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余紅萍(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南昌 330006)
放射治療是宮頸癌患者的重要治療手段,可作為根治性治療手段用于任何分期的宮頸癌患者,可顯著延長患者的生存時間[1]。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的標準治療方式為同步放化療,根治性放射治療包括體外照射、腔內后裝近距離放射治療和體外照射后行腔內后裝近距離放射治療[2-3]。局部中晚期宮頸癌患者由于腫瘤大、易破潰,均有不同程度的陰道糜爛、出血及漿液性分泌物,常伴有感染,病人感到疼痛不適,影響到后期治療。同時患者在放療期間,宮頸及陰道上段受照射劑量較高,放射治療使腫瘤組織壞死脫落聚集在陰道內,提供了細菌滋生的環(huán)境,若沖洗不及時,易引起逆行感染,造成宮腔積膿、宮頸口粘連,影響宮頸癌治療的順利進行[4-5]。本研究旨在采用一種新的制劑即純中藥梔子花溶液對行腔內后裝近距離放射治療后的宮頸癌患者進行陰道沖洗,探討其對陰道感染發(fā)生率、陰道粘連發(fā)生率及患者自身疼痛度的影響,以期為臨床治療、護理提供參考依據。
選取2020年1月—2021年6月在江西省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行宮頸癌根治性放療的患者8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40例。對照組年齡41~76歲,平均年齡(55.75±10.39)歲。FIGO分期:其中ⅡB期、ⅢA期、ⅢB期分別為17例、6例、17例;病理類型:鱗癌、腺癌、腺鱗癌分別為27例、12例、1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5例,高中以上5例。觀察組年齡38~71歲,平均年齡(50.90±10.05)歲;FIGO分期:ⅡB期、ⅢA期、ⅢB期分別為15例、7例、18例;病理類型:鱗癌、腺癌、腺鱗癌分別為26例、12例、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3例,高中以上7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診斷符合2009 FIGO分期為ⅡB-ⅢB的局部晚期宮頸癌患者,并有病理學診斷依據。(2)兩組患者均行根治性放射治療即體外照射后行腔內后裝近距離放射治療。(3)病情穩(wěn)定,無嚴重系統性疾病。(4)體力狀況(KPS)評分>70分。(5)患者愿意接受此項研究。
(1)有嚴重高血壓及糖尿病等基礎疾病者。(2)有嚴重智力障礙及精神疾病者。(3)對中藥過敏者。
(1)對照組采用基礎性措施(飲食注意清淡,鼓勵多食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低脂肪易消化食物,控制血糖;選擇寬松、柔軟的棉質衣物)及常規(guī)方法行會陰沖洗(患者每天用38~42 ℃溫開水300~350 mL進行陰道沖洗,每日1次)。(2)觀察組在基礎性措施上患者每天取梔子花80 g洗凈,加入到300~350 mL、100 ℃的開水中,浸泡30 min,冷卻后去渣留水,保持溫度在38~42 ℃,每日1次進行陰道沖洗。陰道沖洗方法有兩種:一種是用一次性婦科陰道沖洗器進行沖洗,沖洗前將溶液灌入沖洗袋內,沖洗頭插入陰道2~3 cm處,緩慢擠壓沖洗袋,讓藥液流入陰道;另一種是用窺陰器打開陰道充分暴露宮頸,將藥液注入宮頸及陰道,動作一定要輕柔,兩者均能起到治療目的。所有患者均在治療3個月后進行復查。
1.5.1 陰道感染表現為陰道異常分泌物、瘙癢、異味。實驗室檢查白帶常規(guī)可確診,白帶常規(guī)清潔度一般分為4級,1~2級表示正常清潔度;3~4級代表有陰道炎的可能。
1.5.2 陰道粘連指陰道內壁間因炎癥反應發(fā)生粘連,多是因陰道炎反復發(fā)作,導致陰道內壁長期炎癥刺激引起肉芽組織增生,最終發(fā)生粘連,常規(guī)婦科檢查可發(fā)現。
1.5.3 患者疼痛度采用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進行評價,具體做法是:在紙上畫1條10 cm的橫線,橫線一端為0,表示無痛;另一端為10,表示劇痛;1~3分代表疼痛比較輕微,可以忍受;4~6分的疼痛會影響到睡眠,但能忍受;7~10分代表疼痛劇烈,不能忍受。讓患者根據自我感覺在橫線上畫一記號,表示疼痛程度。輕度疼痛平均值為(2.57±1.04)分;中度疼痛平均值為(5.18±1.41)分;重度疼痛平均值為(8.41±1.35)分。
