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愛清 范尚祥 張雨婷 周文陽
(三明市沙縣區(qū)夏茂中心衛(wèi)生院 沙縣 365502)
腦供血不足作為神經內科治療高發(fā)的疾病之,多見于老年人。但是近年來由于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生活壓力等多種因素的影響,發(fā)病群體的年齡趨于年輕化[1]。腦供血不足為慢性疾病,臨床典型癥狀為頭暈,部分患者覺感覺無力、疲倦等,其中頭暈對患者的影響最大。頭暈雖不存在生命安全,但患者長期受頭暈影響心理會陷入抑郁、不安、焦慮等不良情緒中,患者生活質量受到很大的影響[2-3]。臨床針對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多采用藥物干預,患者要長期服藥來緩解癥狀。但是多數患者對于疾病的認知不足,受癥狀的影響,治療的依從性差,因此科學有效的護理方法非常重要[4-5]。傳統(tǒng)模式下的護理為常規(guī)式,沒有考慮到患者的特點,忽視了個體差異,所以護理效果受到影響。我院結合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的護理實踐,總結出針對性護理方法,此方法以患者為中心,結合治療需要及患者的內在需求確定實施方法,結果表明有利于改善患者的負性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具體實施方法如下。
本次研究樣本選取的時間節(jié)點為:2020年1月—2022年1月;樣本數量:64例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分組方法:采用數據隨機抽樣法。對照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44~75歲,平均(60.08±3.23)歲;并發(fā)癥:17例高血壓,16例高脂血癥,8例糖尿病。研究組(2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42~77歲,平均(61.23±3.21)歲;并發(fā)癥:15例高血壓,15例高脂血癥,10例糖尿病。對比2組患者的基本資料,存在差異不體現(xiàn)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研究可以保證可比性。
納入標準:依據相關標準[6]確診為慢性腦供血不足;典型癥狀為頭暈;腦部無局部病灶;意識清楚可以正常交流。
排除標準:患有精神類疾??;存在認知障礙;其它疾病引發(fā)的頭暈。
對照組的護理繼續(xù)延用常規(guī)式的,內容包括定時巡房,及時了解患者的病情變化,檢查患者的遵醫(yī)情況,指導患者預防并發(fā)癥等。
研究組采用了針對性護理,內容包括:(1)健康教育體現(xiàn)針對性。結合患者的特點實施多元化的健康教育。①思維導圖:結合病情以及康復中的關鍵要點,對于護理方法、內容加以整理,形成思維導圖。采用思維導圖對患者實施健康教育可以保證主次分明、條理清晰。②手機宣教:借助微信群,基于文字、圖片、視頻等多種方式宣教學疾病知識。③宣傳手冊:結合患者存在的認知漏洞,基于循證優(yōu)化教育內容特別編輯了宣傳手冊。對于年齡大,不會使用手機的患者直接發(fā)放手冊,告知其在閱讀中不懂即問,若患者文化程度低,配有口頭宣教育。(2)心理護理體現(xiàn)針對性。心理護理采用了面對面的方式,引導患者說出個人的心聲,給予語言鼓勵之外,借助肢體語言如點頭,輕拍背、握手等給予回應,并用眼神肯定。溝通期中注患者的表情,結合表現(xiàn)分析其心理癥結所在,然后實施有針對性的干預。引導患者合理宣泄不良心理,如閱讀、聊天、聽音樂等以實現(xiàn)轉移注意力。囑患者家屬多陪伴、多關懷,對于患者的異常要包容。(3)生活指導性體現(xiàn)針對性。結合患者的病情特點實施有針對性飲食指導,如針對糖尿病要患者要注意控制糖的攝入量,針對高血壓患者要控制鹽的攝入量,讓患者規(guī)律進食,保證食物的營養(yǎng)豐富;指導患者自行按揉太陽穴、四神聰穴,以提升腦部血氧含量,有助于緩解頭暈癥狀;讓患者意識良好生活方法的重要性;結合患者的實際制定作息時間表,叮囑按時休息,避免熬夜,減少茶、咖啡的攝入量,保證睡眠質量。指導患者遵醫(yī)囑用藥,注意藥物的用法用量。(4)運動鍛煉體現(xiàn)針對性。結合患者特點為其選擇鍛煉方法。如針對老年人最好選擇太極拳、散步等。指導患者在運動期間掌握監(jiān)測生命體征的方法。運動要注意逐步增強強度、持續(xù)時間等。
護理效果:顯效:臨床癥狀評分減少60%~70%。有效:臨床癥狀評分減少50%~60%;無效:病情沒有緩解或者加重。護理有效率=(顯效+有效)/總數×100%。
臨床癥狀:觀察患者在護理前后頭暈發(fā)作頻率、發(fā)作后持續(xù)時間發(fā)生的變化。
心理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A)對患者的焦慮情緒加以測定;采用抑郁量表(HAMD)對患者的抑郁情緒加以測定。以上兩個量表的評分范圍均為0~10分,<7分表明正常,>7分表明存在不良心理。評分與焦慮、抑郁的嚴重程度成正比。
生活質量:采用生活質量量表(GQOL-74)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加以評定,內容包括身體功能、社會交往、生活能力、心理狀態(tài)。評分高表明生活質量高。
數據的統(tǒng)計分析選擇了專業(yè)軟件SPSS20.0,計量資料的表達借助(±s),數據分析行t檢驗。對于計數資料的表達用例(%)來體現(xiàn)。數據行χ2檢驗。如果P<0.05,視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研究意義。
經過護理,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3.25%,高對于對照組的75.00%(P<0.05),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表1 護理效果比較(n=32)
護理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都有所改善,表現(xiàn)為頭暈發(fā)生頻率與持續(xù)時間均得以減少(P<0.05),但是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為明顯(P<0.05)。具體內容如表2所示。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對比(±s )
