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瑩
(朝陽市中心醫(yī)院普外三科,遼寧 朝陽 122000)
普外科是各大醫(yī)院重要的科室之一,大部分患者就診時往往需要手術擺脫疾病困擾[1]。然而,普外科患者行手術治療后主要的并發(fā)癥就是術后疼痛,尤其是在患者麻醉效果消失之后24 h疼痛程度非常劇烈。明顯疼痛出現的主要原因就是與患者自身心理以及生理等因素均存在顯著關系,疼痛會引發(fā)脊髓中神經介質以及交感神經等變化,引發(fā)肌肉收縮,對于傷口的恢復具有不良影響。骨折患者在手術干預后,周圍神經會受到損傷,提升自發(fā)神經興奮程度,引發(fā)中樞敏感度上升,疼痛度增加。疼痛不僅會引發(fā)呼吸系統、循環(huán)系統以及代謝功能等紊亂,還會出現血壓升高、心率加速、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故強化對普外科術后疼痛患者的護理十分重要[2]?;诖?,本文對我院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100例普外科術后疼痛患者群體中應用強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進行詳細分析,結果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對我院收治的100例普外科手術患者進行分組研究,時間為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按照患者入院時間進行分組,即對比照(n=50)和研究組(n=50)。對比組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26∶24,年齡18~70歲,平均年齡為(47.74±3.49)歲;其中,闌尾炎手術患者12例,膽囊手術患者18例,脾手術患者10例,甲狀腺手術患者6例,直腸手術患者4例。研究組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強化護理,男性女性患者比例為23∶27,年齡18~72歲,平均年齡為(48.58±3.37)歲;其中,闌尾炎手術患者10例,膽囊手術患者15例,脾手術患者13例,甲狀腺手術患者8例,直腸手術患者4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對比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以進行比較。
本次研究排除合并器質性病變患者;排除出現全身性感染患者;排除合并重大器官性疾病患者;排除患有精神類疾病患患者;排除處于哺乳期或妊娠期患者。所有患者自愿簽訂知情同意書且本次試驗已經通過我院倫理委員會認可。
1.2 方法
1.2.1 對比組 患者行常規(guī)護理。
1.2.2 研究組 患者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行強化護理。
1.2.2.1 主動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 護理人員在對患者術后疼痛程度評估完畢后需主動與患者交流。交談過程中需保持語氣和藹,同時端正自身工作態(tài)度,繼而通過良好的工作質量獲取患者的信任。針對于內向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需加強與患者的溝通,做到傾聽患者主訴,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問題,幫助患者制定科學有效的鎮(zhèn)痛方法。
1.2.2.2 強化術前宣傳 對于患者來說,術前宣傳教育十分重要,需要患者明確手術時間、圍手術期可能會發(fā)生的不良反應以及患者的手方式,尤其術術后疼痛以及翻身等動作對其疼痛帶來影響、疼痛持續(xù)時間等。從心理學角度分析,護理人員在術前向患者闡明術后疼痛的相關知識以及注意事項等能夠幫助患者保持積極心態(tài)接受治療,更能夠以樂觀心態(tài)面對術后疼痛,避免患者出現消極心理。另外,一部分患者家屬會存在麻醉藥物成癮的疑問,故護理人員需做好患者家屬的思想工作以及知識宣傳。告知患者家屬麻醉藥有著良好的安全性,同時向患者家屬講述麻醉藥對于患者術后創(chuàng)口愈合以及康復的優(yōu)勢,從而獲得家屬的配合。
1.2.2.3 心理護理 手術治療應激源會對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造成反應,從而使得患者出現負性情緒。另外,術后疼痛也會導致患者出現自主神經活動紊亂的現象,從而導致患者生命體征出現變化。因此,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科學的心理護理。加強與患者的溝通,通過交談掌握患者內心心理動態(tài),從而對患者進行針對性心理疏導。向患者介紹既往治療成功案例,向患者灌輸正能量,從而提升患者面對疼痛的信心。
1.2.2.4 對癥護理 針對需長期臥床的患者,護理人員需幫助患者進行被動翻身活動。但是,護理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能保持動作輕柔,盡量規(guī)避患者由于體位變化而加重患者疼痛。當患者坐起時,腹部用力會加重患者的疼痛程度,故可在患者床尾欄桿處系一個結實的布帶,患者做起時,拉住布帶,從而有效緩解患者坐起疼痛。若患者因置管而引發(fā)疼痛和不適,護理人員需對患者進行妥善處理,同時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guī)則進行。
1.2.2.5 合理用藥 針對容易出現術后疼痛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需要加強對其疼痛防護,可在疼痛初期或未開始時適當給予患者鎮(zhèn)痛藥物,且按時給藥,確保換患者機體內存在有效濃度的鎮(zhèn)痛藥物。向患者明確說明藥物作用,尤其是針對用藥成癮的話題。
