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勇,張安禮
(中共懷遠縣委黨校,安徽懷遠 233499)
莊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學家、老子哲學思想的繼承者和發(fā)展者、先秦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莊子曾做過短期的漆園小吏,生活十分貧困,為了轆轆饑腸而垂釣于濮水,還與弟子到山上砍樵換糧,編織過草鞋,更有斷炊借米下鍋之急,盡管潦倒如此,但其仍然拒不接受楚王重金封相的大任。莊子雖身份卑微,卻心懷遠志,放眼天下。莊子實在是一位有思想的清廉之士。
莊子的思想主要集中在《莊子》(亦稱《南華經(jīng)》)一書中。這本書用莊子的話說,盡是“繆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莊子·天下》,下注僅標篇目)。通篇文字看似漫無邊際,實則智慧淵博。莊子的思想涵蓋著當時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深邃而宏遠,而其淡泊名利的清廉思想更是豐富而深刻,影響巨大。
具備清廉思想,能夠廉潔從政,可以說是對古今為官者的基本要求。堅決反對腐敗,加強廉政建設,是共產(chǎn)黨人的歷史使命?!皯椭胃瘮∵@一手必須緊抓不放、利劍高懸,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薄?〕166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正式提出了“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明確指出“著力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體制機制”。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再次強調要堅持和完善黨和國家的監(jiān)督體系,不斷強化對權力運行的制約與監(jiān)督?!叭瞬灰砸?guī)矩則廢,黨不以規(guī)矩則亂。”〔2〕163因此說,構建一體推進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以下簡稱“三不”)的體制機制非常及時、非常關鍵。新時期,借助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雄風,深刻挖掘、研究莊子的清廉思想對快速推進“三不”體制機制建設,無疑具有重要的啟示作用。
莊子的清廉思想主要表現(xiàn)為其對財物的輕視、權位的蔑視以及對貧困理念的特殊解讀等幾個方面。莊子表達其思想的方式較有特色,就是通過寓言故事的語言形式委婉而曲折地表達出來。許多寓言故事既讓人忍俊不禁,又讓人陷入深思;文字幽默而含蓄,批判又入木三分。小寓言故事蘊含人生哲學大道理。
莊子家境貧寒,幾乎終身布衣。在古代,讀書人不當官,就沒有固定的經(jīng)濟來源,可以想象其生活的貧困程度。據(jù)《莊子》記載:
莊周家貧。故往貸粟于監(jiān)河侯。監(jiān)河侯曰:“諾。我將得邑金,將貸子三百金,可乎?”莊周忿然作色曰:“周昨來,有中道而呼者。周顧視車轍中,有鮒魚焉。周問之曰:‘鮒魚來!子何為者邪?’對曰:‘我東海之波臣也。君豈有斗升水而活我哉?’周曰:‘諾。我且南游吳越之王,激西江之水而迎子,可乎?’鮒魚忿然作色曰:‘吾失我常與,我無所處。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魚之肆!’”(《外物》)
