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雪梅
(云南農業(yè)職業(yè)技術學院,昆明小哨 650212)
“紅歌”即革命戰(zhàn)爭年代譜寫的歌曲。紅歌合唱即有2個聲部以上譜寫的紅歌合唱作品。在紅歌合唱中讓我們想起硝煙彌漫的戰(zhàn)爭歲月、如火如荼的祖國建設和具有中國特色改革開放的火紅年代。感受著來自祖國母親的沉甸甸的愛,油然而生發(fā)出“生為華夏兒女”的自豪,為祖國的強大而奮斗不已的責任感、歸屬感。紅歌合唱在新時期承載著愛國主義情懷,植根紅色精神,塑造文化自信。
一是紅歌合唱作品的真實性值得頌揚,紅歌合唱描述的是在革命戰(zhàn)爭時期,為了祖國和人民的利益,多少革命先烈放棄了自己優(yōu)裕的生活,不怕流血犧牲,英勇作戰(zhàn),投身到為中國人民求解放的艱苦斗爭中去。二是紅歌合唱的創(chuàng)作背景具有歷史意義,紅歌合唱與革命戰(zhàn)爭年代為其創(chuàng)作的背景和旋律鏗鏘中有柔和而成為聲樂中的經(jīng)典,在戰(zhàn)爭時代是吹響前進的號角,喚醒人民的心聲,更是戰(zhàn)爭歲月崢嶸樸素的表達,激情的年華深情的吟詠。三是紅歌合唱謳歌了偉大的祖國,謳歌了樸實的人民,謳歌了我們親愛的黨。如《紅軍不怕遠征難》等紅歌合唱,呈現(xiàn)出革命戰(zhàn)爭的艱辛,抒發(fā)著革命年代的禮贊,嵌入紅色歲月的緬懷,飽含了革命的理想、革命的信念,抒發(fā)了革命的豪情,紅歌合唱在戰(zhàn)爭時代肩負著歷史使命,演繹出剛健崇高的藝術風格!
我們被紅色感召著,孕育著紅色文化,紅歌如同風里飄揚的那面神圣的旗幟,召喚著我們做紅色心靈的生活者,這些在紅歌合唱中所蘊含的精神食糧是不可小覷的。因此,紅歌合唱在新時期承載著愛國主義情懷,植根紅色精神,塑造文化自信。
在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已成為部分人認同的價值觀,這與我們這個民族、這個時代為理想和事業(yè)勇于斗爭、不怕犧牲、大公無私、團結奮進的精神是不相宜的。我們要糾正一切與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瑕疵的不利因素,如通過紅歌合唱《過雪山草地》,在“雪皚皚、野茫茫、高原寒”等這樣惡劣的天氣環(huán)境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戰(zhàn)士“炊斷糧、啃樹皮、煮皮帶”,毅然跨越雪山,踏過沼澤,淋漓盡致地塑造了“紅軍都是鋼鐵漢,千錘百煉不怕難”的光輝形象,用行動詮釋革命的初心,筑牢中國人民和軍隊為了祖國的強大而自強不息、艱苦奮斗的優(yōu)良作風和保持始終如一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新時期的我們,在紅歌合唱中演唱著、回憶著不同時代的具有鮮明特色的紅歌合唱作品,一個個滲透著詞曲家心血的紅歌作品在合唱的創(chuàng)作中不斷演變、不斷豐富、不斷提高,形成了具有無窮力量的接力棒,把我們走偏的個人主義、拜金主義、享樂主義通過藝術的熏陶,轉化為每一個炎黃子孫為了我們偉大的祖國母親而致力于建設美好家鄉(xiāng),實現(xiàn)崇高理想的高尚情懷。
紅歌合唱的積極作用表現(xiàn)為宣傳進步的革命思想,黨的方針政策,歌頌中華人民共和國和社會主義制度,鼓舞人民克服建設中遇到的挫折和困難的歷史作用。我們應該一改以往對“老歌”的偏頗認識,加強對革命傳統(tǒng)的集體重溫,加強對紅色文化的集體復習。如《我和我的祖國》,是以第一人稱的手法訴說了“我和祖國”緊密相連、一刻也不能分離的心情,是子女和母親之間的血脈相連,是大海與浪花之間的交融。抒發(fā)了母與子拳拳之情,感受著大海與浪花的依托與憂樂之景。歌曲采用舒展流暢的旋律,6/8、9/8的三拍子,有主歌有副歌的并列二部曲式結構,不強調裝飾性,而讓其感情自然流露,在詞曲結合的碰撞中,自己和祖國已經(jīng)融為一體,運用和諧統(tǒng)一的和聲融入合唱的大集體中,腦海中一幕幕祖國大家庭的強大給予我們中華兒女的安定保障、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瞬間,作為華夏兒女的自豪、一顆文化自信的堅定信心植根心中,使得參加紅歌演唱的歌者及臺下的鑒賞者心靈受到了強烈的震撼,歌聲響起,人們哽塞、激動、熱血沸騰了……
