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蔚雯 張學強 戴燕真 黃 群▲
1.福建中醫(yī)藥大學藥學院,福建 福州 350122;2.國藥集團汕頭金石制藥有限公司,廣東 汕頭 363509
腸易激綜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種腸道功能紊亂疾病,表現(xiàn)為反復發(fā)作的腹痛、腹瀉,伴有排便頻率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1]。根據(jù)羅馬Ⅳ標準[2]分為4 種亞型:腹瀉型、便秘型、混合型和不定型,在我國以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diarrheal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最為多見。該病慢性進展,持續(xù)或間歇發(fā)作,給患者日常生活和心理健康帶來極大困擾?,F(xiàn)有治療手段局限于改善癥狀,緩解病情,卻難以根治。IBS-D 在祖國醫(yī)學中屬于“泄瀉”“腹痛”等范疇,臨床辨證分型為脾虛濕盛型、肝郁脾虛型、脾腎陽虛型、脾胃濕熱型等[3],IBS-D 患者脾虛濕盛型比例高達40%[4],提示健脾燥濕止瀉法在治療中具有積極意義。前期研究表明[5],以健脾燥濕法為指導組成的術連飲方,能夠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腸運動障礙。本研究通過觀察術連飲對IBS-D 大鼠體重、進食量、Bristol 評分、P 物質(substance P,SP)、神經(jīng)肽Y(neuropeptide,NPY)的影響,探討術連飲調節(jié)腦腸肽的作用機制。
SPF 級雄性SD 大鼠40 只,體重(210±20)g,由福建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動物許可證號:SCXK(閩)2016-0002。實驗過程遵守《關于善待實驗動物指導性意見》的原則和要求[6]。根據(jù)體重均衡原則,按照隨機數(shù)表法分為空白組、模型組、匹維溴銨組和術連飲組,每組各10 只。
番瀉葉(江西樟樹天齊堂中藥飲片有限公司,批號:1908006),術連飲,即生白術與黃連(黃岡金貴中藥產(chǎn)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批號:D9080101),匹維溴銨片(法國Abbott Laboratories Limited,批號:708624)。SP 抗體(江蘇親科生物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批號:DF6541),NPY 抗體(武漢博士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批號:PB9296)。
7300 熒 光 定 量PCR 儀(美 國ABI 公 司),Tamon-5200 超高靈敏化學發(fā)光成像系統(tǒng)(美國BIO-RAD 公司)。
番瀉葉灌胃結合束縛法復制IBS-D 模型大鼠[7]:空白組灌胃20 ml/kg 生理鹽水,不做束縛刺激,其余大鼠均灌胃番瀉葉水煎液20 ml/kg,2 次/d,灌服1 h 后,用軟毛發(fā)圈束縛大鼠前肢,并將透明膠帶纏繞其肩部與胸部,束縛1 h,連續(xù)14 d。
造模后大鼠體形消瘦,束縛時暴躁,易激惹,解除束縛后精神萎靡,喜扎堆倦臥懶動,大便稀溏,肛周及尾部沾染稀便,污濁臭穢。模型組大鼠體重、進食量均減少,Bristol 評分升高,與空白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表明模型復制成功。造模過程中無大鼠死亡。
造模成功后于第15 天開始給藥,除空白組外,其余各組繼續(xù)灌服番瀉葉煎液20 ml/kg,1 h后灌胃給藥,空白組與模型組均灌胃等體積生理鹽水,匹維溴銨組生藥18.5 mg/kg,術連飲組生藥4.6 g/kg。給藥1 h 后,束縛1 h,1 次/d,連續(xù)14 d。
于實驗第28 天,禁食(不禁水、藥)24 h,第29 天以10%水合氯醛麻醉大鼠,腹腔采血后,快速斷頭取腦,在冰臺上分離下丘腦,截取距離大鼠肛緣約6 cm處結腸樣本,置于-80℃冰箱保存待測。