從這則寓言可見,莊子斷炊了,需要借粟下鍋。莊子生活很拮據(jù)、很貧窮的事實自不待言,但是對待貧窮又是什么態(tài)度呢?莊周用“車轍鮒魚求水”的故事,既幽默、諷刺而又體現(xiàn)了莊子的涵養(yǎng),即不因一時之困而卑躬屈膝。試想,鮒魚在車轍里僅需“斗升水”即可活命,但是如果等到游說吳越之王、開渠引來西江水之后,鮒魚早就渴死了。莊周以貸粟于監(jiān)河侯之寓言,直接表明自己生活的貧困,間接說明求助于人是困難的。同時又從政治層面赤裸裸地揭露了統(tǒng)治者們的虛偽、殘忍。
莊子衣食不足,難以維持溫飽。但是,莊子人窮志不短,那么他又是怎么看待金錢財富的呢?《莊子》又載:
宋人有曹商者,為宋王使秦。其往也,得車數(shù)乘;王說之,益車百乘。反于宋,見莊子曰:“夫處窮閭厄巷,困窘織履,槁項黃馘者,商之所短也;一悟萬乘之王而從車百乘者,商之所長也?!鼻f子曰:“秦王有病召醫(yī),破癰潰痤者得車一乘,舐者得車五乘,所治愈下,得車愈多。子豈治其痔邪,何得車之多也?子行矣!”(《列御寇》)
生活過得好一些,官當?shù)么笠稽c,也無可非議。問題是采取什么方法?君子生財取之有道。但是,如果通過卑劣的手段而獲取財富與權位,實為人類所不齒??鬃右苍f過“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論語·述而》)。莊子更是嗤之以鼻。由寓言可見,莊子重視的是精神修養(yǎng),他極端鄙視毫無廉恥的、單純的“拜金主義者”。
人是一種有理想、有追求的高級動物,對待生活貧富、貴賤的態(tài)度決定他人生的精神追求。它可以體現(xiàn)一個人的人格高尚與低劣,它可以影響一個人的人生成功與失敗。莊子雖然生活清貧,但精神境界崇高。
莊子是一位讀書人,具備入仕的基本條件。但是,據(jù)相關資料分析,除了短暫任職漆園吏,莊子就再沒有踏入官場的記錄。莊子不當官,并不是沒有當官的門路。從《史記》《莊子》等資料的零碎記載看,在他一生中有幾次進階為官、食祿千鐘的機會。再從莊子所處的歷史大背景分析,與莊子同時代的許多知識分子都“順應潮流”走上了為官之路。因為“戰(zhàn)國時代各國君主為了擴張領土,奪取霸主地位需要人才,像莊子這樣富有才華的士人,又周游去過列國,成為統(tǒng)治階級網(wǎng)絡拉攏的對象是完全可能的?!郧f子能仕而不仕,是自愿放棄仕途的”〔3〕。據(jù)《莊子》記載:
莊子釣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內(nèi)累矣!”莊子持桿不顧,曰:“吾聞楚有神龜,死已三千歲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廟堂之上。此龜者,寧其死為留骨而貴乎?寧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寧生而曳尾涂中”莊子曰:“往矣!吾將曳尾于涂中?!保ā肚锼罚?/p>
莊子自己辭卻楚王的禮聘,不肯為相,他的理由是“無污我”,“無為有國者所羈,終身不仕,以快吾志焉”(《史記·老莊申韓列傳》)。莊子所要求的是個人的精神自由(以快吾志)。這里有某些消極反抗的因素〔4〕。但是,莊子不愿當官并且鄙視權位的意圖還是很明顯的。相似的例子還有,《莊子》記載:
惠子相梁,莊子往見之?;蛑^惠子曰:“莊子來,欲代子相?!庇谑腔葑涌郑延趪腥杖?。莊子往見之,曰:“南方有鳥,其名為鹓鶵,子知之乎?夫鹓鶵,發(fā)于南海而飛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練實不食,非醴泉不飲。于是鴟得腐鼠,鹓鶵過之,仰而視之曰:‘嚇!’今子欲以子之梁國而嚇我邪?”(《秋水》)
“相”是什么職位?朝中大臣,文官級別最高。但在莊子眼里呢?梁國的相位,就是一只死老鼠而已。莊子蔑視權位,嘲諷惠子,拒不入仕。同時,莊子崇尚自然,追求個人的精神自由。他樂于過清貧的生活,而不愿與昏庸無道者合作,最終得以保全其清廉的人格??梢哉f,莊子把功名利祿統(tǒng)統(tǒng)拋進了垃圾堆。