采用SPSS 22.0軟件進行數據處理,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出現陰道感染患者5例,對照組出現陰道感染患者15例,兩組患者的陰道感染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陰道感染發(fā)生率比較(n=40) 例
觀察組中1例患者出現陰道粘連,陰道粘連發(fā)生率為2.5%,該患者放療前宮頸腫瘤大且累及陰道前壁上段,與陰道上段有致密粘連。對照組8例患者出現陰道粘連,陰道粘連發(fā)生率為20%,兩組患者陰道粘連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陰道粘連發(fā)生率比較(n=40) 例
觀察組腔內后裝放射治療時自身感覺輕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的患者分別為6例、5例及0例;對照組腔內后裝放射治療時自身感覺輕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的患者分別為12例、11例及2例。兩組患者3種不同程度的自身感覺疼痛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由于自身感覺輕度疼痛、中度疼痛及重度疼痛項例數太少,將此3項整合成1項“疼痛”,兩組患者有無疼痛感覺比較,觀察組的疼痛度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3 兩組患者腔內后裝放射治療時自身感覺疼痛度的分級及比較(n=40) 例(%)
表4 兩組患者腔內后裝放射治療時自身感覺疼痛比較(n=40) 例(%)
放射治療是目前宮頸癌治療中最常用的手段,宮頸癌患者尤其是晚期患者會因腫瘤病灶破潰、侵襲毗鄰組織血管,而出現不同程度的陰道感染、出血等情況,接受放射治療后繼發(fā)不同程度的陰道與宮頸黏膜組織的損傷,尤以陰道劑量高者損傷更嚴重[6]。與此同時,放射治療中射線殺滅腫瘤組織,而細胞壞死凋亡過程中會產生一系列分泌物,于陰道積聚后加重陰道與宮頸損傷程度,患者常感到疼痛不適,影響預后效果。同時患者在放療期間陰道上段、宮頸受量較高,可引起陰道黏膜放射性反應,使腫瘤組織壞死脫落,聚集在陰道內,為細菌滋生提供環(huán)境,引發(fā)或加重細菌感染,若沖洗不及時,易引起逆行感染,造成宮腔積膿、宮頸口粘連,影響宮頸癌治療的順利進行,并導致腫瘤細胞對放射的敏感性下降,加重放射性陰道炎的損傷,嚴重困擾著患者的身心健康。陰道沖洗可有效清除壞死脫落的癌組織,防止感染,保持陰道潔凈,促進局部血液循環(huán)及組織營養(yǎng)狀態(tài)的改善,避免陰道粘連,同時可提高放療的敏感度,減輕由于放療引起的陰道炎后果。
本研究采用一種新型中藥梔子花溶液對行腔內后裝近距離放射治療的宮頸癌患者進行陰道沖洗,梔子花為茜草科植物山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和大花梔子(Gardenia jasminoidesEllis var.grandiflora Nakai.)即觀賞梔子的花朵,多數在每年5~7月開花,花色潔白無暇,氣香濃郁,是我國著名的八大香花之一[7],梔子花具有一種令人非常愉快的香味。梔子對溶血性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白喉桿菌、卡他球菌、人型結核桿菌等具有中等強度抗菌作用,水浸液在體外能抑制各種皮膚真菌,水煎液在體外能殺死鉤端螺旋體及血吸蟲,并且有抗埃可病毒的作用[8-10]。本研究觀察組用梔子花溶液對行腔內后裝放射治療的宮頸癌晚期患者進行陰道沖洗來減輕陰道黏膜充血水腫,及時清除陰道內腫瘤壞死脫落癌組織和分泌物,減輕放療后的局部炎癥反應,促進上皮細胞愈合,減少患者的異味,增強患者抗癌的自信心,改善臨床癥狀,提高患者放療期間的生活質量。中藥治療強調整體,注重對人體正氣的扶助,符合現代化、人性化、以人為本、以患者為中心的原則。近年來,中醫(yī)藥在這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績,國內外報道屢見不鮮。梔子花在江西省隨處可見,采用梔子花溶液簡便且經濟,特別適合農村及經濟困難的患者;同時梔子花清香襲人,可減輕陰道分泌物給患者帶來的異味感,增加患者的抗癌信心,減輕痛苦,從而提高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