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賀,楊杰,李毅
( 廣西醫(yī)學科學院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廣西 南寧 530021)
自澳大利亞學者Warren和Marshall于1983年發(fā)現(xiàn)唯一能夠在胃中存活的微生物幽門螺桿菌(Helicobacterpylori,HP)后,經國內外學者多年來的研究總結已經公認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世界公共衛(wèi)生問題,目前來說,多數(shù)發(fā)達國家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已從30%~40%降至10%~20%[1],而我國近年來幽門螺桿菌感染率也在有所下降,但幽門螺桿菌總體感染率仍為50%[2]的高位,世界衛(wèi)生組織將幽門螺桿菌列為一類致癌因子[3]。
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引起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MALT淋巴瘤,胃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時幽門螺桿菌感染還可引起多系統(tǒng)疾病,如呼吸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心血管系統(tǒng)及神經系統(tǒng)等疾病[4]。嚴重威脅人民的健康。全球約一半的胃癌患者發(fā)生在中國。大量研究證據(jù)顯示,腸型胃癌和大約90%非賁門部胃癌發(fā)生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5],有近一半新發(fā)現(xiàn)的胃癌與幽門螺桿菌感染相關,大部分十二指腸潰瘍和胃潰瘍是由幽門螺桿菌感染所致的,所以如何在健康體檢人群中通過簡單、有效、快速的方法來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指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健康管理,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效的預防胃癌等疾病的發(fā)生變得十分迫切和重要。
1.1 幽門螺旋桿菌特性
幽門螺桿菌是革蘭陰性微厭氧菌,它是黏附在胃粘膜上皮細胞膜的表面,是唯一已知的人類胃部致病菌,該菌活潑好動,并呈魚群狀排列,也是全球感染率最高的細菌之一。
1.2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機制尚未明確有學者認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機制可能與其螺旋結構、黏附素、尿素酶A、尿素酶B、空泡毒素及細胞毒素等蛋白相關。幽門螺旋桿菌中的毒素因子蛋白釋放炎性介質,損傷胃黏膜,造成消化道疾病[6]??张荻舅氐鞍灼茐奈葛つど系酿ひ?碳酸鹽屏障,從而使胃黏膜表面的黏液層分離,損害胃上皮細胞空泡,使胃黏膜出現(xiàn)炎癥反應,導致胃潰瘍形成[7]。幽門螺桿菌分泌的尿素酶可催化尿素形成“氨云”,使幽門螺桿菌能夠在高濃度胃酸的環(huán)境下存活;尿素酶催化生成的氨長期刺激胃上皮細胞,引起一系列組織病理學變化,最終導致胃癌的發(fā)生[8]。
1.3 我國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現(xiàn)狀
我國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為40%~60%,總體感染率為50%[9]。黑龍江省鶴崗地區(qū)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30-39歲為68%,40-49歲為71%,50-59歲為73%[10];北京密云地區(qū)8809例健康體檢人員幽門螺桿菌檢測結果顯示感染率為43.83%[11];河南南陽地區(qū)幽門螺桿菌的感染率為61.92%[12];安徽中南部地區(qū)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63.15%[13];福建省閩東地區(qū)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從高到低分別為青年組、中年組、老年組及未成年組(87.2%>12.1%>0.4%=0.4%)[14];云南省10098例健康體檢者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67%[15];拉薩地區(qū)自然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為57.60%[16];西藏地區(qū)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的檢出率為54.1%[17];海拉爾地區(qū)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旋桿菌感染率47.49%[18];蘭州市健康體檢人群幽門螺桿菌總體感染率為51.8%[19];廣西大新縣壯族高中生幽門螺桿菌感染檢出率為27.95%[20]。
1.4 幽門螺旋桿菌可導致的疾病
幽門螺桿菌是一種頑固性的致病菌,可引發(fā)多種胃部疾?。òㄎ赴?。在80%~90%慢性胃炎患者中可以檢出幽門螺桿菌感染,在95%以上消化性潰瘍患者胃中可發(fā)現(xiàn)幽門螺桿菌感染,在90%以上十二指腸炎患者胃中可檢出率幽門螺桿菌感染,在45%~70%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中的檢出幽門螺桿菌感染。90%以上的胃淋巴瘤患者合并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因此,根除幽門螺桿菌對于減少消化道疾病的發(fā)生具有重要的意義。另外,最新的研究結果證實,幽門螺桿菌感染還與非酒精性脂肪肝、代謝綜合癥、心血管系統(tǒng)的缺血性心臟病、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疾病有關。學者呂巖紅、張志勉的研究結果顯示幽門螺桿菌感染是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在高血壓的發(fā)生發(fā)展中起重要作用[21]。幽門螺桿菌感染與肝癌存在相關性[22]。還有文獻報道與呼吸系統(tǒng)、免疫系統(tǒng)、血液系統(tǒng)及神經系統(tǒng)等疾病的發(fā)病密切相關。所以在健康體檢人群中通過簡單、有效、快速的方法來診斷幽門螺桿菌感染,從而根除幽門螺桿菌,指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防控和健康管理,預防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效的預防胃癌等疾病的發(fā)生,保護人民的健康具有重要意義。
