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昆山市兵希中學 黃 堅
初中美術作為一門重要的藝術課程,是實施美育的重要途徑。美術教學,不僅要傳授學生基本的美術知識與技能,同時要培養(yǎng)學生欣賞美、感知美與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而美術欣賞教學在這方面發(fā)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初中美術學習可以歸納為造型與表現(xiàn)、設計與應用、欣賞與評述、綜合與探索四大板塊的學習,其中欣賞與評述跟美術欣賞教學直接關聯(lián)。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忽視了美術欣賞教學,沒有重視教材中的作品欣賞板塊,使欣賞教學成為可有可無的內容,這無疑偏離了美術學科的育人價值。如何開展好美術欣賞教學,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可以從如下四方面著手。
美術欣賞是一個重要的學習板塊,其在各個版本的中學美術教材中都占據著一定的比例,其素材內容主要包括繪畫作品、書畫作品、陶瓷、雕塑、古代建筑等等。這些美術作品都具有很高的文化藝術審美價值,是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瑰寶,同時也是進行美術欣賞教學的主要素材。
美術欣賞課需要一定數量的作品供學生欣賞。材料的缺乏不能讓學生整體上了解所學內容的特征,如古代建筑的欣賞課,古代建筑形式多種多樣,有代表性的建筑也難以枚舉,而教材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圖片素材所占篇幅很大,教材往往只能選編收錄三五幅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作品,這對學生的美術欣賞而言是不夠的。教師要結合欣賞課的內容進行素材的拓展,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搜索相關的作品素材來豐富教材資源,開闊學生的美術視野,激發(fā)學生的審美興趣。如蘇少版美術八年級下冊第1課《生活的藝術——中國工藝美術》這一課,教材收錄了3幅遠古的陶器、6幅青銅器、7幅漆器、8幅瓷器圖片,從數量上來說已經是盡可能地多編排,然而對學生而言要深入地了解中國古代工藝(或其中一種)仍然略顯單薄。教師利用便捷的網絡搜索幾十張比較有代表性的陶器、瓷器、青銅器、漆器作品,如青銅器中的四羊方尊、司母戊鼎、三星堆青銅立人像等,漆器中的西漢時期鑲嵌琉璃錯金銀漆壺、南昌漢代?;韬钸z址博物館收藏的漢代漆盤、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永樂款剔紅蓮托八寶紋圓盒等。將這些珍貴的歷史文物圖片展示給學生欣賞,讓學生更好地了解我國古代先進的美術工藝。豐富的欣賞素材讓學生有更高的興趣來欣賞美術作品。
中國美術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的陶瓷、雕塑、繪畫、書法、建筑等藝術領域有著卓越的成就,這是了解中國傳統(tǒng)藝術文化的窗口,也是開展傳統(tǒng)文化教育的良好素材。利用美術欣賞課,與歷史對話,品味厚重、輝煌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激發(fā)學生的文化自尊心、自信心與自豪感。如蘇少版九年級下冊第1課的《生活的舞臺——中國建筑藝術》,介紹了北京長城、嘉峪關、遼代應縣木塔、唐代五臺山南禪寺大殿、福建土樓、北京故宮等中國古代建筑,從這些建筑高超的建筑工藝、壯美的藝術造型以及多樣的功能,感受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建筑智慧,認識中國古代的高超建筑藝術。很多學生在欣賞中發(fā)出感嘆:“古代社會沒有先進的建造設備,但是勞動人民、建筑工匠憑借智慧和經驗以及辛勤的勞動,創(chuàng)造出了這些令人嘆為觀止的宏偉建筑,確實了不起!我們感到十分驕傲!”通過美術欣賞課,滲透文化教育,促進學生了解中國杰出的傳統(tǒng)美術文化,激發(fā)起學生積極的美術欣賞情感。
