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樹義
(作者單位:湖南衡陽電視臺)
時政新聞主要報道國家重大政策方針、各類國計民生要聞以及重要時政活動,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方面的內容[1]。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而言,時政新聞播報內容更加專注于各類經濟建設和社會發(fā)展,地方時政新聞在地方新聞報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不僅是向社會公眾傳達黨委政府方針、政策、理論的重要窗口,也能夠起到積極的輿論引導作用,同時還能夠有效地支撐地方政務服務工作[2]。因此,進一步強化地方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報道,提高時政新聞報道的鮮活度,不僅能夠推動各項方針政策的有效落實,也有利于實現(xiàn)和諧社會的建設,提高地方的整體發(fā)展水平。
時政新聞的重要性和嚴肅性,使其在報道的過程中遵循嚴格的播報標準和操作流程,并突出時政新聞報道的宣傳色彩。這種程序性的播報方式容易造成模式化和概念化問題,使得時政新聞報道模式大同小異,較為單一。
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時政新聞報道形式基本一致,報道模板大多是領導在什么地方、什么時候做了什么事,指出了什么問題,提出了什么要求,強調了什么內容等[3]。雖然地方廣播電視臺作為黨政機關對外宣傳的窗口需要如實報道各項會議和活動,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和義務,向民眾傳達他們所關心的各項事務,但如果這類報道占據過大的比例,且每一條報道的時長過長,容易讓觀眾失去觀看的興趣,也不利于幫助觀眾抓住新聞報道的重點。除此之外,一些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時政新聞的播報時,沒有充分考慮新聞本身的價值性,而是按照“官本位”的思想安排播報內容,導致許多新聞價值不大的時政新聞占據了較大的比例,且播報語言空洞乏味,無法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最終導致時政新聞難以得到觀眾的認可,喪失了發(fā)展的活力。
一些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報道時,沒有進行有效的加工處理,只是簡單直白地說明時政新聞中的人物、時間、地點、發(fā)言、行程安排、事情等,沒有將民眾所關心的深層次內容挖掘出來,也沒有探討時政新聞傳遞的思想理念和價值觀,導致時政新聞的報道內容流于表面[4]。對于廣大人民群眾而言,他們更想要了解領導所做的決策和參與的各項活動對他們日常工作生活會產生怎樣的影響。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新聞播報時應該注意將群眾所關心的報道出來,真正使時政新聞報道深入群眾心中,提高時政新聞的發(fā)展活力。
一些地方廣播電視臺在報道時政新聞的過程中采用模式化的報道語言,沒有真正站在群眾的角度對時政新聞進行思考和觀察,導致播報出的時政新聞顯得高高在上、沒有親和力。這不僅不利于群眾快速從時政新聞中獲取想要的信息,甚至有可能讓群眾產生厭煩的情緒,最終導致時政新聞失去應有的活力,難以推動地方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欄目的健康發(fā)展。
在進行地方時政新聞采編時,一些采編人員沒有正確認識地方時政新聞的準確定位,導致地方時政新聞失去了發(fā)展活力。一方面,一些采編人員將地方時政新聞上升到較高的高度,但是沒有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進行時政新聞采編,也沒有對時政新聞進行接地氣的處理,只是簡單地照本宣科,導致地方時政新聞較為枯燥[5]。實際上,地方社會經濟發(fā)展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種新鮮事物,會造成新舊思想的碰撞和沖突,在取得新建設成就的同時也會存在一些新問題,這些都是需要地方廣播電視臺結合當地實際情況進行播報的時政新聞內容。如果采編人員沒有充分認識到地方時政新聞的意義和價值,就無法真正找到地方時政新聞的準確定位。另一方面,一些采編人員依然認為地方時政新聞不會帶來高收視率,因此沒有重視地方時政新聞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導致地方時政新聞的播報始終處于死板教條的狀態(tài),長此以往,采編人員會喪失推動時政新聞發(fā)展的信心和動力。
