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培珍
(甘肅省臨夏市第一中學 甘肅 臨夏 731102)
任務型教學模式是初中英語的重要組成部分,起到了促進知識理解、提高學生學習能力的關鍵性作用。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能夠以任務型模式作為暢通輸入與輸出的途徑,遵循英語學習的基本規(guī)律,就能夠創(chuàng)造出高效的英語教學方法。如何發(fā)揮任務型教學模式的作用,值得教師深入探究。針對初中生的認知需求和英語學科的基本特點,教師可以從任務型模式中獲取有效的策略,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豐富教學的樣式,實現(xiàn)初中英語高效課堂的構建。任務型教學模式是教學過程中的重要手段,在整個學習任務完成過程中,既能讓學生對所學知識內(nèi)容以及情況進行反思,同時也能加深學生印象和夯實基礎知識[1]。
初中英語任務型教學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鼓勵學生在過程中主動探索、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思考能力并不是教學唯一主要目的,而是要建立一個完整化的英語教學體系,讓學生在英語的世界中不斷探索和提高,很多英語知識都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而這方面初中生較為薄弱,因此必須在潛移默化中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理念,而英語則是將抽象性的理論基礎知識轉化為具象性的行為事件,對于幫助學生了解英語知識具有深遠性影響。初中生正處于愛玩愛鬧、思維活躍的重要階段,學生對于新奇性的事物有著強烈好奇心,但是對于單一、古板的教學模式卻有著抵觸情緒,因此教師的教學形式必須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以及學習需求,注重通過興趣角度進行知識灌輸,而要盡量杜絕傳統(tǒng)教學模式,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大部分初中生在課堂上難以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因此很多學生面對一成不變的教學手段,往往會出現(xiàn)溜號、走神的情況,教師為了更好的抓住學生眼球,就必須通過多樣化的任務型教學模式吸引學生注意力。英語任務型教學模式具有新奇性,更符合學生的學習年齡特點,但是要注重教師的教育引導,要按照步驟規(guī)劃進行教學推進,才能更好的促進學生吸收知識、消化知識[2]。
2.1 缺乏有效的課堂交流與互動。初中生由于年齡限制,缺少獨立的認知能力,同時也缺少相應的社會生活經(jīng)驗,學生們常常需要依靠教師或者與他人的交流獲取知識,并將這些知識內(nèi)容進行自我轉化才能形成知識能力。但是傳統(tǒng)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更多的是教師以高壓姿態(tài)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學生沒能體會到知識背后的邏輯關系,常常采用死記硬背的形式進行記憶,這樣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全面能力,也不符合當前社會對于人才的需要,因此要注重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的課堂交流。但是很多初中英語教師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影響,認為初中課堂必須對學生的紀律性和秩序性進行高壓管制,否則學生將無法進入到學習狀態(tài)。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初中英語教師要更注重學生的參與性以及學習體驗感,給學生更多的自主學習空間,并鼓勵學生用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眼光看待問題、分析問題,而教師也應該站在與學生同一水平線上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鼓勵學生自主探索更能凸顯英語教育的意義。應試教育在我國長期教育發(fā)展過程中,對任務型教學模式教師造成了較大影響,很多教師忽略了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不符合社會對于教育的發(fā)展需求[3]。
2.2 學生缺乏主動探索知識的積極性。長期以來,在初中英語教學課堂中,教師都是絕對權力的擁有者,師生之間存在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大部分時間是教師對知識內(nèi)容進行陳述,而學生在課堂下傾聽,同時教師為了學生能夠在考試中獲得高分,還常常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劃重點、做標記,將教學重點放在了文本知識的記憶與背誦環(huán)節(jié),而忽略了英語的趣味性、實效性以及探索性,學生們沒有自己獨立思考的空間,往往是按照教師的教學步驟匆匆忙忙的完成學習任務,然后就進行筆記記錄。這種傳統(tǒng)教學模式屬于垂直化的知識輸出,教師是的主導者,學生們更多的是進行傾聽與背誦,而沒能對英語進行深究思考。教師是初中英語課堂的主宰者,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大部分時間教師與學生的對話都是教師對前述內(nèi)容的提問,讓學生進行重復,教師認為這樣的教學方法可以讓學生在反復和重復閱讀過程中加深記憶,但學生無法將知識轉化為內(nèi)在能力。英語的原本目的是讓學生通過直觀感受、了解英語語言的內(nèi)在含義,并從側面提高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但是很多教師為了加快學習進度,將更多的時間留給復習和背誦,強制壓縮英語課堂時間并遏制了學生之間的交流[4]。
