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 敏
(甘肅省金昌市金川高級中學,甘肅 金昌)
群文閱讀主要指的是以課內文本為核心,圍繞特定的主題或線索搜集相關的文章,組成三篇及以上的文章群,然后基于課程目標、學生發(fā)展需求設計科學、合理的閱讀任務,引導學生深入探索,從而幫助其內化新知、多角度把握課內文本,同時促使其遷移應用,有效鍛煉他們的閱讀水平,使之在拓展中積累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文素養(yǎng)。在新時期的教育背景下,高中語文教師應加大探索力度,圍繞核心素養(yǎng)設計具有實效的群文閱讀教學方案,采用多元手段引導學生學習和探索,以便從根本上推動其全面發(fā)展。
在傳統(tǒng)的高中語文課堂上,教師大多是以課本為主要依據,輔以統(tǒng)一的練習冊指導學生學習,這雖然能夠滿足學與練的需求,幫助學生掌握知識、發(fā)展能力,但是從長遠來看,教學資源是比較匱乏的,容易制約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也不利于使之接觸到更加多元的知識信息,進而阻礙其閱讀能力的發(fā)展。此時,通過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可以在有限的時間內為學生展示更加多元的閱讀素材,且這些材料來自不同的作者,寫作對象、寫作風格也存在明顯差異,可以使學生在閱讀和分析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加豐富的信息,對外部世界產生全面的認知,同時能夠引導學生整合不同文本的主旨、細節(jié),并開展鑒賞活動,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切實提升其學習成效。
新課改明確提出了擴大學生閱讀范圍、增加學生閱讀量的要求,而高中生學習壓力較大,能夠空出來專門閱讀的時間也比較少,所以要想實現(xiàn)此目標,教師就需要從課內入手,抓住時機引導學生閱讀更加多元的文本,針對性鍛煉其閱讀能力。此時,通過開展群文閱讀教學活動,可以利用課堂教學的機會補充多種閱讀材料,引導學生進行比較、分析和探索,使之靈活運用學過的知識與技能剖析閱讀文本,同時在解讀各類文本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科學的方法,形成良好的鑒賞能力,由此從整體上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為他們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在新高考背景下,語文試卷更加重視考查學生的綜合能力,且比較關注學生的課外積累量。所以,教師在日常教學工作中注重開展群文閱讀活動,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他們見識到更多作者的作品,使之了解不同作者的生平經歷、寫作風格,從而在面對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時,可以快速切入要點展開探索。也可以引導學生在對比分析中積累更多題型,掌握相應的答題技巧,學會全面且深入地挖掘問題的本質,從中提取關鍵信息。還可以輔助學生積累豐富的寫作素材,包括各類文本中的名言警句、典型人物及其事件,以及議論文寫作技巧等,然后在寫作文時進行靈活應用。在這樣的學習氛圍中,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會不斷提升,有助于彰顯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價值。
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第一步就是基于課內文本的要點確定主題,而這一主題必須能夠串聯(lián)教學目標,便于學生在閱讀分析的過程中獲取全面的信息,且能夠給予學生啟發(fā),促使他們深度學習。確定主題后,教師要據此搜集和挑選相關的文章,以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學習,并使之在探究的過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識技巧,輔助其提高語文能力。例如,在講解《祝?!芬晃闹?,教師需要認真分析此文的教學目標,同時深入研究文本內容以及作者魯迅的寫作風格,然后以“看客”為主題搜索同類文章,包括《孔乙己》《阿Q正傳》,再將其組合起來,也可以以“祥林嫂”的悲慘遭遇與性格特點為核心確定主題,挑選契訶夫的短篇小說《苦惱》作為群文閱讀的素材。教師通過科學設計閱讀教學主題、篩選文本,可以為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順利開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也可以促使學生在針對性探索中準確把握文本內涵,并不斷增加其閱讀量,從而推動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定發(fā)展。
選定群文閱讀教學素材之后,教師需要為學生設計合作導學任務,從而引導他們有序地探索文本,并不斷挖掘其潛能、完善其學習思路,進而為他們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例如,教師可以將課內文本《蘭亭集序》與課外文本《金谷詩序》《滕王閣序》整合起來,然后精心設計探究任務,要求學生合作學習,順利把握不同文言文的大意,再通過獨立思考和集體討論了解序文的特點,同時提煉文章主旨,在比較中梳理異同點,并深入分析作者的情感、思想主張等,以便在針對性探索中了解不同作者的寫作風格,感受古代文人高尚的品德、高雅的情趣。在合作中,每個學生都是參與者和探索者,也都會積極且主動地挖掘知識,同時會及時與他人互動,通過思維碰撞獲取更豐富的信息,然后進行整合、優(yōu)化,形成完整的學習成果。而后,教師可安排各小組輪流展示本組結論,鼓勵他們再次圍繞存在差異的觀點展開思考,以便促使他們在深度學習中形成良好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
