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縣民族初級中學校 張英文
在中學歷史教學中落實立德樹人的目標尤為重要。占領青少年的思想意識陣地,培養(yǎng)健康的公民意識、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感,對于我國真正實現現代化、實現中國夢顯得尤為重要。初中歷史課堂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充分發(fā)揮歷史學科的社會功能,培養(yǎng)健康的公民意識、正確的愛國主義情感是歷史教師的本職工作。
愛國主義是永恒的時代主題?!缎聲r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中指出: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華民族最重要的精神財富,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的強大精神動力;新時代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對于振奮民族精神,凝聚全民族力量,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這就告訴我們愛國主義是一個不斷變化的、與時代相適應的動態(tài)概念。所以,歷史教師在教學中要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狹隘愛國主義打著愛國主義的旗子,以“本民族優(yōu)先”“本國優(yōu)先”的思想渲染復仇或獨尊意識,給其他民族和國家造成傷害,給本民族、本國帶來危險。往往表現為在網絡或現實生活中面對國家之間的爭端,容易出現極端情緒,影響了青少年正確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的樹立。
面對狹隘愛國主義意識的蔓延,歷史教師應在教育教學中承擔傳授正確的愛國主義教育的責任。
第一,用祖國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培養(yǎng)學生的自尊、自信,以及熱愛祖國和忠誠于祖國的情感,樹立民族自信心。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利用歷史教育素材,采用適合初中生心理特征的教學方式,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通過形象、具體、生動的人物、事件感染、熏陶學生,使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在潛移默化中得到滋潤和升華,讓愛國主義教育成為歷史課堂教學的生命線,做到“寓教于史”。
第二,用名人事跡培養(yǎng)學生自律、自強的拼搏精神。
初中歷史課程中正面人物介紹浩如煙海,這些人物身上都有許多動人的故事。從他們的奮斗歷程中可以看到他們頑強拼搏、積極向上的抗爭精神,從他們的言行舉止中可以發(fā)現許多優(yōu)秀品質。他們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們帶給我們無數的啟示。歷史教師在教學中對每一位歷史名人的介紹既要有針對性,又要有共性,要把他們追求真理、崇尚科學、熱愛人民、忠誠于祖國等優(yōu)秀品質,自律、自強的拼搏精神深深地烙印在學生的心底。
第三,用戰(zhàn)爭史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歷史課程對古今中外的戰(zhàn)爭有較多介紹,教師要充分利用相關內容,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戰(zhàn)爭觀,用以解決現實社會、當今世界存在的爭端,在青少年的思想意識中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與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說道:“愛國,是人世間最深層、最持久的情感,是一個人立德支源、立功之本?!睈蹏皇强湟孀趧?chuàng)造了什么,而是我們能給后代留下些什么;愛國不是在網上叫囂,而是努力學習,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做出貢獻。只有教師對青少年加強教育引導,在潛移默化中讓愛國主義真正深入人心,內化為個人的素養(yǎng),外化為行動,認真落實《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才能達到教育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