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連云港市柘汪中心小學(222113)王瑛
小組化教學是以小組為單位開展的教學,指教師在課堂上將學生分為若干小組,引導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參與學習活動,學生在組內各有分工,實現(xiàn)共同進步。小組化教學是開展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的重要策略,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為學生帶來豐富的運動體驗。教師在體育課堂中開展小組化教學時,要立足學生的心理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合作情境,讓學生在合作中愛上體育運動。
在開展小學高年級體育小組化教學前,教師要立足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學生精心挑選適合在課堂上開展的合作運動項目,借助合作性訓練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運動意識。小學高年級學生對趣味性、對抗性、開放性的合作運動項目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從這個角度入手,對相關的合作運動項目進行篩選和整合,幫助學生順利進入課堂小組化合作互動情境中,提高體育課堂教學效率。
例如,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小組化訓練有較高的熱情,尤其是對抗性比賽等運動形式,能夠激發(fā)大部分學生參與的積極性。教師可因勢利導,組織開展五人制足球比賽??勺寣W生在課前自行成立足球訓練隊,在課堂上由師生共同設定五人制足球比賽的規(guī)則和程序,并對運動場地進行科學規(guī)劃,讓盡可能多的學生參與到五人制足球比賽中。這一活動得到了很多學生的支持,他們積極投身到比賽的籌備中,提高了對運動的參與熱情。
此外,教師在精選合作運動項目時要做好深入研究,以提升運動項目與小組化教學的契合性。例如,除了足球等對抗性運動項目,教師還可以選擇傳統(tǒng)的體育游戲,如跳繩、滾鐵環(huán)、打陀螺等,將其作為合作運動項目。為激發(fā)學生在合作訓練中的主動性,教師可讓學生參與制訂和修改運動項目的訓練規(guī)則。如有的學生在制訂跳繩運動的訓練規(guī)則時,提議改變傳統(tǒng)的跳繩游戲規(guī)則,增加跳繩的人數(shù)和繩子的數(shù)量、改變跳繩的形式等。這樣的改變增強了體育運動的游戲性,能在很大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參與興趣,使學生從中獲得運動的主動權。
在開展小組化教學過程中,教師精心挑選合作運動項目,為學生提供了更多鍛煉的機會。學生的體能訓練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教師要重視對學生運動興趣的培養(yǎng),讓學生自行成立運動隊伍,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學生對體育合作運動項目有選擇性,教師需要作出適時引導,培養(yǎng)學生的生本運動意識,提高他們對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
小組的構成是小組化教學能否順利開展的重要因素。學生的個體差異客觀存在,他們的性格氣質、能力基礎以及對體育運動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因此,在學生小組組建之初,教師要考慮各小組組內的適配性,為小組化教學和諧、有序地開展奠定基礎。合作訓練分組有不同的標準,如同質分組、異質分組、自由組合等。教師在分組時既要考慮到所要開展的運動的特點,又要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以此為基礎優(yōu)化合作形式。這樣才能讓學生順利進入到小組合作中,提高學生的運動熱情。
那么,應當如何選擇恰當?shù)暮献餍问侥??教師在具體設計時,要做好教學的調研工作,對運動內容進行深入分析,并對學生的運動基礎有一定的了解,這樣才能將學生按不同的標準分組。例如,技巧性運動適合采用異質分組,強化性運動適合采用同質分組,而比賽活動則可以讓學生自由組合。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做出分組安排,能夠讓學生借助集體力量開展運動訓練,對培養(yǎng)學生運動能力有促進作用。
