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甲辰 張 飛
伏羲創(chuàng)制芻議
周甲辰1張 飛2
(1.湖南科技學院 文法學院;2.湖南科技學院 離退休工作處,湖南 永州 425199)
伏羲既是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也是一個內(nèi)涵豐富、思想深刻的文化符號。他以一系列發(fā)明創(chuàng)造率領先民走出蒙昧,開創(chuàng)人類早期文明;他道德高尚,制樂作曲,教化民眾;他崇尚和諧,善于思考,一畫開天。伏羲文化是一種活的文化,曾長期引領與影響中華民族文化的發(fā)展與進步,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政德文化的最遠根脈與重要基因。
伏羲;發(fā)明發(fā)現(xiàn);德治教化;整體思維;和諧理念
伏羲又稱羲皇、皇羲、太昊、大昊、太暤、大暤、宓犧、伏戲、伏犧、宓羲、庖犧、包羲、炮犧、炮羲、虙犧等,是中華民族共同敬仰的人文始祖,被尊為“三皇之首”“百王之先”。伏羲開始從事人類最早的文化活動,率領先民從混沌時代進入早期文明。他所開創(chuàng)的伏羲文化是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政德文化的最遠根脈與重要基因。
根據(jù)史料記載,伏羲首先是一個生產(chǎn)能手,發(fā)明家。他在物質(zhì)生產(chǎn)方面的發(fā)明主要有四項:一是教人漁獵,提高生產(chǎn)力?!侗阕印λ住酚涊d說:“太昊師蜘蛛而結網(wǎng)?!薄妒印ぞ巍酚涊d說:“宓羲之世,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也?!倍邱Z養(yǎng)動物,服務人類。西晉皇甫謐說:伏羲“取犧牲以充庖廚,故號曰庖犧”(《帝王世紀》)。南宋羅泌說:伏羲“豢養(yǎng)犧牲,服牛乘馬,草鞭皮蒙,引重致遠”(《路史·后紀一》)。三是養(yǎng)蠶織布,創(chuàng)制服裝。羅泌在注引《皇圖要覽》時提出,伏羲“化蠶桑為穗帛”(《路史·后紀五》),在注引《白氏六帖》時提出,伏羲“作布”(《路史·后紀一》)。四是遍嘗草木,創(chuàng)立中醫(yī)?!兜弁跏兰o》記載說:“伏羲氏……乃嘗百草而制九針,以拯夭枉焉也。”《孔叢子·連叢子下》記載說:“伏羲始嘗草木可食者,一日而遇七十二毒,然后五谷乃形,非天本為人之生也?!贝送?,在關于伏羲的傳說中,還有冶金成器、制造杵臼、播種百谷、修治屋廬等種種事跡。所有這些都表明伏羲在人類物質(zhì)生產(chǎn)創(chuàng)立與發(fā)展上的貢獻是決定性的。
在日常生活與社會管理方面伏羲也富有創(chuàng)造性。他傳承“鉆木取火”技術,“教民熟食”,改變先民茹毛飲血的飲食習慣。《拾遺記》稱伏羲“去巢穴之居,變?nèi)阈戎场?。清初馬骕記載說:“伏羲禪于伯牛,鉆木取火。”(《繹史》卷三引《河圖挺輔佐》)作為部族統(tǒng)治者,伏羲將自己地域分而治之,并任命了管理官員。據(jù)《三皇本紀》記載,伏羲“有龍瑞,以龍紀官,號曰龍師”?!独[史》卷三引《古史考》說:“伏犧立九部而民易理?!狈诉€是一位“有大智”的思考者與研究者,他的建樹主要有三:一是制歷法,定節(jié)氣。《周髀算經(jīng)》稱伏羲“作歷度”。《太平御覽》卷七八引《春秋內(nèi)事》說:“(伏羲)分陰陽之數(shù),推列三光,建分八節(jié),以爻應氣,凡二十四,消息禍福,以制吉兇?!倍莿?chuàng)文字,造書契??追f達《尚書序》提出:“古者伏犧氏之王天下也,始畫八卦,造書契,以代結繩之政,由是文籍生焉?!倍斡癫谩墩f文序》提出:“自庖犧以前庖犧及神農(nóng),皆結繩為治而統(tǒng)其事也。庖犧做八卦,雖即文字之肇端?!比潜娣轿?,測距離?!端问贰し郊紓鳌ろn顯符傳》中有“伏羲氏立渾儀,測北極高下,量日影長短,定南北東西”之說?!妒斑z記》稱伏羲“視五星之文,分晷景之度”“審地勢而定川岳”。由此可見,伏羲很善于把握與利用自然規(guī)律。