美術欣賞既是一種美術課型,同時也是一種美術學習方法,要給學生灌輸一種認識:美術欣賞不只是在欣賞課的學習內容,在其他課型中依舊需要運用美術欣賞的方法來進行美術學習。這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美術欣賞意識,以美術欣賞的習慣與眼光來對待教材中的各種素材,其中又以對插圖的欣賞為主。
美術要素是從學科要素中抽象出來的一個特定概念,其不是簡單的美術作品的基本構成要素,而是指美術課堂學習的知識與技能。美術教材的每一課都有特定的美術學習主題,有一種核心的美術知識技能需要學生能掌握與應用。而教材中的插圖作品,則是為了美術要素的解釋、示范以及欣賞而給學生學習與欣賞的。學生要以美術欣賞的眼光,結合本課的美術知識要點來審視這些插圖作品,分析其是如何很好地應用和體現(xiàn)該課的美術學習要素的。
如蘇少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2課《關注你、我、他》這一課是造型與表現(xiàn)學習板塊的內容,其以人物造型的方法為美術知識與技能要素。教師引領學生一一欣賞徐悲鴻《兒子》(素描)、陳丹青《鄰居小孩》(素描)、蘇天賜《黑衣少女》(油畫)、徐樂樂《鄰家孩子的父親母親》(素描)等教材配圖,欣賞這些名作是怎樣利用素描、油畫等不同的創(chuàng)作手法來將人物的五官、神態(tài)刻畫出來的。如徐樂樂《鄰家孩子的父親母親》(素描)這幅插圖,用素描描繪了一個修著短平頭,穿著格子襯衫和西裝外套,國字臉、濃眉毛、高鼻梁的面容,左手拿著一根煙,眼睛聚精會神地看著什么的父親;一個穿著套裙,手里織著毛衣,面容清秀柔美的母親的形象。繪畫者用簡潔的線條勾勒出人物,運用細致的觀察刻畫人物的穿著、外貌以及動作,體現(xiàn)了通過素描進行人物的細致觀察與細節(jié)刻畫來表現(xiàn)人物特征的人物繪畫知識與技能。學生欣賞的過程就是對美術學習要素的理解、感知、學習的過程,用好教材中的插圖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意識與欣賞能力,讓學生意識到美術欣賞應貫串于美術學習過程,美術欣賞的素材就在一幅幅教材插圖作品之中,這對學生的美術知識學習與技能掌握十分重要。
欣賞·評述作為初中美術教材的四大學習板塊之一,其側重于學生美術審美教學,相較于單純的美術欣賞課內容,其還有一個方面的側重,那便是評述。所謂評述,就是通過美術欣賞活動開展作品的審美評價,從作品的構圖方式、創(chuàng)作手法、藝術手法以及思想內涵等多個角度來進行學生的個性化評價,這是藝術審美的高階能力。美術欣賞教學,要利用好欣賞與評述教學素材進行美術欣賞。
藝術審美是一項主觀的審美活動,所謂“一千個讀者中就有一個哈姆雷特”,在不同的審美視角、審美品位下,學生對同樣的美術作品會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審美感知。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審美,引導學生將自己的審美感受大膽表達出來,在師生互動交流中開展美術欣賞。蘇少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9課《在繪畫中永生——外國肖像畫》這一欣賞與評述教學內容中,教師以《少女肖像》這幅公元1世紀創(chuàng)作于意大利的知名壁畫為欣賞與評述素材,讓學生認真觀察和欣賞這幅壁畫作品,說說自己對壁畫中的少女形象的感受。有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少女時髦的發(fā)型和華貴的頭飾上,認為這個少女肯定是上流社會的人;有的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她的眼神上,認為她此時雖然手里拿著書,但是思想卻飛得很遠了;有的學生將注意力放在她手里的書和筆上,認為她是追求知識、情趣高雅的人……教師一一肯定學生的個性化理解,鼓勵學生的個性化審美表達,學生的感性的審美認知得到了充分的尊重。
《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2011年版)》要求學生能夠對美術作品進行簡短的評述,發(fā)表自身的個性化的感受與見解。欣賞與評述中,欣賞側重于賞,而評述側重于評,即學生在美術欣賞過程中不僅要能判別和欣賞美,而且還要評價和論述作品的美。評述是在美術欣賞過程中對美術作品的評價與敘述,要引導學生運用描述、分析、解釋與評價來對所賞析進行作品進行評述。這體現(xiàn)了培養(yǎng)學生圖像識讀能力與審美態(tài)度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如蘇少版美術七年級下冊第1課《傳神寫照——中國人物畫》的欣賞課教學,教師以東晉顧愷之的《洛神賦圖》(局部)和唐代閻立本的《歷代帝王圖》(局部)這兩幅中國人物畫為材料,讓學生在觀察與欣賞的基礎上描述這兩幅作品的內容,分析作品在人物形象表現(xiàn)過程中以形寫神的手法應用;試著評價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效果。學生在欣賞的過程中結合繪畫中的環(huán)境、人物的動態(tài)來進行描述和理性評價,既懂得審美的藝術又學會藝術地審美,這有益于學生美術欣賞能力的提升。
