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滟欣
摘 要:將互聯網中的信息技術融入教育教學中能有效地突破空間和時間方面的限制,所以,教師可以在勞動教育中靈活應用信息技術來優(yōu)化教學方式。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能有效地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還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進而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由此可見,利用現代化新式技術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建高效的勞動教育課程。
關鍵詞:互聯網+;新式技術;勞動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6?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5-8877(2022)24-0010-04
The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in labor educa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WU Yanxin? (Yucai School, Baiyin City, Gansu Province,China)
【Abstract】The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the Internet into education and teaching can effectively break through the limitations of space and time. Therefore, teachers can flexibly appl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labor education to optimize teaching methods. This kind of teaching method can not only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teaching efficiency of teachers, 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iciency of students, and then effectively cultivate students' correct world outlook,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It can be seen that the use of modern and new technologies can create efficient labor education courses for students.
【Keywords】Internet+; New technology; Labor education
在新時代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互聯網+”的教學模式已經成為教學的重要發(fā)展趨勢,而且勞動教育也在這樣的背景下得到了更多的升級和實踐,這樣的發(fā)展趨勢也給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多的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該善于應用基于“互聯網+”的線上教學模式。在這樣的方式下采用現代化教學措施為學生提供全面的課程內容,通過網絡社區(qū)的形式為學生探索更多勞動教育的途徑。教師在具體教學中應該善于利用大數據的優(yōu)勢對勞動教育在“互聯網+”應用的可行性進行有效的分析,同時要善于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為學生創(chuàng)建勞動實踐平臺,利用智慧教育為學生提供更多網絡學習的空間。另外,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要為學生引入多樣化的評價體系,保障勞動教育能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有效開展。
1.勞動教育的內涵分析
勞動教育是素質教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勞動教育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促使學生在勞動實踐中領悟勞動精神,進而可以促使學生形成勇于擔當的優(yōu)良作風。在時代不斷發(fā)展改革的過程中,教學的方式也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教師可以借助現代化先進的技術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所以,在現代化教學中更應該加強對學生勞動教育的重視,通過有效的勞動教育培養(yǎng)學生較強的技能素質,這樣的教學方式不僅可以為社會培養(yǎng)專業(yè)型勞動人才,同時也可以促使學生掌握現代化社會所必需的技能。在教育教學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五育并舉”和素質教育已經成了重要的教學內容,其中,勞動教育占有重要地位。勞動教育通常是發(fā)展德智體美的重要基礎,同時也是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結合。而且在素質教育不斷推崇的背景下,素質教育主要是指全面提升教育者以及被教育者的素質和能力,中學教育是實行素質教育的重要階段,因此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對各個學科的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2.初中勞動教育現狀探究
就教育教學現狀來看,很多教學過于關注學生的學業(yè)成績,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將過更多的時間傾注于知識學習中,所以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很難提升其他能力,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很難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缺乏勞動意識和意愿已經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
(1)家庭教育中缺乏勞動教育
家庭生活是學生學習生活中重要的場所,在城市化發(fā)展進程不斷推進的背景下,城市和農村的學生普遍缺乏勞動的意識。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通常只是要求孩子好好學習知識,而由自己承攬所有的家務,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基本生活技能,在這樣的教育理念下學生很容易缺乏照顧自己的能力,另外,很多家長在對孩子進行教育的時候缺乏合理性,這導致學生在家庭生活中很難接受到勞動教育。