伏羲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涉及面很廣,既反映出早期人類從森林采集生活向原野漁獵生活的改變,也反映出農(nóng)業(yè)文明的肇始與萌芽,全面展示了中華民族文化的起源與文明的發(fā)生,是關于中華民族早期文明的系列想象。從性質(zhì)看,他顯示人類逐步超越動物界,從消極被動地適應自然,到積極主動地改變與利用自然,顯示出人們在不斷豐富,拓展人的內(nèi)涵,蘊含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民族精神。章太炎稱伏羲為“中國第一個開化的人”[1],他的觀點是很有道理的。
在后人眼中,伏羲的德行已達至高境界?!妒酚洝ぬ饭允觥分杏小胺酥良兒?,作《易》八卦”之說。班固在品第人物時,將圣人列為“上上”等,并將伏羲列為古今第一位圣人。其人物序次為:“伏羲—神農(nóng)—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唐堯—虞舜—大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孔子”(《漢書·古今人表》)。司馬貞也稱伏羲“繼天而王”“有圣德”(《補史記·三皇本紀》)。有的典籍還進一步提出伏羲以東方立德,“首德于木”,其品德為木德。曹植稱贊伏羲說:“木德風姓,八卦創(chuàng)焉。龍瑞名官,法地象天?!保ā垛覡拶潯罚┑牵瑢τ诤沃^木德,伏羲的品德為何是木德,古人則均言之不詳。
具有極高德行的伏羲首開道德教化的先河,曾被后人譽為“教化之圣,鑄魂之師”?!稇?zhàn)國策·趙策二》說:“宓戲、神農(nóng),教而不誅。黃帝、堯、舜誅而不怒?!薄妒印芬舱f:“伏羲始畫八卦,列八節(jié)而化天下。”為教化百姓,伏羲不僅創(chuàng)設了八卦,而且還開始創(chuàng)立禮儀。《拾遺記》曾提到祭祀眾神的祭禮:“庖者包也,言包含萬象,以犧牲登薦于百神,民服其圣,故曰庖羲,亦謂伏羲,變混沌之質(zhì)文,宓其教故曰宓羲?!弊S周《古史考》曾提到男女配成夫妻的禮儀,稱“伏羲制嫁娶,以儷皮為禮”。羅泌記載說,伏羲“正姓氏,通媒妁,伏以重萬民之儷,儷皮薦之,以嚴其禮,示何姓之難拼,人情之不瀆”(《路史·后紀·太昊紀上》)。古人有華胥氏“履大人跡于雷澤”而受孕生下伏羲,伏羲與女媧兄妹成婚等傳說,顯示伏羲時代先民們還沒有完全脫離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血緣婚姻。伏羲制定嫁娶禮儀,表明他在帶領先民逐步走出群婚制,建立人類社會特有的婚姻制度。在制定婚姻禮儀的基礎上,伏羲氏還開始“正姓氏”,他自己以風為姓,讓百姓分別以動物、植物、居所、官職等為姓,用以區(qū)分部族與血緣關系,防止近親結婚,從而開創(chuàng)了中華民族姓氏文化的先河。
為教化百姓,伏羲還曾制作樂器,譜寫曲謠,對此各種典籍廣有記載。《禮記·曲禮》提出,伏羲“作琴瑟以為樂”?!稄V雅·釋樂》提出,“伏羲氏瑟長七尺二寸,上有二十七弦”?!妒辣尽诽岢觯胺嗽焐迨摇??!兜弁跏兰o》提出,“太昊帝庖犧氏……作瑟三十六弦”?!妒斑z記》提出,伏羲“絲桑為瑟,灼土為塤,禮樂于是興矣”。有的典籍中還記錄了伏羲所作的樂曲名?!冻o·大招》中有“伏戲《駕辯》,楚《勞商》只”的句子,王逸解釋說:“伏戲,古王者也,始作瑟?!恶{辯》《勞商》皆曲名也?!薄独[史》引緯書《孝經(jīng)·鉤命決》說:“伏羲樂名《立基》,一云《扶來》,亦曰《立本》?!敝v倫理、施教化、重詩樂均是儒家的核心理念,這些理念的起源不僅可以追溯到堯舜,現(xiàn)在看來都還應該要追溯到伏羲。
眾多典籍記載有伏羲“始畫八卦,肇啟文明”的史實?!兑住は缔o下》說:“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于天,俯則觀法于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白虎通義·號》中的記載大致相同:“伏羲仰觀象于天,附則察法于地,因夫婦,正五行,始定人道。畫八卦以治下,下伏而化之,故謂之伏羲也。”這些記載形象地告訴我們:伏羲仰觀天象,揣摩日月星辰的運行;俯察地理,研究山川湖澤的布局。他觀看鳥羽獸皮的種種紋采,審視植物生長相宜的水土;既遙望遠方的風景,又聯(lián)系人類自身,最后創(chuàng)造出八卦。細讀這些記載,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伏羲制八卦并沒有一個特定的立足點,他俯仰觀察,望遠審近,視角是流動的、變化的,類似于繪畫中的散點透視。