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團團,張 萃
(通用環(huán)球西安北環(huán)醫(yī)院皮膚科,陜西 西安 710032)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是指基于燒傷、創(chuàng)傷等因素影響下而引發(fā)的以成纖維細胞過度增生、膠原蛋白過度沉淀為特征的異常創(chuàng)口修復表現(xiàn)[1]。增生性瘢痕發(fā)生后對患者外觀造成較大影響,同時因瘢痕組織攣縮等使其運動功能受限,加重患者心理、生理應激反應[2]。現(xiàn)階段臨床常采用手術、物理及藥物治療等方式,但手術可能導致新瘢痕發(fā)生,且糖皮質激素治療副作用較多,存在一定局限性[3]。超脈沖二氧化碳(CO2)點陣激光通過局部光熱作用原理使瘢痕組織啟動創(chuàng)傷愈合流程,完成對瘢痕組織的重建,實現(xiàn)創(chuàng)口愈合,具有創(chuàng)傷小、療效佳的特點[4]。為進一步研究超脈沖CO2點陣激光在增生性瘢痕中的應用效果,本研究以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為研究對象展開分析,現(xiàn)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通用環(huán)球西安北環(huán)醫(yī)院2021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62例增生性瘢痕患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滿足增生性瘢痕的判定標準;②近期未采取對癥治療;③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萎縮性瘢痕;②肝腎肺器質性病變;③研究藥物過敏史;④病程<2個月;⑤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依據(jù)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1例。對照組男18例,女13例,年齡22~55歲,平均年齡(38.51±2.51)歲;病程3~11個月,平均病程(7.06±1.13)個月;瘢痕類型:燒傷后瘢痕19例,創(chuàng)傷后瘢痕3例,植皮術后瘢痕9例。觀察組男19例,女12例;年齡23~56歲,平均年齡(38.85±2.48)歲;病程3~10個月,平均病程(6.85±1.16)個月;瘢痕類型:燒傷后瘢痕18例,創(chuàng)傷后瘢痕3例,植皮術后瘢痕10例。兩組性別、年齡、病程及瘢痕類型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施以常規(guī)藥物治療:使用50 mg曲安奈德(昆明積大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604,規(guī)格:1 ml∶40 mg)與50 mg 2%利多卡因(湖北威士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2949,規(guī)格:2 ml∶4 mg)1:1配置成混合液,垂直于皮膚表面注射給藥0.2 ml/次,瘢痕位置伴蒼白色隆起表現(xiàn)停止注射,間隔2周注射1次,5次為1個療程,持續(xù)2個療程。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聯(lián)合超脈沖CO2點陣激光治療:在瘢痕位置涂抹利多卡因(湖北威士生物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2022949,規(guī)格2 ml:4 mg),保鮮膜封包10 min左右,直至麻木感出現(xiàn)。采用超脈沖CO2點陣激光儀(吉林省科英激光股份有限公司,型號:KL型),設定頻率300 Hz,各孔間隔5 s,波長10600 nm,結合患者瘢痕狀況適當調整參數(shù),以伴輕中度疼痛為宜。術后囑患者48 h做好防曬措施。每次治療間隔2個月,共治療2次。
1.4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瘢痕改善狀況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4.1 臨床療效 瘢痕近似于正常皮膚色澤,厚度<1 mm,且未有瘙癢、毛細血管充血等癥狀為顯效;瘢痕顏色較深,厚度1~2 mm,未有瘙癢、毛細血管充血等癥狀為有效;未滿足上述標準為無效??傆行?(顯效+有效)/總例數(shù)×100%。
1.4.2 瘢痕改善狀況 采取溫哥華瘢痕量表(VSS)評估瘢痕厚度、色澤、柔軟度及血液循環(huán),總分15分,評分與瘢痕程度呈反比;依據(jù)視覺疼痛模擬量表(VAS)評估疼痛程度,總分0~10分,評分與疼痛程度呈反比;采取四項目瘙癢量表(FIIQ)測定瘙癢程度,包含瘙癢部位、瘙癢程度、瘙癢頻率及睡眠影響,總分19分,評分與瘢痕程度呈正比。
1.4.3 不良反應 統(tǒng)計紅斑、水皰及感染發(fā)生情況。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5.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本研究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x-±s)表示,行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n(%)]
2.2 兩組瘢痕改善狀況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VSS、VAS及FIIQ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瘢痕改善狀況比較( ,分)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增生性瘢痕組織以纖維細胞增殖過度為典型特征,多因創(chuàng)傷或是燒傷后過度愈合所引起。增生性瘢痕影響美觀,同時可能影響瘢痕部位正常功能,加重心理、精神負擔[5]。曲安奈德是一種合成皮質類固醇,與利多卡因等比例混合后注入至治療區(qū)可使瘢痕軟化,加速皮膚表面恢復,但此藥物長時間運用復發(fā)率較高,總體效果欠佳[6]。隨激光技術完善及發(fā)展,超脈沖CO2點陣激光為增生性瘢痕治療提供了新的思路,其通過局灶性光熱作用氣化瘢痕組織,可使膠原纖維和彈力纖維增生重新排列,使Ⅰ、Ⅲ型膠原纖維含量接近正常比例,使病理性瘢痕組織結構發(fā)生改變,逐漸軟化并恢復彈性[7]。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6.77%,高于對照組的77.42%(P<0.05);觀察組干預后VSS、VAS及FIIQ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證實超脈沖CO2點陣激光治療效果較好,能夠改善瘙癢癥狀,減輕疼痛。超脈沖CO2點陣激光經(jīng)光熱作用完成對瘢痕的微創(chuàng)診療,重新啟動增生性瘢痕生理性愈合流程,瘢痕位置真皮組織在熱刺激后變軟,形成新膠原組織,糾正瘢痕愈合質地,同時對瘢痕內毛細血管產(chǎn)生直接性損傷,抑制呈現(xiàn)細胞血液供應,使其無法增生,最終凋亡,進而使治療有效率提升,改善瘢痕瘙癢程度。觀察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超脈沖CO2點陣激光治療安全性高。超脈沖CO2點陣激光能夠提高瘢痕組織中成纖維組織增生、膠原蛋白沉積抑制作用,減少治療次數(shù)且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發(fā)生幾率。
綜上所述,采用超脈沖CO2點陣激光聯(lián)合曲安奈德治療增生性瘢痕效果確切,有利于減輕患者疼痛,緩解瘙癢感,且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