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南通市幸福中學 何容容
當前在整本書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將字詞句從整本書中割裂出去,只去記憶一些重要的短語與句子等,但對文本的整體理解卻非常的含糊,有的甚至不知道文本具體講述的內(nèi)容。教師要讓學生整體感知整本書,要發(fā)揮整本書的優(yōu)勢以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復述對整本書閱讀來說是一個挑戰(zhàn),因為章節(jié)多、人物多、情節(jié)多;但通過對整本書的復述,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信息梳理能力、理解記憶能力等都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在教學中,教師可一方面關注基礎較差的學生,改變他們無法張口復述的現(xiàn)實;另外一方面注重中等偏上學生的發(fā)展,優(yōu)化復述過程,強化知識運用,拓展遷移創(chuàng)新能力??傊處熞柚鷱褪鐾七M整本書閱讀;同時又讓復述在整本書閱讀中獲得實質(zhì)性的生長。
盡管初中學生的抽象思維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發(fā)展,但是他們還是長于形象思維。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一步利用他們的優(yōu)勢,將復述與形象思維結合起來。教師可將文本的一些重要內(nèi)容以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給學生,借助圖片學生更容易理解,他們復述起來也更方便。對著圖片復述,學生會更容易回憶起書中的具體的情節(jié),也更容易引發(fā)他們的想象。大多數(shù)學生也會因為一張張圖片進而更喜歡閱讀,因此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喜好創(chuàng)設一些生動的圖片;同時也要關注文本的難點,將其轉(zhuǎn)化為圖片的形式。一方面教師可利用文本中現(xiàn)有的圖片,另外一方面教師可依據(jù)學生的情感需要增設一些圖片。
以整本書閱讀The St olen Whit e Elephant為例,這是馬克吐溫的一篇有名的作品,作者以一貫幽默諷刺的手法對當時社會生活中的種種弊端和惡行作了辛辣的諷刺。但是要讓初中學生讀懂它還是有一定難度的,因此就文中的一些重要的內(nèi)容,教師可通過圖片的形式讓學生復述,再讓他們逐步地感知。就文章的題目而言,學生就知道文本的故事情節(jié)會以“白象”展開。因此學生首先要能將“白象”的一些特點復述出來,復述出它與一般大象的不同,進而也在復述的過程中推動故事的發(fā)展。文中零零散散地對“白象”也做了一些描述,教師以圖片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學生的印象也就更深了。教師讓他們對著圖片復述,學生首先關注的就是“白象”的一些異常之處。他們先是說出一些相關的短語如:a gold blanket、a castle with seats。接著再說出一些句子:The ear has a hole;The colour is dull whit e;The right hind leg is limp等。最后教師讓學生將這些短語與句子整合起來,形成完整的一段話表述出來,對“白象”的感知更全面了,他們的表達能力也得到了發(fā)展。很顯然,借著圖片學生對文本有了更直觀的體驗,也對文本中相應的內(nèi)容有了更系統(tǒng)的認識。
因此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地給學生多展示一些圖片,一方面能加深他們對文本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能增加他們的趣味,能讓他們更好地開展相關的閱讀活動??梢妶D片復述既能給學生一定的想象空間,又能促進他們的形象思維,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
對于整本書閱讀來說,教師指導學生建立一些不同的表格,能幫助他們概括文本的大意,也為復述作了很好的鋪墊。建構表格就是教師引領學生將錯綜復雜的信息以表格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以讓他們一目了然。換言之,學生就可以從幾個不同的表格將整本書的內(nèi)容串聯(lián)起來,進而復述出來。教師在建構表格時要指導學生找出關聯(lián)的信息,要能依照表格的要求對文本進行歸納與總結。也就是說,學生建表的過程是將文本內(nèi)容高度濃縮的過程;學生復述的過程又是將表格進行個性化解讀的過程。
