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 頤
水彩畫發(fā)展至今已經(jīng)和中國元素相融合,且早已扎根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成為我國藝術史上不可多得的一道靚麗風景??梢哉f,水彩畫的發(fā)展和形成有著自身獨特的優(yōu)勢。罩色法作為水彩畫中的主要創(chuàng)作技法,對一幅完整的水彩畫作品起著積極的作用。所謂罩色法,是指在水彩畫的表層涂上一層薄薄的、淡淡的顏色,這種顏色可以改變水彩畫的色彩和純度,還可以使水彩畫的色調關系更加柔和,并且這種方法還能優(yōu)化水彩畫的結構關系。因此,本文先是對水彩畫罩色法的特點進行了梳理,并對水彩畫中的幾種基礎技法進行了研究,在此基礎上對水彩畫罩色法的運用進行了分析。
水彩畫主要是以透明和無色的水調和成顏料,并用所調和出來的顏料進行繪畫,這種顏料創(chuàng)作出的畫被稱為水彩畫。但是,因為水彩畫的顏料具有透明和半透明的特性,畫家在創(chuàng)作完成后,必須在已完成作品的整個部位或者局部進行涂色,從而將水彩畫的價值發(fā)揮出來。部分畫家在涂色時,如果調和的顏色過多,或者在創(chuàng)作完成的作品上涂過多的顏色,則會使整幅水彩畫看起來很臟。此外,由于水彩畫所調和的顏料是用水進行調色的,所以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只創(chuàng)作一些小幅作品畫。因為如果畫家創(chuàng)作的作品面積太大,則會出現(xiàn)顏料蒸發(fā)的情況,甚至會使作品出現(xiàn)色彩上的偏差。概而言之,水彩畫和其他畫種相比較,更加注重的是畫面的表現(xiàn)方法。
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方法有好幾種,其中,罩色法便是一種。罩色法主要是畫家在創(chuàng)作完作品后,在畫的紙面上使用其他顏色的顏料進行局部或者整幅畫的罩染,從而使畫看起來更加和諧自然。水彩畫罩色法大體上可以分為干罩色法和濕罩色法。其中,干罩色法是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將自己筆中比較干的顏色一層一層地涂抹在已經(jīng)畫好的初稿上面,借此罩染作品。值得一提的是,畫家在使用干罩色法時,需要按照先淡后深的原則展開,從而使作品以最佳狀態(tài)呈現(xiàn)。畫家在畫形體塊明確的畫面時,可以使用干罩色法。干罩色法在透明色重疊后會產生第三種顏色,整幅畫會形成強烈的對比。濕罩色法顧名思義便是畫家在完成畫作的初稿時,將畫紙上需要運用罩色法的位置涂濕并直接進行上色,也可以在畫作濕潤后先上一層顏色,然后在濕潤的基礎上涂另一種顏色。濕罩色法通常用于天空、云朵、遠山、海平等。濕罩色法通常情況下用于表現(xiàn)色彩的豐富變化,以及受光較弱比較虛的物體。
作者在創(chuàng)作水彩畫時,也是自己和欣賞者精神上的一種交流。作者通過用自己獨特的水彩畫技巧和方法,將自己所要表達的情感以水彩畫的方式傳遞給欣賞者,從而以完美的方式將水彩畫的價值體現(xiàn)出來。對此,下文主要從平涂法、疊加法、漸變法、渲染法四個方面對水彩畫中的四種基礎技法進行分析,詳情如下。
畫家在使用水彩畫中的平涂法進行鋪色時,需要注意顏色上的搭配,避免畫到一半時重新調色。同時,畫家還需要注意避免底色提前干,造成作品顏色出現(xiàn)差色的情況。此外,畫家在該環(huán)節(jié)還需要注意在調色時,調夠一定量的色,從而有效避免畫筆上水分比底色的水分多的問題。
疊加法也被稱為罩色法和疊色法,主要是指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在已經(jīng)畫出顏色的地方再疊加另一種顏色。畫家在使用疊加法時,普遍會用同類色疊加,這樣的方法能使作品的顏色效果更加自然。值得注意的是,在疊加另一種顏色前,畫家需要等已經(jīng)完成創(chuàng)作的畫顏色完全干燥,只有這樣才不會出現(xiàn)串色的情況。此外,在疊加顏色時,畫家需要按照由淺入深的順序開展,這樣才可以使畫面效果更佳。