人與人傳播是幽門螺旋桿菌唯一的傳播形式,而且人是幽門螺旋桿菌唯一的傳染源。常喝生水、常吃泡菜飲食習慣的人群更容易感染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偏愛在路邊小吃攤、小吃店飲食的人群和吸煙、喝酒、愛吃干硬食物的人群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fā)生率較高。原因可能是在路邊飲食衛(wèi)生條件較差,很少使用公用碗筷,容易引起幽門螺桿菌感染。酒精可破壞胃黏膜的組織結構,使胃粘膜對幽門螺桿菌抵抗力下降,造成胃潰瘍形成。干硬的食物破壞胃黏膜的屏障,使胃粘膜受損,吸煙可造成膽汁淤積反流,從而對胃黏膜產生刺激作用,促使胃壁的血管收縮,增加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機率。
不良的生活環(huán)境是幽門螺桿菌感染發(fā)生的一項重要危險因素。城市居民幽門螺桿菌感染率相對較低,鄉(xiāng)村居民因衛(wèi)生條件較差,衛(wèi)生意識認識不足,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機會明顯增加。
接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群,健康意識增強,幽門螺桿菌感染率較低。幽門螺桿菌感染的發(fā)生率可隨年齡的增加而升高,在20~40歲之間人群中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升高的速度最快,可能與中、青年人愛吃干硬、刺激性的食物、在外用餐的次數(shù)較多、飲食不規(guī)律等因素有關[23]。
幽門螺桿菌感染具有家庭聚集性,家庭成員中若有一人感染了幽門螺桿菌,不使用公筷,其他成員也會被感染,兒童主要通過父母感染,青中年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高于老年,男性幽門螺桿菌感染率顯著高于女性,幽門螺桿菌感染與生存環(huán)境有關[23]。
用于檢測幽門螺桿菌的方法相對較多,主要分為侵入性檢查與非侵入性檢查。
3.1 侵入性檢查方法主要是使用胃鏡檢查,通過采取胃黏膜活檢實施檢測,主要檢測方法有幽門螺旋桿菌培養(yǎng)、快速尿素酶實驗以及病理組織學檢查。但受費用、設備以及環(huán)境等因素限制患者依從性差,不適合大面積體檢應用。
3.2 非侵入檢查方法主要有14C尿素呼氣試驗、尿素呼氣實驗檢查。從目前的臨床檢測方法來看,尿素呼氣實驗是最為常用的檢測方法,但是受干擾因素較多,容易出現(xiàn)假陽性。
3.3 幽門螺旋桿菌測試儀開展14C尿素呼氣試驗檢測,原理是幽門螺桿菌可產生高活性的尿素酶。陽性判斷標準:14C尿素呼氣試驗≥100dpm/mmoLCO2時說明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但也有它的不足之處就是他易受多因素影響可導致假陰性,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菌落數(shù)不夠它也不表現(xiàn)為陽性,出現(xiàn)假陰性,不能判斷是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Ⅰ型高毒菌株感染還是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Ⅱ型低毒菌株感染。
3.4 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采用免疫印跡法檢測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主要是分為Ⅰ型幽門
螺桿菌和Ⅱ型幽門螺桿菌兩類,分型標準:Ⅰ型幽門螺桿菌:主要是CagA和(或)VacA抗體陽性,產生細胞毒素幽門螺桿菌菌株,毒力較強,是引起胃潰瘍和誘發(fā)癌變的主要致病菌。Ⅰ型現(xiàn)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必須積極抗幽門螺桿菌治療。Ⅱ型幽門螺桿菌:尿素酶抗體陽性,CagA和VacA均陰性,幽門螺桿菌毒株毒性較小,僅表現(xiàn)淺表性胃炎,一般不引起什么臨床癥狀,可以不用治療,隨診觀察即可。陰性幽門螺桿菌:CagA、VacA、尿素酶抗體均陰性。但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可以長期存在,不能判斷是否是現(xiàn)癥感染。14C尿素呼氣試驗的檢測同時又彌補了單純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結果的不足。同時還可以判斷是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Ⅰ型高毒菌株感染還是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Ⅱ型低毒菌株感染。
3.514C尿素呼氣試驗幽門螺旋桿菌檢測聯(lián)合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檢測運用14C尿素呼氣試驗聯(lián)合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檢測方法篩查幽門螺桿菌感染,能明確幽門螺桿菌現(xiàn)癥感染情況,明確分型,能夠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Ⅰ型現(xiàn)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聯(lián)合檢測可以提高幽門螺桿菌檢測準確率,適應于體檢項目的實施,從而能夠在普通人群中大規(guī)模開展。
課題組聯(lián)合14C尿素呼氣試驗與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檢測對在健康體檢人群中幽門螺旋桿菌感染者進行早期篩查并診斷,通過流行病學調查制定合理的健康體檢方案并進行有效的干預。我們針對廣西近10年青壯年幽門螺桿菌感染率尚無調查研究數(shù)據(jù)統(tǒng)計,采用隨機分層抽樣方法,對南寧地區(qū)20歲-49歲青壯年,作為研究對象。應用14C尿素呼氣試驗聯(lián)合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檢測;受試者空腹抽取全血后并進性抗體分型測定,后空腹再做14C尿素呼氣試驗;再由專業(yè)培訓過的醫(yī)務人員,進行自制問卷調查表的發(fā)放與回收。根據(jù)“第五次全國幽門螺桿菌感染處理共識報告”,分析14C尿素呼氣試驗合血清幽門螺桿菌抗體分型檢測篩查幽門螺桿菌感染流行狀況及其影響因素。以了解健康體檢人群的幽門螺桿菌感染及其相關疾病的防治,杜絕醫(yī)源性感染及加強個人防護意識,改變健康人群不良飲食生活習慣,早發(fā)現(xiàn),早診斷,早治療Ⅰ型現(xiàn)癥幽門螺桿菌感染者,減少因幽門螺桿菌感染引起的胃癌等疾病的發(fā)生具有重要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