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偉
蘇州華碧微科檢測技術有限公司 江蘇省蘇州市 215024
公路貨運是交通運輸的重要組成部分,尤其是在短途貨物集散運轉上相比較于鐵路貨運、航空運輸以及船舶運輸具有更大的便捷、靈活性。而且從投資、準入條件等角度來看,公路貨運的投資更小、準入條件更低。老百姓的觀念中貨車買回來就是“多拉快跑”賺錢的,頂多出車前“踩踩”剎車就當做全車的檢查了,對于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問題常?!昂雎浴倍^,缺乏安全意識形態(tài)。本文通過對三起真實交通事故成因的調查分析,找出重型貨車出車前安全檢查的“忽略點”、“遺漏項”。
2019年01月25日16時15分左右,一輛重型倉柵式貨車沿道路由北向南行駛突然駛入對向車道,與相對方向行駛的電動自行車發(fā)生碰撞后沖入道路,撞擊到樹木后停止。
2.2.1 車輛現場調查
駕駛艙前側靠左位置可見新鮮的殼體缺損痕跡,殼體受機械外力凹陷變形(呈上下方向);殼體缺損、變形位置內側結構、零部件未檢見存在明顯的、新鮮缺損、變形痕跡,如圖1所示。
圖1 車輛外觀形貌
2.2.2 車輛轉向系統(tǒng)現場調查
車輛前軸采用雙轉向軸,轉向操縱機構、轉向助力器、轉向傳動機構等轉向機構零部件未見缺失。轉向傳動軸與轉向助力器連接位置可見油泥附著,轉向助力器底部可見液體滲出,其余液壓管路未見漏液、滲液等異?,F象,二軸轉向液壓桿未見陳舊性裂紋、損傷等異?,F象。進行動態(tài)檢查,向左、向右轉動方向盤,方向盤轉動過輕,且向左、向右轉向時未見限位現象,方向盤無自動回位能力,方向盤轉動時轉向軸未見隨同轉動,如圖2所示。
圖2 轉向系統(tǒng)代表性照片
2.2.3 車輛轉向傳動機構現場調查
車輛轉向節(jié)及臂,轉向橫、直拉桿及球銷等零部件未見缺失,且連接可靠,無松曠、干涉等現象;未檢見裂紋、損傷及拼焊等異常現象,如圖3所示。
圖3 轉向傳動機構代表性照片
2.2.4 車輛轉向操縱機構現場調查
方向盤位于駕駛艙左側,未見方向盤存在變形損傷現象,轉向軸、轉向傳動軸、轉向助力器未見缺失,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內花鍵端口)與轉向軸下端花鍵軸(外花鍵端口)脫離,轉向傳動軸下端萬向節(jié)與轉向助力器上端連接可靠,無松曠。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鍵齒長約25.71mm;內花鍵表面未檢見潤滑油、潤滑脂等潤滑材料,花鍵齒中部、下部銹蝕,花鍵套下方十字軸表面附著有大量銹屑,部分花鍵齒已磨損,且花鍵套內側可見一處向下彎折的鐵片,花鍵表面可見銀色鐵屑。轉向軸下端花鍵軸,鍵齒長約33.80mm;外花鍵表面未檢見潤滑油、潤滑脂等潤滑材料,花鍵齒下部可見銹蝕痕跡,部分花鍵齒已磨損,花鍵表面可見劃擦痕跡,如圖4所示。
圖4 轉向操縱機構代表性照片
(1)車輛轉向操縱機構、轉向助力器、轉向傳動機構等轉向機構零部件未見缺失;向左、向右轉動方向盤,方向盤轉動過輕,且向左、向右轉向時未見限位現象,方向盤無自動回位能力,方向盤轉動時轉向軸未見隨同轉動(即車輛轉向系統(tǒng)存在故障)。
車輛轉向節(jié)及臂,轉向橫、直拉桿及球銷等零部件未見缺失,且連接可靠,無松曠、干涉等現象;未檢見裂紋、損傷及拼焊等異常現象(即排除車輛轉向傳動機構存在故障)。
車輛方向盤位于駕駛艙左側,未見方向盤存在變形損傷現象,轉向軸、轉向傳動軸、轉向助力器未見缺失,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內花鍵端口)與轉向軸下端花鍵軸(外花鍵端口)脫離,轉向傳動軸下端萬向節(jié)與轉向助力器上端連接可靠,無松曠。
由上述分析可知,車輛轉向系統(tǒng)故障,因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內花鍵端口)與轉向立柱下端花鍵軸(外花鍵端口)脫離所致。
