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硯凱(山東省濟寧孔子學校 272000)
體育教育關乎全民素質,在素質教育改革背景下,社會各界對于體育運動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從小學開始參與體育鍛煉已經達成一個共識。然而,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束縛,加上小學生自身運動能力有限,在體育教學中容易暴露出一定問題,包括學生參與度低、教學效果不理想等。趣味教學法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是實現(xiàn)愉快教學的重要模式。陶行知先生認為趣味教學法是教師開展教學的一大法寶。作為小學生最喜愛的課程之一,體育課打破了拘謹嚴肅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的運動需求。但田徑課比較枯燥乏味,如何將趣味教學法融入小學體育田徑教學值得所有體育教師深思。鑒于此,筆者做了如下探究。
田徑課通過實施各種有效的方法與措施,以全面提升學生各個身體器官系統(tǒng)的機能水平,使學生的運動素質、身體體質得到全面發(fā)展。
作為小學體育教學中的重要內容之一,教師在田徑課教學中采用趣味教學法能夠增強整體活力,激發(fā)學生體育運動的積極性。在趣味教學法實施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游戲,滿足小學生活潑、好動的天性需求,讓課堂變得更加生動,更容易調動學生熱情,讓其能夠主動參與到田徑鍛煉中。另外,在田徑課中通過科學、有效的訓練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掌握田徑運動的基本技能,避免因動作錯誤、運動過量而導致的運動傷害,而且也能通過多樣性的訓練方法提高學生對田徑運動的興趣與參與性,實現(xiàn)小學體育教學質量的提升。
在傳統(tǒng)小學體育田徑課教學中,教師往往以自身為主導,將自己視為權威,主導一切、安排一切,且慣用嚴肅態(tài)度。這導致學生對教師存在畏懼感、課堂氛圍也相對緊張、師生關系不夠和諧,進而影響田徑訓練活動的開展。趣味教學法的融入,能夠在田徑課中增加更多有趣的內容,師生可以一起探索,教師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權威”,更像是學生的伙伴,能夠有效優(yōu)化課堂氛圍,改善師生關系,這對于田徑訓練活動順利開展有很大幫助,能促進田徑課教學效率與質量提升。
在當今社會,社會各方面發(fā)展迅速,尤其是科技不斷進步給人們日常生活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傳統(tǒng)的體育運動方式逐漸被新的運動方式所替代,如投籃機、跑步機等設備,讓人們可以在室內進行運動,不必過度依賴運動場,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運動模式。鑒于此,教師可以利用現(xiàn)代設備,帶領學生在室內開展小范圍的田徑課程,既避免了場地限制,也達到了有效課堂開展的目的。
在小學體育田徑教學中,學生參與度低、學習效果差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根據分析,筆者發(fā)現(xiàn)原因如下:學校以及教師對體育課缺乏足夠的重視,忽視了通過趣味性手段優(yōu)化教學。為了發(fā)揮趣味教學法在田徑課教學中的優(yōu)勢,教師應該從觀念轉變入手,提高趣味教學模式的地位,積極發(fā)揮學校引領作用,指導和監(jiān)督教師能夠利用趣味教學模式授課。體育教師更應該根據教學內容,按照趣味教學的相關要求科學設計課程活動,對田徑課授課模式進行調整與優(yōu)化。教師應該從傳統(tǒng)教學理念中走出來,改變刻板思維,設計出更具有生動性、有趣性的田徑訓練活動,滿足小學生對趣味性課程的需求,提升小學體育課程教學效率。
為了保證趣味教學法在田徑課中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教師除了轉變傳統(tǒng)教學思維外,還必須注重提升自我專業(yè)素養(yǎng)。小學體育教學組可以定期開展教研會議,給體育教師提供一個彼此交流經驗的機會,使其能夠了解趣味教學法的內涵及使用技巧,并及時將最新的理論、經驗傳授給學生。教師在不斷交流、反思之中得到成長,專業(yè)能力得以迅速提升?,F(xiàn)代課堂要求教師能夠通過專業(yè)手段給予學生指導,組織學生開展田徑訓練。如果教師自身專業(yè)能力不足,無法設計出符合小學生心理、年齡、身體的田徑訓練項目,容易出現(xiàn)課堂活動設計不科學問題,影響學生的參與度。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對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培養(yǎng),使其有能力將趣味教學納入教學設計范疇中。
教師自身素質對教學效果有直接的影響。通過科學培訓、自我調整,教師能夠熟練掌握和運用趣味教學法,發(fā)揮趣味教學法在田徑課教學中的優(yōu)勢,提升學生的田徑運動技能。