體重的測定:每周固定時間對各組大鼠稱重,觀察體重的變化。
進食量的測定:測定各組單只大鼠日平均進食量。每天固定時間添加定量飼料(500 g),24 h 后稱取剩余飼料重量。日平均進食量(g)=(加料量-剩余量)/每組大鼠只數(shù)。
Bristol 評分:分別于造模前(第1 天)、給藥前(第14 天)、給藥后(第28 天)進行評分,大鼠分籠單只飼養(yǎng),自由進食與飲水,收集2 h 內糞便,根據(jù)Bristol 分級評分標準[8]進行評分。見表1。
表1 Bristol分級及評分
實時熒光定量PCR(RT-qPCR)法檢測SP、NPY mRNA 表達:稱取下丘腦和結腸組織各50 mg,充分研磨,用Trizol 試劑提取總RNA,取1 μg的RNA 逆轉錄合成cDNA,將cDNA 產(chǎn)物配置qPCR 反應體系,引物序列由福州鉑尚生物有限公司合成。見表2。
表2 引物序列
Western blot 法檢測SP、NPY 蛋白表達:采用預冷RIPA 蛋白抽提試劑提取蛋白,按0.1 g 組織加入1 ml 含PMSF 的RIPA 裂解液,充分勻漿,冰浴30 min,4℃離心,12 000 rpm,5 min,吸取上清液,移至預冷離心管中。加入BSA 標準液,檢測樣品蛋白含量,按1 ∶4 比例加入5×SDS-PAGE loading buffer,水浴加熱5 min,以充分變性蛋白。以RIPA調整蛋白濃度,根據(jù)目的蛋白分子量,配制5%濃縮膠,電泳,轉膜,封閉,一抗、二抗孵育,曝光顯影,化學發(fā)光成像系統(tǒng)分析。
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 標準差(±s)表示。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行t檢驗,非正態(tài)分布數(shù)據(jù),使用秩和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造模前各組大鼠體重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造模14 d 后(給藥前),模型組、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體重均低于空白組(P< 0.01);治療14 d 后(給藥后),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體重均高于模型組(P< 0.01)。見表3。
表3 四組大鼠體重變化比較(g,x ± s)
造模前各組大鼠進食量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造模期(14 d)模型組、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進食量均低于空白組(P< 0.01);治療期(14 d)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進食量均高于模型組(P< 0.01)。見表4。
表4 四組大鼠日平均進食量比較(g,x ± s)
造模前各組大鼠Bristol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給藥前模型組、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Bristol 評分均高于空白組(P< 0.01);給藥后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Bristol 評分均低于模型組(P< 0.05)。見表5。
表5 四組大鼠Bristol評分比較(分,x ± s)
模型組大鼠下丘腦及結腸SP mRNA 表達高于空白組,NPY mRNA 表達低于空白組(P< 0.01)。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大鼠SP mRNA 表達均低于模型組,NPY mRNA 表達均高于模型組(P< 0.01)。見表6。
表6 四組大鼠下丘腦和結腸組織SP、NPY mRNA表達比較(x ± s)