3.1 提升初中英語任務教學的趣味性。初中生對于新奇性事物具有的強烈好奇心,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年齡特點,科學設計教學任務,基于趣味性的引導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但是也要注重教學計劃和時間的合理分配。首先,初中英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興趣,特點和興趣范圍,有意識的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的思維沉浸其中,才能更好的深入其中。其次,同學與同學之間存在著學習差異性,因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進行知識傳授時,要制定一個符合全體學生的平均教學目標,更鼓勵教師為學生制定差異化的學習方案,讓學生有層次、有梯度的不斷前進,采用各類問題環(huán)節(jié)幫助學生思考,也可以設置相應的,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自我感悟。最后,趣味性的交流只是前期吸引學生注意力的重要教學手段,在初中英語任務教學中期與后期,還需要教師不斷的提出問題,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動手,這樣才能讓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保持下去,趣味性的引導需要學生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要將這些機會留給學生,教師不能代替學生思考,更不能代替學生記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互通,這樣能夠加深學生的記憶,同時對于一些趣味性的話題,也能讓學生不斷的深入探索[5]。
3.2 任務設計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在初中英語中,學生成長的環(huán)境有所不同,因此在英語任務設計環(huán)節(jié)要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強調(diào)學生的教育主體地位,杜絕教師的強行知識灌輸,要讓學生在中學會觀察、懂得聯(lián)想,盡量從學生興趣點出發(fā),以調(diào)動學生的感官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英語任務設計要依據(jù)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結合教材內(nèi)容,由于初中生成長速度較快,因此教師還要觀察學生在不同階段的身心特點以及學習需求,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chuàng)新與自主探索,讓學生在合作交流過程中提升自身的認知。當前初中生成長在科技快速發(fā)展的時代,學生們所能看到的外界事物更加多元化和復雜化,因此傳統(tǒng)的英語可能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教師應展現(xiàn)英語的魅力,例如虛擬化的場景,讓學生深度體驗英語學習內(nèi)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另外,智能化信息技術也可以為一些實體進行前期準備,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屏幕將操作步驟、注意要點進行播放,讓每一個角度的學生都能夠通過屏幕認真觀察并提問,有效解決了前期準備階段的空間限制問題。
對英語任務資源的有效整合能夠提高教學的效果。整合不僅是將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還應該將教學的環(huán)節(jié)、教學的模式和方法進行有機的整合。比如在學習“How was your school trip?”過程中,對于許多學生來說,他們可能從來沒有參加過“school trip”,所以這樣的教學內(nèi)容離學生的真實生活距離較遠。學生很難將自己的經(jīng)驗加入到表達之中。對此,教師可以適當?shù)母淖兘虒W內(nèi)容的主題,切合學生的身份,引導學生進行理解和表述。這種整合是對教材內(nèi)容的重構,需要教師具備扎實的學科基礎和理論知識。對于教師來說是一個巨大的挑戰(zhàn)。這一課之中還會涉及許多動詞的過去式,比如watch—watched;move—moved;shop—shopped;do—did。這些詞形的變化形式有一定的規(guī)律,但是面對如此復雜又混亂的知識內(nèi)容,學生肯定會出現(xiàn)抵觸情緒。對此,教師也應該有效的調(diào)整教學內(nèi)容,降低難度。那么在進行教學引導的時候,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適宜的教學任務情境,讓學生了解閱讀內(nèi)容的基本含義,并且說一說自己在安排旅行活動時,會選擇做哪些事情,適當?shù)倪x擇動詞進行表述。如此一來,就能夠將本課的基礎知識、動詞形態(tài)的變化,以及語言表達等不同環(huán)節(jié)相結合,從而更好的鞏固已經(jīng)學習的知識,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學習中還存在哪些問題。教師也可以將本課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幾個明顯的層次。比如,第一層,學生需要掌握單詞的含義,語段中的常用結構,以及動詞過去式的形態(tài)變化。第二層,學生可以嘗試用學習的動詞來描述自己的旅行經(jīng)歷。第三個層次,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旅行中遇到到事情,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掌握英語知識。