以整本書閱讀Black Beauty為例,這是大多數(shù)學生喜歡的以動物為主體的小說。教師不僅僅要讓學生復述整本書的梗概,還要他們就某一個主題將相關的內(nèi)容復述出來,以體現(xiàn)他們的閱讀功力。教師先確立的復述的話題為Be treated in different ways,以讓學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的主題。接著教師幫助學生建立表格,教師寫上Main masters與Attitude to Black Beaut y兩個關鍵的詞,讓學生將表格建構下去。學生先是想將Black Beaut y前后的一些主人列出出來,Squire Gordon、Jerry's family、The lord's family、The baker。接著學生回憶課本的表述,他們頭腦中出現(xiàn)這四個主人對待黑駿馬的畫面,他們將畫面濃縮為文字。他們發(fā)現(xiàn)前面兩個主人對待黑駿馬是友好的,后面的主人對待黑駿馬的態(tài)度是冷酷無情的。學生將表格填好之后,教師讓學生對著表格復述,先是讓他們選一個家庭進行復述,進而再復述所有的家庭。對于中等偏下的學生就任由他們選擇,一個學生選擇的家庭為The lord's family,他是這樣復述的:The lord's wife didn't care about horses'pain;His wife only cared about how smart horses looked;The lord's son made Ginger race。表格的建立使得學生的復述有了具體的路徑,他們就能更好地展示才能。教師讓他們建構表格,然后再進行復述,其實也教給他們一種學習的技能,同時讓他們將這樣的技能用起來。
其實教師幫助學生建構表格的過程就是他們理解文本的過程,就是學生將文本的思想、內(nèi)容等以濃縮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的過程。對于整本書閱讀來說,復述文本是有一定難度的,但是復述又是必要的,它是內(nèi)化文本的一種方式。指導學生建構表格就是將相應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再次加工,以簡明扼要的方式呈現(xiàn)出來。所謂簡明扼要就是通過表格能看到基于某一方面的大致的信息。教師可引導學生就不同的主題建構不同的表格,學生在復述相應主題時就會更有條理。借助表格復述既能提升學生整體理解文本的能力,也能提升他們分析能力、概括能力等。
教師以問題驅(qū)動學生閱讀能促進他們思維能力的發(fā)展;學生帶著問題閱讀也能很容易理解文本的主題;同時問題的設置也給學生的復述帶來便捷,沿著一個個問題,他們能將文本的主要情節(jié)連接起來。因此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善于創(chuàng)設問題,以激活學生的閱讀。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基于整本書閱讀,在每個章節(jié)都要創(chuàng)設一些問題,以引發(fā)他們閱讀完全文。教師創(chuàng)設的問題要有一定的坡度,要能引發(fā)學生的參與,要讓大多數(shù)學生有閱讀的信心,讓他們覺得閱讀的過程就是闖過一個個關卡并取得成功的過程。同時教師在創(chuàng)設問題時也要做到有所分層,以讓不同的學生都能參與到復述中來。對于班上基礎一般的學生,教師要多設置一些問題,多給他們提供一些復述的支架。
以整本書閱讀The Advent ures of Huckleberry Finn為例,教師先是指著題目中的關鍵詞“advent ures”問學生,由這個詞還會想到哪些小說。讀書多的學生會想 到,Alice’s Advent ures in Wonderland、The Advent ures of Tom Sawyer,這其實為學生的復述增加了一定的厚度,他們可以在對比中復述。接著教師問的問題是,Can you talk about the charact ers;學生想到的是Jim與Huck,教師讓他們用簡單的語言將這兩個人物做一個簡單的描述。再接著教師問的問題是,Can you talk about the story?教師先是開了一個頭,讓學生接著表述,教師說,In the story,Huck escaped to the river,學生接著說,He took a canoeto an island,where he met Jim,a runaway slave。再接著教師問出一些具體的問題,Why did Huck want to escape?教師設置的問題將故事的來龍去脈清晰地展示出來,學生對著問題就能將故事連接起來,同時不同的學生又可以采取或簡或繁的回答方式,使得復述成為每個人都可以參與的活動。問題引導下的復述能進一步地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他們先是要想好如何回答問題,再次想想好如何將在兩個問題之間做好連接,最后他們還要進一步地將回答出來的問題加以想象,以變成飽滿的復述。因此教學中一方面教師要精心設置問題,以讓學生在復述時有一個問題的支架,另外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彼此間相互設問,相互對著問題開展復述。不管哪種形式,都是充分利用問題推動學生將閱讀的過程展現(xiàn)出來。
