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曉麗
福建體育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福州 350003
隨著人們的生活節(jié)奏的不斷加快,人際交往等問題的存在導致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不斷加劇,僅依靠心理健康課程難以有效疏導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需不斷拓展更寬闊的渠道,解決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而體育鍛煉則是行之有效的途徑之一,在體育鍛煉中提高身心健康水平,預防身體與精神疾病產生,對于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具有積極作用。
心理健康與身體健康相比是基于人的健康內涵進一步拓展和升華而形成的,個體身體健康可以借助儀器和工具進行度量,然而個體心理健康卻很難真正獲得準確的度量結果,缺少心理健康的衡量標準。心理健康是個體在高級神經功能正常的情況下,表現(xiàn)出平衡、穩(wěn)定的內心世界及健全人格,能夠以社會所認可的方式適應外部發(fā)展環(huán)境。通常情況下,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認定主要包括健全的人格、正常的智力、正確自我認知、情緒的和諧穩(wěn)定、人際關系良好、心理行為特點等。大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對其個體發(fā)展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只有具備良好的心理健康水平,才能順利完成學業(yè),獲得健康全面的發(fā)展。
在網絡技術的影響下,大學生的生活方式發(fā)生巨大轉變。受到社會、家庭以及學校等諸多因素影響,當代大學生在學習、生活、人際交往以及就業(yè)的過程中面臨較大的精神壓力和心理壓力,導致部分演變?yōu)樾睦斫】祮栴}。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發(fā)展趨勢不容樂觀,亟須加強學校對該方面的重視度,才能疏解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促進個體獲得健康長遠發(fā)展。根據(jù)相關調查研究顯示,我國大學生群體中,約有20.23%的大學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問題,且由于對心理健康問題的控制力度不足,導致部分學生心理健康問題愈加嚴重,成為大學生退學、輟學等的主要原因。
生命不息,運動不止,人類的生活與運動存在密不可分的關聯(lián)。積極參與體育鍛煉,對大學生的腦部智力發(fā)展具有良好的鍛煉作用,能夠通過鍛煉為人體提供更為充足的養(yǎng)分,繼而加快思維運轉速度,增強大學生的想象力與記憶力。由于大學生面臨較大的精神壓力,參與體育鍛煉活動能夠幫助學生緩解精神壓力。特別是當前大學生面臨較大的升學和就業(yè)競爭壓力,為獲得良好的發(fā)展,諸多大學生長期保持高度神經緊繃狀態(tài),繼而產生了較大的心理疲勞。適度參與體育鍛煉能夠有效緩解由于用腦過度而引發(fā)的疲勞,降低學生的精神壓力和生活壓力,促進腦部智力的開發(fā)與發(fā)展。此外,在體育鍛煉的過程中,使體力與腦力活動的有效結合,對人體中的神經能夠產生刺激作用,進而對神經系統(tǒng)形成有效調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內在學習潛能,使其具備較高的學習能力,進一步提高學生學習效率與學習質量。由于體育鍛煉活動是身體與肢體的協(xié)調活動,所以在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保持注意力的高度集中,并且對外界事物的變化做出迅速判斷,進而實現(xiàn)活躍思維,增強觀察和實踐能力。
伴隨我國經濟不斷發(fā)展,人們日常生活條件得到很大改善,當代大學生多為獨生子女,父母對其日常生活給予過多的保護和溺愛,導致大學生在成長經歷中鍛煉相對不足,難以累積豐富的生活經驗,無法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較強的抗壓能力。當代大學生在高校生活中學習壓力有所減輕,但學業(yè)任務仍然十分沉重,且進入大學后許多大學生缺少清晰的學習目標和學習動力,導致產生了諸多不良情緒,甚至許多大學生陷入焦慮和抑郁之中。這些心理健康問題不僅會影響大學生的發(fā)展和成長,同時也會引發(fā)失眠、情緒暴躁、自我懷疑等生理反應,導致出現(xiàn)過激行為,甚至走向違法犯罪的極端道路。通過參與體育鍛煉活動能夠有效緩解大學生的焦慮和抑郁,避免情緒產生較大波動,實現(xiàn)身心健康和協(xié)調發(fā)展。另外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活動過程中,人體會產生多肽物質,這對于其不良情緒的感知和改善,能夠起到調節(jié)中樞神經系統(tǒng)的作用,使大學生在體育鍛煉中感受輕松感和愉悅感,更好的調整不良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
伴隨網絡信息技術的高速發(fā)展,互聯(lián)網成為當代大學生日常人際交往的主要方式。大學生習慣通過微信、QQ 等網絡社交媒體平臺進行交流,雖然提高了交流的時效性和便捷性,但由于群體活動相對減少,導致同學之間缺少面對面交流情感的機會,十分容易造成人際關系疏離。然而大學生通過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能夠突破局限于網絡的封閉式人際交往模式,使大學生提升人際溝通能力,改善當前的人際關系現(xiàn)狀,通過與同學交流舒緩自身心理壓力。大學生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鍛煉,能夠接觸來自不同行業(yè)、不同年齡的社會群體和體育愛好者,彼此的溝通交流同樣是情感宣泄和傾訴的過程。和志同道合者成為朋友,進一步擴大人際交往范疇。大學生在展開人際交往的過程中,可以積極學習他人優(yōu)勢和長處,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綜合能力。通過不斷擴大交際范疇,提高自身人際交往能力來改善心理健康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堅強的意志品質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呈正相關,二者發(fā)揮著相輔相成和相互促進的作用。堅強的意志品質和良好的思想作風是大學生心理健康的重要體現(xiàn)。體育鍛煉是通過參與體育運動來提高心理健康水平,需要學生秉持良好的自控力并長期堅持,這對大學生堅強意志品質形成具有積極作用,能夠促進學生始終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tài),實現(xiàn)身心健康發(fā)展。另外由于體育運動中包含諸多競技類項目,大學生參與競技類體育項目的過程中,能夠形成吃苦耐勞和團結協(xié)作的良好品質。例如馬拉松能夠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永不言棄的意志品質,幫助其逐步克服心理層面的層層障礙。再如籃球比賽,在參與籃球比賽的過程中,大學生需要團結合作,在體育競爭的過程中增強運動自信心,有效培養(yǎng)大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和團結合作能力,這也是改善和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方法。