莊子以高度清廉的人格來鄙棄世俗的利欲之心??梢哉f,崇尚無為和逍遙,是莊子生存哲學的重心。上述寓言中,莊子對于曹商使秦的無恥和惠施相梁時的丑態(tài),做了辛辣而幽默的嘲諷,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有志氣、有道德、有骨氣的文人對于高尚人格境界的追求以及對淳樸、清廉而又自然生活的向往,也體現(xiàn)了莊子雖然生逢亂世,食不果腹,卻欲超越眾生的人生理想。莊子雖“貧困”,但對貧困的解讀又有著與眾不同的內(nèi)涵。根據(jù)《莊子》記載:
莊子衣大布而補之,正緳系而過魏王。魏王曰:“何先生之憊也?”莊子曰:“貧也,非憊也。士有道德不能行,憊也;衣弊履穿,貧也,非憊也。此所謂非遭時也?!保ā渡侥尽罚?/p>
莊子身著打補丁的粗布衣,腳穿綁著麻繩的草鞋。對于莊子的衣履不整,魏王認為是“憊”,而莊子自己則認為是“貧”?!柏殹迸c“憊”的辯論,表現(xiàn)了莊子埋藏于心靈深處的“貧賤不能移”的高貴品格。
一個人如果物質上非常貧困,應該說就是清廉了。不清廉,用現(xiàn)代話說就是貪污。莊子提倡清廉是毋庸置疑的,《莊子》書中論述頗多。同時書中還在文字史上,第一次將“貪”“污”兩個字連用?!笆卵刹唤枞?,不多食乎力,不賤貪污”(《秋水》)。凡事不完全借助于他人,也不完全自食其力,同時也不單純鄙夷貪婪和污穢。
通過“貪污”語境分析,古今語義的關聯(lián)性還是很大的。莊子最高的境界就是逍遙游,只有釋放人的本性,才能達到逍遙游的境界?!傲凶佑L而行,無風則不得行,故其逍遙有待于風。推之世上一般人,或必有富貴而后快,或必有名譽而后快,或必有愛情而后快,是其逍遙有待于富貴、名譽、或愛情也?!薄?〕莊子追求的逍遙、清凈是無任何條件的。他堅定地反對人被外物所役使,但是為了生存的基本條件,在自食其力還困難的情況下,莊子并不反對求助他人,并不鄙夷占有(貪污)生活必備之物品。這里“貪污”的運用完全符合道家倡行的清凈無為、忘我無欲、順其自然之清廉的生活理念。
莊子甘于清廉、不愿出仕、生活貧困、淡泊名利,就連死亡也無所畏懼,淡然赴之?!肚f子》有言:“莊子將死,弟子欲厚葬之。莊子曰:‘吾以天地為棺槨,以日月為連璧,星辰為珠璣。吾葬具豈不備耶?何以加此!’”(《列御寇》)。這就是大德之莊子。生,勤儉節(jié)約;死,反對厚葬,一生清廉,自始至終。
為人清廉,是其廉潔從政的基本條件。莊子就認為入仕廉潔就不需要仁義道德的束縛。而今,黨員干部如果能夠真正做到廉潔從政,自然也不需要包括“三不”機制在內(nèi)的監(jiān)督體制的構建。然而,現(xiàn)實是由于社會的進步,物質生活富裕了,人們交往的功利色彩也逐步強化了。面對紛繁復雜、日新月異的世界,人與人之間的無序競爭在加劇,突破道德底線、不擇手段攫取官位名利的人與日俱增。因此,如何在黨員干部中弘揚清廉思想,加強廉政建設,是我們黨面臨的一項重大課題。當下,借助弘揚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強勁東風,認真研究莊子的清廉思想,對于構建“三不”機制體制,具有一定的啟示作用。
根據(jù)馬克思主義的矛盾學說,“事物發(fā)展的根本原因不是在事物的外部,而是在事物的內(nèi)部,在于事物內(nèi)部的矛盾性。”〔6〕莊子甘于清廉、樂于清廉,無視名利、權位完全是發(fā)自其內(nèi)心的。因此學習莊子清廉思想,首先就要從自身做起,要自我反省,加強道德修養(yǎng),理智對待身外之物——名利。
莊子批判為名為利的思想行為。他認為人的本性不該被外在的、所謂身外之物所迷惑、所左右。他說:“自三代以下者,天下莫不以物易其性矣。小人則以身殉利,士則以身殉名,大夫則以身殉家,圣人則以身殉天下。故此數(shù)子者,事業(yè)不同,名聲異號,其于傷性以身為殉,一也”(《駢拇》)。