學生在復述文本時,他們有時候會因為理不清頭緒,不知道從哪兒開始,也不知道要復述哪些內(nèi)容。因此在復述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立一些關鍵詞,可以讓他們對著關鍵詞將相關的內(nèi)容表述出來。教師設立的關鍵詞要能體現(xiàn)文本某一方面的主題,又要能引出一系列的故事來。也就是說,對著關鍵詞學生要能有東西復述。教師給出具有代表性的關鍵詞,對學生來說,他們就抓住了文本復述的基點。當然,教師也可以給學生更多自主的空間,讓他們自主地確立一些關鍵詞,他們會依照自己對文本的理解程度給出不一樣的關鍵詞。
以整本書閱讀The Merchant of Venice為例,這是莎士比亞的名著,也是學生走進英語閱讀殿堂必讀的書目。教師在讓學生復述部分內(nèi)容時,先是列出這樣的關鍵詞“pity”,學生由這個詞進行擴散思維,進而復述一些具體的情節(jié)。他們先是想誰說出這個詞,然后想到了Portia,進而想到在法庭上她對于“pity”的理解。教師就讓學生將她的所作所為復述出來,以便更好地理解這個詞。也就是說,以這個關鍵詞為起點,學生展開了基于主題的復述。再接著,教師問還有誰也說到過“pity”,學生想到了Shylock,教師讓他們將相關的情節(jié)復述出來,學生想到了他在法庭的質(zhì)問,Why must I have mercy?Who can make me merciful?進而將整個開庭的內(nèi)容都復述了出來。當前初中學生選擇的整本書閱讀素材往往都是一些經(jīng)典的英語文章,文章涉及到的人物與事情往往都能找到一個關鍵詞來描述。教師與學生一起抓住這些關鍵詞,其實就是與他們一起開啟了一段思維擴散之旅,也是一段復述之旅。學生在抓住關鍵詞的同時其實也抓住了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甚至作者的情感與思想,借助關鍵詞復述能讓學生舉重若輕地進入文本的內(nèi)核。
可見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列舉出一系列的關鍵詞,以讓學生將閱讀變“薄”,進而在復述的時候再變“厚”。所謂的變“厚”,就是在關鍵詞圈定的范圍內(nèi),將原文本的細節(jié)以自己的方式加以還原。關鍵詞的呈現(xiàn)一方面可以優(yōu)化學生對整本書的理解,另外一方面也能給復述提供廣闊的空間。在利用關鍵詞復述時,教師要做一些必要的鋪墊,以便讓學生對關鍵詞的認識從理性走向感性,進而才能有娓娓道來的講述。
思維導圖也是初中學生經(jīng)常用到的閱讀方式,它可以幫助學生組織思想和觀念,進而形成邏輯的表達??梢钥闯鰜?,將思維導圖運用于復述就能將學生閱讀過的文本整理成一幅圖片。這個圖片由學生自己設計,可以是圓形的,長方形的,枝條狀的,不一而足。學生從思維導圖上就能看出文本中大致的內(nèi)容,脈絡清晰、邏輯合理,進而也給他們的文本復述提供了便利。思維導圖的建構既給學生的復述帶來便捷,也能讓教師清晰地看出學生的思維過程,進而更好地調(diào)整教學方式。
以Robinson Crusoe為例,教師想就Robinson的情感變化讓學生設計一個思維導圖,也就是從圖表中能清晰地看出他情感變化的過程。學生先要閱讀相關的文字,再從文字中歸納出對應的情感。比如說,他們從in the storm這段中歸納出魯濱遜當時的心情是“afraid”;再接著他們從“on the first day”這一段中發(fā)現(xiàn)魯濱遜是“unhappy”。他們干脆將魯濱遜處在不同時間與不同處境羅列出來,因而他們從文中萃取出這些信息,when he was alone、when he found himself alive、when he solved the problems。他們再一起討論,將相應的情感歸納出來。有了這樣的討論,他們就獲得了魯濱遜在不同時期的不同情感。學生再討論如何將這些信息以導圖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組員取得一致意見,認為先是在導圖上畫一個水平線,將積極的情感標在水平線上面,負面的情感標在水平線的下方。同時在每個情感方框旁邊標上相應的處境。比如在“excited”處就標上“on the last day”。有了這樣大致的方向,每個人再將導圖涂上不同的顏色,建構成不同的形狀。有了這樣的導圖,學生復述時就能依據(jù)魯濱遜的情感變化而呈現(xiàn)相應的情節(jié)。顯然地,借助思維導圖復述是一種基于文本但高于文本的創(chuàng)造性訓練,能進一步活絡學生思維,提升閱讀力。
復述是推動整本書閱讀的有效方式,也是將識記能力、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等結合起來的常用之法。因此教學中教師要創(chuàng)設各種復述的形式讓學生展示記憶、理解、歸納等技能。展示的過程中,學生是主體,整本書閱讀文本是客體,他們可以基于教師建構的支架,對文本進行個性化的重建,最終將自己獲得的認知以語言的形式呈現(xiàn)出來。顯然易見,復述在促進學生“聽、說、讀、寫”能力發(fā)展的同時,也鍛煉了他們的心理品質(zhì),尤其是自信地表情達意的品質(zhì)。一言以蔽之,教師要借助整本書閱讀給學生創(chuàng)造復述的機會,以活躍課堂氛圍,進而提高學生的自主性閱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