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陳建榮
(新疆哈密市巴里坤縣大河鎮(zhèn)農業(yè)(畜牧業(yè))發(fā)展服務中心,新疆 巴里坤 839205)
食葵的籽粒可以作為人們的休閑零食,早期農戶通過種植少量的食葵來供自家食用。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人們生活條件發(fā)生了巨大變化,對食葵需求量不斷增多。食葵種植技術和其他經濟作物比較,具備抗旱、耐鹽堿等特點,適合在新疆等地區(qū)大范圍種植,增加農戶經濟收益。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是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哈密市下轄的自治縣,成立于1954年9月30日,位于新疆東北部,東臨義烏市,南臨義州區(qū),西臨木勒哈薩克自治縣,北臨蒙古,是中國三個哈薩克自治縣之一,也是國家扶貧開發(fā)的重點縣。
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屬溫帶大陸性寒冷干燥氣候區(qū),平均海拔1650米。冬季寒冷,夏季涼爽,光線充足,四季變化不分明。年平均氣溫1℃,極端最高氣溫35℃,極端最低氣溫-43.6℃。無霜期98~104天[1]。年降水量僅為220毫米左右,蒸發(fā)量為1638毫米。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憑借自身地理優(yōu)勢,種植了大量的食葵。
1.選地要求
在食葵種植中,盡可能選擇一些土地比較肥沃、土質松軟的地塊,防止出現重茬、迎茬種植的狀況,積水洼地及土壤中鹽分超過0.5%不適合種植食葵。
2.土地處理
在種植前的秋季或者冬季進行灌溉,把確定種植的土壤進行翻耕,深度不得小于30cm,翻耕過程中不可造成橫硬土層以及犁地層的破壞,讓土壤呈現出比較松軟的狀態(tài),便于食葵生長,防止出現漏犁或漏松的狀況。
3.平整土地
利用激光平地機進行整地,高低誤差不得大于5cm,保證耕地整體平整,不會出現大坑或者小包。
4.灌溉澆水
在冬季和春季灌溉過程中,保證澆水充足,利用標尺測量出水位線,水位線不可小于30cm。
5.封閉除草
在除草過程中,可以噴灑適量的除草劑,選擇相關設備保證噴灑均勻,真正實現不重噴、不漏噴。
6.耙地
要想確保耕種正常進行,不可出現耙組斜行狀況,每個拉桿和拉筋長度設定在合理范疇內,確保前后高度統一,相鄰兩個耙之間需要存在一定重復,通常設定是10cm,檢查是否耕種均勻,將土地中的殘根進行清理,便于后續(xù)種植工作的順利進行[2]。
7.鎮(zhèn)壓
開展鎮(zhèn)壓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將土地中的土塊壓碎,保證土壤松軟,讓土壤不會出現大塊的土塊,鎮(zhèn)壓密實度應該滿足食葵種植標準,鎮(zhèn)壓工作需要和耕地一同完成。
通過調查,食葵在巴里坤哈薩克自治縣種植展現出一定的適應性,適合在周圍鄉(xiāng)鎮(zhèn)種植。種植種子純度一般大于96%,凈度大于98%,發(fā)芽率大于90%,含水量小于9%。在種植之前,需要做好精選,將空子或者存在蟲害問題的種子去除。
1.種子處理
在種子處理過程中,需要采用藥劑拌種方式對種子包衣處理,種子包衣劑中含有殺菌和營養(yǎng)等物質,不具殺蟲成分。要想防止出現蟲害問題,在播種之前需要做好拌種工作,利用濃度為50%的速克靈可濕性粉劑或者是濃度為40%的菌核凈可濕性粉劑進行拌種,農藥用量一般是種子量的0.5%左右,或者使用濃度為40%的甲基異柳磷乳油5ml,加入5000g左右的水,拌種6kg,通過均勻噴灑,充分晾曬以后進行播種,有效時間為30d左右。
2.播種期