模型組大鼠下丘腦及結腸SP 蛋白表達高于空白組,NPY 蛋白表達低于空白組(P< 0.01)。匹維溴銨組、術連飲組SP 蛋白表達均低于模型組,NPY蛋白表達均高于模型組(P< 0.01)。見圖1、表7。
表7 四組大鼠下丘腦和結腸組織SP、NPY蛋白表達比較(x ± s)
圖1 大鼠下丘腦和結腸組織SP、NPY 蛋白電泳圖
隨著神經(jīng)胃腸病學研究的深入,腦-腸互動異常與IBS 發(fā)病的相關性日益受到重視。研究表明[9],IBS 患者給予直腸擴張后,其大腦邊緣系統(tǒng)明顯活躍,而邊緣系統(tǒng)主要負責處理疼痛應激與情緒反應等。由此可見,持續(xù)的腸道刺激可引起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central nervous system,CNS)異常反饋,出現(xiàn)腦-腸互動異常,而腦腸肽作為腦-腸互動的中介,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腦腸肽是一種小分子多肽,在CNS、腸神經(jīng)系統(tǒng)(enteric nervous system,ENS)及胃腸道均有分布,既可作為神經(jīng)遞質傳遞信息,亦可作為激素發(fā)揮雙重作用,與IBS 發(fā)病相關的腦腸肽主要有SP、NPY 等。SP 是一種興奮性腦腸肽,廣泛分布于CNS 與ENS 中,許向前[10]實驗發(fā)現(xiàn),IBS-D 模型大鼠的十二指腸及下丘腦組織中SP 含量明顯升高,SP 的升高能夠促進結腸運動,刺激腸黏膜分泌水和電解質,從而引起腹瀉。NPY 是一種抑制性腦腸肽,主要存在于中樞、外周神經(jīng)系統(tǒng)及腎上腺髓質的嗜鉻細胞中,在腸神經(jīng)叢可與周圍性乙酰膽堿轉移酶相結合,抑制胃腸運動和水、電解質的分泌等;在下丘腦和海馬,NPY 可發(fā)揮中樞拮抗應激與穩(wěn)定情緒等作用。研究顯示[11],IBS 患者結腸及下丘腦組織中NPY 的含量低于正常人。馬軍等[12]研究表明,IBS-D 大鼠結腸組織NPY 蛋白表達顯著降低。本研究結果顯示,模型組大鼠下丘腦和結腸組織中SP 蛋白及其mRNA 表達升高,NPY 蛋白及其mRNA 表達降低,Bristol 評分明顯升高,大便稀軟或不成形。經(jīng)術連飲治療后,Bristol評分明顯降低,稀水便減少或成形。提示術連飲可能通過影響興奮性和抑制性腦腸肽的分泌,下調SP、上調NPY 表達,使腹瀉癥狀得以好轉,達到治療IBS-D 目的。關于SP 與NPY 之間的信號傳導通路研究,將在后續(xù)實驗中進行深入探討。
中醫(yī)學并無“腦腸互動”這一概念,但腦腸相通的整體觀早已貫穿于經(jīng)絡與藏象學說之中。腦為奇恒之腑,位居頭部,而頭為“諸陽之會”,例如足陽明胃經(jīng)與手陽明大腸經(jīng)于鼻旁相接,說明頭面(腦)與胃腸經(jīng)絡相連,存在著信息交互傳遞的通道?!夺t(yī)林改錯》曰[13]:“靈機記性在腦者,因飲食生氣血,長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為髓,由脊髓上行入腦,名曰腦髓”,王清任明確指出腦主神明,為髓之海,其生理功能的正常發(fā)揮有賴于后天之精的充養(yǎng),而后天之精主要來源于脾胃腸共同作用所化生之水谷精微。若脾失健運,氣血生化乏源,以致髓海不充,腦府失養(yǎng),與腸腑之互動失衡;且脾虛易于生濕,濕郁化熱,下注大腸,腸腑傳化失司,升降失常,則見泄瀉。上述所論可知,脾虛與濕盛是IBS-D 病機的兩個主要方面,治當以健脾燥濕,清腸止利立法。術連飲由白術、黃連組方而成,《醫(yī)學衷中參西錄》曾謂[14]:“白術,性溫而燥,氣不香竄,味苦微甘微辛,善健脾胃,消痰水,止泄瀉”?!渡褶r(nóng)本草經(jīng)》記載黃連“主腸澼腹痛下痢”[15],《本草正義》亦云:“黃連大苦大寒,苦燥濕,寒勝熱,能泄降一切有余之濕火”[16]。方中生白術、黃連之比為4 ∶1,重用白術為君,功擅健脾燥濕止瀉;輔以黃連,善清脾胃大腸濕熱,一則助君藥燥濕止痢;二則清濕郁所生之熱;三則苦寒以制白術之溫,而無助熱之虞,且黃連之降泄與白術之升清,可調氣機之升降,是臣藥而兼佐藥之能。合而用之,共成補清兼顧,升降同調之劑,使脾虛得健,濕去熱清,而泄利自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