要讓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時政新聞鮮活起來,應提高時政新聞的播音質量,做到穩(wěn)、生動、具有感染力。首先,時政新聞播報人員要做到從容、胸有成竹,知道應該怎么讀、怎么停頓、怎么連句,以此突出輕重緩急,避免雜亂無章的情況出現(xiàn)。另外,播報人員可以通過加強練習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到在默讀的過程中順利完成斷句工作,將句子的不同成分有效區(qū)分開來,在播報時幫助觀眾看懂新聞內容。與此同時,播報人員可以在默讀時按照斷句的習慣把握播報的節(jié)奏,穩(wěn)穩(wěn)當當地說清播報內容,并注意播報時的語速變化和停頓,讓播報內容呈現(xiàn)出“推進感”。其次,播報人員在進行時政新聞的播報時,要注意內在語句的邏輯性,這樣不僅能夠讓播報的時政新聞內容更加具有說服性,也能夠使播報語言更加生動,避免出現(xiàn)單一固定的播報節(jié)奏下播報內容顯得空洞枯燥的情況。除此之外,播報人員在播報時還要注意一句話中的重音,而要突出重音,就需要控制重音的數量,真正讓播報語言生動起來。例如,“長期堅持”四個字中,可以重點突出“長”,而其他三個字可以略微放輕,以此突出重點。再次,和其他類型的稿件相比,時政新聞稿件具有強大的感染力和號召性,因此在進行播報時需要保持高度的熱情,讓播報語言更加具有感染力。播報人員不僅需要將稿件中的語句準確清晰地表達出來,還需要在播報的過程中有效地傳遞出時政新聞的內在“精神”,避免機械、模式化地播報,導致播報腔調生硬、沒有感情。在播報時,如果認為具有感染性和鼓動性只需要提高播報時的聲音和音調,是難以真正提升時政新聞的感染性,因為這是播音的一種要求和形式,需要通過播報真正實現(xiàn)一種情感上的共鳴。例如,“各地區(qū)要結合實際情況,因地制宜、揚長補短,走出適合本地區(qū)實際的高質量發(fā)展之路。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把高質量發(fā)展同滿足人民群眾的美好生活需要緊密結合起來,推動堅持生態(tài)優(yōu)先、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創(chuàng)造高品質生活有機結合、相得益彰”。在這段時政新聞內容中,“要始終把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放在心上”“堅定不移增進民生福祉”這兩句話,承載了黨和國家對人民的深厚情感,體現(xiàn)了我國始終堅持“人民至上”“不忘初心”的發(fā)展道路,在播音的過程中應該通過具有感染力的語調突顯黨和國家的堅定信念以及真摯的情懷。
地方廣播電視臺在播報時政新聞時,應樹立“短、平、快”的基本理念,確保新聞內容更加清晰、更加準確?!岸獭笔侵笗r政新聞的播報應該短小精煉;“平”是指時政新聞播報的過程中應該樸實無華,確保播報能夠準確傳達時政新聞的真實內容;“快”則是強調在時政新聞播報時需要重視時效性,以最快的速度準確傳遞時政新聞內容[6]。例如,某地在播報“我市舉行改進干部作風年度總結大會”等新聞內容時,通常需要三到四分鐘的時間,而經過創(chuàng)新改革后,播報時強調重點內容,只需55秒就可以完成播報,不僅有效明確了播報的內容,還準確地向觀眾傳達了新聞的重點,能夠幫助觀眾更好地理解新聞的內涵。
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時政新聞的播報時,應該加強對時政新聞的策劃,讓新聞內容更接地氣。地方廣播電視臺的許多時政新聞內容與國家的方針政策相承接,是與民眾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內容,也是廣大人民群眾迫切希望地方廣播電視臺能夠傳遞的內容,因此,如果在播報的過程中采取了不恰當的表達方式或者官腔明顯,不僅不能夠幫助人民群眾更快地了解新聞內容和政策信息,甚至有可能讓人民群眾對時政新聞產生誤解。因此,對于地方廣播電視臺而言,在播報時政新聞時應加強策劃,用恰當的播報方式,讓時政新聞的播報更加鮮活。例如,在播報會議的相關內容時,采編人員需要先了解會議涉及的重點內容,從而有效地策劃播報的重點環(huán)節(jié);同時,采編人員可以將此次會議中的方針政策和相關信息與之前的內容進行對比,從而幫助觀眾更好地了解相關政策的變動。除此之外,地方廣播電視臺可以在“兩會”期間開辟特別欄目,通過邀請本地代表委員進演播室或連線的方式,對人民群眾所關心的問題進行專訪和答疑解惑,還可以邀請?zhí)丶s評論員進行評論,借助互聯(lián)網實現(xiàn)網絡全覆蓋,讓節(jié)目內容更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期待。