他也沒有專注于某一類特殊對象,而是兼收并蓄,將天、地、人及宇宙萬物視為統(tǒng)體,都納入到自己的視野,他所關注的從日月星辰、風雨雷電,到江河山川、飛禽走獸,再到人類自身無所不包。在他那里,宇宙萬物是聯(lián)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運動的而不是靜止的,是相對的而不是絕對的。伏羲的八卦體系用八種形象簡單、寓意深刻的符號來代替不同事物,把握“天”“地”“人”之間的相應關系及其發(fā)展變化,具有很強的概括性與包容性??追f達《周易正義》指出:“伏羲畫八卦,萬物之象皆在其中?!睎|漢應劭《風俗通義》引《禮含文嘉》指出:“伏者,別也,變也;戲者,獻也,法也。伏戲始別八卦,以變化天下,天下法則,咸伏貢獻,故曰伏戲也。”從思維方式上看,伏羲作八卦已超越簡單的原始思維,初步具有整體思維的基本特征,表明人類有了智慧,有了文化,表明中華民族有了自己觀察世界,認識萬物的特有方式。正因為如此,陸游曾做出這樣的評價:“無端鑿破乾坤秘,始自羲皇一畫時”(《讀易》)。當代也有研究者指出,伏羲的八卦符號是“合天人、通物我”的生生之象[2]。
伏羲作八卦蘊含樸素辯證法思想的萌芽,它運用對立面及其變化的觀念來解釋人與宇宙萬物的內(nèi)在關系及運行法則。《周易正義》指出:“昔者圣人(伏羲)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才而兩之,故《易》六畫而成卦。”八卦符號的基本結構由陰、陽二爻組成,區(qū)分陰陽是八卦體系的核心,對應于大千世界天地、男女、剛柔、上下、正反等邏輯關系。在八卦中,陰陽一分為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分又合,相生相克,相資相濟,而且陰陽二者彼此互根,獨陽不生,孤陰不長,它們此消彼長,其關系總處于變化中。伏羲追求的是對立面的和解、協(xié)調(diào)、平衡與統(tǒng)一,他將陰陽相對平衡的狀態(tài)視為一種理想狀態(tài),認為天地因此和諧,萬物因此生長,個人因此愉悅??梢哉f,崇尚和諧是伏羲作八卦最基本的價值取向。文子曾說:“陰陽和平,萬物蕃息?!保ā段淖印ど隙Y》)基于此,有學者提出,伏羲創(chuàng)設八卦,其中心思想是將客觀世界看成是由無數(shù)矛盾對立又統(tǒng)一而構成的動態(tài)和諧的統(tǒng)一體。[3]還有學者提出,“伏羲文化是中國原始的和諧文化”[4]。在蒙昧社會,自然是人類異己的存在,人類總是處于自然力量的威脅之下。而且人類社會本身也存在尖銳激烈的矛盾,氏族之間為爭奪領地、財富等而進行的廝殺往往血腥而殘酷。伏羲創(chuàng)立八卦,崇尚和諧,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特有的生存智慧,伏羲文化發(fā)展史可視為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的歷史。
根據(jù)現(xiàn)存史料推斷,伏羲應該是一個真實存在過的歷史人物。但是,我們今天所看到的伏羲與作為歷史人物的伏羲卻不能等同。對于古人所傳頌的關于伏羲的種種事跡,我們今天有必要細加審視。在生產(chǎn)力極其低下,人類的知識儲備極其有限的情況下,要完成結網(wǎng)罟、馴禽獸、畫八卦、譜瑤曲、施教化、制歷法、理庖廚、造衣著、嘗百草等諸多工作,顯然不可能是一個人可以完成的任務,這些工作的推進與完成應該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事實上,伏羲故事的內(nèi)容從總體上看確實也帶有人類社會不同發(fā)展階段的印痕。人們在轉(zhuǎn)述古史傳說的時候,往往會將一系列不同時期、不同人發(fā)生的文明事件,都搜羅到作為文明創(chuàng)始人代表的古圣人義名下。馬克思指出:“每個社會時代都需要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這樣的人物,它就要創(chuàng)造出這樣的人物來。”[5]伏羲這一形象的形成也是一個事跡不斷疊加、意義逐步豐富的過程,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先民們的集體創(chuàng)造?!胺瞬粌H代表個體,也代表群體,更代表一個時代?!盵6]換言之,我們現(xiàn)在所看到的伏羲不只是一個實際存在的歷史人物,更是一個被反復闡釋的文化符號。