歸屬感,又稱為隸屬感,是指個體與所屬群體間的一種內在聯(lián)系,是某一個體對從屬關系的劃定、認同和維系,歸屬感則是這種劃定、認同和維系的心理表現(xiàn)。通俗的說,有歸屬感的人一定就是有責任感,那么一個人一旦對家庭、對事業(yè)、對國家有了責任感,就等于是種子發(fā)了芽,有了根,落地生根,那么在潛移默化中就會竭盡全力的呵護它,從方方面面迸發(fā)出積極、正面、向上的合力,融入到規(guī)劃美好事業(yè)、經(jīng)營美好家庭、回報偉大祖國的歸屬感。
任何外在的美都會被無情的歲月所磨滅,唯有具有內涵的美隨著時間的沉淀而愈積愈厚。不少同學說,參加合唱團之后,從老師和同學那里學到了很多對自己成長有幫助的知識,比如了解紅色故事、與革命歷史對話、熟唱偉人歌曲等,心中不免產生一種崇拜的心理,久而久之就會從自己的言行舉止中去追尋歌曲中優(yōu)秀的品質,形成自己獨特的氣質。
在合唱團的訓練中,講究的是聲部的和諧與聲音的統(tǒng)一,歌唱感情的融入,需要長時間的培養(yǎng),在這個過程中,合唱團成員之間需要懂得科學系統(tǒng)的發(fā)聲技巧,一個人、二個人、三個人……一百個人,聽起來就像一個人的擴音版演唱,這就需要高度的默契配合,不僅與本聲部、還要和其他聲部成員的合作,從個性聲音向共性聲音靠攏,每個聲部都遵循合唱聲音的要求去練習,才能訓練出合唱需要的聲音。在不斷的磨合訓練中,同學們的聲音變得和諧了、內心走得更近了,相互間的理解與配合逐步建立,從而培養(yǎng)出團結協(xié)作的精神。
與紅歌合唱經(jīng)常接觸,用聲音傾訴中國共產黨走過的光輝歷程、頌揚社會主義新中國的美好篇章,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對祖國百年復興盡上自己一份微薄的力量,表現(xiàn)出樂觀自信的性格。在指揮、合唱與樂器伴奏的現(xiàn)場氛圍的觸動中感官變得敏銳起來、不由自主的走進音樂作品中去,情感隨著合唱變得愈加飽滿,自信洋溢在心底。
紅歌合唱能鍛造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們對祖國傾訴真情的交響曲。如紅歌合唱《在燦爛陽光下》,如詩如畫的以訴說的形式描繪了祖國的昨天、今天、明天。全曲分為三段,以A-B-A1的形式呈現(xiàn)。全曲從“吃水不忘挖井人”唱起,以第一人稱的手法、仿佛是一位年輕人飽含深情地在娓娓訴說著長輩給予自己思想上的啟迪。B段的節(jié)拍變?yōu)?/4,音樂轉向進行曲的風格,歌詞以排比的手法陳述,是歌者對祖國母親的訴說,是歌者對祖國母親莊嚴的誓言,是全體合唱隊員激情的歌頌,是擁抱祖國母親的自豪感、歸屬感。
以史為鑒,100年前我們借鑒歷史的事件教育人,今天用自己的聲音唱響自己對祖國愛的交響曲,滿懷信心在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帶領下,沿著黨所指引的革命道路,革命理想信念,不斷奪取新的勝利。
總之,今天我們唱紅歌,就是要把唱紅歌與教育培養(yǎng)社會主義新人結合起來。深入挖掘其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神實質,調動起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力量,組織起浩浩蕩蕩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大軍,為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投入到偉大的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建設事業(yè)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