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 項
(江蘇財經職業(yè)技術學院)
高校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教育,是在國家科技競爭和民族素質競爭的需求和節(jié)點的基礎上衍生和發(fā)展起來的,既屬于教育又屬于技術的新事物,它受影響于環(huán)境和教育,并由此而脫胎成新方法和新教育。它建立在學生因自身發(fā)展?jié)摿Χ鞒龅臏蚀_判斷的基礎上,使用各種方法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所有的學生在其原有的進步水準上發(fā)展起來,并在其僅有的能力下、范圍內充分發(fā)展,把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科學發(fā)展、技術先進的意識引向學生個體心理品質而發(fā)生內化。對于高校國際學院的來華留學生來說,作為教育受體也一并如此。
圖書館的信息素養(yǎng),是一個現代人應有的素質。是科學人和技術人應有的素質,它包括很多方面的內容,其中有:公共文化素養(yǎng)、科學信息意識和技術信息意識、科學和技術的信息組織技能和使用技能、科學信息道德等。信息素養(yǎng)存在著諸如科學和技術信息的獲取、檢索、辨識、組織、創(chuàng)新、表達、交流等技能,當然也包含自主學習的態(tài)度和方法,將獲得的上述內容用于解決問題,以提高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多方面的綜合信息能力。
我國的高等教育的改革正面臨著中國社會的高速發(fā)展而進行著新一輪的改革,圍繞加快速度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的目標,校園內正在進行著如火如荼的高等教育改革,改革的內容有:改革培養(yǎng)模式、改革課堂形式、改革師資隊伍建設、改革校園文化建設的投入形式,這些皆因為是在經濟高速發(fā)展、社會文明進步的情況下,國家全方面、全方位對高校人才培養(yǎng)的迫切要求、對于人才發(fā)展的基本要求,因此,國家及時提出科學人才的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的要求也就不奇怪了。同時因為大批來華留學生的到來,作為高校教育受體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其高校圖書館留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培育也是十分重要的。
高校圖書館對于高校培養(yǎng)高素質人才應該全力以赴,在信息素質教育方面擔負起自身應盡的職責。教育部在2015年,曾經發(fā)布了《普通高等學校圖書館規(guī)程》,強調高校圖書館應該作為第二課堂,積極參與到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工作中去,全力配合高校的人才培養(yǎng)計劃,運用現代化的教育技術,采用豐富多樣的形式,全力以赴,努力提升高校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并通過課堂培訓、遠程在線培訓、專題講座等教育形式,來提高讀者即學生和來華留學生的信息獲得能力。這是一個有效地提升途徑,這種行動也是一種通過培訓提升學生、學生利用館藏資源水平的一種社會性活動,這種途徑也是高校圖書館與教育受眾溝通的一種重要的途徑。通過這些培訓活動來改變圖書館原本的被動溝通方式,通過溝通方式的改變來提升讀者的滿意度,明確地說,這是圖書館管理的一種進步。
對高校圖書館讀者或來華留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研究,達到清楚了解國內外高校圖書館讀者培訓的現狀。
早在20世紀60年代中期,國外讀者培訓就已經發(fā)展,就已經相繼設立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進行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甚至在小學教育階段也開設了信息教育相關課程,有的國家竟將信息素養(yǎng)培訓課程加入了全國統(tǒng)一的國民教育課程中。對于讀者培訓的相關研究,國外也是開展得比較早,他們認為,將信息素養(yǎng)培訓的內容適當地加入常規(guī)的課程當中,對于提高學生的科研能力來說,用一句話表達:“是非常有利的”,他們清楚地看到只有高等院校圖書館與讀者加強了相關的聯系,就能夠對讀者培訓的具體實施產生影響。他們指出,圖書館應當結合讀者的信息需求特點,采取多傳播媒介相結合的宣傳方式來宣傳讀者培訓活動,并通過了解讀者的素養(yǎng)需求、職業(yè)需求、知識需求和技術需求,積極地接收讀者的反饋信息,才能不斷地改進培訓課程。
其次是對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研究,有助于完善高校圖書館讀者培訓的研究。
目前,包括我國在內的高等院校圖書館在教育資源分布上有著顯著的優(yōu)勢,它不僅包括普通院校圖書館,還包括有高職院校圖書館,這在數量與質量上與國外相比,其優(yōu)勢是相當驚人的,這與其他圖書館綜合比較更是如此。我們必須要以各大高等院校圖書館及其教育受眾為研究對象,針對我國的讀者培訓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與分析,對于在校學習的學生和近來大批流入的來華留學生在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培訓上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與分析,并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培訓的方式方法上進行系統(tǒng)的調查與分析,不僅可以為國內的相關的實踐上提供有意義的借鑒,還可以為其發(fā)展做出一定的貢獻。