此外,相較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小學高年級學生對合作運動有更高的要求,教師在學情調查時要做好多重分析,以提高小組化教學的有效性。如跳繩運動項目可以單獨進行,也可以集體完成,教師可針對學生的訓練情況,設計跳繩比賽任務:學生自行選擇對手,由雙方共同確定比賽內容,比賽內容可以為同一時間內的跳繩次數(shù),也可以是單次跳繩的次數(shù),獲勝者有權“懲罰”失敗者加練一項運動。學生接受任務后都能積極行動起來,尋找比賽對手進行比賽。教師深入到學生之中,對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觀察和評估,及時予以指導,確保合作運動順利開展。教師對比賽程序予以調控,讓學生能夠順利通過比賽進行訓練,獲得好的訓練效果。
以上教學,教師在開展小組化教學過程中,根據(jù)所要開展的運動項目特點和學生的個體差異,選取恰當?shù)暮献餍问?,讓學生順利開展合作運動訓練。在這個過程中,教師重視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讓學生自行尋找比賽對手,使學生在合作運動中的自我意識得到肯定,鍛煉熱情被調動起來。
教師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合作運動情境,能夠激發(fā)學生參與運動的興趣。小學高年級學生對運動訓練有選擇性,教師不妨針對學生的運動興趣,選擇一些兼具游戲性、競賽性、展示性的運動項目,通過示范操作、課堂演繹、媒體展示等方式布設運動任務,讓學生在小組合作中開展運動訓練。學生對合作運動有濃厚的參與興趣,教師做出針對性設計,其調度作用明顯,訓練效果也會更加突出。
在小學高年級體育教學中,可創(chuàng)設多種不同的合作情境,其中游戲和競賽是最為常見的合作情境。教師可以創(chuàng)新傳統(tǒng)的合作形式,利用新穎的游戲或競賽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如創(chuàng)設速跑競賽情境。教師可組織學生進行男女追逐賽,以抽簽的形式?jīng)Q定比賽對手??紤]到性別差異,女生在男生前10米處與男生一同起跑,誰先到達終點,誰就贏得比賽,失敗者則需要受到適當?shù)募泳殹皯土P”。學生明確比賽規(guī)則后,滿懷信心地積極投入到比賽中,現(xiàn)場氣氛十分熱烈。賽后,教師對表現(xiàn)出色的學生予以表揚,并及時勉勵沒有取得勝利的學生。
又如,教師可以對傳統(tǒng)的拔河比賽進行創(chuàng)新,為學生創(chuàng)設具有趣味性的拔河擂臺賽情境。拔河比賽是集體運動項目,教師可根據(jù)學生的體力情況,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要求各個小組雙向選擇對手,隨后采用打擂臺的形式展開比賽。教師講解比賽規(guī)則,設定評定方法,學生主動進入比賽狀態(tài)。為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教師讓其他小組給正在比賽的小組加油助威,以渲染比賽氣氛。拔河擂臺賽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熱情,再加上比賽規(guī)則的創(chuàng)新設計,為合作訓練注入了活力。
上述教學,教師在大多數(shù)學生比較排斥的速跑訓練中創(chuàng)設比賽情境,將速跑訓練轉化為男女生追逐賽;對傳統(tǒng)的拔河比賽進行比賽形式創(chuàng)新,以打擂臺的形式展開比賽。在這兩種合作情境中都讓學生隨機選擇對手,成功激發(fā)了學生的運動興趣。學生喜歡挑戰(zhàn),希望獲得勝利,這無疑是重要的教學契機。教師對此做出針對性布設,不僅能夠激發(fā)學生的運動興趣,還能使學生在合作訓練中獲得運動的成就感,挖掘學生的運動潛能,獲得顯著的訓練效果。
在小學高年級體育小組化教學中,教師要在程序安排、過程調度、組織評價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運動訓練機會,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運動訓練需求,提高學生的運動效率。學生進行合作訓練后,教師要適時跟進觀察,對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客觀評價,以便及時調整運動組織,保持學生的運動熱情。