1.2.2.6 放松療法 針對術后疼痛的患者來說,護理人員可幫助患者轉移注意力,通過采取轉移注意力等方式緩解疼痛,包括聽音樂、和朋友聊天、看電視等方法緩解其疼痛??梢圆捎靡曈X分散法讓患者閱讀自己喜歡的圖書,觀看喜歡的綜藝來分散疼痛,可以采用深呼吸進行放松訓練,為患者營造舒適的康復環(huán)境,保證患者身心舒暢。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包括患者護理滿意度評分、焦慮評分以及抑郁評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不同時間段疼痛評分[3],具體時間段包括患者術后1 h、術后6 h、術后12 h以及術后24 h;主要從患者物質生活狀態(tài)、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4個方面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選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量表-GQOLI-74進行評分),所得分值越高,表示患者的生活質量越佳,反之則生活質量越低[4];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不良事件包括患者出現感染、切口液化、腸梗阻。
1.4 數據處理 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計數資料分別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分別行t、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對比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均好于對比組,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分,)
2.2 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對比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好于對比組,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分,)
2.3 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對比 研究組患者護理后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91.36±3.25)分、社會功能評分(94.32±2.91)分、心理功能評分(94.21±2.41)分、軀體功能評分(91.84±3.24)分。對比組患者護理后物質生活狀態(tài)評分(82.77±3.69)分、社會功能評分(80.57±3.42)分、心理功能評分(80.55±3.69)分、軀體功能評分(87.84±3.03)分。兩組生活質量相比,t=16.1716、12.1276、13.0506、15.8199;P=0.0000、0.0000、0.0000、0.0000<0.05。
2.4 兩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對比 研究組患者感染發(fā)生概率2%(1/50)、切口液化發(fā)生概率2%(1/50)、腸梗阻發(fā)生概率2%(1/50),總發(fā)生概率6%(3/50);對比組患者感染發(fā)生概率8%(4/50)、切口液化發(fā)生概率6%(3/50)、腸梗阻發(fā)生概率6%(3/50),總發(fā)生概率20%(10/50),研究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6%低于對比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20%,對比χ2=4.3324,P=0.0373<0.05,有統計學意義。
普外科就診量大,并且護理人員的護理任務非常繁重,如若護理人員在實際工作中尚未樹立良好的工作態(tài)度,那么則會嚴重影響患者對護理人員的護理滿意度,同時醫(yī)院外在形象也會受到損害。因此,普外科護理人員需要在實際工作中不斷轉念自身的個人認知,優(yōu)化工作環(huán)節(jié),在充分結合患者實際情況的基礎上為患者提供科學優(yōu)質的護理服務,提升患者護理安全性和滿意度,提升患者治療效果[5-6]。
大部分普外科患者經過手術治療后常見的癥狀就是疼痛,對于患者來說其進行手術治療完畢后,由于手術對患者帶來的應激反應會使得患者出現較為明顯的心理變化,同時一部患者還會存在不同程度的緊張心理和焦慮情緒,這種負面情緒會直接對其藥物治療形成敏感性,降低患者面對疾病的信心,對患者最終治療效果造成不利影響,故加強對患者的疼痛護理十分重要[7]。
強化疼痛護理主要是通過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針對性評估,從而通過轉移患者注意力以及使用鎮(zhèn)痛類藥物、對患者進行適當的心理干預等方法對患者疼痛情況進行干預,從而充分改善改善患者臨床治療依從性,幫助患者緩解內心不良情緒,提升患者術后生活質量。另外,通過對患者進行主動拉近與患者之間的距離、強化術前宣以及對癥護理強化患者的護理干預,從而降低其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8-9]。
本文研究發(fā)現,研究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均、護理后疼痛評分、護理后生活質量、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均優(yōu)于對比組,P<0.05,這與姜小琴等[10]對80例患者研究中試驗組患者護理后臨床各項指標均好于參考組;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疼痛評分好于參考組;試驗組患者護理后疼痛生活質量好于參考組;試驗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低于參考組患者護理后不良事件發(fā)生概率,P<0.05,有統計學意義的結果類似。針對普外科患者術后采用科學有效的護理可以顯著改善患者的疼痛感,降低疼痛對患者身體和精神的傷害,還可以促進康復,降低疼痛對患者生活的影響[11]。為患者進行疼痛護理中,疼痛患者群體中應用強化護理,根據患者的疼痛情況,為患者開展針對性較強的護理方式,從患者的實際需求出發(fā),為患者提供高效的疼痛護理方式,降低不良情緒,提升疼痛護理質量[12]。
綜上所述,在對普外科術后疼痛患者群體中應用強化護理的臨床效果顯著,患者接受護理后心理狀態(tài)得到明顯改善、疼痛程度明顯降低,護理后生活質量得到顯著提升,且患者術后并發(fā)癥發(fā)生概率較低,故值得在臨床中廣泛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