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娜
(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qū)大同中心幼兒園 福建廈門 361100)
幼兒園創(chuàng)建課程游戲,即根據教育目標和幼兒需求,創(chuàng)造出可供幼兒實際探索的自由化活動場景,以在活動內容挖掘上,提升幼兒的游戲樂趣,促進幼兒成長?;顒由芍校變簣@游戲的創(chuàng)建,可借助種植實踐活動,并以此為探索主陣地,通過班本主題課程形式,促進幼兒能力發(fā)展,最終探索出解決實際問題的辦法,讓幼兒體驗自我學習的快樂,生成與主題直接關聯的課程[1]?,F就活動生成中幼兒園課程游戲的創(chuàng)建闡述如下。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之后,教師很容易就了解了幼兒的興趣減弱或轉移情況。若幼兒對種植活動不那么熱情,且被其他活動吸引,教師就需要將優(yōu)質的游戲化課程引入教學,引導幼兒積累必要的經驗,并為其提供充足的平臺以展現自己。
對于幼兒教師而言,讓幼兒愉快地參與活動,并以此作為有效手段,來達到鍛煉身體、活躍思維、開發(fā)智力的效果。為發(fā)揮游戲在幼兒認知、情感和動作技能等方面的作用,促進幼兒身心發(fā)展,引導其產生參與感的效果。
幼兒生成課程即幼兒生成活動,是幼兒園課程設置的主要形式之一?!胺N植活動”作為一種重要的活動形式,是幼兒參與一系列與種植有關活動的體現。幼兒生成種植活動的目的,旨在利用植物與人類的密切關系,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發(fā)幼兒保護大自然的情感,并以種植為載體,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基于“全收獲”理念下的幼兒生成性活動對幼兒園課程游戲的創(chuàng)建提供了新的契機。種植活動與游戲密不可分,種植活動的教育意義體現在游戲中。幼兒園通過開展種植活動可以改變單調的游戲形式,豐富游戲內容,培養(yǎng)幼兒的想象力乃至科學素養(yǎng)等提供了可能。同時,對促進幼兒智力開發(fā),為幼兒提供與外界充分接觸機會,利用游戲、種植活動。
對幼兒園現有適合種植的場所進行科學劃分,各班教師根據幼兒興趣點和能力水平,認領相關種植園地。在種植前要做好相關準備工作,包括選擇適合的植物種植土壤及環(huán)境,如幼苗、工具等;針對已認領后的場地,邀請幼兒家長,改變家長固有觀念,開展種植活動。種植開始前,讓參與的幼兒與家長一同觀看植物種植方法,觀看其從萌芽到生長的過程,激發(fā)幼兒對本次種植活動的興趣,鼓勵幼兒積極提問,共同探討種植的經驗。師幼共同梳理種植方法,猜想后續(xù)種植活動開展中可能用到的方法[2]。
科學的課程游戲化與區(qū)域活動的融合策略,為推動區(qū)域游戲活動的高效開展,促進幼兒的身心健康成長提供了可能[3]。教育重點上,由各班教師帶領幼兒在各自的種植園地上,因地制宜,結合季節(jié)特點,開展適宜的種植活動,引導幼兒生成種植課程。為讓幼兒能積極參與社區(qū)環(huán)境“對話”,主動參與植物的相關活動,親身體驗勞動的樂趣,感受美化環(huán)境的意義,激發(fā)愛幼兒園、愛社區(qū)的情感,我大班年級將組織孩子開展“為地球種上愛的種子,為大家建造美的家園”的植樹節(jié)愛樹、護樹活動。通過活動,孩子們了解了“植樹節(jié)的來歷”“植樹與環(huán)?!薄坝嘘P植樹節(jié)的活動”等內容。他們去社區(qū)、街道向居民和行人宣傳,用自己的雙手照顧自己身邊的綠化,從身邊的綠色開始,爭做綠色文明小使者,為美化地球貢獻自身力量。
在活動開始時,教師將幼兒與家長們進行分組,開展種植活動,對每隊種植的成員進行引導,并記錄和留下幼兒和家長們種植過程中最美的瞬間,為后期總結展示留下照片?;顒咏Y束后,讓幼兒和家長以組為單位講述本次種植活動的過程體驗,談談切身感受,合影留念,結束種植活動課程。
實例一:幼兒園
游戲材料:幼苗、工具等。
游戲意義:說起種植活動,幼兒個個都表現得特別興奮。這個游戲不只是讓幼兒體驗種植過程,更是讓其齊心協(xié)力共建和諧種植場所。幼兒在認領的地塊中,通過課程游戲的創(chuàng)建,齊心協(xié)力中構建完善的建設成果。