(2)學校生活中缺乏勞動教育
就初中教育現狀來看,初中的勞動教育課程并沒有明確的要求,而且在整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缺乏完整的評價體系,這樣的教學方式導致勞動教育還停留在傳統的清理垃圾和拔草除草等基本勞動內容方面,這樣枯燥的勞動內容很容易導致學生喪失對勞動的興趣,進而導致教育教學很難實現學生勞動素養(yǎng)的提升。就相關數據調查顯示,在實際教學中開展勞動教學的占比較少,而且從學校課程設置方面來看,很多學校在具體開展的過程中并沒有設置獨立的勞動課程,這樣的教學方式很難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在初中教育中,部分教師缺乏對勞動教育的重視,所以在實際教學的過程中并不能將勞動教育的知識和真實技能有效地進行融合,這樣的教學方式很容易削弱學生的勞動能力。
3.“互聯網+”背景下開展勞動教育的可行性分析
在信息化技術不斷成熟的背景下,全面普及互聯網已經成為社會發(fā)展中顯著的趨勢,線上授課已經成為教學方式中重要的選擇,特別是在新時代網絡技術飛速發(fā)展的背景下,線上授課的方式更具便利性。學生在利用網絡開展學習的時候可以自主選擇電腦或手機進行學習,但是在網絡教學過程中還存在很多限制性因素,通過相關調查分析,應用電腦上課學習的人數占據整體學生的22.9%,使用手機上課的人數占比77.1%,而且還存在家庭中多個孩子共用一部手機上課的現象,這樣很容易在上課時間一致情況下出現手機無法合理分配的問題。
4.“互聯網+”背景下應用新式教學措施開展勞動教育的措施分析
(1)基于“互聯網+”背景下建立完善的勞動教育課程體系
完善的課程體系能有效地保障學生在接受知識時的全面性,所以,教師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首先明確勞動教育的根本目標,為實現勞動教育的根本目標開展一系列相關教學措施。教師可以在具體勞動教育的過程中為學生引入“勞動最光榮”的基本理念,同時教師也應該給予學生勞動實踐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勞動實踐體會勞動創(chuàng)造美好生活,也可以培育創(chuàng)新和奉獻的重要勞動精神,在實踐的過程中可以充分提升自己的勞動能力,進而可以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教師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充分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內涵,通過對勞動教育內涵的認識明確勞動教育的重點,在具體教學過程中可以應用有目的和計劃的教學方式高效培養(yǎng)學生基本的勞動能力。所以,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該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興趣,促使學生能自主參與到日常勞動與生產和服務勞動等活動中,促使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方式強化自身的勞動意識,也可以在這樣的背景下磨煉自身的意志,在這樣的學習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和美好的品質。
完整的課程體系是保障教育目的實現的重要基礎,所以,教師在勞動教育具體開展的過程中,應該結合勞動教育的現狀與勞動教育的基本特征實現勞動教育質量和效率的整體提升,同時為教育教學中德智體美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基礎。在課程體系的建設中,可以將勞動課程分為社會服務類課程、勞動技術類課程、職業(yè)體驗類課程以及鄉(xiāng)村特色類課程,通過不同類型的勞動教育強化學生的勞動體驗以及實際勞動意識,同時,在不同的勞動教育類型中也應該給予學生充分的勞動實踐機會,促使學生能在學校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不同職業(yè)的基本勞動內涵以及鄉(xiāng)村勞動的基本特色,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循序漸進地培養(yǎng)學生基本動手實踐的能力,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體會到出力流汗的勞動意義,從而可以充分體會勞動者的辛苦,進而可以有效地形成勞動意識,全面提升綜合勞動能力。
(2)為學生搭建完善的實踐平臺,全面探索勞動實踐的路徑
在“互聯網”新式技術不斷發(fā)展和更新的背景下,線上和線下結合的方式開展勞動教育已經成為教育教學中重要的發(fā)展趨勢,這能有效地保障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全面的發(fā)展。
教師在勞動教育具體開展的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適用的授課軟件,由于利用手機上網的學生居多,所以教師在線上教學設計中可以為學生選擇一些手機操作方便的軟件,例如,微信、釘釘等重要的社交軟件。
微課已經成為現代化信息技術發(fā)展中重要的教育媒介,教師可以在具體教學中將自己需要講解的內容錄制成微課,學生在具體學習過程中完全可以應用自己的碎片化時間進行有效的學習,教師也可以將這樣的視頻內容上傳到教育云平臺,通過這樣的方式可以實現教育資源的共享。在網絡教學的方式下還能充分體現學生在具體學習中的主體性,學生可以在網絡學習的過程中更加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同時可以將自己的問題及時在網絡上提出來,教師或同學在看到的時候就可以給予及時的解答,保障學生的綜合發(fā)展。學生在這樣的學習方式下還可以自主構建學習活動,通過有效的活動顯著地提升學習的主觀能動性,促使學生將自己的勞動視頻上傳到網絡社區(qū)中,這樣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增進師生交流和促進家校的有效溝通。
為了保障勞動教育的有效開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開展勞動教育需要為學生引入適當的勞動情境,教師在具體情境建設的過程中要保障時間和地域方面的一致性。例如,在植樹節(jié)的時候可以為初中生舉辦“盆栽美化大師”的活動,通過這樣的活動可以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勞動的興趣,同時可以在具體勞動內容中促使學生掌握各種勞動的基本內涵。在我國不同的地區(qū)都擁有不同的地域文化,所以在勞動活動具體開展的過程中需充分融合當地的文化,例如,在蘭州可以開展一些具有鄉(xiāng)土美食文化的活動,在活動具體創(chuàng)建的過程中要為學生營造合適的情境。
(3)勞動教育與學生生活有效融合,凸顯勞動價值
勞動教育在實際教學中不是獨立存在的,勞動教育貫穿于學生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為了強化學生對勞動價值的認識,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勞動的活動,促使學生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勞動的價值,教師可以組織“我給媽媽洗洗腳”“我?guī)桶职皱N錘肩”等基本勞動活動,利用這樣的教育方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思想和觀念,同時也可以在勞動實踐的過程中增進與父母之間的情感交流。