就是說,堯舜禹三代以來,人們都是刻意以各種外在的物質利益去改變?nèi)说谋拘?。換句話說,不管什么人,因為外物的誘惑,已經(jīng)很難堅守自己清廉的本性,而不同程度地做人格的變異。這正所謂“夫小惑易方,大惑易性”(《駢拇》)??磥?,不顧道德良心的約束,專營名利的思想行為自古已然了。因此,莊子清廉思想主要表現(xiàn)在,要加強自我內(nèi)心修養(yǎng),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將善良的道德固守內(nèi)心。
北宋文學家范仲淹在其名篇《岳陽樓記》中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表達其本性不因外物所動的清靜心。用莊子的話說就是“危然處其所而反其性已”(《繕性》)。獨立自處而返回自然的本性。而對古人之不顧廉恥,鉆營榮華高位者,莊子批判道:“喪己于物,失性于俗者,謂之倒置之民”(《繕性》)。讓橫流的物欲喪失自己,本性迷失于世俗,這種人的人生觀、價值觀就本末倒置了。
莊子的清廉就是不迷失本性。這就是莊子留給后人的啟示。當下的反腐倡廉,“只要從正己修身做起,時時勤于自省,處處自覺自律,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黨員干部才能做到‘心不動于微利之誘,目不眩于五色之惑’?!薄?〕96做官時刻反省為官的初心,就不想貪腐了;做官時刻記起清廉,就不愿意貪腐了;為官不清廉,想到將會受到法律的制裁,就不敢貪腐了。正所謂“私德的疏忽,貪欲的泛濫,自律的松懈,足以讓政德淪喪,讓政治生命終結”〔7〕96。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史記·貨殖列傳》)。人生在世,首先面臨的就是經(jīng)濟利益的問題和日常生活的問題。此外,在物質財富極大豐富的情況下,人們成名升職的路徑也日益多元化?;诖?,為官者要學習選擇,學會選擇,懂得放棄。道理看似簡單,但是翻開歷史看看,從古至今,很多人卻在清廉的反面——貪腐上栽了跟頭,甚至于丟了性命。南北朝的石崇,唐朝的李林甫,宋朝的秦檜,元朝的張閭,明朝的嚴嵩、劉瑾、王振,清朝的和珅,近代形形色色的貪腐人員更是不可勝數(shù)。他們沒有用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看待財富、權位,最終被釘在了歷史的恥辱柱上。
莊子的清廉思想,對今天的黨員干部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加強廉政建設尤為重要?!耙∈亓疂嵉穆殬I(yè)操守,就要擁有一顆淡泊名利之心,主動消滅自身的貪婪欲望,做到‘對不義之財不動心,對法外之求不動心,對非分之想不動心’。”〔7〕95特別是身居要職的官員,不要眼中只有“富貴”,一切只為“富貴”。要學習研究莊子的清廉思想,輕名利、輕富貴的優(yōu)良品質,砥礪自己的品行,不斷提高思想覺悟,改造和完善自己。
客觀分析,在現(xiàn)實生活中,大多數(shù)領導干部剛走上工作崗位時也能潔身自好,甚至能態(tài)度堅決地主動抵制物質的金錢的引誘、腐蝕并積極開展斗爭,守住自己的道德陣地。但隨著時間的推移,遇到一些職務升遷或生活中的復雜問題和實際情況,思想上就開始打“退堂鼓”了。有的干部無視黨紀國法,“取財不義無道”,更有甚者主動索賄、貪污、買官賣官。然而,所謂“明制度于前,重威刑于后”〔2〕165,放松自我教育,不守法紀,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受到法律的嚴懲。
莊子的淡化名利權位之清廉思想,發(fā)自內(nèi)心的靈魂深處。學習莊子就必須從自我做起,因此“強調領導干部自我教育,目的在于使領導干部增強廉潔自律的內(nèi)在動力,把廉潔從政的要求內(nèi)化為個人的自覺行動。各級領導干部要把加強廉潔從政自我教育作為提高素質、增長本領、轉變作風、拒腐防變的根本途徑,做到言行一致,以身作則”〔8〕。