分析:這次活動為幼兒創(chuàng)造情境并讓幼兒主動參與建設,可促進幼兒科學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教師作為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與幼兒一起創(chuàng)建一個游戲的情景,幫助幼兒進行游戲,讓幼兒體會到應該依靠自己的智慧來解決問題。
即在種植活動準備階段,提前找到適合植物種植的土壤及環(huán)境,種植的苗種/植株及種植環(huán)節(jié)的必備工具。而后再依據家長要求,選取合宜的場地,使此次開展的種植活動別具一格。做好活動開始前的準備工作,即讓參與的幼兒與家長共同觀看植物種植方法,植物從萌芽到生長的全過程,以達到激發(fā)幼兒對本次種植活動的興致。教師在一邊陪同觀看的同時,引導幼兒們激發(fā)其求知欲,鼓勵幼兒積極參與問題,給予幼兒們及時的回答和鼓勵,對于稍有種植經驗的幼兒,也可和他們一同探討種植的經驗。組織幼兒們與家長一同整理種植方法,確定后續(xù)活動中所用到的種植方法?;顒娱_始階段,讓家長們分組開始種植活動,由教師對每隊種植成員加以引導。拍照或攝影流年,記錄和留下親子活動,記錄幼兒和家長種植過程中的最美瞬間?;顒咏Y束后,讓幼兒和家長以組為單位講述本次種植活動的過程體驗,談談切身感受;最后一起合影留念,結束本次活動課程。
(1)以幼兒為中心,打造游戲化課程環(huán)境
幼兒園教師在創(chuàng)建班級環(huán)境時,要以幼兒自身的需求為出發(fā)點,為他們打造游戲化的課程環(huán)境,拉近師幼之間的距離,讓幼兒對班級教學活動更有參與感。面對每個幼兒自身情況的差別,教師要對教學方案進行靈活調整,促進幼兒全面發(fā)展[4]。種植過程中,幼兒會遇到很多很多意料之外的突發(fā)情況,教師不要擔心幼兒的失敗,要予以其更多的關注,如將植物種在房子角落處。教師需指導幼兒對種植的植物加以觀察,先鼓勵幼兒進行猜想,將思考的結果用繪畫、表格等自己喜歡的形式進行表現,再經猜想的結果通過查閱資料、動手實驗等方式進行驗證,師幼共同梳理小結,得出結論。讓幼兒在種植的過程中收獲了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種植的相關知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即把種植過程交給幼兒,避免全程包辦代替,讓幼兒與植物有相互作用的機會,并讓幼兒獲得新的經驗。此外,種植的植物種類應多樣、復雜化,糧食、蔬菜、瓜果、花草等均可。系統(tǒng)規(guī)劃種植活動項目,綜合考慮時令和節(jié)氣,引導幼兒關注植物根、莖、葉、花、果,并在班級活動、混齡活動中,真正將種植納入課程之中。
(2)通過活動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
幼兒園通過采用開展科學活動、語言活動、主題探究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親子活動等多種方法與途徑,讓幼兒進一步了解植物和人類的密切關系,并以此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引發(fā)幼兒保護大自然的情感,進而培養(yǎng)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幼兒種植植物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在幼兒心中都是充滿困惑的,這一階段他們會大膽發(fā)問。針對 幼兒對于不懂的問題詢問教師,如為什么要給植物澆水?種子為什么長的不一樣?諸多問題的提出,實則為幼兒的自發(fā)思考、主動探索提供了經驗借鑒。而這一階段的教師,通過開展的植物活動向幼兒普及種植知識。這一活動進行后,可在幼兒心中撒播智慧的種子,也更能讓他們在種子的成長狀態(tài)觀察中,期盼心中的種子能盡早生根發(fā)芽,早點長成參天大樹,好在樹木底下乘涼,嬉戲玩耍。幼兒等待種子發(fā)芽的階段,對培養(yǎng)幼兒的耐心奠定了條件。