我國高校圖書館在這方面起步晚、發(fā)展慢,尚處在一個滯后的狀態(tài),在對來華留學生的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培訓基本是一個空白。盡管如此,我國高校圖書館讀者培訓卻最早可追溯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當時曾出現了為讀者開設目錄學課程以及工具書使用課程的高校圖書館。在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培訓方面,很多人為了解決我國高校圖書館讀者培訓的相關方面的問題,都曾作了很多的嘗試,相關研究文獻的數量、研究內容的范圍也隨著時間的推移,逐年在增加,隨之逐漸發(fā)生擴大。
現狀一,有的圖書館在讀者培訓建設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無論是培訓形式多樣性,還是培訓內容豐富度,均與其在其他方面的發(fā)展不相匹配。
現狀二,目前開展的讀者培訓,形式和種類雖然多樣,但出于讀者本身現實情況和專業(yè)或職業(yè)所需方面尚存不足。在加強信息技術能力方面尚存在不足。
現狀三,培養(yǎng)信息倫理道德能力方面存在不足。
現狀四,教師在學生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中發(fā)揮的作用不足。
現狀五,在建設實施信息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隊伍保障措施不足。
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的形式,一般可分為:專門的信息素養(yǎng)教學課程、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講座、信息素養(yǎng)新生培訓和信息素養(yǎng)網絡培訓、信息素養(yǎng)微課堂、信息素養(yǎng)自學教育和游戲沖關。以上這些形式已經不鮮見于我們的多數高等學府中。但這些形式在來華留學生的教育中卻鮮于見到。
信息素養(yǎng)專門課程主要指文獻檢索與利用課文檢索與利用課程,這是教育者通過身體力行而總結出來的一門課程,是高校圖書館培養(yǎng)用戶、讀者和學生、留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主要和重要課程。在文獻檢索與利用等方面的內容是最初講授的內容,但隨著科學、經濟和計算機技術的發(fā)展,側重點開始發(fā)生轉向,不再是僅限于紙質文獻檢索與利用等方面,而是在趨向于數據庫之類電子資源的檢索技巧,然后是相關資源的檢索方法,其講授內容的涵蓋面發(fā)生擴大,而且這些講授的內容隨著信息資源增容、網絡技術發(fā)展、用戶需求調整而逐漸豐富起來。信息素養(yǎng)專門課程設置,目的是使用戶包括學生了解相關的基礎理論和知識。學會使用檢索工具,懂得怎樣才能獲得文獻信息和科學利用文獻信息,在能力為本位、科學實踐為主線的教育模式下,提升并增強自身的檢索能力、分析能力、學習能力、科研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專題講座在當前各高校圖書館中,培養(yǎng)用戶信息素養(yǎng)教育方面,是一種常見的、比較普遍使用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簡單易行。其分類有:按制定計劃與否分固定講座和預約講座;按時間規(guī)劃與否分定期系列專題講座和不定期專題講座;按講座表現形式可分嵌入式講座和非嵌入式講座。上述形式需要高校圖書館的相關人員于每學期初,制定本學期的講座規(guī)劃,排定講座地點,約定講座時間,公布講座內容。不定期專題講座可以專題講座或專場講座,需要圖書館要求講座人按照被教育者的要求進行事先設計講座的方法和內容,需要提前預約,這是因講座的個性化特征所決定的。
對于信息素養(yǎng)教育培訓,在圖書館的角度,從受教育的一方來說,有各種不盡相同的形式:讀者教育培訓、用戶教育培訓、信息素質與素養(yǎng)教育培訓、信息素養(yǎng)能力的培訓等等。這種信息素養(yǎng)教育培訓,指的是以培訓為主要形式提供給讀者的一種有關信息素養(yǎng)方面的教育培訓服務,是種能夠提升讀者判斷信息、選擇信息、獲取信息,并有效利用信息能力,最終目的是提高圖書館資源使用率的社會性活動。
1.信息檢索技能培訓
對該方面的研究大概包含了信息檢索基本理論的培訓、檢索技能的培訓以及檢索策略的培訓等內容。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檢索技能培訓課程也發(fā)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目錄學課程到現今的信息素養(yǎng)課程,經歷了許多個階段的變遷。依靠對信息檢索技能的培訓,培養(yǎng)讀者的信息檢索以及信息使用的能力,也使得讀者更加重視信息資源的價值。
2.文獻資源利用培訓