表2 兩組臨床癥狀對比(±s )
注:對比干預前,*說明了P<0.05
分類 n 發(fā)生頻率(次/個月) 持續(xù)時間(m i n/次)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 2 5.1 4±1.3 4 1.3 1±0.3 2* 9.6 7±1.3 1 4.2 5±1.1 3*對照組 3 2 5.2 2±1.3 2 2.5 6±0.4 1* 9.7 1±1.4 1 6.3 4±1.0 9*t 0.1 1 2 9.0 7 8 0.1 1 3 1 0.1 8 9 P 0.5 5 9 0.0 0 1 0.5 6 4 0.0 0 0
護理后,患者HAMA、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評分更低(P<0.05)。具體內容如表3所示。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s )分
表3 兩組心理狀態(tài)評分對比(±s )分
注:* 與同組比較,說明了P<0.05
分類 例數 H A M A評分 H A M D評分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 2 8.0 9±1.1 9 3.7 6±0.3 4* 8.4 3±1.4 2 4.2 2±0.3 2*對照組 3 2 8.1 5±1.2 1 5.2 2±0.4 9* 8.5 9±1.3 9 5.1 2±0.2 9*t 0.2 1 1 1 1.3 0 8 0.1 6 2 1 3.5 4 3 P 0.8 3 1 0.0 0 0 0.8 3 2 0.0 0 1
護理后,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得以改善(P<0.05),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各項評分更高(P<0.05)。具體內容如表4所示。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表4 兩組干預前后生活質量評分比較(±s)分
注:*與同組比較,說明了P<0.05
組別 例數 社會功能 心理功能 軀體功能 物質生活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 干預前 干預后觀察組 3 2 5 1.1 9±3.2 9 6 6.5 6±5.4 9* 5 0.7 8±3.4 5 6 5.6 9±5.2 2* 5 2.5 4±3.3 2 6 7.4 3±5.6 9* 5 2.4 8±3.7 8 6 8.3 3±5.4 9*對照組 3 2 5 0.1 2±3.3 3 6 2.4 6±5.5 4* 4 9.6 7±3.3 9 6 2.5 4±5.3 2* 5 1.6 5±3.4 1 6 3.3 9±5.6 5* 5 2.3 7±3.5 7 6 4.2 4±5.3 9*t 1.2 1 9 3.4 1 1 1.7 4 2 2.8 6 7 0.8 1 2 3.1 3 2 0.3 7 8 3.0 8 7 P 0.2 1 9 0.0 0 1 0.0 7 9 0.0 0 5 0.4 1 9 0.0 0 4 0.6 8 9 0.0 0 4
近年來,臨床可見慢性腦供血不足的發(fā)病數量不斷增多。其病因為腦部的部分組織由于血供應不足而發(fā)生功能障礙。誘因主要有微血栓、血液黏稠、頸椎病等[6-8]。此病可導致患者有持續(xù)的頭暈,并且經常發(fā)作。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的持續(xù)發(fā)作導致患者存在焦慮、不安、抑郁等負性心理,治療依從性受到影響,不利于康復[9]。國玉芝等人[10]的研究表明,慢性腦供血不足發(fā)生后,患者的不良心理和腦血流改變、腦白質損害存在相關性,引發(fā)病情加重,腦白質損傷會增加可加重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的發(fā)生,所此針對此類患者關注其情緒,并給予護理非常重要。傳統(tǒng)的護理措施隨意、不系統(tǒng),對于患者的實際需求缺少關注,沒有針對患者差異化實施個體化的護理對策,所以應用效果受限。針對性護理更加強調結合患者的實際,護理方式彌補了傳統(tǒng)模式的不足,更具有個體性,有利于促進康復。本次研究應用了針對性護理服務,注重完善護理措施,結合患者的特點給予針對性健康教育,彌補單一宣教的不足,護理內容契合患者的需求;注重了解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實施針對性心理護理,可有效增強其治療信心;針對生活指導,可幫助患者糾正不良生活行為,可以改善治療效果。另外,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由于長期臥床,可能存在血流速度減慢,增加血栓的發(fā)生風險。故針對性護理加強運動指導,制訂針對性鍛煉方案,有利于康復。
本研究表明,經過護理,觀察組的有效率為93.25%,高對于對照組的75.00%(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臨床癥狀都有所改善,表現(xiàn)為頭暈發(fā)生頻率與持續(xù)時間均得以減少、HAMA、HAMD評分均有所降低、(P<0.05)、患者生活質量各項評分均得以改善,但是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的改善幅度更為明顯(P<0.05)。分析原因是,護理措施針對了健康教育、心理、生活指導、運動等,為患者提供個體化的護理服務,克服了傳統(tǒng)護理的弊端,可滿足康復需求;且患者心理狀態(tài)有利于保證治療效果,合理飲食、運動等能改善腦部缺血部位血供,這些因素發(fā)揮共同作用,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針對性護理服務應用于慢性腦供血不足頭暈患者具有明顯的護理效果,可以緩解患者的負性情緒,提升生活質量,此方法可以在臨床加以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