地方廣播電視臺對時政新聞報道結構進行合理的調整,能夠進一步提高新聞的吸引力,讓人民群眾對新聞內容產生興趣,從而有效地提高時政新聞的播報活力。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應根據地方的實際發(fā)展情況和播報需求,推動播報機制的科學化和合理化,并汲取其他地方廣播電視臺的成功經驗,更加有效地實現(xiàn)時政新聞報道結構的優(yōu)化發(fā)展[7]。例如,鳳凰衛(wèi)視的新聞欄目《時事直通車》有著清晰的欄目結構,能夠根據新聞的層次進行有效的編排,同時還可以根據受眾的偏好進行時政新聞內容篇幅的調整,緊緊抓住了受眾的觀看心理和觀看需求,為受眾提供了更加真實、鮮活、客觀的時政新聞報道,為時政新聞報道提供了良好的示范。
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時政新聞報道的過程中,應該注重思維的創(chuàng)新,突破原有單一報道模式的束縛,采用易被觀眾接受的時政新聞報道形式。在確保時政新聞報道簡潔明了的情況下,還可以為受眾提供新聞解讀、新聞評論、新聞調查等內容,使受眾能夠對時政新聞進行不同角度的深入解讀,從而更加了解時政新聞的背景,抓住時政新聞中的熱點話題,及時解答受眾的疑惑,并通過深入解讀拓寬時政新聞的廣度和深度,必要時還可以針對一些受眾關心的熱點話題進行跟蹤報道,進一步提高時政新聞的內在價值。例如,在播報一些地方會議的時政新聞時,采編人員可以在新聞畫面上增加特技或醒目字幕,從而突出時政新聞的重點內容,同時進一步豐富時政新聞的表現(xiàn)形式。另外,可以在時政新聞的播報過程中通過背景介紹或者圖片展示的方式,提高時政新聞的信息量,并通過前后時期的相關數據或信息對比效果、相關活動進程或政策的推進效果,使時政新聞的報道形式更加豐富多彩。除此之外,時政新聞在進行播報的過程中還要注重現(xiàn)場感和新聞發(fā)生的細節(jié)與過程,以此讓新聞播報更具有可看性。如此一來,觀眾不僅可以緩解時政新聞報道所帶來的疲勞感,還可以從精煉的時政新聞中獲得更多的信息,為地方時政新聞的發(fā)展提供更多活力。
通常來講,地方時政新聞中領導活動和會議活動占有較大比重,同時也具備較高的新聞價值,值得深入挖掘和探索。但是地方廣播電視臺在進行時政新聞的報道過程中存在一些問題,導致新聞報道脫離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不能真正體現(xiàn)時政新聞的價值。因此,在播報時政新聞的過程中,采編人員要推動時政新聞朝著多層次的方向發(fā)展,讓時政新聞能夠真正成為人民群眾獲取信息的重要窗口,拉近時政新聞欄目與觀眾的距離。同時,要根據播報需求適時改變報道的風格和報道的方法,并根據新聞內容進行有效取舍,突出時政新聞的重點內容,并將時政新聞的關鍵環(huán)節(jié)與人民群眾的日常生活聯(lián)系起來,讓人民群眾能夠切實了解各項政策和活動對自己切身利益的影響。除此之外,采編人員還應積極到人民群眾中去,了解人民群眾的實際需求,收集人民群眾對于時政新聞播報的意見和看法,進一步拓展與人民群眾的交流渠道,拓寬時政新聞信息傳遞渠道,真正打破時間和空間的束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便利的時政新聞報道服務。
要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時政新聞的鮮活度,同樣需要提高地方廣播電視臺工作人員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職業(yè)能力。因此,地方廣播電視臺應該加強對工作人員的培訓和教育,構建一支專業(yè)化的新聞團隊,專攻時政新聞報道。首先,在進行人才招聘時,需要對應聘人員進行全方位的考核與調查,確保應聘人員具備高水平的專業(yè)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意識,能夠為時政新聞播報帶來新的活力,并對廣播電視臺的長遠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其次,要制定完善的培訓制度,幫助工作人員更好地了解新聞行業(yè)的各項工作準則,強調時政新聞的重要性,規(guī)范時政新聞的播報流程。再次,要積極鼓勵員工在日常工作中進行自我審查,具備終身學習的基本意識和良好習慣,在工作中不斷獲取新的經驗和技能,從而提高時政新聞的播報質量,使時政新聞在新時代中更具活力。
地方廣播電視臺要提高時政新聞的鮮活度,需要轉變傳統(tǒng)的時政新聞播報理念,改進時政新聞報道的策劃,豐富時政新聞的報道形式,調整時政新聞報道的結構,堅持以人民為主的報道理念,推動專業(yè)人才的培育工作,提高時政新聞的播音質量。這樣才能夠確保地方時政新聞健康穩(wěn)定的發(fā)展和進步,使地方時政新聞真正發(fā)揮出傳遞政策方針的重要作用,提高當地人民群眾對時政新聞的關注度,為地方廣播電視臺的長遠發(fā)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