在組織小組運動比賽時,教師要熟悉比賽程序、比賽規(guī)則、比賽內容,并對其進行及時調整,給學生帶來新鮮感,獲得更多的運動成長。小學高年級學生對系列比賽比較感興趣,教師針對這個情況做具體設計,布設了籃球聯(lián)賽任務:學生自行成立籃球隊,每個小組5~6人,各小組組建完成后共同制訂比賽程序,開展三人制籃球賽,時間和方式可以由比賽雙方協(xié)商決定。任務下達后,學生都顯得很興奮,開始積極籌建小組,教師組建聯(lián)賽委員會,讓班級中的籃球運動骨干承擔管理組織和比賽裁判的任務。教師對各個小組的比賽情況做宏觀調控,對每一個小組的具體表現(xiàn)做技術評價,為學生提供適當?shù)募夹g支持。經(jīng)過一番嘗試,籃球聯(lián)賽順利開展。學生在籃球聯(lián)賽中獲得了運動鍛煉的機會,能夠充分利用課外時間開展有效的體育鍛煉,提高了他們的運動效率,其身體素質也逐漸得到增強。
籃球聯(lián)賽的開展對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是極為難得的,因為聯(lián)賽屬于系列活動,操作難度比較大,涉及場地調配、比賽規(guī)則的制訂和執(zhí)行等方面。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放手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主性,讓籃球運動經(jīng)驗較為豐富的學生來管理同學,獲得了不錯的效果。同時,教師將原本需要四十分鐘的籃球賽分解為課后活動,將運動訓練日?;?,讓學生能充分利用零散的時間展開體育鍛煉,提高了學生的運動效率。
在小學高年級體育小組化教學中,教師在設計合作訓練時要有延伸拓展意識,組織學生將課內訓練和課外訓練對接,讓學生在運動訓練中提升運動能力。合作訓練同樣適用于課外,教師可適當布置小組體育比賽、體育調研、親子運動等任務,以滿足學生的不同訓練需求。值得一提的是,親子運動任務需要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因此,教師在布置此類任務時需要征詢家長的意見,獲得家長的同意,這樣才能確保親子運動的順利開展。親子運動是特殊的合作運動形式,能夠讓學生與家長在合作訓練中相互溝通,增強訓練效果。
延伸合作訓練布置要求教師對學生的運動基礎和日常運動環(huán)境有一定的了解,以便做出最為適合的設計。例如,在五年級開展課外長跑訓練是一項難度較大的任務,因為大多學生平時沒有長跑的習慣,加上其他學科的課業(yè)壓力,大部分學生不愿意花費時間跑步。為此,教師在布置親子運動任務前,要先征詢家長的意見,在得到家長的支持后再布設訓練任務:由家長帶領學生利用每天早晨二十分鐘的時間開展長跑訓練,并將訓練情況及時上傳至網(wǎng)絡交互平臺,與其他同學分享訓練情況。教師及時對學生的運動情況進行總結,每個月評選出班級的“長跑之星”,為學生樹立鍛煉的榜樣。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努力,大多數(shù)學生的體質發(fā)生了明顯變化,長跑訓練收獲頗豐。
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wǎng)絡交互平臺進行合作訓練布設,拓寬合作運動的交流渠道,讓學生在運動中交流,在運動后總結。例如,教師可以布置線上運動任務:學生與家長一起利用生活材料設計一種運動鍛煉,并用手機拍成視頻后發(fā)送至學科微信群,視頻中要清晰地介紹自己與家長共同設計的運動需要用到什么工具,以及如何展開運動,看誰設計的運動鍛煉的推廣價值更高。學生對自行創(chuàng)編運動形式這一任務充滿信心,開始進行構思和討論。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操作,大多數(shù)學生能設計出簡單而高效的運動鍛煉,并錄制了相關的視頻上傳至微信群,與其他學生進行討論與分享。
以上教學,教師與學生家長達成共識,通過布置親子運動任務,讓學生和家長共同參與到親子運動鍛煉中。這樣,既做到了將合作訓練延伸至課外,又促進了學生與家長之間的溝通,培養(yǎng)了學生的運動習慣,鍛煉了學生的意志。
綜上所述,在小學高年級體育課中開展小組化教學,是提升體育課教學有效性的重要策略。教師要做好創(chuàng)新探索,針對學生的運動心理和運動基礎進行教學設計,并對小組組織、小組運行、小組調度和小組評價等方面進行優(yōu)化,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合作運動的機會,從而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培養(yǎng)學生的運動習慣,讓學生在體育運動中實現(xiàn)身心健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