例如,針對小班幼兒開展種植活動,要求根據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采用集體活動方式、親子活動方式、家園聯系方式等開展生活活動,通過該類活動,讓幼兒對大自然中的蔬菜植物有更深入的了解,并能真正體會到種植的樂趣與大自然的美好。通過種植活動的“全收獲”理念,在看看、說說、做做中嘗試感受種植活動的快樂與有趣,從而萌生喜愛大自然的情感。材料支撐上,以班級自然角、園所菜園等為實物資源,以調查表、泡沫箱、種子、過程性展板等為探究工具,讓幼兒通過參與活動照片,幫助幼兒回憶探究過程?;顒宇A設上,通過應用談話法、觀察法、制作標記法等實錄,用以培養(yǎng)幼兒對蔬菜水果的興趣,并能與后續(xù)的種植活動實行有效銜接,或在資料搜集中,加深幼兒認知。
(3)親近自然并以此為幼兒獲取源知識
大自然、大社會是知識的主要來源,讓幼兒在種植園地的活動中親近大自然,根據幼兒特點創(chuàng)設種植環(huán)境,讓幼兒成為種植活動的主人。為了幫助幼兒親近自然,關注周圍環(huán)境,幼兒園在園內開辟了種植園地。在參與種植和管理的過程中,幼兒對很多植物的生長過程有了深入了解,對植物的根、莖、葉、花、果等有了對比性了解,通過各種感官感知植物的特性,發(fā)展觀察能力和比較能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幼兒的審美能力、數量概念、責任意識與同伴的協(xié)作能力、計劃能力等都得到了發(fā)展。
例如,幼兒園通過舉辦“種蒜小能手”活動,讓幼兒親自參與蔬菜種植,讓他們主動探索植物生長的奧秘,并能通過自己動手種植蔬菜,發(fā)現科學種植的樂趣,體驗大自然無窮的奧秘,激發(fā)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
(4)“全收獲”理念下幼兒園種植活動生成對幼兒游戲化課程創(chuàng)建的啟示
《幼兒園教育與教學方法》中指出,要進入物質世界部分的學習,其前提是形成關于物質概念,將其看作是物質,看作是人類思想的杰作及勞動結果。種植是重要的勞動,可以給幼兒帶來很多經驗,這些經驗可以進一步促進種植及其他活動的開展,滿足幼兒親近大自然的需要,增進幼兒對植物的情感,讓幼兒在多樣化、多方式的四季種植活動中,增進對植物及生長發(fā)展過程的了解、生長條件的了解,在選種、栽培、管理、收獲、品嘗、制作等全過程中,獲得多方面的經驗,增進情感和能力。
活動生成中幼兒園課程游戲的創(chuàng)建中,家長資源為活動開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許多有務農經驗的家長作為校園顧問,對幼兒種植提供了專業(yè)的指導。在家園之間,共同構筑了種植區(qū)活動橋梁,便于師生和家長間的“三方對接”,也以該生成活動打破了溝通僵局,讓參與其中的家長理解上更深刻。家長參與校園互動的積極性也能被充分調動和利用起來。
幼兒在種植區(qū)活動中不斷反思、不斷內卷,建構種植課題、種植活動、種植課程,總結種植活動的類型、操作流程、支持策略等。反之,教師在該類活動和實踐中也能不斷進步,更能促進課程化游戲的深入發(fā)展。屆時,教師還要充分思考全學習、全探索、全發(fā)展下的種植區(qū)活動對幼兒專業(yè)能力和成長的促進作用。
總之,幼兒通過參與種植活動,能夠較好地培養(yǎng)觀察力、責任心,同時也在種植的過程中得到了樂趣。教師和幼兒都在期待著綠植一天天長大,等待收獲果實和更多的經驗。活動中,幼兒們滿腔熱情、干得有模有樣,他們互相幫助、相互團結,不僅增強了動手能力、自我服務能力和相互協(xié)作的能力,還培養(yǎng)了尊重勞動、熱愛勞動的觀念,傳承了“勞動最光榮”的美德。
游戲化課程項目的開展中,我們會發(fā)現幼兒園的課程設計較清晰,能很好地促進幼兒發(fā)展。但大多時候,教師在進行實際課程開展時,幼兒往往被動地接受知識,不能積極主動學習。生成性課程將幼兒的生活環(huán)境、游戲及生活相結合,通過促進生成性課堂,使幼兒積極主動學習。
首先,在種樹課程中,以興趣引入問題 。通過觀察,對幼兒們的興趣進行有效價值判斷,真正引入課題;發(fā)現幼兒興趣所在,為真正地幫助幼兒而設計。從幼兒的需求出發(fā),打造游戲化環(huán)境,拉近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距離,這樣才能有效吸引幼兒,才能讓幼兒更好地參與班級游戲活動,實現健康成長;創(chuàng)設不同的班級環(huán)境,增加與幼兒的溝通,了解他們的內心世界,激發(fā)他們參與活動的熱情[5]。