論文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據庫培訓、數字圖書館培訓、網絡信息資源利用培訓三個大的方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總量的爆炸性增長,怎樣能夠令自己不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之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有學者指出,在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數量持續(xù)增長的情況下,培訓讀者熟練的利用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讀者培訓的重點之一。高校圖書館開展的讀者培訓,首先是要讓讀者對于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樹立起使用意識,其次是要讓讀者掌握文獻對于信息資源利用的具體各項技能。
3.信息檢索技能培訓
對該方面的研究大概包含了信息檢索基本理論的培訓、檢索技能的培訓以及檢索策略的培訓等內容。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信息檢索技能培訓課程也發(fā)生了一系列巨大的變化,從最初的目錄學課程到現今的信息素養(yǎng)課程。經歷了許多個階段的變遷。依靠對信息檢索技能的培訓,培養(yǎng)讀者的信息檢索以及信息使用的能力,也使得讀者更加重視信息資源的價值。
4.文獻資源利用培訓
論文對于這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數據庫培訓、數字圖書館培訓、網絡信息資源利用培訓三個大的方面。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信息總量的爆炸性增長,怎樣能夠令自己不迷失于信息的海洋之中,是亟待解決的問題。有人提出,我國的高校圖書館的文獻信息資源逐年在數量和質量上持續(xù)發(fā)生增長的情況下,培訓讀者熟練的利用文獻信息資源是圖書館讀者培訓的重點之一。要開展的這樣的讀者培訓,第一是要讓讀者對于文獻信息資源的利用樹立起使用意識,第二是要讓讀者掌握文獻對于信息資源利用的具體各項技能。
5.論文寫作相關培訓
該方面的研究內容包括如何確定論述方向、論述內容、論述觀點,以及如何進行論文選題、如何進行論文調研、如何撰寫論文、如何進行投稿等方面。有學者認為,由于畢業(yè)論文是高校授予對應學位的必要條件,因此論文寫作是所有來華留學生需要掌握的必備技能。在這樣的情況之下,圖書館滿足讀者的掌握論文寫作技能的需求,開設相關的培訓課程,將會是非常具有意義的培訓內容。
目前,高校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工作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為:(1)高校圖書館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上的基本建設不夠完善;(2)普通的“線下為主,線上為輔”教學模式高校圖書館內依然故我;(3)微信公眾號等一些快捷方便的形式在新生入館教育潛力作用沒能主動發(fā)揮。
對策一,新生入館教育應必須改變“線下為主,線上為輔”模式,提倡“線上為主,線下為輔”。
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一般來說是教學計劃外的教育,是近數年來新出現而正在引起人們討論和關注的教育。這種教育適宜分作兩種教育形式,一是線上學習為主要形式的網絡教育,這種教育需要通過專題網站或闖關游戲等多種服務方法實現;三是線下為輔的培訓、講座等形式的教育。線下學習主要通過預約服務實現,比如預約講座、預約培訓等。
對策二,宜將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活動列入高校圖書館每年常規(guī)日程中。
新生入館教育活動應該活潑多樣,比如經常舉辦“讀書節(jié)”“世界讀書日”等圖書館常規(guī)活動,在這些活動中可以通過專欄、資料、活動、競賽、培訓、書展、關注微信等,經常開展,時時聯絡、處處溝通,以達到無縫對接。
對策三,圖書館信息素養(yǎng)教育中的新生入館教育應無縫對接于相關的講座培訓和相關的課程。
新生入館教育是高校圖書館開展信息素養(yǎng)教育首要途徑,因此,在新學期開學之時,就是開展新生入館教育之日。在這個過程實施的同時,應及時鏈接一些線上教育,并且在講座、培訓和專門課程的同時,也須在圖書館主頁開辟“信息素養(yǎng)教育”等多方面專欄,及時提供合適的多重服務。
對策四,提倡新生入館教育實現在線學習自測,給予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工具服務的便利。
“微信公眾號”這一類網絡工具,給大眾的感覺是方便快捷。高校圖書館可以把它作為開展移動服務的首選工具,把這一類工具“方便快捷”的特點移作高校圖書館實現信息素養(yǎng)教育工作、提供教育服務的特點。實現信息服務的實時推進,提供的二級菜單多方面的諸如新生專欄、闖關游戲等,用微主頁、微課堂、頁面模板等形式進行及時的線上教育。設立咨詢館員,主要是實現實時服務的問題,可以用“微信公眾號”等網絡小程序提供在線實時的咨詢解答服務。
對策五,不能忽視對特殊群體的服務,應把其作為新生入館教育服務的重點探索和服務對象。
當前部分高校圖書館已經對信息教育的各個方面進行區(qū)分。對新生入館教育對象也在其內,目前階段主要針對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信息教育方面開展,而且在教育的內容上、方法上及途徑上的都相對成熟。而應對其他特殊群體,如民族信仰不同的其他民族的學生、留學生的新生入館教育比較少,因此需要重點探索這些特殊群體的新生入館教育問題。比如,對于留學生信息素養(yǎng)教育,須得有意提供外文版本新生入館教育專欄,外文版本圖書館主頁,以及相關的講座培訓及參觀活動等。在設置全外文多語種的文獻檢索課方面和全外文多語種講座培訓方面,都應該一一被完善和逐步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