語文與傳統(tǒng)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其中包含豐富的情感和深厚的歷史底蘊,是培養(yǎng)學生正確價值觀、道德觀和發(fā)展其文學素養(yǎng)的最佳媒介。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在組織群文閱讀教學活動時,要及時且合理地滲透傳統(tǒng)文化,以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使之通過品味和感知受到啟發(fā)與教育,進而推動其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例如,教師可將《赤壁賦》《核舟記》組合起來引導學生探究,除了設計基礎的任務以外,還需圍繞傳統(tǒng)文化擬寫任務,如要求學生分析古文中的傳統(tǒng)意象及表情達意的技巧,或是讓學生結合文中語句剖析作者的性格、志向等,且可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進行品鑒,由此使學生在學習群文的過程中充分感知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并從中汲取精華,完善自身的認知。通過拓展引導,可促使學生更加全面地挖掘文本要點,輔助鍛煉其文學鑒賞能力,并使之受到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啟發(fā),積累更加豐富的知識與技能,同時樹立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進而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助力。
結合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以及群文閱讀教學任務,教師可設計讀寫練習活動,以便為學生提供抒發(fā)個人情感、應用所學知識、深挖文本主旨的平臺,進而推動其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價值觀的發(fā)展,輔助增強其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指導學生學習《復活》《八月的塞瓦斯托波爾》《被懲罰的天使》幾篇文章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選角度、自選主題進行寫作練習,既可以提取文本的相同點展開寫作,也可以挖掘不同點作為寫作切入點,還可以開展仿寫、續(xù)寫活動。而后,學生可在班級中分享各自的寫作成果,并通過實時互動接受他人的意見或向別人傳遞自己的觀點,從而在互相借鑒、啟發(fā)中完善個人的寫作思路,據此修改文章,使之更具深度。通過組織讀寫結合教學活動,可以進一步增強群文閱讀教學工作的成效,同時引導學生立足現(xiàn)實,結合學過的知識,從不同角度解讀文本內容,在表達自我的基礎上進行深刻思考,學會多角度分析問題,進而增強其語文核心素養(yǎng)。
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結束后,語文教師需要組織學生繪制思維導圖梳理所有文章的要點,并再次進行對比分析,通過總結加深學生的印象,使之掌握更多寫作技巧、鑒賞方法,同時能夠培養(yǎng)其良好的邏輯思維能力,助力其綜合素質的穩(wěn)定提升。例如,教師在講授《故都的秋》一文時,可將其與《動人的北平》《荷塘月色》這兩篇文章放在一起引導學生比較,待分析完所有要點之后,可在課堂結束前與學生合作完成思維導圖,即將提前確定好的主題“景物之美”作為核心詞匯,將三篇文章的課題作為三條主干,然后分別繪制分支展示不同文章的寫作對象、語言風格、情感特點,且可挑選重要的語句列出來指導學生鑒賞,接著要求學生將列出來的要點放在一起比較,便于其根據課上所學形成清晰的認知,充分把握不同人寫景抒情的特點,積累更多優(yōu)質的寫作經驗。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學生的信息整合能力、思維能力、語言能力以及鑒賞能力都會得到發(fā)展,且會掌握更多學習閱讀文的方法,有助于其核心素養(yǎng)的穩(wěn)定提升。
總而言之,閱讀是語文教育中的重要模塊,與學生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息息相關。為了進一步提升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加強學習,準確把握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的核心思想,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同時掌握先進的教學模式,然后立足學生實際,精心設計群文閱讀教學方案,迅速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使他們主動發(fā)散思維挖掘課內外文本的要點,通過比較、分析形成清晰的閱讀思路,并在此過程中積累豐富的知識和各種閱讀技能,且需要滲透情感教育,使學生在吸收和內化的過程中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掌握更多鑒賞優(yōu)秀文學作品的方法,從而提高他們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助力其可持續(xù)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