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 慧,閆 翔,李 娟,謝 芳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四川 成都 610083)
缺血性腦卒中是多發(fā)于老年人的一種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具有高死亡率、致殘率、發(fā)病率的特征[1]。近年來,隨著生活經(jīng)濟水平提升、人口老齡化加劇,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病亦呈逐漸上升趨勢。相關研究顯示,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認知功能障礙,對其生活質量造成嚴重影響,甚至可誘發(fā)情緒障礙性疾病[2]。明確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發(fā)生機制、評估患者病情,并給予針對性治療手段,可能是優(yōu)化該類患者治療預后及生活質量的關鍵。已有相關報道證實,血清胱抑素-C(Cys-C)作為小分子代謝物,在評估心腦血管疾病病情中具有重要價值[3]。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1,IGF-1)可在腦組織受損時作用于神經(jīng),促進腦組織生長發(fā)育,修復腦損傷[4]。β淀粉樣蛋白1-42(β Amyloid 1-42,Aβl-42)則具有較強的細胞毒作用,可損害神經(jīng)元,誘發(fā)一系列炎性反應及缺血缺氧性損傷。但目前有關血清Cys-C、Aβl-42及IGF-1對腦血管疾病的影響尚無統(tǒng)一定論。本研究通過檢測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并探討上述因子水平變化情況及在診斷患者認知功能障礙、病情評估中的價值。
1.1 一般資料收集2017年10月至2021年10月我院收治的102例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組,納入標準:①均符合缺血性腦卒中的相關診斷標準[5];②臨床病例資料齊全;③發(fā)病時間<7 d;④未合并其他免疫學疾病者。排除標準:①短暫性缺血發(fā)作;②近3個月內(nèi)服用過多巴胺類、抗癲癇類或其他可能本次研究結果的藥物;③中途退出者;④合并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等嚴重原發(fā)性疾病者。研究組男63例,女59例,年齡65~95歲[(81.95±6.11)歲]。同期在我院體檢的正常人83例作為對照組,男48例,女35例,年齡66~94歲[(80.63±5.09)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空腹抽取受檢者3 ml外周靜脈血,溫室下靜置10 min,于4 ℃離心機進行離心,離心條件為3000 r/min 10 min,分離上層血清,立即送檢或-20 ℃低溫保存待檢。試劑盒均購自德國羅氏診斷有限公司。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檢測Cys-C水平;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檢測Aβl-42;雙抗體夾心法檢測IGF-1。
1.3 評估標準認知功能障礙評估[6]: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評估,該量表共包括視空間能力、命名能力、注意力等7個項目,總分30分,當總分<26分,提示患者存在認知功能障礙。伴認知功能障礙者46例(障礙組),不伴認知功能障礙者56例(無障礙組)。病情評估:采用美國國立衛(wèi)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HISS)評估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7]。NHISS評分:≤15分為輕度損傷(n=24,輕度組);16~30分為中度損傷(n=37,中度組);30~45分為重度損傷(n=41,重度組),分數(shù)越高則表示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越明顯,病情越嚴重。
1.4 觀察指標①比較兩組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②比較有無認知功能障礙腦卒中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③比較不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④分析血清Cys-C、Aβl-42及IGF-1診斷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價值。
1.5 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描述,兩組間比較行t檢驗,多組間比較行方差分析;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行χ2檢驗;采用ROC曲線分析Cys-C、Aβl-42及IGF-1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價值。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研究組Cys-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Aβl-42及IGF-1水平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研究組和對照組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 (mg/L)
2.2 缺血性腦卒中有無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障礙組Cys-C水平明顯高于無障礙組,Aβl-42及IGF-1水平低于無障礙組(P<0.05)。見表2。
表2 缺血性腦卒中有無認知功能障礙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
2.3 缺血性腦卒中不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缺血性腦卒中不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患者血清Cys-C水平比較: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輕度組>中度組>重度組(P<0.05)。見表3。
2.4 Cys-C、Aβl-42及IGF-1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價值分析ROC曲線結果顯示,Cys-C、Aβl-42及IGF-1三者聯(lián)合檢測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曲線下面積(AUC)、敏感度、特異度分別為0.919、0.852、0.899,均明顯高于各項單一檢測。見表4、圖1。
表3 缺血性腦卒中不同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患者血清Cys-C、Aβl-42及IGF-1水平比較
表4 Cys-C、Aβl-42及IGF-1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價值
圖1 Cys-C、Aβl-42及IGF-1診斷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ROC曲線圖
據(jù)資料顯示,約半數(shù)以上的老年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可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臨床以記憶缺損、運動遲緩及注意力下降等為主要表現(xiàn),部分患者還可出現(xiàn)抑郁等精神癥狀[8]。研究證實,認知功能障礙是影響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預后生活質量不佳的主要原因,若治療不及時或效果不佳會給社會與家庭造成嚴重負擔[9]。及早篩查評估缺血性腦卒中患者認知功能障礙、評估病情對改善患者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Cys-C屬于一種低分子量非糖化堿性蛋白質,主要存在于人體體液中。Cys-C因其分泌量較為恒定,幾乎不易受患者肌肉量、飲食、性別及年齡等因素的影響。最近報道指出,Cys-C與機體某些生理、病理過程存在緊密聯(lián)系,主要通過抑制組織蛋白酶參與人體各類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10]。有研究發(fā)現(xiàn)血管性癡呆患者血漿中Aβl-42存在異常表達Aβl-42,且該因子具有較強的聚集性,較低含量可對腦組織造成損傷[11]。IGF-1則屬于單鏈堿性蛋白,是促進長骨干骺端生長板成骨細胞及軟骨細胞分裂、增殖的直接刺激因子,對下丘腦生長激素釋放激素的合成具有負反饋調節(jié)作用。亦有研究顯示,IGF-1對正常組織細胞的增殖、分化、再塑及維護十分重要,在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12]。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Cys-C水平高于對照組,Aβl-42及IGF-1水平低于對照組,說明Cys-C、Aβl-42及IGF-1在缺血性腦卒中發(fā)生、發(fā)展中起一定作用。另外本研究通過將缺血性腦卒中患者根據(jù)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分為輕、中、重度組,結果發(fā)現(xiàn),隨神經(jīng)缺損程度加重,Cys-C水平逐漸增高,Aβl-42、IGF-1水平則逐漸降低。提示Cys-C、Aβl-42及IGF-1水平對判斷病情嚴重程度具有重要意義。相關研究指出,Cys-C、IGF-1濃度變化與缺血性腦卒中并發(fā)認知功能障礙密切相關[13]。Tofighi等[14]發(fā)現(xiàn), Aβl-42可間接起到調節(jié)血管的作用,改變腦血流,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嚴重,進而出現(xiàn)損傷,導致認知功能障礙。本研究中,與不伴認知功能障礙的患者相比,伴認知功能障礙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Cys-C水平更高,Aβl-42、IGF-1水平更低,與上述文獻報道相符,動態(tài)監(jiān)測患者Cys-C、Aβl-42及IGF-1水平,可有效監(jiān)測認知功能障礙。且進一步ROC曲線分析顯示,聯(lián)合檢測Cys-C、Aβl-42及IGF-1的AUC明顯高于各項單一檢測,可見,三者聯(lián)合檢測對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的診斷效能強于各項指標單獨檢測。
綜上,Cys-C、Aβl-42及IGF-1水平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存在異常表達,可能成為診斷缺血性腦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評估患者病情的參考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