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毅敏 潘宵敏
我們的外公史鏡清,字金鑒,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生于陜西省岐山縣一個書香門第,父親是清末貢生。外公從小接受了很好的傳統(tǒng)文化教育,本可以繼續(xù)學習深造,過著衣食無憂、書禮傳家的安逸生活。然而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軍閥割據(jù)。為打倒北洋軍閥,實現(xiàn)國家統(tǒng)一、民族富強,外公和許多心懷家國天下的愛國熱血青年一樣,不顧家人反對,毅然投筆從戎,前往楊虎城將軍部隊,投身轟轟烈烈的國民革命。先后6次參加過馬當要塞保衛(wèi)戰(zhàn)、南昌保衛(wèi)戰(zhàn)、中條山戰(zhàn)役等重大對日作戰(zhàn)。
中條山戰(zhàn)役是抗日戰(zhàn)爭進入相持階段后,正面戰(zhàn)場國民黨軍隊在山西范圍內(nèi)的唯一一場大規(guī)模對日作戰(zhàn)。
是時,外公任第165師494團團長,該師隸屬第5集團軍曾萬鐘部第80軍,軍長孔令恂(保定軍校第8期步科畢業(yè)),師長王治岐(黃埔一期),統(tǒng)一由第一戰(zhàn)區(qū)司令長官衛(wèi)立煌管轄。外公所率第494團于1940年秋由陜西郃陽縣(1964年改“郃”為“合”)開往山西平陸縣東北中條山張茅大道以東地區(qū),接替趙壽山第38軍第17師的中條山西線防務(wù),擔任從黃河北岸(含河面)經(jīng)占莊、計王村到南北橋子之線的防務(wù),團部駐計王村。
1941年初,日軍陸續(xù)集結(jié)重兵,再次進犯中條山,并以西線作為主攻方向。日軍為斬斷“中條山這根盲腸”調(diào)集了42個大隊,總兵力10萬余人,其中35個大隊投入了西線作戰(zhàn),甚至動用了300多人的傘兵部隊偷襲國民黨部隊指揮部。1941年5月8日凌晨,日軍以優(yōu)勢兵力,在步炮空軍協(xié)同下,向中條山西線守軍發(fā)動猛攻。新編第27師師長王竣、參謀長陳文杞及165師494團2營姚汝崇營長等多名軍官犧牲在太寨村西的雷公廟嶺附近。在軍、師主官棄部逃過黃河、軍隊失去指揮的危急時刻,外公挺身而出,身先士卒,指揮494團團部及第1、2兩個營在南溝東山頭及公路兩側(cè)對敵進行阻擊,493團副團長孫鐵峰率該團1營在西山頭抗拒敵人,戰(zhàn)斗極為激烈。因在戰(zhàn)斗中的英勇表現(xiàn),外公被擢升為165師少將副師長。
外公曾在他的回憶文章《中條山戰(zhàn)役中的第165師》一文中,對當時參與的戰(zhàn)斗情形進行了描述:
1941年1月,第494團第1營營長潘盈漢帶第1連潛伏在敵人經(jīng)常通過的八政村至茅津渡之間要道兩側(cè),伏擊敵人1個小隊。激戰(zhàn)1小時許,擊斃敵人10名,繳獲擲彈筒1具、三八式步槍7支、子彈背包若干、晉南1/50000地圖若干份、步兵操典2本、日本小太陽戰(zhàn)斗旗1面。這次戰(zhàn)斗的勝利,大大鼓舞了我軍士氣。
…………
5月10日上午,敵人步兵分兩路向南溝進犯。第493團副團長孫鐵峰指揮該團第1營在西山頭抗擊敵人。第494團團部和第1、2營在東山頭及公路兩側(cè)對敵進行阻擊,戰(zhàn)斗甚為激烈。我方傷亡較重,第4連連長施國治負傷,排長陳占海、杜如林陣亡,團部副官柯芳國重傷,軍需黃國政陣亡,負傷士兵約五六百人。
…………
5月11日晨,敵步兵飛機協(xié)同再次侵犯南溝,戰(zhàn)斗極為激烈。
…………
對于中條山戰(zhàn)役最后的失敗,外公是非常痛心的,他在文章中總結(jié)說:“在這次戰(zhàn)斗中,我們既不知彼,又不知己,倉皇逃散,實堪痛心?!?/p>
因為參加過抗戰(zhàn),2005年和2015年,外公先后榮獲中共中央、國務(wù)院、中央軍委頒發(fā)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60周年紀念章”和“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作為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歷史見證者,外公是幸運的,但他也從沒有忘記那些在中條山戰(zhàn)役中犧牲的戰(zhàn)友。1982年4月,外公和原國民革命軍165師師長王治岐作為證明人,為自己的部下、原165師第494團第2營營長姚汝崇出具了《關(guān)于姚汝崇1940年在中條山參加抗日戰(zhàn)爭一點情況》的說明。在兩位老人和多部門的共同努力下,甘肅省民政廳于1985年5月追認姚汝崇為革命烈士。2015年8月5日,在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前夕,民政部追認姚汝崇為革命烈士。這份來之不易的榮譽,是歷史、是國家對姚汝崇烈士的紀念與肯定,也體現(xiàn)了外公與部下超越生死的袍澤情義。
