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小玲
分析體裁側重從語篇的視角分析同類文章具有的結構和特點,學生掌握一類體裁文章的結構后就能對同體裁的文章進行正向的學習遷移,以快速把握語篇大意,從而對文本進行深層次的理解,發(fā)展學生的多元思維能力,達到深層次閱讀的目的?;诖?,文章分別從記敘文、說明文、議論文、新聞報道等體裁切入,談談教師如何采取設問啟思、段落概括、小組探究、采訪活動等策略,開展教學,以形成立足體裁特色的深層次閱讀教學模式,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
一、設問啟思,深化理解主題
記敘文以敘述為主,通過描述人物、敘述故事、景色描寫,來描述人物經歷和事物的發(fā)展變化。主要包括故事類、人物傳記類、游記類,其共同特點是情節(jié)性較強,具有連貫性和整體性。尤其是寫人記事,教師可通過設問啟發(fā)的方式,引導學生仔細閱讀文本,推敲作者表達的觀點,解讀其中隱含的內涵,實現(xiàn)對文本主題的深層理解。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5NelsonMandelamodernhero中的閱讀文本,該文本屬于典型的記敘文,以時間順序為主,從Elias的視角描述了NelsonMandela所具有的偉大的人格魅力。教師提出如下問題:(1)WhatwasElias'lifelikebeforehemetNelsonMandela?(2)WhathasElias'lifechangedsincehemetNelsonMandela?(3)WhatdidEliasandNelsonMandelado?學生圍繞這些問題,仔細閱讀文本內容。其中,問題(1)(2)引導學生將整個文本內容以Elias遇到NelsonMandela前后為節(jié)點,將閱讀內容劃分為兩個部分,即Part1(Para.1-2)和PartII(Para.3-5),讓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文章的結構;問題(3)以時間為節(jié)點,讓學生提煉埃利亞斯和曼德拉分別做了哪些事情,從人物所做的事情中揣測人物所具有的品質。如,Elias作為一個窮困的黑人少年,在非常艱難的時期遇到了NelsonMandela,曼德拉幫助他獲取所需要的證件,引領他如何去爭取自己的合法權利,成為他人生的引領者,體現(xiàn)出NelsonMandela慷慨、熱心助人、為爭取黑人平等權利敢于向權威挑戰(zhàn)的優(yōu)秀品質。
該語篇話題是對社會有突出貢獻的人物,屬于人物傳記類的記敘文。教師根據記敘文的特點,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對人物的生活經歷和貢獻進行提煉和總結,并以時間為線索,讓學生分別歸納NelsonMandela和Elias都做了哪些事。其中Elias所做的事情也是從側面來反映曼德拉的人格魅力,他身上有很多品質值得學習,是值得牢記的英雄、偉人,深化了學生對主題意義的理解。
二、概括段落大意,理清結構
說明文的文本結構一般按照時間、空間和邏輯順序開展。通常主題突出,結構明晰,具有客觀性、條理性和科學性的特點。需要學生在閱讀中理解語篇主旨,把握說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理清結構順序,關注段落層次之間的銜接與過渡。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設置段落主旨概括任務,引導學生理清段落之間的邏輯關系,從中把握語篇的框架結構,理解主旨意義。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2ReadingTheroadtomodernEnglish教學中,該語篇以時間為順序講述了英語語言的發(fā)展歷程。教師設置如下任務:(1)Summarizethemainmeaningofeachparagraph.(2)Readparagraphs3to5carefullyandcompletethefollowingtabletasks.任務(1)是讓學生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任務(2)是讓學生以時間為順序,完成表格信息填寫任務(詳見表1)。文本主題句明顯,學生很快就能歸納出大意,即Para1:ManypeopleallovertheworldspeakEnglish.Para2:NativespeakerscanunderstandeachotherevenIftheydon'tspeakthesamekindofEnglish.Para3:WhyhasEnglishchangedovertime?Para4:Finallybythe19thcenturythelanguagewassettled.Para5:EnglishisnowspokeninSouthAsiaandmanyothercountries.歸納段落大意,讓學生把握文本的結構框架,理解在語言的發(fā)展過程中,也伴隨著歷史文化的發(fā)展。接著,學生仔細閱讀文本第3-5段,以時間為軸,完成表格的填寫。
