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智,李大慶
(貴州省余慶縣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局,貴州 余慶 564400)
選擇土壤pH值4.0~6.0,土層深0.8 m以上的土壤,規(guī)劃好路、排水溝、蓄水池。
10月至翌年3月,避開凝凍天氣,提前深翻整土備栽。
(1)中小葉品種:雙行種植,大行距1.5 m,小行距0.4 m,窩距0.3 m,每窩1~2株茶苗,每畝栽植3 000株以上。(2)大葉品種(如黔湄601):雙行種植,大行距1.7 m,小行距0.4 m,窩距0.3~0.35 m,每窩1株茶苗,每畝栽植2 000株以上。
按窩行距開挖種植溝(窩),施底肥挖溝寬約0.5 m、深約0.4 m,不施底肥挖窩深約0.2 m。大行距是指溝心到溝心、包括小行距在內(nèi)的距離。
在定植溝內(nèi)施放底肥,每畝施放腐熟農(nóng)家肥1 000 kg以上,磷鉀肥約100 kg。施肥后及時覆土,覆土厚約0.2 m。
選用一年生茶苗,苗高0.2 m以上(木質(zhì)化部分0.15 m以上)。要求莖粗壯、根系好、苗新鮮無病蟲害。
(1)按窩距打窩。(2)用黃泥漿蘸茶苗根。(3)放苗于窩中扶直茶苗,在苗根部覆上較多細壤土后,將茶苗輕輕上提,舒展根系,壓實細土,然后再用土覆緊。(4)澆足定根水。
茶苗移栽后及時修剪,利于成活和分枝,留葉4~6片(苗高約0.15 m)去頂修剪。
苗期要抓好除草、抗旱保濕、防澇排水、防凍、缺窩補苗等管理,提高茶苗成活率。苗未定根成活前,忌松根和不當(dāng)施肥引發(fā)燒根,采取澆清糞水的方式保濕供肥效果較佳。
幼齡茶園定型修剪:分3次完成,第1次在栽植后留4~6葉(離地約0.15 m)去頂剪;第2次在第1次修剪約1年后(一般在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離地0.25~0.3 m處修剪;第3次在第2次定型修剪1年后,離地0.35~0.4 m處修剪。剪口要平滑。
投產(chǎn)茶園修剪:輕修剪,每年或隔年一次,在春茶前(2月中旬)或春茶后(5月中旬)進行,冬季無凍害的茶區(qū),也可在秋末(10月下旬)時修剪,修剪方法即用籬剪或修剪機剪去樹冠面上部0.03~0.05 m的枝葉。根據(jù)樹勢修剪的需要,還可進行深修剪、重修剪、臺刈。
施肥時期:追肥,分別在2月上中旬(萌芽前20~30 d)、4月下旬至5月上旬、6月下旬至7月中旬?;?,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施入(結(jié)合深耕進行)。
用施及用量:追肥選用茶葉專用化肥為主,基肥以有機肥為主。
幼齡茶園:施追肥,畝用復(fù)合肥(N-P2O5-K2O:23-9-8)每次10~20 kg,或每40天追施1次畝用復(fù)合肥8~15 kg,宜勤施薄施;施基肥,畝用商品有機肥150~250 kg,或用腐熟農(nóng)家肥1 000 kg以上和復(fù)合肥15~25 kg。
成齡茶園:施追肥,畝用復(fù)合肥(N-P2O5-K2O:25-8-7)每次30~35 kg;施基肥,畝用商品有機肥200~400 kg,或用腐熟農(nóng)家肥1 500 kg以上和復(fù)合肥40~50 kg。
施肥方法:施追肥深約0.1 m,施基肥幼齡茶園深0.15~0.2 m、成齡茶園深0.2~0.3 m,施肥后及時覆土。幼齡茶園或未成行的茶園窩施,在離根莖處0.1 m外挖窩施肥,防燒根;成行茶園溝施,在茶棚冠外沿滴水處開溝施肥。
注意事項:茶樹易受氯害,宜選硫基型復(fù)合肥(氯離子含量≤3%)。
根據(jù)土壤板結(jié)情況和雜草長勢進行耕作除草,邊除草邊埋草。施肥常與耕作一起進行。結(jié)合施追肥、除草的適時淺耕,耕作深度約0.1 m,一般3~5次/年;結(jié)合施基肥的深耕,耕作深度幼齡茶園0.15~0.2 m、成齡茶園0.2~0.3 m,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進行一次。除草可人工割、扯、鏟草,也可機械打草及耕土除草,應(yīng)在雜草結(jié)籽前除草以減輕翌年雜草發(fā)生,嚴禁施用化學(xué)除草劑。建議在行間種植豆科作物、三葉草等,蓋草、鋪防草膜等防治雜草。
采摘應(yīng)根據(jù)所制茶類對鮮葉細嫩程度的要求來采,同批鮮葉要求勻度好、凈度高、芽葉完整、新鮮。名優(yōu)茶青多人工采摘,大宗茶青多采取機械采摘。幼齡茶樹以養(yǎng)為主,成年茶園以采為主,采養(yǎng)結(jié)合。
