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華 劉明英
花生是重要的經濟作物,也是優(yōu)質食用油的主要油料來源,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運用規(guī)范化高產栽培技術種植花生,并對其病蟲害進行防治,可以有效提高花生產量,幫助種植戶實現(xiàn)增收。
花生適宜在排水良好的沙質土壤中生長,為降低花生感染病蟲害的風險,最好選擇連續(xù)幾年未種過花生的地塊。播種前要對土壤精耕細耙,為花生提供一個良好的發(fā)芽條件,促進其生長發(fā)育。對土壤進行整理時,要及時將地里的雜草、秸稈等雜物清除干凈,施足基肥,以腐熟后的有機肥為主。
根據當?shù)赝寥兰皻夂驐l件選擇適應性好、抗病能力強的優(yōu)質品種,播種前要晾曬花生種,以增強其抵抗力并保證出芽率,晾曬時要掌握時間,避免損害種子。
山東地區(qū)一般選擇在4月下旬至5月中上旬播種,此時氣候穩(wěn)定,地溫回升,適宜播種。一般每穴放2粒種子,澆水后覆5~10cm的土壤。施用氮、磷、鉀等大量元素肥,適當補充硼、鋁、錳、鐵、鋅等微量元素肥,然后覆膜,保持土壤水分,防止生長雜草。
花生出苗后,覆膜的花生地要將地膜摳開,防止花生苗生長不良。不同生長期的花生對營養(yǎng)的吸收不同,要針對不同的階段做好水肥管理。幼苗期開始施用綠肥、化肥等肥料,保證營養(yǎng)供應,加快花生成長、增強抗病蟲害能力。定期使用農藥預防病蟲害的發(fā)生?;ㄡ樒诤徒Y莢期要保證充足的營養(yǎng)供應,以有機肥為主,無機肥為輔。后期葉面吸收能力強,可以噴施葉面肥,增加營養(yǎng)供應,具體施肥次數(shù)和施肥量要根據花生的生長情況決定。同時,要保證生長期充足的水分供應,特別是開花下針期間,如果地表太干燥就無法下針,發(fā)生這種情況就要及時灌溉,同時還要注意地里不能有積水,避免花生爛果或發(fā)芽,造成減產。結合水肥管理,做好中耕除草與培土管理。苗期、團棵期及花期要進行3次中耕除草,中耕時要掌握“淺、深、淺”的原則,避免苗期中耕雍土壓苗和花期中耕損傷果針。
1.葉斑病
花生葉斑病分為黑斑型葉斑病和褐斑型葉斑病,分別是感染了球座尾孢菌和花生尾孢菌而引起的病變,主要癥狀表現(xiàn)在葉片的正面和背面出現(xiàn)圓形或近圓形的病斑,大小病斑擴展融合成不規(guī)則的大斑塊,顏色為深褐色至黑褐色,病斑外圍呈現(xiàn)淺黃色水漬狀暈圈。葉斑病多發(fā)生在生長后期,葉片、葉柄托葉和莖稈容易受到侵害。
防治葉斑病要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實行輪作,通過改良土壤、增施肥料、水肥管理等措施,增強花生抵御細菌的侵害。發(fā)病初期,按照每畝用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0.25kg對水60kg進行噴霧,或用硫酸銅0.5kg+生石灰0.5kg對水60kg,配成波爾多液進行噴霧,也可用65%代森鋅0.4kg或50%托布津0.04~0.05kg對水60kg制成合劑進行噴霧。病情嚴重的,要每隔10~15天噴1次,連噴2~3次,也可用波美0.3度石硫合劑進行噴霧。
2.青枯病
花生從生長到灌漿期比較容易出現(xiàn)青枯病,是因花生在生長過程中感染了腐霉菌、鐮刀菌等細菌,青枯病對花生的生長危害較為嚴重,主要癥狀表現(xiàn)為花生植株突發(fā)性干枯,葉片為暗黃色,整株葉片從上而下急劇枯萎,直至枯死,這種病菌能在土壤中越冬,傳染性強,容易造成花生毀滅性的傷害,嚴重影響花生產量。
花生青枯病是很典型的土傳病害,土壤中一旦帶有致病菌,是很難徹底根除的。因此,花生收獲后,要及時清除病殘體并集中燒毀,要避免用花生藤堆肥,盡量減少和控制病菌的擴散,降低以后發(fā)病機會。為有效防治青枯病,除選用抗病能力強的品種外,還要與小麥、玉米、大豆等非寄主作物合理輪作,同時加強田間管理,做好肥水管理,增強花生的抗病能力。在花生始花期或發(fā)病初期,按照每畝用20%葉枯唑可濕性粉劑100~200g(或20%噻森銅懸浮劑150~200mL;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40~80g;41%乙蒜素乳油60~75mL;30%琥膠肥酸銅可濕性粉劑200~250g;77%氫氧化銅可濕性粉劑100~180g)對水50~60kg制成合劑,進行噴霧,也可用20%噻菌銅懸浮劑300~500倍液(或25%絡氨銅水劑300~500倍液;47%王銅可濕性粉劑300~600倍液;42%三氯異氰尿酸可濕性粉劑300~500倍液;12.5%松脂酸銅乳油500~600倍液;77%硫酸銅鈣可濕性粉劑400~600倍液)噴霧,每畝噴撒藥液50~60kg,要對花生莖基部進行噴淋,或澆灌根部,每穴澆灌藥液0.2~0.3kg,每7~10天噴灌1次,連續(xù)防治2~3次,可有效治療青枯病。
3.莖腐病
莖腐病在花生的結果期影響比較大,花生的幼苗和成株均可遭受侵染,主要從花生植株的主莖和側莖開始,初起為黃褐色漬狀病斑,向上向下發(fā)展直至側株或全株萎蔫枯死,影響花生的開花和結果。花生一旦得了莖腐病,整個根部和莖部都被腐蝕,如果防治不及時,病菌會隨著空氣、水流、農具等向四周傳播,造成整片花生死亡,給農戶造成很大的經濟損失。
發(fā)病初期,可按照每畝用8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60~80g(或50%氯溴異氰尿酸可溶粉劑40~80g;30%醚菌酯懸浮劑50~70mL;25%聯(lián)苯三唑醇可濕性粉劑50~80g;12.5%烯唑醇可濕性粉劑30~40g;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粒劑50~80g)對水50~60kg制成合劑對花生莖基部進行噴淋或灌根,讓藥液順莖稈流到根部。也可用7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600~800倍液;25%咪鮮胺乳油600~8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800~1000倍液;10%多抗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對花生莖基部噴淋,每畝用藥50~60kg,或對花生根部進行灌穴,每穴灌藥0.2~0.3kg。病害嚴重時,每7~10天防治1次,連續(xù)防治2~3次,為防止產生耐藥性,可交替使用藥劑。
花生常見害蟲有蚜蟲、蠐螬、地老虎等。為有效防治害蟲,要確保準備播種的地塊前茬沒種過花生,比較好的前茬作物可以是玉米和谷子等禾本科作物。播種時要深翻土壤,將害蟲翻到地面,讓其在陽光下曝曬死亡或被鳥類啄食,可減少大部分的蟲源。要對土壤進行深翻,可用3%呋喃丹22.5~30kg或3%甲拌磷22.5~30kg均勻撒在地里,或用呋喃丹和甲拌磷撒播在播種溝再播種。6~7月份是害蟲高發(fā)期和幼齡期,可用50%辛硫磷或90%敵百蟲1000倍液進行灌根,有效防治害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