體育設施、場所也是影響趣味田徑教學法作用的重要因素,如何保證教學設施豐富性、有效性,是當前小學體育田徑教學必須思考的問題。小學生年齡小,對任何新鮮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面對傳統(tǒng)固化的訓練設施、場地以及項目,學生的田徑訓練興趣會逐漸降低。而對于新鮮的場地設施以及創(chuàng)新型的田徑項目,學生會表現(xiàn)出更大的積極性,對田徑運動迸發(fā)出更大的參與熱情。針對當前小學體育設施存在的問題,學??梢陨暾埥涃M及時修補或更換。在實際教學中,學校師生還可以就地取材,充分利用現(xiàn)有條件開展趣味性田徑活動,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滿足小學生趣味性學習需求。例如,在組織小學生跑步比賽時,教師可以設計不定時定點往返跑項目,進行計時比賽。在比賽場地上設置標志旗、水桶等標記物時,教師可以將往返點設置在不同方位,使學生有不同選擇方式。比賽前,教師可以組織學生測量賽道距離,讓學生了解體育器材正確的使用方式,發(fā)揮器材在田徑項目教學中的作用。
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模擬類活動更容易被接受。例如,在跑步訓練過程中,教師如果能夠創(chuàng)設一些情境,對學生進行分組,讓組內學生分別扮演不同動物角色,包括小兔子、老虎、狼、熊、貓等,在跑步訓練中增加“捕食”游戲環(huán)節(jié),可以讓扮演兔子、貓的學生先跑,一段距離后讓“老虎”“狼”進行追趕。當然,這種活動看似沒有變化,實際上學生在跑步中所投入的感情、心態(tài)是完全不同的。而對于小學高年級學生來說,教師要轉變訓練狀態(tài),可以通過設置障礙物、設計“回”字形跑道等方式,讓跑步訓練成為一種具有趣味性的活動,讓學生能夠愿意主動參與其中。
小學生往往具有“爭強好勝”之心,在田徑課教學中運用趣味教學法,要求教師能夠洞悉學生這種特性,在課堂中適時開展競賽活動。當然,教師應保證競賽活動具有趣味性,激起學生參與欲望,讓學生主動參與到田徑運動項目中。例如,在短跑訓練項目中,教師可以采取合理分組方式,要求每個組學生分別從起點、終點位置展開往返拉力賽,率先完成折返跑的小組獲勝。另外,還可以設置單人折返比賽,利用籃球、足球等道具,將其放在起跑線對面,讓學生跑到目標物位置后將球拿回來,然后將球交給組內其他學生,在規(guī)定時間內哪一個小組學生取到起點的球數(shù)量最多則獲勝。通過這種競賽的方式,學生參與訓練的積極性更高。通過合理分組競賽的方式,能夠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提升學生的意志力,而且分組方式還能夠節(jié)約課堂教學的時間,提高了田徑訓練的趣味性。
與其他體育項目相比,田徑運動往往強度較高,且傳統(tǒng)田徑訓練模式較為單調,學生在訓練中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身體較為勞累,這也是很多小學生不喜歡田徑運動項目的原因。因此,在小學體育田徑課教學中,教師不僅需要設置田徑運動項目幫助學生鍛煉身體,促進學生意志力提高,同時還應該將情感態(tài)度納入培養(yǎng)關注重點。教師應該考慮到小學生實際情況,適當調整田徑運動量,根據學生體能、興趣等采取交叉訓練方式,將強化訓練、放松運動結合起來,增設田徑技巧訓練項目,增強田徑訓練的趣味性。增強學生田徑運動技巧同樣是小學體育田徑課教學目標,教師必須深刻意識到田徑技巧訓練的重要性,設置多項趣味十足的技巧訓練項目,包括“金雞獨立(三級跳訓練)”“木頭人(反應能力)”等。
在田徑課開始階段,教師應該通過有效方式調動學生情緒,讓學生能夠快速興奮起來,進入運動狀態(tài),以便及時融入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反口令”“你說我猜”等游戲,盡量設置簡短的小游戲,促進學生進入課堂狀態(tài);在運動準備階段幫助學生克服身體的惰性,調動學生各部分組織器官。教師可以設置“袋鼠跳”“小麻雀你追我趕(單腳+跨步)”等游戲,還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團體拓展游戲項目,強化技能訓練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團隊意識;在課堂結束階段,應該讓學生盡快平復心情,能夠以平靜的心態(tài)進入下節(jié)課的學習中。這一階段主要是為學生安排協(xié)調放松的游戲運動,起到轉移學生大腦皮層運動神經興奮的作用。在游戲內容上,主要以幽默、活潑、放松、簡單、輕松為主,避免高度激烈的運動讓學生情緒過于緊張,也避免高強度運動導致學生肌肉酸痛。利用游戲方式替代傳統(tǒng)課堂中慢跑、整理等項目,能夠起到更加良好的效果。
作為一種重要的體育類型,加強田徑運動訓練能夠切實提升身體素質,還能鍛煉人的意志品質。傳統(tǒng)的小學田徑教學模式還存在一定的弊端,包括教學模式單一、訓練內容單調,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影響整體教學質量與效率。趣味教學法能夠根據小學生興趣愛好,結合田徑課教學內容,巧妙設置趣味性田徑訓練活動,讓學生能夠積極參與其中,在田徑游戲中“暢游暢玩”,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養(yǎng)成堅持不懈、迎難而上、不放棄的良好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