在茶樹生長期,要求土壤保持濕潤,要做到受旱澆水、受澇排水。
余慶縣茶園海拔處于650~1 250 m,多處在海拔700~1 050 m。根據(jù)歷年調(diào)查研究資料,歸納出如下茶樹病蟲害的防治實用技術(shù)措施。
茶餅?。褐饕l(fā)生在海拔900 m以上茶園,中等發(fā)生(3級),發(fā)生時期在4月上旬-5月中旬、9月上旬-10月,發(fā)生高峰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下旬,防治時期在4月上旬-中旬、9月上旬-中旬的發(fā)病初期。
茶炭疽?。褐械劝l(fā)生(3級),發(fā)生時期在5月-6月和8月-9月,發(fā)生為害高峰期在5月中旬-6月中旬和8月中旬-9月中旬,防治時期在5月上旬-6月上旬和8月上旬-9月上旬(雨季前施藥)。
茶白星?。褐饕l(fā)生在海拔900 m以上茶園,中等發(fā)生(3級),發(fā)生時期在4月上旬-5月中旬、9月上旬-10月,發(fā)生高峰期在4月中旬-5月中旬、9月中旬-10月下旬,防治時期在4月上旬-中旬、9月上旬-中旬的發(fā)病初期。
茶云紋葉枯病:中等偏輕發(fā)生(2級),發(fā)生時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下旬~9月下旬,發(fā)病高峰期在6月中旬-下旬和9月上旬-中旬,防治時期在6月上旬-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防治指標為成葉、老葉病葉率10%~15%或病葉率44%或病情指數(shù)3.77時;防治適期為發(fā)病初期。
茶輪斑?。褐械绕p發(fā)生(2級),發(fā)生時期在5月下旬-6月下旬和8月中旬-9月下旬,發(fā)病高峰期在6月上旬-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中旬,防治時期在6月上旬-中旬和8月下旬-9月上旬的發(fā)病初期。
茶園螨類(茶橙癭螨和茶黃螨):中等發(fā)生(3級),發(fā)生時期在3月中旬-6月下旬和7月中旬-9月下旬,發(fā)生高峰期在5月上旬-6月下旬和7月下旬-8月下旬,防治時期在5月上旬-中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防治指標為平均每葉有茶螨類20頭左右。
茶園薊馬類(茶黃薊馬和茶棍薊馬):中等偏重發(fā)生(4級),發(fā)生時期在3月中旬-9月中旬,發(fā)生高峰期在4月下旬-8月下旬,防治時期為5月上旬-中旬和7月下旬-8月上旬。
茶小綠葉蟬:中等偏重發(fā)生(4級),其中以冬季未清園茶園發(fā)生危害重;發(fā)生時期在3月中旬-10月下旬,發(fā)生為害高峰期有2個,第一個在5月下旬-6月下旬,第二個在7月下旬-8月下旬。防治時期在6月上旬-中旬,8月上旬-中旬。防治指標為夏茶蟲口數(shù)5~6頭/百葉;秋茶蟲口數(shù)10~20頭/百葉。
茶毛蟲:中等偏輕發(fā)生(2級),幼蟲發(fā)生時期在5月下旬-6月,8月-9月;防治時期在幼蟲3齡前。防治指標為百叢卵塊5個以上時或每平方米有蟲7頭以上。
黑刺粉虱:中等偏重發(fā)生(4級),成蟲發(fā)生期在4月上旬-5月下旬,6月下旬-8月上旬,8月下旬-10月上旬;幼蟲發(fā)生時期在4月下旬-6月中旬,7月上旬-8月中旬,8月上旬-9月下旬,9月下旬-翌年3月下旬;防治時期在成蟲羽化高峰期、1齡幼蟲盛發(fā)期(4月中旬、7月上旬、9月上旬)。防治重點第一代,挑治第二代、第三代。
農(nóng)業(yè)防治:加強茶園管理,及時分批采茶,適時修剪,使新梢抽出期避開發(fā)病盛期,及時除草,減少病蟲侵染來源和基數(shù)。采用平衡施肥;結(jié)合冬季管理,做好清園工作,將茶園中的枯枝、落葉和雜草集中堆漚,用45%晶體石硫合劑(用150倍液噴霧,每畝用量200~300 g)或99%礦物油乳油(用150倍液噴霧)清園;在采茶前和生長期使用“施芳”300~600倍液或赤·吲乙·蕓苔“碧護”1 500倍液噴霧。
生物防治:保護利用天敵瓢蟲、草蛉、捕食螨、食蚜蠅和蚜繭蜂等;釋放捕食螨。在黑刺粉虱幼蟲1~2齡期,噴施每毫升含2~3億個孢子濃度的韋伯蟲座孢菌;在茶麗紋象甲在成蟲出土前,每畝用白僵菌871菌粉1~2 kg拌細土施于表土層。茶毛蟲在卵期釋放赤眼蜂或黑卵蜂,在幼蟲3齡前噴施短穩(wěn)桿菌或茶毛蟲核多角體病毒等生物農(nóng)藥,利用性激素誘殺雄蛾。