人生在世,“吃穿”二字,這種講法,看似消極卻是實事求是?,F(xiàn)在社會物質極大豐富,吃穿已經(jīng)不是問題了。而在莊子時代吃飽飯、吃好飯,有衣穿、穿好衣是人生首要的追求。吃不飽、穿不暖是貧窮的表現(xiàn),喝酒吃肉、穿綾羅綢緞、當大官是富貴的象征。但是,不管是兩千年前的莊子時代,還是物質財富非常豐富的當下社會,追求物質的心態(tài)理想是基本一致的,但是如何正確對待物質的貧乏和生活的窮困,卻可以反映出一個人道德與操守的高尚與否。莊子淡泊名利,以免人被物被名所累,他“幻想擺脫一切外物和肉體的束縛,追求一種個人精神上絕對自由的境界”〔9〕。
面對紛繁復雜的物質世界,人們“可以在汲取《南華經(jīng)》中無心無情生活態(tài)度中淡化物欲的觀念,擺正人的精神生活與物質生活的關系,反對縱欲主義、及時行樂的享樂主義,倡導高雅、文明、舒適的精神生活,從而安頓由物欲所制約的躁動不安的心靈”〔10〕。學習莊子清廉思想,借鑒莊子淡泊寧靜的生活觀念,淡化對于名利、權位的追求;踐行莊子倡導的回歸自然的淳樸觀念和逍遙游的美好理想。從而引導人們提升自我的精神境界,減輕因欲望過高、求之不得而帶來的精神痛苦。這對建設和諧的人際關系、促進社會和諧發(fā)展都會產(chǎn)生積極的作用。
然而,現(xiàn)實生活中,不少黨員干部卻往往一味追求欲念而迷忘本性,就是莊子所說的“觀于濁水而迷于清淵”(《在宥》)。欲念是無窮的,滿足是有限的,這樣必然會導致悲慘的后果。莊子認為:“鷦鷯巢于深林,不過一枝,偃鼠飲河,不過滿腹”(《逍遙游》)。莊子用兩種動物做比喻,它們只需要維持生存的基本需求而無更多奢求,便可以保全身體,以盡天年。人類莫不如此?!霸谏顟B(tài)度上,莊子是順其自然的。他認為如果一心一意去算計人家,必然會導致物物相殘的后果?!薄?1〕
因此,黨員干部要樹立正確的名利權位思想,時刻牢記莊子的清廉思想,防患于未然?!肚f子》載:
人有見宋王者,錫車十乘,以其十乘驕稚莊子。莊子曰:“河上有家貧持緯蕭而食者,其子沒于淵,得千金之珠。其父謂其子曰:‘取石來鍛之!夫千金之珠,必在九重之淵而驪龍頜下,子能得珠者,必遭其睡也。使驪龍而寤,子尚奚微之有哉!’今宋國之深,非直九重之淵也;宋王之猛,非直驪龍也;子能得車者,必遭其睡也。使宋王而悟,子為齏粉矣!”(《列御寇》)
這則寓言講述了“龍頜取珠”必然遭殃的道理。莊子這則寓言意在從側面提醒世人“福禍相依”,不要被眼前的利益所迷惑,不能果斷收手接下來就可能會遭殃。就是說,即使有利可圖也讓人“不敢腐”。
因此,身處要職的官位要時刻警惕外部金錢物質的誘惑,處處慎思,事事篤行,防微杜漸,防范廉政風險。陳毅元帥《手莫伸》詩云:“手莫伸,伸手必被捉。黨和人民在監(jiān)督,萬目睽睽難脫逃。汝言懼捉手不伸,他道不伸能自覺。其實想伸不敢伸,人民咫尺手自縮。豈不愛權位,權位高高聳山岳。豈不愛粉黛,愛河飲盡猶饑渴。豈不愛推戴,頌歌盈耳神仙樂。第一想到不忘本,來自人民莫作惡。第二想到黨培養(yǎng),無黨豈能有所作?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第四想到雖有功,豈無過失應慚怍。吁嗟乎,九牛一毫莫自夸,驕傲自滿必翻車。歷覽古今多少事,成由謙遜敗由奢?!?/p>
目前,在改革開放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進入新時代的大背景下,人們的價值取向、思想觀念、道德理想日趨多樣化,在某些領域不廉政不廉潔的問題還很突出,一些領導干部的價值取向、道德天平失衡,甚至于走上違法、犯罪的歧路。
人活一世,難免坎坎坷坷、沉沉浮浮。人的一生非常短暫,都希望過得精彩一些。關鍵的是,假如能夠領悟人生的真諦,了解人生意義的所在,像莊子般逍遙自在,就能用心去享受一點一滴、一分一秒的生活所給予的快樂。雖然,任何人都不會喜歡或者樂意過艱苦日子,但如果用不義的、卑劣的、不正當?shù)氖侄稳ゾ鹑 案毁F”卻是可恥的,那么,對君子而言,則不妨學學莊子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看淡名利權勢,清廉樂觀,獨善其身,以此來換取精神上的愉悅和靈魂上的慰藉??上?,面對紛繁多彩的物質世界,很多人已經(jīng)找不到通往幸福的道路。