抗戰(zhàn)勝利后,外公先后去中央訓練團和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深造。1949年12月24日,外公積極響應(yīng)中國共產(chǎn)黨的號召,率部在四川綿竹起義。后來,外公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144師代師長。1951年2月至1954年12月,先后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高級步兵學校和西北軍區(qū)工作。1955年任甘肅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參事。
外公常以“知足常樂,忍則能安”自勉,他從不向別人說自己的過去,兒女們對他的過去幾乎一無所知。在恢復名譽、重新參加工作后,當組織上來家中看望他、詢問他還有什么要求時,他只是回答:“我很好!”別的什么也沒有說。
外公對孩子都很疼愛,卻從不溺愛。因為家庭成分的原因,我們的母親下過鄉(xiāng)、插過隊,吃了一些苦,那雙拉過小提琴的手因為干農(nóng)活而變得粗糙。有一次,生產(chǎn)隊組織修梯田,倔強的母親也堅持用推車運送土方,一天繁重的勞動下來,母親的胳膊腫了好幾圈。回到家她向外公訴苦,可外公卻安慰她:“咱也行哩!”母親知道,其實外公心里很心疼自己的女兒。母親始終記著外公的教誨:自強不息,做一個對社會、對國家有用的人!我的小姨至今也還清晰地記得外公對她的教導:人要鼓得硬硬的!正是這樣的激勵,母親和小姨都在艱難的環(huán)境中堅持了自己的夢想,闖出了一條足以成為我們的榜樣的路。
外公一生剛毅自強,傲骨錚錚,但他也是一個充滿柔情的人。
在外公被錯誤批斗、停止工作、停發(fā)工資的時候,全家人僅靠外婆當教師的工資維持生活,外公就主動替外婆分擔家務(wù),照顧孩子們。一個從沒干過家務(wù)的人、一雙指揮過千軍萬馬的手,開始洗衣做飯,甚至納起了鞋底……外公用他厚實的肩膀扛起了對家庭的責任。
外公對外婆的愛含蓄而深沉,他用責任與擔當愛護著外婆,也守護著這個家。我記得小時候,任憑我在家如何淘氣外公都不會責怪,可有一次讓我記憶深刻。那次外婆給我洗腳,調(diào)皮的我不僅不配合,還用腳拍水,把水濺到了外婆身上。這一幕恰被外公看到,他很生氣,拿起手中的手杖敲了我的腦袋,并伴隨著一句濃重的陜西話“哈東西”(壞家伙的意思)!我當即不敢胡鬧,乖乖自己擦干腳溜一邊兒去了。而今我做了丈夫,有了自己的家和孩子,才懂得外公“生氣”是因為心疼外婆。
外公晚年經(jīng)歷了一次車禍,頭部和腰部受了傷,外婆帶我去醫(yī)院看他。那是一間很大的房子,住著外公一個人。他見到外婆來,大聲說:你來干什么?回去!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那是外公不想讓外婆擔心,怕原本身體就不太好的外婆因為要照顧自己而受累。傷愈出院后,在外婆的細心照顧下,外公的身體逐漸恢復,他也憑著驚人的毅力每天堅持鍛煉,天氣好的時候還會在院子里走走,樓梯護欄也因為外公經(jīng)常握而變得烏黑發(fā)亮。
1994年那個端午節(jié)的雨夜,外婆在睡夢中安詳?shù)刈吡?。深夜中被喊醒的我,看到外公靜靜地坐在外婆的床邊,望著自己的愛人,眼神中流露著憂傷。我當時只有10歲,還沒有意識到外婆的離去,只以為她睡著了,就一個勁兒地叫“奶奶,奶奶(我們叫他們爺爺奶奶)……”我傻傻地對外公說:“爺爺,奶奶睡著了,叫不醒?!蓖夤聊撕芫茫詈髧@了口氣,說:“讓她睡吧!”那天外公格外清醒,他也許冥冥中感到與自己相伴40多年的愛人再也不能和他執(zhí)手相伴,他一定在心里呼喚著外婆的名字,他一定想把外婆抱在懷里,輕撫她的面頰,他一定想起了和外婆風雨共度的每一天……這情這景,雖已過去了很多年,但仍深深印在我腦海中,每次回想起來,都忍不住流下滿臉淚水。
如今,我們孫輩都已成家立業(yè),也有了自己的孩子。作為黃埔后代,我們也會給他們講述外公為了國家獨立和民族解放舍生忘死的抗戰(zhàn)故事,傳承外公對我們的教育和影響,讓他們賡續(xù)弘揚黃埔精神,堅守做人的原則、錘煉堅毅的品質(zhì),做一個對國家、對社會、對人民有用的人。這是我們的責任,也是我們對外公他老人家對國家對家庭的愛的回報。
[潘毅敏,甘肅省衛(wèi)生健康宣傳教育中心文化館員;潘宵敏,銀聯(lián)智策顧問(上海)有限公司/責編 劉玉霞]
史鏡清(1902—1996),陜西岐山人,黃埔軍校高教班畢業(yè),民革黨員。曾任國民黨軍隊排長、連長、營長、團長,第165師副師長、代師長,第332師和144師副師長。1949年12月在四川綿竹起義。后曾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44師代師長等職。是政協(xié)甘肅省委員會第五、六屆委員,民革甘肅省委會委員、顧問。遺作有回憶文章《中條山戰(zhàn)役中的第165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