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冰南
(綏化學院 農(nóng)業(yè)與水利工程學院,黑龍江 綏化 152061)
高校所面臨的是教育的大眾化以及后勤管理的統(tǒng)一化,在新的形式下對高校的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校需要主動適應現(xiàn)代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以人為本,從學生的基本需要出發(fā),強化教育中素質(zhì)教育的原則,按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及學生日常管理的辦法進行學生管理工作新模式的分析,借此能夠對學生工作服務模式以及學生的隊伍建設起到積極的促進性作用[1]。
在長期的工作過程中,我國的高校學生工作一直都是對學生進行教育還有對學生日常生活以及學習生活的管理,內(nèi)容上關注思想政治教育,但方式主要是以灌輸?shù)姆绞綖橹鳎瑢W生工作者在位置上將自己認為是學生的主要管理者,按照學校管理的基本框架進行學習和生活,因此,在服務的意識上比較淡薄,讓學生工作在教育和管理之中游移不定。這樣的以規(guī)章制度為管理核心的辦法以及以辦事為中心的管理方案,對于當今以人為本的教育原則有很大的違背之處,不能發(fā)揮引導者、管理者以及監(jiān)督者的重要作用,因此,需要學生工作者走出以往教育的誤區(qū),樹立新的思想觀念,不斷進行自我學習,在人才高素質(zhì)的培養(yǎng)前提下去了解學生工作的性質(zhì),去分析學生工作的目標,還需要更好地去接受學習的任務,以此適應時代發(fā)展的新的需要,更要與教務處、招生處以及學生處聯(lián)合起來,建立學生心理咨詢服務中心、學生就業(yè)服務中心以及助學辦公室等,在新的時期,了解學生的結構和學生的特點,以此建立起更為完善性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不斷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切實為學生解決學習和生活中的困惑[2]。
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不斷擴大,教育日益走向大眾化的方向,這樣背景下學生的結構就非常復雜,并且學生的貧困類型也日益增加,學生工作面臨著新的挑戰(zhàn)及機遇,在工作過程中,每一位教育者都需要樹立起因人施教的工作思想,有針對性地對一些特殊的學生群體進行分類,建立起完善的教育引導體系以及助學體系,例如,國家勵志獎學金的發(fā)放、助學貸款的辦理以及勤工儉學等一系列措施和政策的實施,能夠為貧困學生創(chuàng)造更好的學習條件,也能夠為貧困學生提供更多鍛煉的機會,對于未來走向社會都有著很大的促進性作用。在日常的學生工作中更需要注重思想政治工作,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不斷了解學生當前存在的情感、生活、學習、就業(yè)、人際關系等方面的困惑,幫助學生走出心理的困境,促進學生多方面健康發(fā)展,引導學生走進更為健康和陽光的生活氛圍當中[3]。尤其是對于特殊群體,例如,單親家庭的學生、沉迷網(wǎng)絡的學生、違紀嚴重的學生,都需要提出有針對性的教育方案,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走入到學習的正軌上,認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高質(zhì)量地完成社會主義事業(yè)賦予自己的責任,承接社會接班人的光榮使命。
學生工作者需要有健康的身體和良好的心理素質(zhì),教育本身就是一種心靈的塑造以及精神方面的藝術,因此,可以說教育無定法,在這樣的背景下,對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特別是心理問題的解決就需要有一個良好的學生工作隊伍[4]。在隊伍建設方面,首先,教師需要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質(zhì)、身體素質(zhì)以及人文素質(zhì),對學生有更為全面性的了解,幫助學生做到心理問題的解讀,以此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責任感以及教師對自己無私和真誠的愛。調(diào)動多方面的力量構建學生工作隊伍,強化在政治方面的學習,經(jīng)常參與到學工和團委的學生工作當中關注對學生心理上的輔導和服務。其次,學生工作隊伍中的人員還需要發(fā)揮組織作用,協(xié)調(diào)各個方面的力量和學生打成一片,和學生如同朋友一樣去交流。學校在學生工作者方面還需要加強支持與培訓,給學生工作提供巨大的支撐[5]。最后,做到了解學生,對學生進行自主管理,建立互助機制,以此產(chǎn)生非常好的效果。
高校要有組織、分批次地進行學生工作隊伍的建造,讓學生工作隊伍能夠成為學習型的組織,另外,還需要讓學生工作隊伍的培訓以及學習和考核都能夠聯(lián)系在一起[6]。
首先,強化培訓的力度。培訓需要集中精力對學生工作者的政治素質(zhì)、思想素質(zhì)以及道德和作風素質(zhì)進行關注和培養(yǎng),在學習的過程中給學生帶去積極的意義,起到導向性的作用[7]。在學習方面,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歷次全會精神,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組織路線,教育引導學生工作人員堅決擁護“兩個確立”、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通過學習和引導,讓學生工作者建立起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堅定走社會主義道路,堅定共產(chǎn)主義觀念,反對多種迷信和愚昧的現(xiàn)象,用科學的理論武裝自己,在教育戰(zhàn)線上始終保持清醒的頭腦以及戰(zhàn)斗力和凝聚力。在培訓以及學習考察的基礎上,不斷擴大自己的知識面,不斷擴大自己的視野,和同行工作者之間做好思想的交流以及指導性的工作[8]。
其次,豐富學習形式。組織學生工作者對社會學、心理學還有法學等知識進行形式多樣的學習[9]。在黨風廉政的背景下,通過多種手段以及多方面的激勵措施,將學生工作隊伍建設成為學習型的組織,這樣學生工作隊伍的建設途徑才能夠更加堅實和穩(wěn)定。在多樣化的學習過程中,學生工作隊伍不斷地創(chuàng)新和自我超越,將學生的教育工作當成是自己的事業(yè),將自身工作和對學生的期望結合在一起,解決以往工作中的不利局面,讓自己和學生都能夠成為有學識,有作為的人,在良性的循環(huán)當中定位自己的價值,這也是學生工作隊伍保持活力的秘訣。在學生工作隊伍中,需要通過自己的學習,不斷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不斷在工作中積累經(jīng)驗,從而更好地為學生服務[10]。
最后,嚴格考核管理。培訓、學習和考核之間要有效地結合在一起,就需要在學習培訓之后進行多方面的考核,按照崗位的要求設定自己的身份,也可以有身份方面的變化,在崗位管理基礎上建立起一定的配套的考核獎懲機制,還有淘汰機制和準入機制,考核主要是對制度起到一定的落實作用,不斷地監(jiān)督每一個工作者能夠更為及時地對自己的情況進行了解,有危機觀念,提升自己,在適當?shù)墓ぷ骱蛯W習過程中可以建立起新的學習體系,可以讓教育走向科學化和規(guī)范化以及制度化的道路當中[11]。只有這樣才能夠符合現(xiàn)代化高校發(fā)展的新要求,才能夠讓學生的學習、生活等諸多方面的問題得到解決,讓學生工作者的工作效率得到更好的提升[12]。
綜上所述,對服務型學生工作模式與學生隊伍建設進行分析和研究。高校學生是國家發(fā)展的未來,是社會建設的中堅力量,因此,在教育中需要更多的關注。高校的學生工作隊伍對學生工作負責,需要在現(xiàn)代化背景下不斷更新觀念,建立起服務的意識,不斷提升自己的價值理念,以學生為主體,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進行服務,在服務的過程中還堅持反饋和反思,讓此項工作能夠越來越突出,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zhì)和心理素質(zh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