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221116 徐州市銅山區(qū)中醫(yī)院護理部,江蘇徐州
標準化患者教學是近年來臨床教學實踐改革的熱點,經過標準化選擇、系統化培訓的模擬患者具有良好的依從性和反復使用性,解決了臨床患者抵觸、不配合的問題[1-2]。同時能夠以教學需求為基礎,設計典型案例,給學習者創(chuàng)造更加真實的效果。為了全面提高三年內護士的綜合素質和評判性思維能力,根據普外科臨床特點和教學實際,科室引入了標準化患者教學模式,分析其在普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擇2019年3月-2020年3月徐州市銅山區(qū)中醫(yī)院接收的32 名三年內護士作為對照組;選取2020年4月-2021年4月接收的32名三年內護士作為觀察組。對照組均為女性,年齡20~24 歲,平均(22.14±1.53)歲;學歷水平:大專14 名,本科18 名。觀察組均為女性,年齡21~23 歲,平均(22.07±0.84)歲;學歷水平:大專13 人,本科19 人。兩組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方法:對照組采用傳統普外科培訓教學法,科室根據三年內護士規(guī)范化培訓計劃,全面落實培訓任務,使其掌握護理規(guī)章制度、人員職責、工作流程、操作規(guī)范等??苾戎付▽iT帶教教師,循序漸進完地成帶教工作。帶教采取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操作示范和臨床考核相結合等方式,傳授普外科護理相關理論知識和護理操作技巧。臨床實踐階段,帶教老師帶領護士在病房內面對真實患者,選擇典型病例進行相應的護理操作,在帶教老師的監(jiān)督和指導下,由護士完成一些基本的簡單護理操作。觀察組給予標準化患者教學法進行護理培訓。①成立標準化患者培訓團隊:科內成立標準化患者培訓團隊,選擇5名帶教教師,均為本科學歷,>6年護理實踐教學經驗。工作內容包括篩選標準化患者、制定并實施培訓計劃、設置教學內容、編制護理實踐病例、細化病例的情景布置及劇情模擬、列出常見護理難題及規(guī)范處理等。②明確培訓內容:通過培訓計劃中特定的情景設置培訓內容,培訓護士評估、診斷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溝通能力和人文關懷。③編寫護理實踐情景案例:確定3 個常見的普外科典型病例,包括腸梗阻、胃穿孔及膽囊結石術后,針對不同病例設定培訓目標,確定標準化患者及情景描述,編寫過程中,要注意場景、內容以真實的護理問題為依據,才能使所設計的目的能夠達成。在實際操作中設定多種情景變化,并針對性地列出操作要點、解決方案等。最后設計操作標準流程、操作考核評價表及相關提問要點,以便對護士培訓效果進行評價[3]。④標準化患者培訓:選取符合要求的醫(yī)護人員進行標準化患者培訓,共培訓4周。標準化患者不僅要掌握相應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操作,同時要熟悉腳本,深入分析,對患者的語言、情緒、動作真實模擬。⑤課堂實施:課前教師要將案例所涉及的操作流程、操作考核評價表發(fā)給護士。課上由標準化患者模擬患者,并由教師全程示范護理操作,實施標準化患者演示護理評估流程。教師示范后,將護士分為4 組,每組分配1名標準化患者,以小組為單位開展護理實踐操作。由標準化患者對護士的操作進行指導、評價,同時護士對標準化患者的模擬水平進行評價,且標準化患者進行自我評價。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4]。
觀察指標:①考核成績:在護士完成普外科護理實踐教學的全部內容后,對其進行相應的培訓考核,包括理論考試、操作考試,并結合平時表現對護士進行打分而形成平時成績,其中理論考試滿分50 分,操作考試滿分40 分,平時成績10 分,共計100 分,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護理學習效果越好。②綜合能力:在護士完成普外科護理實踐教學的全部內容后,采用自制問卷對護士的綜合能力進行評估,包括普外科知識掌握程度、評判性思維養(yǎng)成、自學能力提升、學習興趣激發(fā)、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等項目,每項4個條目,每條目計分范圍1~5分,每項滿分20分,總體滿分100分,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綜合能力越強。③操作失誤情況:統計護士培訓期間操作過程中出現的失誤情況,包括病史評估不充分、無菌觀念不強、管道護理不規(guī)范、治療性溝通不足、操作流程不熟練等,操作失誤發(fā)生率=操作失誤例數/總例數×100%。④滿意度:對護士的滿意度進行調查,調查內容包括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接受度、教學難易度,其中教學質量40 分、教學方法接受度30 分、教學難易度30 分,得分越高說明護士的培訓滿意度越高。