物理防治:(1)應(yīng)用頻振式殺蟲燈誘殺鱗翅目和鞘翅目害蟲成蟲,每30~50畝安裝1臺;(2)應(yīng)用專用性誘劑及誘捕器,誘殺茶毛蟲、茶尺蠖、茶卷葉蛾、斜紋夜蛾等害蟲,每畝安裝誘捕器4~6個,懸掛于茶蓬面不高于10 cm。
藥劑防治:在防治時期,選擇適宜生物農(nóng)藥及時防治,使用農(nóng)藥介紹如下。
防治茶小綠葉蟬:(1)有機茶園。0.5%印楝素水劑、0.6%苦參·藜蘆堿水劑、80億孢子/毫升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2)無公害茶園。15%印蟲威乳油、24%蟲螨腈乳油、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30%吡丙·蟲螨腈懸浮劑、25%乙基多殺菌素水分散粒劑。
防治黑刺粉虱:(1)有機茶園。在幼蟲1~2齡期,使用韋伯蟲座孢菌、80億孢子/毫升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2)無公害茶園。成蟲盛期低容量蓬面掃噴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卵孵化盛期,側(cè)位噴施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24%蟲螨腈乳油,重點噴施茶樹中下部葉背。
防治茶園害螨(茶橙癭螨、茶黃螨):(1)有機茶園。99%礦物油乳油、0.5%印楝素水劑。(2)無公害茶園。24%蟲螨腈乳油、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30%吡丙·蟲螨腈懸浮劑、99%礦物油乳油。
防治茶樹薊馬類(茶黃薊馬、茶棍薊馬):(1)有機茶園。0.5%印楝素SLX,0.6%苦參·藜蘆堿水劑,球孢白僵菌400億孢子/克,80億孢子/毫升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2)無公害茶園。15%印蟲威乳油、24%蟲螨腈乳油、40%聯(lián)苯·噻蟲啉懸浮劑、30%吡丙·蟲螨腈懸浮劑。
防治茶毛蟲:(1)有機茶園。茶核·蘇云菌懸浮劑、16000IU/微升蘇云金桿菌、0.3%苦參堿水劑、0.3%印楝素乳油、80億孢子/毫升金龜子綠僵菌CQMa421可分散油懸浮劑、100億孢子/毫升短穩(wěn)桿菌;(2)無公害茶園。15%印蟲威乳油、24%蟲螨腈乳油、20%除蟲脲懸浮劑、10%聯(lián)苯菊酯乳油等、4%蛇床子素乳油。
防治茶餅?。海?)有機茶園。1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2)無公害茶園。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申嗪霉素懸浮劑、2%嘧啶核苷類抗菌素水劑、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非采茶期和非采摘茶園采用96%硫酸銅、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等。
防治茶炭疽病:(1)有機茶園。非采摘期茶園噴施0.6%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進行保護;(2)無公害茶園。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
防治茶白星?。海?)有機茶園。1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2)無公害茶園。1%申嗪霉素懸浮劑。
防治茶云紋葉枯病和茶輪斑病:(1)有機茶園。1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1000億孢子/克枯草芽孢桿菌可濕性粉劑,非采摘茶園噴施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2)無公害茶園。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
防治茶網(wǎng)餅?。海?)有機茶園。非采摘茶園噴灑0.6%~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2)無公害茶園。250 g/L吡唑醚菌酯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