3.3 鼓勵學生成立英語課后興趣團體。任務型教學模式的關鍵在于能夠滿足學生認知需要,在符合學生認知水平的基礎上,達到深度學習的目的。所謂深度學習就是需要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掌握批判性、創(chuàng)新性思維的能力,能夠借助適當?shù)膶W習策略,對英語語言信息進行加工,從而構建自己的知識體系。深度學習能夠引發(fā)學生的思考,給學生更加寬松的思維空間。任務型模式可以給初中英語課堂帶來積極的思考,為此教師可以結合課程教學內(nèi)容,構建任務型教學模式,并且在日常教學中不斷修正和補充這種模式。任務型教學模式一般會遵循文本分析、設計課程、課堂教學、課后反思的過程。在引導學生進行閱讀的時候,應該通過默讀、朗讀等方式,讓學生主動獲取文本信息。同時學生也能夠在觀察分析,歸納和總結中明確文章的主題。比如在學習“What do you think of game shows?”的時候,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在運閱讀中找到表示觀點的語句,然后對于這些語句進行分析和總結,從而明確文章的觀點。讓學生通過思考來概括這種觀點,那么在言說的部分學生就可以結合剛才的分析,將自己的觀點帶入其中,充分的圍繞這一主題表達自己的意見。為了便于學生的學習,教師還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每個同學都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后形成初步的意見,寫成文章或是以口頭報告的形式與他人分享。
為了更好地培養(yǎng)多元化英語人才,初中英語教學中也不能局限學生的學習發(fā)展路徑,鼓勵學生成立課后興趣團體,可以通過加學生的知識范圍,也可以通過課外生活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興趣,多種多樣的科技活動更有利于學生拓寬眼界,而且當前的科技與生活融合度較高,很多學生在實際生活中也有著諸多問題,成立英語興趣團體可以讓學生共同探索英語世界。值得注意的是,對于課后英語團體,教師雖然應該鼓勵,但是同時也要為學生制定探究主題以及探究方向,防止學生走彎路或浪費時間,可以結合團體成員的能力、特點,為學生提供必要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同時也要強化學生對于準備注意事項的能力,為學生的英語能力提升奠定扎實基礎。
3.4 創(chuàng)設任務環(huán)境推動英語互動交流。在初中英語課堂中教師既是學生的教育引導者,同時也是學生的學習伙伴,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并從強勢的位置進行轉換,站在與學生的同一角度和水平線上進行思考,與學生之間拉近距離,既能有效的改善師生關系,同時也能更多的了解到學生的所思所想,可以針對學生特點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設置趣味化的任務型教學方案。雖然學生年紀較小,但是學生在認知過程中也需要被尊重,教師不能對學生的幼稚想法進行嘲笑或無視,而是要耐心傾聽,理解學生所要表達的內(nèi)容,為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設民主環(huán)境,并提升師生之間的交流頻率,這樣學生才能更加充分的信任教師,愿意與教師進行交流與溝通,完全信任的結果是教師可以更好的維持課堂紀律和秩序,也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氛圍。
初中英語任務型課堂秩序和紀律維持管理難度較大,很多教師如果放任學生自由,課堂會顯得非常雜亂與吵鬧,之所以要放松課長尺度、擴大學生之間的交流范圍是基于提高學生綜合能力的考慮,如果一直采用高壓的教學姿態(tài),不利于學生的獨立思考。在教學實踐中,初中英語教師要注重教學計劃的有效整理,為一節(jié)課堂時間進行網(wǎng)格劃分,每一個區(qū)域內(nèi)的時間要充分利用,可根據(jù)班級同學數(shù)量進行分組交流,交流的目的是讓學生在交談中分享知識與經(jīng)驗,同時靈感的觸發(fā)也會在交流中蹦出。為了更好的放松課堂尺度,教師要讓學生之間懂得互相尊重,要為提前交流做好準備,語言要表達精煉。
綜上所述,初中生正處于探究世界的黃金年齡,因此英語過程中要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課堂交流能力,教師要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杜絕知識的硬性灌輸,要結合目前英語教學情況以及弊端,探索開展任務型教學模式,進行課堂優(yōu)化整改,給學生更多的獨立思考空間,并培養(yǎng)學生的正確英語觀念,以此促進學生的全面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