在耕地層10cm的位置,地溫控制在10℃進行播種。雜交種不具備較強的頂土能力,不可播種比較深,一般為30cm,覆蓋適宜的土壤,薄厚均勻。
3.播種方式
在播種過程中,一般采用兩種播種方式,即人工播種和機械播種。對于人工播種方式來說,在覆膜以后進行播種,播種中需要進行檢查,不可出現重播或者漏播的狀況,保證深度適宜,覆土充分。在播種過程中,墑情適宜,深度一般設定在3cm左右,人工作畦,點播或者設溝條播,每個洞穴中播種數量為1粒。對于機械播種方式來說,通過選擇覆膜播種,精準點播,膜寬設定在145cm左右,每膜播種3行,間距控制在60cm左右,株距控制在50cm左右,每個洞穴放入1粒,每畝地播種2200株[3]。在播種過程中,需要做好質量檢查工作,盡可能實現不重播不漏播,保證深度適宜,覆土合理。在施加底肥過程中,需要和播種同時進行,每畝施加20kg的復合肥,可以結合地質情況適當的增減施肥量。
1.補苗、放苗
在完成播種工作以后,需要做好查苗、放苗、補苗等工作,如果出現大范圍的缺苗現象,需要及時補種。在播種結束以后,如果在出苗過程中碰到陰雨天氣,需要及時將土壤中的板結現象進行處理,保證幼苗正常生長。
2.苗期除草
在幼苗生長到5片左右的葉片時,應該及時將田間雜草進行清理,保證通風正常及幼苗健康生長。
3.肥水管理
在選擇肥料中,食葵肥料以氮磷鉀復合底肥為主,在第一次澆水以后,需要適當的追肥,如尿素。在第二次追肥過程中,使用磷鉀肥比較多。在第三次追肥過程中,以氮磷肥為主。在苗期開花階段,應該根據防蟲害要求添加適量的磷酸二氫鉀。全年生長過程中追肥次數為2次,灌溉次數為3次左右,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進行確定。在灌溉過程中,可以適當地添加一些肥料以提高產量。
在食葵植物下方生長出5片左右的葉片,并且葉片逐漸枯黃,食葵花背面呈現出褐色,并且種皮變硬,表示食葵基本成熟,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及時將食葵收獲,防止食葵太過成熟而出現落粒狀況,或者受到鳥類的啄食。收獲后要按食葵種類分級包裝和銷售,在儲存過程中保證干燥度,確保通風順暢,防止影響食葵質量。
食葵列當作為一年生草本雙子葉植物,沒有葉片和根莖,主要是借助假根進入到食葵根組織內部寄生,是全寄生性雜草。被寄生食葵植株整體比較矮小,如果病害比較嚴重,容易造成植株的死亡。在防治過程中,需要嚴格按照質量檢查機制要求,禁止從病區(qū)調運存在病害問題的食葵種子,避免食葵列當大面積感染。對于重茬、迎茬地,一般采用的是年限輪作倒茬。因為列當種子只有在接觸寄主根的環(huán)境下才會生長,因此在整地過程中,需要保證不會出現寄主作物,如麥類、玉米、高粱、谷子等。與此同時,及時將田間的列當苗清除,在列當破土開花時,需要連根拔起,結合列當發(fā)芽情況,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才處理。對于列當危害比較嚴重的田塊,需要輪種玉米等作物。對于其他田塊,需要高密度種植食葵。在列當正常生長過程中,需要將食葵連根拔起,趁著其葉嫩將其搗碎,加入到玉米田地中,誘導列當種子發(fā)芽。列當種子發(fā)芽以后,因為缺少可寄生的植物,從而出現枯萎狀況,連續(xù)幾年,可以將田間的列當種子全部消除[4]。
菌核病也被稱之為盤腐病、爛頭病,也就是從花盤組織底部朝著表面生長一層白色絨毛狀菌絲層,內部伴隨一定的黑色菌核,組織內部出現腐爛,導致葉片枯萎。在防治過程中,需要使用濃度為20%的苯醚甲環(huán)唑水乳劑以及濃度為25%的戊唑醇水乳劑進行拌種?;蛘咴诳ńY盤階段,利用菌核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進行噴灑,每次間隔7d左右。