(2)車輛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鍵齒長約25.71mm;內花鍵表面未檢見潤滑油、潤滑脂等潤滑材料;花鍵齒中部、下部銹蝕,花鍵套下方十字軸表面附著有大量銹屑,部分花鍵齒已磨損,且花鍵套內側可見一處向下彎折的鐵片,花鍵表面可見銀色鐵屑。轉向軸下端花鍵軸鍵齒長約33.80mm,外花鍵表面未檢見潤滑油、潤滑脂等潤滑材料,花鍵齒下部可見銹蝕痕跡,部分花鍵齒已磨損,花鍵表面可見劃擦痕跡。
由上述分析可知,花鍵銹蝕時間較長,內、外花鍵長時間無潤滑油、潤滑脂等潤滑材料進行潤滑,加速內、外花鍵相對運動時的花鍵齒磨損,內、外花鍵嚙合間隙變大;花鍵套內側鐵片向下彎折(即受向下的機械外力擠壓)、內花鍵表面銀色鐵屑及外花鍵表面劃擦痕跡可知,花鍵軸與花鍵套長期嚙合不完全。再結合車輛駕駛艙前側靠左殼體缺損、變形位置內側結構、零部件未檢見存在明顯的、新鮮缺損、變形痕跡分析,可以排除車輛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內花鍵端口)與轉向軸下端花鍵軸(外花鍵端口)脫離因事故碰撞所致。
綜合所述,車輛轉向傳動軸上端花鍵套與轉向軸下端花鍵軸存在陳舊性的嚙合不完全的痕跡特征,導致車輛在行駛過程中轉向力不足或者缺失。
2021年03月08日,一輛重型半掛牽引車牽引一輛滿載貨物的平板半掛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車輛后橋中軸右側外側輪胎突然脫落導致車輛偏離車道,其尾部被一輛小型轎車追尾。
3.2.1 車輛現場調查
車輛后橋中軸右側外側輪胎爆胎虧氣,輪轂固定螺栓已更換,如圖5所示。
圖5 車輛輪胎損壞部位
3.2.2 委托人提供的螺栓現場調查
對委托人提供的螺栓(共10個)進行編號,依次標記為1~10號,分別對其進行檢測、分析可知:1號~4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中部位置變窄,變窄位置螺紋磨損;斷口新鮮,斷面整體呈銀灰色,較光滑,表面未見明顯銹蝕痕跡;5號、6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斷口新鮮,斷面整體呈銀灰色,較光滑,表面未見明顯銹蝕痕跡;7號~9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斷面整體呈一半銀灰色、一半黃褐色(銹蝕),銀灰色部分較光滑,黃褐色(銹蝕)部分較粗糙;黃褐色(銹蝕)部位表面可見點狀分布的紅褐色銹蝕痕跡;10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斷面呈黃褐色(銹蝕),且較為粗糙;黃褐色(銹蝕)部位表面可見紅褐色銹蝕痕跡以及黑色銹蝕痕跡。如圖6所示。
3.2.3 委托人提供的事故現場照片分析
根據委托人提供的事故現場照片復制件分析可知:車輛后橋中軸右側外側輪胎脫落;脫落輪轂螺栓斷裂破損,部位斷裂螺栓斷面呈銀灰色,較光滑;可見一個斷裂螺栓斷面呈黃褐色,較粗糙;與其順時針相鄰的一個斷裂螺栓斷面呈一半銀灰色、一般黃褐色。如圖7所示。
圖7 事故現場照片
(1)1號~4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中部位置變窄,變窄位置螺紋磨損;斷口新鮮,斷面整體呈銀灰色,較光滑,表面未見明顯銹蝕痕跡;5號、6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斷口新鮮,斷面整體呈銀灰色,較光滑,表面未見明顯銹蝕痕跡。
由上述分析可知,1號~6號螺栓下段螺桿斷面整體呈銀灰色,較光滑,且表面未見明顯的銹蝕痕跡,即痕跡較新鮮,符合器物新近切割所致痕跡特征。
(2)1號~4號螺栓下段螺桿中部位置變窄,變窄位置螺紋磨損;7號~9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斷面整體呈一半銀灰色、一半黃褐色(銹蝕),銀灰色部分較光滑,黃褐色(銹蝕)部分較粗糙;黃褐色(銹蝕)部位表面可見點狀分布的紅褐色銹蝕痕跡;10號螺栓外表面銹蝕,下段螺桿斷面呈黃褐色(銹蝕),且較為粗糙;黃褐色(銹蝕)部位表面可見紅褐色銹蝕痕跡以及黑色銹蝕痕跡。
