在教育工作中受到的“教學外”工作負擔主要表現(xiàn)在工作量大與工作時間長這兩方面,而社會對幼兒教師職業(yè)期望值過高、家園共育缺失、園內管理不合理、幼兒教師自身能力不足、角色具有多重性是造成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的五大因素。針對這些問題,需要從社會、幼兒教師自身及幼兒園三方面,采取措施予以優(yōu)化,切實減輕幼兒教師“教學外”工作負擔,才能使幼兒教師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入教學工作中,促進幼兒發(fā)展,推動幼兒教育事業(yè)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