一旦出現銹病,將會導致食葵葉片、葉柄等受到損傷,在第一真葉出現以后,將會伴隨食葵,會給食葵中后期葉片帶來影響。葉片呈現出黃色斑點,葉片正面病斑中伴隨褐色斑點,葉片背面病斑呈現出黃色小顆粒,之后葉片呈現出圓形的黃褐色皰斑。如果食葵植株長時間患有病害,可能會產生大量的黑色小皰,裸露在外,存在一定的黑褐色粉末,病害比較嚴重的葉片上布滿褐皰,葉片呈現出鐵銹色,容易造成食葵大面積死亡。在防治過程中,要發(fā)病初始階段,使用濃度為40%的福星乳油6000~8000倍液或者是濃度為40%的粉銹寧150~3000倍液進行處理,每次間隔時間為7d左右,防治數量為2次。
對于食葵收割,一般在八、九月份進行,收割標準在于食葵中上部的葉片呈現出淡黃色,并且花盤背面呈現出黃褐色,舌狀花逐漸干枯或者脫落,果皮比較堅硬,可以對其收獲。要想保證食葵質量,一般采用的是掛盤晾曬法,也就是進行“三刀一插”方式收割,第一刀是割下花盤;第二刀為花盤背面削平;第三刀需要從莖稈55cm左右的位置斜削莖稈;一插指的是把花盤正面向上斜插在莖稈上,如果出現霉變或者蟲害,需要及時處理。
在收割過程中,通常采用的是人工割盤后,利用田間行走式脫粒機械完成脫粒工作,在脫粒過程中,須將出現霉變或者腐爛的花盤清除并集中處理。
在完成脫粒工作以后,需要及時進行晾曬,之后可以精選與銷售。
在食葵存儲過程中,一般采用的是室內保存方式,保存溫度控制在15℃之下,須通風,不可將其放在室外長時間爆嗮。收獲的食葵不可直接銷售,需要在低溫、通風的環(huán)境下進行保存,并做好防潮工作,防止出現變質現象。存儲期不得大于12個月,長時間存儲容易導致籽仁內的油分酸敗。
近幾年,食葵成為新疆等地區(qū)主要種植的農作物,雖然食葵在新疆憑借獨特的地理優(yōu)勢和氣候條件,不會產生大范圍的病害問題,但是小范圍的病害問題則比較常見,不但會給食葵產量和質量帶來一定影響,同時也會影響種植戶的經濟效益。
害蟲一般在地下對食葵種子或者幼苗進行吸食,會出現缺苗或者斷壟的狀況。在食葵播種發(fā)芽過程中,通常會采用噴殺蟲劑或者敵百蟲處理后的毒餌方式防治,也可以通過種子藥劑處理,達到蟲害防治的效果,但是在采用這種方式過程中,應該通過對藥劑用量的試驗,保證這種方式的安全性,防止出現由于藥劑使用不合理而給食葵種植生長帶來負面影響。
通常情況下在5月底或者6月初,種植處理藥劑的有效期在食葵苗期已經基本結束,如果在此過程中遇到連續(xù)陰雨的天氣狀況,食葵幼苗容易受到各種天氣因素影響而出現霜霉病等病害問題。為了對該階段的食葵病害問題進行有效防治,一般需要選用克露、普力克等藥劑進行處理,在實際防治過程中,并非一次就能獲得理想的防治效果,在第一次防治工作完成以后的7天,還需要采取其他藥劑進行防治處理。
食葵蕾期一般為6月中下旬,在食葵蕾期,如果出現銹病和棉鈴蟲,將會給食葵質量和產量帶來一定影響。通常情況下,食葵銹病一般出現在地邊留生的食葵中,并且由初期的地邊朝著田間內部不斷發(fā)展,從而擴大病害范圍。棉鈴蟲與銹病比較,造成的影響范圍比較小,但會給鄰近番茄和棉花地塊帶來嚴重影響。在銹病防治過程中,一般需要對出現銹病的食葵進行鏟除,并且還要做好地塊的藥物防治。在藥物選擇過程中,選擇的是粉銹寧等相關藥物。在棉鈴蟲防治過程中,采用的是誘殺成蟲方式,或者對棉鈴蟲核多角體病毒進行化學藥劑處理,從而消除棉鈴蟲的幼蟲[5]。
食葵開花和灌漿期一般為7月上中旬,菌核病和葵螟作為該階段常見的一種病蟲害問題,主要產生在食葵田間。食葵出現菌核病,容易造成花盤變色或腐爛,如果在此過程中出現連續(xù)的陰雨天氣,可能會加重病害給食葵帶來的影響??ǔJ菍κ晨ɑ蛘咦蚜_M行蛀蝕,對于菌核病防治,一般選用的是腐霉劑噴灑處理,對葵螟防治則是通過燈光驅蟲方式。
當前我國新疆等地區(qū)擴大了食葵種植,已經獲得理想的種植效果。在實際食葵種植過程中,需要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做好相應的處理工作,加強食葵種植過程的病蟲害防治,保證食葵種植質量和產量,增加種植戶經濟收入,促進農業(yè)經濟的更好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