由于體育鍛煉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因此高校在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需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將心理健康教育有機融入其中,深入挖掘體育教材中蘊含的心理健康教育內容,不斷增強體育課程教學的趣味性,使大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只有教師層面加大重視度,并在教學中積極引導和培養(yǎng)學生體育鍛煉意識和習慣,增強大學生終身體育鍛煉的意識,才能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另外,校園是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重要場所,在對大學生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的過程中,應充分發(fā)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打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體育意識與體育精神。還可以在高校內定期開展體育與健康專題講座、知識競賽,豐富校園文化活動內容和形式,使大學生充分認知體育鍛煉與心理健康之間的關聯(lián)性,在日后生活中積極利用課余時間參與體育鍛煉,形成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保持身心愉悅。
學生是否能夠積極參與體育鍛煉,與體育教師的引導具有重要關系。為了更好地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體育教師要提高自身的個人修養(yǎng)、人格魅力以及運動能力,為學生樹立良好的榜樣形象,使學生在教師的影響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在運動中感受樂趣,激發(fā)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積極性。只有大學生真正身心受益,才能更好地發(fā)揮體育鍛煉,促進學生形成健康心理的作用。另外課堂教學是高校開展體育教育的重要途徑,當前體育課堂教學主要以體育技能講解為主,心理健康教育知識融入相對較少。所以,高校體育教師應積極推動課堂教學模式改革,采取有效方法,將心理健康專業(yè)知識和心理疏導方法傳授給學生,實現(xiàn)體育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機結合,促進學生在體育鍛煉下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作為高校體育教師,在引導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應充分了解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現(xiàn)狀以及心理特征,繼而在教學實施的過程中,結合大學生個體差異性有針對性地進行培養(yǎng),使學生形成正確的自我認知和積極樂觀的生活態(tài)度。同時體育教師可以借助體育競賽鍛煉大學生的意志品質,使大學生形成頑強拼搏、勇于挑戰(zhàn)自我的精神。在競賽中要培養(yǎng)學生勝不驕敗不餒的良好心態(tài),增強當代大學生面對挫折的能力,使其學會自我疏導,并在參與體育鍛煉中形成良好意志品質。課外體育活動對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而言至關重要,也是培養(yǎng)大學生交際能力的有效途徑。所以,高校應加大對體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建設能夠滿足大學生日常參與體育鍛煉需求的體育場地,并在高校內組織體育協(xié)會、俱樂部以及代表隊,利用課余時間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競賽或鍛煉活動,吸引大學生積極參與,不斷拓寬自身的人際交往空間。在團隊合作的過程中,增強自身在人際交往方面的適應能力,繼而有效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障礙和問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一方面,高校在開展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應根據(jù)不同大學生的不同心理狀態(tài),為其選擇相適應的體育鍛煉活動,繼而不斷提高大學生的意志力和自信心。只有大學生參與的體育鍛煉項目和內容與自身運動能力相匹配,學生才能以飽滿的熱情和積極性投入體育鍛煉活動,并在實踐中感受運動帶來的快樂,繼而充分發(fā)揮體育鍛煉,解決大學生心理健康問題。另一方面,在體育教學實施過程中,每個班集體中均有心理素質不穩(wěn)定、心理相對脆弱的學生,主要表現(xiàn)為參與體育鍛煉活動自主性和積極性較差,缺少自信心。針對這類學生而言,高校體育教師需給予更多地關心和關愛,在體育訓練的過程中,可以適當降低練習難度和要求,幫助其循序漸進提高體育能力,并在學生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獎勵和表揚,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除此之外,在課堂教學結束后,體育教師可以多與這類學生談心,可以相約共同跑步或其他體育鍛煉項目,在運動中幫助學生放松和釋放自我,不斷減輕學生的心理負擔和壓力,使其在日后的體育鍛煉活動中體現(xiàn)出較強的主體意識和主動精神,借助體育鍛煉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綜上所述,體育鍛煉對提升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具有積極作用,大學生在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能夠有效開發(fā)大腦智力、調節(jié)心理情緒、改善人際關系并形成堅強的意志品質,這對于個體身心健康發(fā)展具有積極意義。高校方面應不斷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度,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著力提高體育教師的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特點和現(xiàn)狀,積極利用好課堂教學渠道,并為學生組織豐富的體育鍛煉活動,保證與大學生的心理承受力相契合,真正解決心理健康問題,切實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