綜合性學習、體驗式學習是美術欣賞課的重要組織方式。美術實踐活動是活動育人的重要途徑,為學生進行美術欣賞提供了良好的活動契機,營造了濃厚的美術文化氛圍,激發(fā)起學生參與美術活動的興趣,讓學生在寓教于樂的美術活動中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提高了學生的審美體驗。
校園美術節(jié)是校園文化藝術節(jié)的重要形式,是校園精神文化活動的重要載體。通過組織開展人人參與、人人欣賞、人人評價的美術活動,為學生提供體驗式的美術欣賞契機。如本學期學校組織了疫情常態(tài)化防控背景之下的以“關愛生命健康,享受美好生活”為主題的校園美術作品征集與競賽活動?;顒右园嗉墳榻M織單位,各個年級分別角逐出一、二、三等獎。每個學生都參與,用一周時間精心繪畫制作一幅與主題相關的美術作品,先在班級進行初賽,選出8名學生的作品進入年級的決賽。在班級初賽過程中每個學生既是“選手”又是“裁判”,評選出班級中的獲勝作品。在此過程中,學生欣賞到同學的精美畫作,點評這些作品的優(yōu)點。活動過程給學生提供了良好的美術欣賞的機會。年級決賽過程中老師和同學都會參與到評價過程中,通過投票選出自己心目中最好的作品,在投票的過程中學生也能欣賞到很多高質量的參賽作品。此外,一年一度的校園美術畫展,將美術社團成員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展出來供學生欣賞,一幅幅精美的畫作吸引了同學和老師的駐足觀賞,獲得了大家的一致贊美。豐富多彩的校園美術活動,讓學生有更多的美術欣賞素材與契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了學生的美術欣賞素養(yǎng)。
藝術源于自然與生活,藝術審美要通過身臨其境的體驗式的美術審美活動來達成。組織開展美術采風研學活動,將休閑旅游與美術學習結合起來,勞逸結合、寓教于樂,深受學生歡迎。一是自然生態(tài)主題采風活動。祖國大好河山是絕美的美術素材,在自然采風活動中欣賞美的風景,用畫筆描繪美的自然景色,使學生擁有美術創(chuàng)作的美的素材。如蘇少版美術八年級下冊第4課《水墨交融寫青山》這一課以山水畫為教學內容,山水畫講究“師法自然”,要讓學生在真實的自然天地間感觸山水的靈動。通過組織學生前往附近的自然風景名勝進行寫生活動,將美術課堂搬到山川,邊欣賞邊構思邊創(chuàng)作,欣賞和表現(xiàn)自然之美。二是社會民俗主題采風活動。立足地域實際,挖掘本土特色的社會美術實踐資源,通過對本地的傳統(tǒng)民居、古建筑、民間美術形式等的采風,給他們提供直觀、真實的美術素材,給他們更好的美術創(chuàng)作靈感,由美術欣賞向美術創(chuàng)作進階。
總之,初中美術教育致力于培養(yǎng)具有人文精神、創(chuàng)新能力、審美品位和美術素養(yǎng)的現(xiàn)代公民,美術欣賞教學承擔著審美品位與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命。初中美術教學要重視美術欣賞教學的開展,要將欣賞課擺在與美術知識和技能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開好開足美術欣賞課程;要培養(yǎng)學生美術欣賞的意識,利用好教材中的插圖素材來關聯(lián)美術學習要素;要在欣賞的同時學會述評,將感性審美與理性審美結合起來;要借助豐富多彩的美術綜合實踐活動,發(fā)揮活動育人的效果,在實踐活動中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讓世界不僅不缺乏美,同時也不缺乏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讓美深植于學生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