統計學方法:數據應用SPSS 22.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兩組護士考核成績比較:觀察組護士的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平時成績及總成績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士考核成績比較(±s,分)
表1 兩組護士考核成績比較(±s,分)
組別n理論成績操作成績平時成績總成績觀察組3245.37±3.6835.05±2.198.37±1.2688.67±4.08對照組3236.42±4.2829.17±3.286.15±2.0271.92±5.13 t 8.9698.4335.27414.455 P<0.05<0.05<0.05<0.05
兩組護士綜合能力評分比較:觀察組護士普外科知識掌握程度、評判性思維養(yǎng)成、自學能力提升、學習興趣激發(fā)、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提高評分和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護士綜合能力評分比較(±s,分)
表2 兩組護士綜合能力評分比較(±s,分)
組別n 普外科知識掌握程度 評判性思維養(yǎng)成 自學能力提升 學習興趣激發(fā) 溝通能力及團隊協作能力提高總分觀察組 3217.24±1.1316.15±3.0818.13±0.9116.79±2.1517.68±1.2686.37±8.28對照組 3214.07±3.6912.19±3.5715.17±3.3314.46±3.0413.22±2.9469.47±6.24 t 4.6464.7514.8503.5397.8879.220 P<0.05<0.05<0.05<0.05<0.05<0.05
兩組護士操作失誤情況比較:觀察組護士病史評估不充分、無菌觀念不強、管道護理不規(guī)范、治療性溝通不足及操作流程不熟練的發(fā)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士操作失誤情況比較[n(%)]
兩組護士滿意評分比較:觀察組護士對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接受度、教學難易度的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士滿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護士滿意評分比較(±s,分)
組別n教學質量教學方法接受度 教學難易度觀察組 3234.14±2.2725.39±2.7627.86±2.85對照組 3223.22±3.4618.31±3.4219.51±3.47 t 14.9279.11310.519 P<0.05<0.05<0.05
標準化患者是指經過標準化、系統化培訓后,能準確表現患者的實際臨床問題的正常人或患者,同時具備模擬者、評估者和教師三重功能,是當前醫(yī)學教學領域中非常主要的一種教學方法[5]。
通過開展標準化患者教學法,觀察組護士各項考核成績顯著高于實施傳統培訓的對照組,表明標準化患者教學法可提升護士的護理實踐培訓效果。觀察組護士綜合能力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表明標準化患者教學法可顯著提升護士的綜合能力。觀察組護士在培訓期間的病史評估不充分、無菌觀念不強、管道護理不規(guī)范、治療性溝通不足、操作流程不熟練等操作失誤發(fā)生率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表明標準化患者教學法可提升護士的實踐操作水平。
由此可見,標準化患者教學法在普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有顯著的應用優(yōu)勢。分析原因主要與標準化患者教學法的優(yōu)勢有關:①標準化患者教學法摒棄了傳統教學法“我講你聽、我做你看”的被動式教學弊端,通過模擬普外科患者的方式,讓護士能夠身臨其境,有更多的動手操作機會,更加深刻地體會普外科護理工作的重要性,短時間內掌握普外科護理的工作程序、配合要點、突發(fā)事件處理等內容。②標準化患者教學法有利于提升護士的學習熱情,標準化患者教學法由資深醫(yī)護人員模擬患者,向護士提出專業(yè)護理問題,護士自己通過觀察、問診等方式搜集資料,然后進行評估、診斷、計劃和實施,使護士在培訓中的主體地位得到展現,提高了學習積極性。③標準化患者教學法有利于提升教學雙方的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普外科護理實踐教學中實施標準化患者教學法,提高護士的各項護理成績,減少其操作失誤,同時提升護士的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