由上述分析可知,1號~4號螺栓下段螺桿中部磨損變窄,即受客體物長期刮擦磨損所致;7號~10號螺栓下段螺桿斷面均可見呈黃褐色的、表面粗糙的銹蝕痕跡,即7號~10號螺栓下段螺桿均存在陳舊性的斷裂面。其中7號~9號螺栓下段螺桿陳舊性斷面部位可見點狀分布的紅褐色銹蝕痕跡,10號螺栓下段螺桿陳舊性斷面可見紅褐色銹蝕痕跡以及黑色銹蝕痕跡,即10號螺栓下段螺桿斷裂缺失時間較7號~9號螺栓下段螺桿斷裂時間更久,符合在事故之前既已發(fā)生斷裂并缺失。
委托人提供的1~10號螺栓下段均為車輛后橋中軸右側外側輪胎安裝緊固螺栓。
綜上所述,車輛后橋中軸右側外側輪胎脫落系輪轂螺栓斷裂、缺失所致,輪轂螺栓存在陳舊性斷損痕跡。
2021年09月24日下午18時30分,在高速106K+600米處,安徽籍大貨車被同方向宿遷籍小型轎車追尾后,側翻沖到對向車道,與對向車道無錫籍小車相撞。
4.2.1 車輛現場調查
駕駛艙與底盤分離,駕駛艙板體多處變形;車輛前軸采用雙轉向軸(液壓助力),第一車橋(主轉向軸)、第二車橋(副轉向軸)與底盤斷裂分離;車體后側左部、車體左側后部可見受機械外力彎折變形痕跡,變形部位表面可見大面積刮擦痕跡,見圖8所示。
圖8 車輛外觀形貌
4.2.2 第二車橋及其板簧安裝支架總成現場調查
對車輛第二車橋及其板簧安裝支架總成進行現場調查:橋軸完好未見斷裂破損、變形等現象,中心U型螺栓安裝完好,左、右兩側鋼板彈簧未見脫落、缺失;車架右側縱梁前板簧支架總成與車架連接螺栓斷裂破損,斷口新鮮,表面銹蝕均勻呈橘黃色,支架總成脫落。
車架右側縱梁后板簧支架總成安裝完好,車橋右側主鋼板彈簧卷耳位置斷裂破損,斷口新鮮。
車架左側前板簧支架總成右側螺栓固定孔洞斷裂破損,斷口處檢見新舊不一的銹蝕痕跡,表面銹蝕呈橘黃色、紅褐色,斷口內側邊緣可見磨損痕跡;車架左側前板簧支架總成左側螺栓固定孔洞邊緣可見呈外擴趨勢的磨損痕跡,安裝基面可見圓形磨損痕跡;車架左側后板簧支架總成自與車架連接板體處斷裂破損,斷口平齊、新鮮,表面銹蝕均勻呈橘黃色;支架總成與車架連接螺栓斷裂破損,斷口新鮮,表面銹蝕均勻呈橘黃色。見圖9所示。
圖9 第二車橋痕跡特征
(1)第二車橋橋軸完好未見斷裂破損、變形等現象,中心U型螺栓安裝完好,左、右兩側鋼板彈簧未見脫落、缺失;車架右側縱梁前板簧支架總成與車架連接螺栓斷裂破損,斷口新鮮,表面銹蝕均勻呈橘黃色,支架總成脫落;車架右側縱梁后板簧支架總成安裝完好,車橋右側主鋼板彈簧卷耳位置斷裂破損,斷口新鮮;車架左側后板簧支架總成自與車架連接板體處斷裂破損,斷口平齊、新鮮,表面銹蝕均勻呈橘黃色;支架總成與車架連接螺栓斷裂破損,斷口新鮮,表面銹蝕均勻呈橘黃色。
由上述檢見分析可知,第二車橋右側及其右側板簧安裝支架總成斷口均為新鮮斷口,斷口銹蝕呈橘黃色(新鮮銹蝕,新近形成),即上述位置部件斷損痕跡符合事故所致的痕跡特征。
(2)車架左側前板簧支架總成右側螺栓固定孔洞斷裂破損,斷口處檢見新舊不一的銹蝕痕跡,表面銹蝕呈橘黃色、紅褐色,斷口內側邊緣可見磨損痕跡;車架左側前板簧支架總成左側螺栓固定孔洞邊緣可見呈外擴趨勢的磨損痕跡,安裝基面可見圓形磨損痕跡。
由上述檢見分析可知,第二車橋左側前板簧支架總成斷口表面銹蝕呈橘黃色、紅褐色(陳舊性銹蝕),斷口邊緣可見磨損且另一側對應孔洞存在外廓磨損現象,即上述位置部件存在陳舊性斷裂銹蝕的痕跡特征。
綜上所述,車輛第二車橋左側前板簧支架總成存在陳舊性斷裂銹蝕痕跡,非事故所致。
本文通過對三起真實交通事故成因的調查分析,找出重型貨車出車前安全檢查的“忽略點”、“遺漏項”:轉向、車輪、車橋。這些部件都是駕駛者一眼可見的,卻都是駕駛者往往忽略的,更是最容易形成隱患的。望廣大車友們,重視起出車前的安全檢查。
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guī)范,親人兩行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