在教學中,教師依次設置段落主旨概括、完成表格信息填寫等任務,逐步讓學生對英語語言的發(fā)展有了更加全面深入的了解,認識到語言發(fā)展與變化的歷程中,伴隨著文化的發(fā)展和變化,其中隱含著特定的歷史背景,強化了學生對文化交流的理解。
三、組織小組探究,評判觀點
議論文是通過擺事實、講道理的方式說服讀者接納某種觀點或道理的文體,包含論點、論據和論證三要素。學生在理解此類文體時有一定難度,需要教師在結構、邏輯、語言等方面對其進行引導,讓學生在閱讀中理解把握作者的觀點和主張。在教學中,教師可設置指向觀點評價的問題,引導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探究,促進其思維能力的提升。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選修十一Unit3Findingthecorrectperspective閱讀Challengethemyth,該文本主要論述了所有學生都想要過上理想的生活,由此產生四大錯誤觀點,并對其進行一一分析論證,得出每個人都要積極面對生活的觀點。教師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結合自身的生活實際,對如下觀點進行討論:(1)Youcan'tgetagoodjobwithoutgoingtoafamousuniversity.(2)Astudentwhodoesnotscorewellintheexamisnotanexcellentstudent.學生圍繞這兩種觀點進行組內討論。有的學生認為能夠進入名牌大學求學,畢業(yè)后就能找到好的工作并非代表所有人,具體要看個人其他多方面的因素,不能以偏概全,這僅僅是求職的一個方面。有的認為一位學生是否優(yōu)秀,分數僅僅是一個方面,分數代表一個階段智能因素方面的評價,學生還有很多非智力因素,影響著其是否優(yōu)秀。接著,學生通過列舉相應的案例來論證自己的觀點和看法,使其語言和思維得到了鍛煉與提升。
議論文在人教版高中教材中雖然出現(xiàn)得較少,但卻是高考閱讀理解材料中常見的一種。此次教學,教師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討論,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結合自身實踐論證自己觀點的機會,讓學生提升其批判性思維能力。
四、開展采訪活動,把握語言特點
新聞報道類的文章陳述新聞事實,文本結構通常是金字塔或倒金字塔結構,內容精確、語言簡潔、語句結構清晰,不表達看法,不表露情感,內容客觀,需要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實現(xiàn)對整個事件和意義的理解,并非獲取具體的詞或結構。在教學中,教師可通過開展采訪活動,引導學生在參與中將獲取的信息運用其中,體悟新聞體裁的語言特點。
如,人教版高中英語必修五Unit5UsingLanguage中HeroicTeenagerReceivesAward教學中,報道了JohnJanson因在一次持刀襲擊案后,成功搶救鄰居而獲得英雄青年獎的事跡,采用倒金字塔結構的方式描述了整個事件的過程。教師在學生閱讀后,設置采訪活動,要求被采訪者以JohnJanson的身份講述自己緊急救助的過程,采訪者以記者的身份,針對整個事件進行針對性的采訪。在活動中,學生可互換角色,體會采訪與被采訪的不同感受。針對采訪內容,教師提示如下:(1)在實施搶救時是如何做的以及搶救時的心理活動;(2)在進行急救時還需要掌握哪些知識?學生根據教師的提示,重點思考這兩方面的內容,并對其他采訪內容進行小組討論和交流,確定最終采訪內容。學生在探討和交流中體會新聞體裁語言使用的嚴謹性、客觀性、事實性,同時明確信息的主次,抓住新聞體裁語篇的主要內容。
在教學中,教師以開展采訪活動的方式,引導學生在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對其進行再創(chuàng)造,學生基于文本,又超越文本,在采訪活動中,了解新聞類文章語言的特點,掌握此類文體的行文特點,從而提高閱讀成效。
總之,基于體裁的深層次閱讀教學,是站在語篇規(guī)律的視角上,分析理解語篇的組織模式,把握特定語篇的共有特征,輔助學生對文本進行深層理解,推進其概括、判斷、評價、創(chuàng)新等高階思維品質的發(fā)展,進而提升其核心素養(yǎng)。
(作者單位:福建省漳州市龍海區(qū)港尾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