實例2:在開展一堂種植西紅柿的生成性課程時,教師在這一過程中可以進行提問:西紅柿是什么顏色的呢?西紅柿有大有小嗎?那我們又能種多大的呢?這一階段,教師要了解到幼兒感興趣的內容,如此才能順利開展生成性課程。
其次,創(chuàng)建情景,吸引幼兒注意力。這一時期,教師應扮演觀察者、游戲伙伴、支持者的角色,規(guī)劃幼兒教學活動,設計教學內容,保證幼兒安全,讓其進行有效的學習。同時,在游戲課程開展中,教師要多予以幼兒充分的肯定和鼓勵,以促使其更好地學習。教師還應積極地發(fā)現幼兒的好奇心,并在種樹活動中將其作為課堂動力的催化劑,提高生成性課程建設質量。以“三月十二日”的活動課程為例,教師交代具體要求,告訴幼兒:今天是植樹節(jié),我們將為去年種的小樹施肥、澆水,并測量其生長情況,最后為幼兒園的植物施肥、澆水,為環(huán)保出自己的一份力。教師帶領幼兒為小樹量身高,然后為小樹施肥、澆水。帶領幼兒回到班上,讓幼兒畫出自己心中的樹。活動結束后,教師向幼兒介紹植樹節(jié)的相關知識,同時增強幼兒保護環(huán)境、保護大自然的意識,樹立幼兒從身邊的綠色開始,用自己的雙手照顧綠化,從保護身邊的綠色做起,共同創(chuàng)建美好的綠色校園的意識。
再次,借鑒以往成功的經驗。例如,將種植活動的體驗,延伸至語言、儀式、民間游戲、社會活動等教育實踐中?;诨顒由傻挠變簣@游戲課程由此創(chuàng)建,并融合了實操類游戲和幼兒教育的特殊性優(yōu)勢,極富創(chuàng)新價值[6]。而在班級環(huán)境創(chuàng)建中,從幼兒實際出發(fā),尋求合宜的游戲化環(huán)境,并借以拉近幼兒和教師之間的距離,讓其充分參與進去,走入他們的內心世界,為其未來成長奠定堅實的基礎[7]。幼兒園課程游戲化圍繞游戲、學習、生活三條軸線進行體系化建構,以教師專業(yè)成長,時間、空間的科學合理規(guī)劃和資源材料的開發(fā)利用為支架支撐質量提升,有效促進了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發(fā)展[8]。
第三,在種植活動中,由于幼兒積累了相當多的知識,故在活動內容上也更豐富多彩,加之幼兒的積極參與,極富情趣,大幅度提升了學生參與游戲課程的實踐能力。對于幼兒自己感興趣的活動,真正發(fā)揮他們的潛能。生成游戲化課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教師大膽打破原來的計劃,調整游戲化課程內容、順應事情自然發(fā)展,因勢利導,達到“教”與“學”的和諧統(tǒng)一的結果;更為課程游戲化中,構建種植游戲活動提供了課程素材。
最后,與本研究相近的做法為,挖掘農家文化資源、創(chuàng)建幼兒園鄉(xiāng)土化體育活動環(huán)境來豐富幼兒園的體育游戲和教學活動,并以貼近幼兒生活實際與心理文化發(fā)展需求的內容和形式來加快園本課程的創(chuàng)新,推出了幼兒園鄉(xiāng)土體育活動的研究與實踐等,并在農村教育、新農村環(huán)境建設等方面推進了一系列新做法,也讓鄉(xiāng)土教育與現階段的幼兒教育目標相吻合[9]。與此同時,還通過賦予幼兒園一日活動以游戲的性質,讓幼兒感受到心智的自由,產生豐富的“游戲性”體驗;聚焦幼兒生活,幫助幼兒在生活化、游戲化的活動情景中逐步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品質。實現課程游戲化的持續(xù)推進,既需要政府的規(guī)范引導與幼兒園的努力實踐,需要家園加強合作,共同建構和諧共育的社會生態(tài)[10]。
活動生成中,幼兒園課程游戲的創(chuàng)建,可讓幼兒在游戲課程引領下乃至課程實施中,更好地提高幼兒的科學素養(yǎng)。上文通過種植活動的活動生成實踐,讓幼兒在教育中發(fā)揮了導向性作用,并讓其更樂于做活動,還能在成長途中真正做到與時俱進,尋求與種植活動相關的游戲,創(chuàng)建出更適合的游戲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