作為一個被后世景仰的遠古圣王,一個全民族歷經(jīng)數(shù)千年所塑造的文化符號,伏羲廣為流傳的事跡里蘊含著為政者的理想人格,包括艱苦探索、自強不息的精神,創(chuàng)新開拓、敢為人先的勇氣,愛民若子、樂于奉獻的情懷,嚴以律己、率民向善的品行,崇尚和諧、友愛自然的趣味等。有研究者指出:“弘揚伏羲文化精神,就是對文明和進步的禮贊,對勞動和創(chuàng)造的肯定,對無私奉獻者的感恩。”[7]中國歷代思想家,包括儒、道、墨、法諸子在內(nèi),因受農(nóng)業(yè)文明影響,大都敬重傳統(tǒng),“述而不作”,他們在闡述自己理念與思想時,往往要引圣王先賢為例,伏羲便是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一個至高的范例。有的典籍雖然沒有直接提到伏羲,但受其影響也非常明顯。作為文化符號,伏羲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的影響非常深遠:他所施行的德治教化是中國傳統(tǒng)政治倫理的核心內(nèi)容,他所開創(chuàng)的整體性與辯證性思維成為中華民族最重要的思維方式,他所體現(xiàn)的自強不息精神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民族精神,他所崇尚的和諧成為中華民族基本的審美追求與價值傾向??梢哉f,伏羲的理想人格具有原型意義,伏羲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歷史最久遠、形象最神圣、影響最深刻的政德典范。在后世關于圣王、明君、賢臣的塑造中,我們總能看到他的影子,無論是堯舜禹湯,還是文武周公等都是如此。而從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chǎn)階級革命家和無數(shù)優(yōu)秀黨員干部那里,我們也可以有他的文化基因。習近平同志指出:“沒有文明的繼承和發(fā)展,沒有文化的弘揚和繁榮,就沒有中國夢的實現(xiàn)?!盵8]研究與傳承伏羲文化精神對于我們今天加強干部隊伍建設,提升為政之德具有重要的理論與現(xiàn)實意義。
伏羲在歷史上曾被尊稱為太昊,昊即為太陽,古人多以太陽來形容伏羲的光輝,曾視伏羲為太陽神?!兜弁跏兰o》稱伏羲“位在東方,主春,象日之明?!狈耸侵腥A文明的第一縷曙光,這縷曙光恰是一輪從沒隕落的太陽,照亮了悠久的中華文明史,而且伏羲的美德與光輝還將繼續(xù)映照我們民族的未來。
[1]章太炎學術史論集[M].傅杰,編校.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 200:3.
[2]安志宏.伏羲文明是和諧文化的源頭[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4(1):1-7.
[3]孫映逵,楊亦鳴.易經(jīng)對話錄[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6:3.
[4]張崇琛.伏羲文化是中國原始的和諧文化[J].天水師范學院學報,2011(3):26-29.
[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450.
[6]劉雁翔.崇拜伏羲,禮贊中華文明[N].人民日報(海外版), 2016-05-10.
[7]胡政平,謝增虎.伏羲文化精神的現(xiàn)代意義[J].甘肅社會科學,2010(6):77-81.
[8]習近平.在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的演講[N].光明日報, 2014-03-28.
2021-04-11
周甲辰(1964-),男,湖南東安人,湖南科技學院文法學院教授,研究方向為文藝美學與傳統(tǒng)文化。張飛(1981-),男,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學院離退休處館員,研究方向為圖書管理與文獻服務。
C02
A
1673-2219(2022)01-0022-03
(責任編校:咼艷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