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媚(廣東省佛山市順德區(qū)大良順峰初級中學 528300)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育的根本意義要生活之變化。生活無時不變,即生活無時不含有教育的意義?!边m應生活的變化,優(yōu)化創(chuàng)新教與學,勢在必行?!督逃畔⒒臧l(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積極推進信息技術與學科教育的結合,鼓勵教師充分利用互聯(lián)網(wǎng)教學平臺開展直播課堂、翻轉課堂、線上微信群學習、釘釘群學習、微課等教育信息化實踐活動?!吨泄仓醒雵鴦赵宏P于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的意見》提出,教師應“主動適應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術變革”?;谖⒄n的“云上閱讀”名著教學實踐研究符合“新課堂”理念和國家發(fā)展規(guī)劃與要求,是利用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促進學生閱讀的信息化和教師教學的信息化的一種嘗試。
(1)深入研讀
在指導學生閱讀之前,教師可先不查閱任何資料,以免受到他人觀點影響,應潛心研讀著作,在閱讀過程中圈點勾畫、做批注、摘錄、寫心得體悟,以形成自己的個性化閱讀體驗。
(2)廣泛收集,整理閱讀素材和資源
教師可利用網(wǎng)絡、圖書館等渠道廣泛收集與該名著有關的論文、著作、視頻、音頻、圖畫等素材和資源,尤其應注意收集微課資源,以便后期直接利用,進而提高教學效率。
(3)精心整理素材,設計微課
綜合他人觀點與自己獨特閱讀體驗基礎之上,教師可著手精心設計導讀微課。從時間間軸上可分為讀前導讀微課,讀中導讀微課,讀后導讀微課;從內(nèi)容上可以分為激發(fā)興趣型微課、整體閱讀型微課、精細化思辨型微課、對比閱讀型微課四種類型。
①激發(fā)興趣型微課。《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實施從學生語文生活實際出發(fā),創(chuàng)設豐富多樣的學習情境,設計富有挑戰(zhàn)性的學習任務”。此類微課以設疑、設懸念的形式來開展,旨在啟發(fā)學生深度思考,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讀《駱駝祥子》之前,教師可以設計一堂微課,以連環(huán)設問的形式,吸引學生深入閱讀。問題設置如下:
a.祥子外號為什么叫“駱駝”?
b.祥子的第一輛車是怎么買回來的?又是怎么丟的?
c.誰騙走了祥子買第二輛車的錢?怎么騙走的?
d.祥子為什么要和虎妞結婚?
e.小福子最終等到祥子了嗎?
f.祥子最終的結局如何?
②整體閱讀型微課。整體閱讀基本上可以圍繞創(chuàng)作背景、作者、內(nèi)容梗概、經(jīng)典情節(jié)、人物形象、藝術特色、主題思想、閱讀啟示等獨立知識點來制作微課。例如,《〈儒林外史〉的諷刺藝術》《〈海底兩萬里〉科學與幻想的巧妙結合》《〈水滸傳〉復雜多面的宋江》就是圍繞其中某個點來設計微課,主題突出。《駱駝祥子》整體閱讀系列微課可以設計為:
第1集:老舍為什么要創(chuàng)作《駱駝祥子》?(創(chuàng)作背景)
第2集:祥子買車的三起三落。(內(nèi)容梗概與經(jīng)典情節(jié))
第3集:復雜多面的祥子。(人物形象)
第4集:小人物們的命運之悲。(人物形象)
第5集:祥子真的無路可走了嗎?……(主題探究)
第6集:《駱駝祥子》語言的“京味”。(藝術特色)
第7集:假如“我”是祥子……(閱讀啟示)
③精細化思辨型微課。該類型微課是教師和學生在名著整體閱讀過程中針對某一個人物、事件、問題而進行的思考探究。這是一種縱深向的閱讀思維訓練,是批判性和思辨性思維訓練方式,能促進師生創(chuàng)新思維發(fā)展。這與新課標對七到九年級學生在閱讀方面的目標要求“有自己的情感體驗,初步領悟作品的內(nèi)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是相吻合的。《駱駝祥子》的思辨型微課可以設計為:
例1:虎妞真的罪該致死嗎?
例2:老馬和小馬的出現(xiàn)有何深意?
例3:虎妞與劉四爺之間還有親情存在嗎?
例4:孫偵探的三宗罪究竟是誰之過?
例5:高媽的理財哲學行得通嗎?
例6:小福子有反抗過命運嗎?
例7:祥子之死,誰該負責?
④對比閱讀型微課。名著閱讀對比閱讀是指把內(nèi)容、情節(jié)、人物、主題等相近或有共同之處的名著放在一起對比閱讀,豐富人物個性,深挖主旨,從而提高名著閱讀鑒賞能力。例如,《駱駝祥子》的對比閱讀微課可以設計為:
《駱駝祥子》與《活著》對比閱讀:假如祥子能向富貴學習。
《駱駝祥子》與《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對比閱讀:當祥子遇到保爾。
《駱駝祥子》與《平凡的世界對比閱讀》:祥子VS孫少平。
(4)建群、分組、制定閱讀公約和計劃
教師組織學生以微信、釘釘、QQ等平臺建立云上閱讀群,師生民主制定閱讀公約。學生自由組合或按一定要求分小組,各小組選定組長。教師指導學生制定《駱駝祥子》整部書閱讀計劃,學生人手一本《駱駝祥子》。
(1)積分打卡勤跟進。教師督促學生每天按計劃自主閱讀《駱駝祥子》,以每日打卡、有獎積分的形式加以督促,小組之間可開展競賽,小組內(nèi)部互相督促激勵。
(2)重引導,巧啟發(fā),播放讀導微課。在閱讀期間,教師在云水閱讀平臺根據(jù)閱讀進度分期上傳相應的微課,引導啟發(fā)學生閱讀。
(3)閱讀期間,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可以在云上閱讀平臺交流讀書心得,進行閱讀思維的碰撞。
(1)讀完后,教師在共讀平臺以問卷星等形式設置“誰是閱讀王”之“名著知識大沖關”在線測試系統(tǒng)。學生網(wǎng)上答題后系統(tǒng)自動生成數(shù)據(jù),評選出“閱讀王”。
(2)教師根據(jù)共讀期間學生的閱讀打卡積分數(shù)據(jù),評選出閱讀之星。
(3)教師布置學生將閱讀后所思所感以“思維導圖”“小論文”“讀后感”“朋友圈”“辯論會”“演講會”等形式在閱讀平臺上進行展示交流,使得不同的閱讀體驗得以碰撞出思維的火花。
(4)舉辦“云上頒獎典禮”,對整個閱讀活動中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小組、個人進行表彰獎勵。獎項可以盡量個性化、具體化,如“閱讀最專注獎”“最具耐心獎”“最具思辨精神獎”“最團結小組”“最佳小組長”“閱讀王”“閱讀之星”等。
微課與云上共讀是信息技術與學科整合的產(chǎn)物,是新興的閱讀理念與手段,將二者用于名著整本書閱讀教學實踐。從隱性角度看,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提升學生自主閱讀能力,促進學生思維發(fā)展,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從顯性角度看,能加深學生對名著的理解,提高學生名著閱讀水平和教學效果。這是一種教學相長的實踐,是提升名著閱讀教學“質”與“趣”的嘗試,值得我們繼續(xù)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