莊子之時,以及其后歷朝歷代官吏貪污腐敗、為官不廉的案例比比皆是。當今社會,由于歷史的原因及復雜的社會背景,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伴隨著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貪腐事件也是層出不窮。近些年,由于反腐倡廉力度的不斷加大,貪腐的勢頭有所減弱,但是干部隊伍中,前腐后繼,明里不貪、暗里腐,即所謂“不收手”的現(xiàn)象,不擔當、不作為、亂作為的現(xiàn)象屢見不鮮。可以說,“當前,滋生腐敗的土壤依然存在。反腐敗形勢依然嚴峻復雜,一些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仍然影響惡劣。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自然生態(tài)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態(tài)也要山清水秀,要深入推進反腐敗斗爭,下大力氣拔‘爛樹’、治‘病樹’、正‘歪樹’,做到有腐必反、除惡務盡?!薄?2〕
黨的十八大以來,反腐敗斗爭在堅持中深化,在深化中發(fā)展。盡管反腐敗斗爭業(yè)已取得了壓倒性的勝利,但是仍然不能低估形勢的復雜性、嚴峻性。反腐倡廉是長期的,必須常抓不懈。當今的為官者,如果不能做到莊子般的淡泊名利、廉潔自律,不能主動做到拒腐防變,那么建立健全相應的懲戒機制實是當務之急、勢在必行。
新形勢下,構建“三不機制”,首先,必須強化正風肅紀、嚴明紀律,以“零容忍”的態(tài)度,懲治腐敗,使敢于違紀貪腐的領導干部心存戒懼并付出代價,以至于“不敢腐”。“實現(xiàn)不敢腐,堅決遏制腐敗現(xiàn)象滋生蔓延勢頭。只要誰敢搞腐敗,就必須付出代價?!薄?〕166其次,必須健全制度體系,把籬笆扎緊,真正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加大制度建設和監(jiān)督管理的力度,并始終保持高壓態(tài)勢,迫使領導干部“不能腐”。再次,不斷加強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yǎng)和思想政治建設,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靈魂深處自我提高、自我完善,最終自我實現(xiàn)“不想腐”??傊?,建立“三不機制”,要求通過嚴厲治腐懲貪、完善制度建設、強化思想教育等多項措施,綜合施策?!皹吮炯嬷危P鍵在治,治是根本,必須堅持無禁區(qū)、全覆蓋、零容忍,堅持重遏制、強高壓、長震懾,有力削減存量、有效遏制增量?!薄?3〕當下,建立“三不機制”,是新時代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的重要目標要求。
在全國興起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今天,本著“古為今用”“推陳出新”的原則,從歷史辯證法的觀點分析,《莊子》在現(xiàn)時代仍然具有強大的生命力,今人在與莊子對話中可以汲取其豐富的人生智慧。深入研究莊子的思想理論,挖掘并批判地繼承莊子清廉思想的深刻內(nèi)涵,對構建“三不”機制體制,促進風清氣正的政治生態(tài)的形成仍然具有重要的時代價值和啟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