所謂漸變法便是畫家在創(chuàng)作時先涂上一層厚厚的顏料,之后采用平頭刷或者板刷的方式,沿著色彩的邊緣進行涂覆,并來回涂刷,使兩種顏色更好地進行銜接,等到畫面完全干透后,形成漸變色。
畫家在使用渲染法時,需要先使用清水將紙面浸濕,在紙面還未干透前著色。此外,畫家也可以先在紙面上畫出顏色,然后再使用清水在未干顏色的邊緣進行涂色,使顏色可以逐漸溶開變淺,從而形成漸變效果。當然,畫家還可以借助清水將已創(chuàng)作的畫先濕潤,在此基礎上創(chuàng)作。
在畫蘋果水彩畫時,畫家要想將蘋果的形態(tài)真實呈現(xiàn)出來,罩色法的使用必不可少。具體而言,畫家在畫蘋果時,需要先將畫蘋果的部位用清水打濕,并在紙面畫蘋果的部位還未完全干燥前,一步一步地將蘋果的形態(tài)和特點勾勒出來。當然,在這個環(huán)節(jié),畫家需要注意的是,在畫的過程中,顏料顏色之間的色彩關系。由于蘋果的表面是光滑的,畫家在使用罩色法時,可以選取濕罩色法,借助濕罩色法表現(xiàn)出蘋果的色彩,將蘋果柔和明亮的顏色優(yōu)勢體現(xiàn)出來,從而將蘋果表面的質感更為直觀地展示出來。當然,在畫蘋果時,畫家需要先將筆中較為濕潤的朱紅色一次性進行全面罩染,在畫蘋果中間位置的色調時,可以采用相對不透明的大紅色加淺綠色進行罩染,從而將蘋果的整體顏色效果以更佳的狀態(tài)展示出來。當然,畫家在刻畫蘋果時,需要注重蘋果的暗部位置,應以紅色為基礎,添加一點鈷藍色進行罩色。在該步驟,畫家要想使蘋果的色調看起來更加自然,并將蘋果的表面光滑位置的骨感體現(xiàn)出來,就需要等蘋果的大體顏色干透后,采用濕罩色法對整個蘋果進行罩染。當然,如果在這個過程中,畫家還想在紙面上創(chuàng)作蘋果以外的其他水果,就需要注重水果之間的明暗關系和色彩關系,以及整個作品之間色彩的微妙關系。畫家只有使用罩色法才可以將水果之間的微妙關系體現(xiàn)出來。
在畫螃蟹底部具有褶皺感的作品時,畫家要想使整幅水彩畫作品看起來色彩更具美感,就需要注重螃蟹底部褶皺素描的空間位置。基于此,畫家可以使用罩色法中的濕罩色法,并將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紙張鋪大,在此之上使用鈷藍色和橘紅色,以及鈦白色調制出灰藍色。接著,畫家便可以在使用罩色法的部位用水浸濕,同時使用筆中水分較多的灰藍色將浸濕的紙面進行淡淡的罩染。在罩染顏色還未干透前,使用不同色調將作品背景的明暗關系畫出來。畫家在處理亮部部分時,應使用淡黃色的原料在灰藍色的紙張上進行罩色,且這個部位需要罩色兩次。在處理暗部部分時,畫家應在翠綠色的基礎上添加灰藍色,借此罩染紙張的暗部部分,從而使水彩畫之間的明暗關系更具色彩變化。畫第二遍顏色時,畫家繼續(xù)運用濕罩色法,但在作畫時筆中的水分要稍微干一些,因為水彩這種顏料如果相互混合過多會變得渾濁。為此,畫家可以運用色彩較為干和深的顏色去覆蓋淺和濕的顏色,從而為后續(xù)運用層涂法刻畫作品褶皺部分和紙面上的字跡奠定基礎。此外,畫家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還需要注重螃蟹的色彩,如在畫煮熟的螃蟹時,畫家需要先以朱紅色濕罩色法在作品紙張上鋪大著色面積,在此基礎上借助筆中水分較多的朱紅色淡淡地罩染在浸濕的紙張上,在顏色半干后,采用不同的色調將螃蟹的明暗和色彩關系畫出來。雖然,煮熟的螃蟹發(fā)紅,但在光的照射下,煮熟的螃蟹顏色有著不同的色彩變化。對此,畫家可在螃蟹底部較為亮的位置上,加一些淡淡的黃色顏料,并對所創(chuàng)作的螃蟹底部進行三次以上的罩染,從而使作品更加真實、自然。