勞動教育在具體開展過程中需要和主題教育相互融合,促使學生能在主題教育的過程中充分認識勞動的實際價值,進而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教師可以為學生舉辦物品義賣的活動,在具體活動中,學生可以自主售賣自己手工制作的玩具和美食等,促使學生的勞動成果能成為幫助他人的重要載體,在這樣的活動中不僅可以豐富學生基本的生活技能,同時可以利用活動的形式提高學生對勞動的興趣,促使學生可以體會到應用自己的勞動成果幫助他人的快樂。在勞動過程中,促使學生體會春種秋收的快樂,進而促使學生可以更全面地理解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保障學生能真實地感受到生命向上的強大力量。
(4)應用實際案例加以熏陶
教師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運用生活情境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熏陶,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需充分結合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需結合趣味性的內容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利用這樣的方式能顯著強化學生的勞動意識,進而可以在勞動教育的熏陶下創(chuàng)造勞動價值和培育勞動精神。此外,教師在應用生活案例開展勞動教育的時候,需保障知識內容和實踐活動能與學生的認知和理解能力相匹配。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需深入研習課本內容,通過對課程內容板塊的細分和內容的劃分保障學生全面理解知識內容,同時還可以為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應用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保障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提升自身勞動意識。教師在課程設計中可以為學生科學合理地安排學習內容,促使學生可以在學習中潛移默化地受到勞動熏陶,進而可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理念。例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應用多媒體的方式為學生播放環(huán)境被破壞的視頻,促使學生了解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的情況,同時,通過學生之間相互討論的方式給予學生自主表達觀點的機會,也可以讓學生自主思考自己能為校園環(huán)境所做的事情,促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規(guī)范自身行為,愛護和保護校園環(huán)境。在這樣的教育方式下,可以避免學生出現隨意亂扔垃圾的行為,促使學生在校園生活中與教師共同美化校園環(huán)境和周圍的生活環(huán)境,進而保障學生養(yǎng)成正確的勞動意識。
5.建立完整的勞動教育評價體系
完整的評價體系是保障教育活動有效開展和不斷完善的重要基礎,在“互聯網+”背景下建立勞動教育方面的評價體系能有效地保障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的有效銜接,進而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實際勞動能力,線上開展勞動教育是一種新穎的嘗試,所以,加強評價體系的建設能為多種勞動教育路徑的探索提供重要的保障。
在科學理念不斷發(fā)展的過程中,為保障評價方式的及時性和有效性,評價的方式開始趨向于多元化方式發(fā)展,學生自主評價、學生相互評價、家長評價以及教師評價都是保障評價完整性的重要評價方式。教師可以通過直播的方式與學生形成實時性溝通,通過訪談和成果展示的方式促進學生自我反思總結。此外,教師在具體勞動教育活動中應該向學生展示正確的典范以及評價細則,促使學生在反思的時候明確自己的不足,同時,促使學生向榜樣學習,進而可以采用有針對性的方法進行彌補。
初中生大多處于青春關鍵期,學生之間相互效仿和比擬的心理較為強烈,因此,教師在進行評價的時候可以運用學生之間相互評價的方式保障評價的完整性,在這樣的評價中可以更精準地發(fā)現學生在細節(jié)之處存在的不足以及在日常教學中未深入了解到的學生的閃光點。教師在具體評價的過程中可以利用網絡平臺或社區(qū)展示不同學生的勞動成果,通過網絡平臺的展示可以開展相應的點贊和評論的活動。除此之外,家長評價也是非常有效的評價方式,在學生日常生活中,學生和家長的接觸時間最多,教師可以在家長群中展示不同學生的勞動成果,利用評語的方式給予家長反饋,促使家長通過家庭教育提高學生勞動的積極性,如此,也可以保障勞動教育的完整性。在教師評價的活動中,還可以應用班級相互競爭的方式提高學生的勞動能力。
6.結語
加強對學生的勞動教育可以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和勞動能力,教師在具體的教學中應該加強對勞動教育的重視,在勞動教育的過程中應該善于應用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yōu)勢,應用新式技術促進學生的快速發(fā)展。在當代快速發(fā)展的社會中,多元化發(fā)展已經成為信息技術發(fā)展中重要的發(fā)展趨勢,所以,教師應該應用信息技術中多元化發(fā)展的趨勢提升學生在不同勞動類型中的勞動能力和勞動意識,在具體勞動教育中應該將實踐作為重要的勞動基礎,保障勞動教育整體的課程效果。勞動教育應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在“互聯網+”教育模式下應充分結合學校和家庭兩方面的教育作用,在這樣的方式下保障人才的全面發(fā)展,保障學生在勞動教育中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進而促使學生創(chuàng)造勞動價值。
參考文獻
[1]劉慶平,馬玉峰.加強勞動技術教育促進學生健康成長[J].現代教育科學,2011(04).
[2]蔣萌華.信息技術與勞動技術教育的有效整合[J].信息技術教育,2007(06).
[3]張燎原.如何在勞動技術教育中體現德育功能[J].新課程研究,2010(07).
[4] 汪曼.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策略研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0(07).
[5]譚金陽.勞動與技術教育課是培養(yǎng)小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有效途徑[J].中國校外教育,2011(09).
*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guī)劃2021年度一般課題“‘互聯網+時代下勞動教育對初中生成長作用的實踐研究”(立項號:GS[2021]GHB0297)成果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