現(xiàn)以竹籃為例,對罩色法在干竹條中的運用進行研究。在刻畫干竹條時,畫家應注重強調其質感,只有將竹籃的特點和質感表現(xiàn)出來,一幅完整的水彩畫才算完美。畫家在畫竹籃時,需要先將畫竹籃的部位鋪上一層土黃色,在此基礎上運用罩色法刻畫出竹籃的色彩及明暗關系。由于竹籃是用干竹條來編制的,所以竹籃的質感看起來是堅硬的,畫家只有運用水彩畫方法中干罩色法,才可以將竹籃固有的土黃色和質感體現(xiàn)出來。
畫家在創(chuàng)作水果和蔬菜類的作品時,普遍會以桌面為參照物,那么桌面上所使用的襯布便會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诖?,畫家在創(chuàng)作襯布時,要想將襯布的質感表現(xiàn)出來,并虛化襯布,就需要在畫襯布時借助濕罩色法的特點虛化襯布,從而使襯布上面的水果或者蔬菜等物體更加明亮。畫家將濕罩色法運用到襯布的創(chuàng)作上,可以使襯布布料的褶皺和布料突出的起伏變化更加真實。畫家在創(chuàng)作襯布位置上可以運用濕罩色法和噴水的方法,使襯布以虛化和暗的狀態(tài)給人一種空間感。
作為我國著名的水彩畫家,黃鐵山在水彩畫的創(chuàng)作上有很大的成就。他的作品多以美麗的湘西風光景色為主。以《湘西鄉(xiāng)村》為例,黃鐵山創(chuàng)作的這幅水彩畫從整體上來看,主要是運用了水彩畫中的罩色法將作品背景中的云霧山脈襯托得更加真實。黃鐵山在畫這幅畫時,通過提前將畫的背景部位用水濕潤,并在濕潤部分未干透前使用罩色法,將云霧中山脈的形狀勾勒出來,使整幅畫中的遠山山脈表現(xiàn)得更加真實和虛幻。此外,值得一提的是,畫家在畫古色古香的房屋時,運用了水彩畫中的層涂法和干罩色法。黃鐵山在畫房屋時,是直接用筆下水分較多的顏色畫出房屋特點的。具體而言,畫家先在紙面上用淺的顏色將房屋的形態(tài)勾勒出來,之后使用深的顏色逐步將房屋的明暗和色彩變化進行涂層,從而使房屋在整幅畫中清晰地表現(xiàn)出來,以此達到整幅畫虛實分明的效果。另外,黃鐵山所畫的這幅畫中,湖面作為核心部分,不僅起到了點睛的作用,還將湘西鄉(xiāng)村真實地展現(xiàn)到了我們眼前。黃鐵山在畫湖面時,也是通過罩色法將水中倒影表現(xiàn)出來的。黃鐵山先是將紙面上所畫的水中倒影部位用清水浸濕,在浸濕部位還未干透前進行填色,以此將《湘西鄉(xiāng)村》這幅畫中云霧、山脈及房屋的倒影形態(tài)呈現(xiàn)出來??梢哉f,黃鐵山所畫的《湘西鄉(xiāng)村》,不僅將畫家自身技藝高超的技術體現(xiàn)了出來,還將罩色法在水彩畫中的運用價值表現(xiàn)了出來。
陳堅作為我國畫家之一,其水彩作品主題普遍以繪畫人物和風景為主,且水彩作品總會將遠山作為背景。他創(chuàng)作的水彩畫《擔水的塔吉克女孩》便運用了罩色法。畫家先是對所畫的遠山部位進行濕潤,在此基礎上在紙張上勾勒出遠山的初稿。由于山在遠處看是發(fā)白和發(fā)虛的,所以畫家需要在使用“濕罩色法”時,提前調出白色顏料和淺黃色顏料,并用筆下較為濕潤的顏料以備罩染。當然,畫家在將紙張浸濕后,筆上的水分不能太多,因為紙張已經(jīng)濕潤,如果筆上的水分較多,那么作品便會給人一種厚重、不自然的感覺。之后,畫家便可以先畫出天空的和遠山的基本色,在紙張還未干燥前,使用提前調出的顏料對遠山進行罩染,罩染不超過4次便可,否則作品便會出現(xiàn)渾濁的情況。此外,畫家在罩染時需要先在濕潤的部位使用白色顏料進行涂染,之后再使用深色的淺黃色顏料罩染,唯有如此才可以使遠山的色彩和明暗變化充分表現(xiàn)出來。
總而言之,在水彩畫中使用干濕兩種罩色法,除了需要畫家在創(chuàng)作過程中嚴格遵照罩色法的注意事項和應用技巧,還和畫家自身的畫工和嫻熟度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畫家在水彩畫中運用罩色法,除了采用本文所述的幾點方法,還應不斷提升自身水彩畫的繪畫技巧和嫻熟度,唯有這樣才可以畫出令人驚艷的水彩畫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