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萍
托爾斯泰說過:“知識,只有當它靠積極的思維得來而不是憑記憶得來的時候,才是真正的知識?!睆男W四年級開始,學生對具體形象的依賴性會越來越小,小學生的思維從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要形式逐步向以抽象邏輯思維為主要形式過渡。英語作為一種載體,在教學中應該順應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完成對學生們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在學生們習得一門外語的同時,思維能力也得到提升。
好奇心是小學生的天性,更是孩子們學習的動力。對于英語教學來說,更需要激發(fā)學生們學習的興趣。英語與語文、數學這些課程不同,由于缺乏相應的語言環(huán)境,學生們會相對比較陌生,容易產生畏難情緒,這使得一些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缺乏學習信心,難以實現(xiàn)對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如五六年級的學生面對較長篇幅的閱讀時,就不愿意耐心看完文章。在PEP 人教版六年級上冊《Recycle 2》中有一篇關于“誠信”的寓言故事,經過了解,發(fā)現(xiàn)孩子們害怕大段英文的出現(xiàn),害怕當中的生單詞,一見到不懂的生詞就卡住了。于是,在課前我對文章進行了處理,第一步,向學生呈現(xiàn)了文中的三幅圖片“gold coins”“seeds”“flowerpot”,圖片形象直觀,激發(fā)了學生的好奇心。第二步,頭腦風暴。學生無法用已有的英文表達這些圖片,于是我采用聯(lián)想的方法對圖片進行處理,讓學生們開始brainstorm。孩子們的想像力總是無窮的,中高年級學生的想象往往符合邏輯,看到“gold coins”想到了“money”“I can buy a lot of things”等;看到“seeds”想到“flower”“plants”“tree”;看到“flowerpot”想到“plant trees”“mud”“water the flowers”等,老師將學生的想象進行板書。第三步,讓學生用自己的想象,將這三件事物串起來編一個小故事。第四步,要求學生找出文中的主人公,對照自己編的小故事看文章。這時,學生們的畏難情緒一掃而光,而是急著想看看自己的故事有沒有猜中。在閱讀過程中,有些學生看了故事的第一段就恍然大悟:“原來我讀過這個故事”,后面的閱讀自然水到渠成了。
利用具體形象事物、已知的經驗,由點發(fā)散,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做好鋪墊。通過課堂上學生的共同合作,從多個角度思考,拓寬學生們的視野,有助于學生開發(fā)自己的潛能,并更好地適應之后更高難度的學習內容。
“學起于思,思起于疑”,“疑”是探求知識的起點,也是啟發(fā)學生思維的支點。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下,課堂多由教師主宰,“教師講授、學生記憶”的模式已成為常態(tài)。此外,小學生剛接觸英語不久,已有英語知識積累較少。這樣的現(xiàn)狀讓學生不敢質疑、無事可疑,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教師,應該抓住小學生思維轉變的重要時期,在英語教學中努力創(chuàng)造使學生有所“疑”、敢于“疑”的條件。
小學英語PEP 教材通過不同的故事和情節(jié)呈現(xiàn)語言知識信息,這就為學生批判性思維訓練提供了有效載體。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Unit4《At the farm》中復數形式時,首先學習了cows,hens 等復數形式的單詞,當學習“sheep”時,我沒有直接解釋“sheep 單復數同形”,而是自己數了數農場中的羊:one sheep,two sheep,three sheep…突然有一位學生站起來說:“老師,你錯了,應該是two sheeps.”我佯裝不懂,問道:“哪里錯了?”“因為我找到了規(guī)律,兩個以上要加s!”看著孩子洋洋得意的樣子,我先表揚了這位學生的認真聽講、善于總結、敢于質疑的優(yōu)點,再出示語言點。師生這樣的互動讓課堂氛圍更加活潑輕松,也讓全班學生輕松地牢記了這個語言知識點[1]。
在教學中,教師應巧設情景,啟發(fā)學生思維。面對學生的疑問,教師要予以鼓勵,使學生在學習中養(yǎng)成不懼權威、不迷信書本的思維習慣,進而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
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之中,英語教材是其最為關鍵的組成部分。在教材之中,涉及許多知識的重難點,且涵蓋著各式各樣的人文元素、道德元素、學習技能等,值得對其認真探究。但是,在日常教學的過程中,許多英語教師更為強調英語詞匯、語法、句型的講授,而忽略教材中的其他元素,這使得學生只會按部就班地跟隨著教師的思路進行學習,缺少思考,無法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之中,教師需要注重挖掘出英語教材中的各類資源,發(fā)揮出英語教材的最大價值,引導學生參透英語教材,進行積極探索,并養(yǎng)成更為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學生的英語能力,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
例如,對于《Last Weekend》這一章節(jié)的英語教學,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深入研究教材的內容,并對其進行充分挖掘,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之中,逐步養(yǎng)成更為良好的思維習慣,并注重保護學生的想像力,讓學生可以圍繞著學習主題,展開充分的想象。教師可以說道:“What are you going to do last weekend and who are you going with?(大家上個周末去做了什么,和誰一起去呢?)”,部分學生會答道:“I went shopping with my mother in the supermarket last weekend and bought some daily necessities.(我上個周末和媽媽一起去超市購物,買了一些生活用品。)”,教師延伸教材內容,并設定交流主題,讓學生分享自己周末的生活。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提升學生的交流欲,讓學生發(fā)揮出個人的想像力,積極地參與到與英語交流之中,從而落實教學內容,并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任何教學,都必須要緊密聯(lián)系日常的生活。尤其是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對小學學生來說,這是一門全新的語言學習。在漢語環(huán)境的熏陶下,小學學生英語學習的困難度較高,且缺乏較為良好的英語思維能力。所以,在教學中,英語教師一定要將日常生活與知識點之間進行緊密聯(lián)系,讓小學學生能夠從自己更為熟悉的視角來看待英語,理解英語內容,并消化英語知識點。對于思維能力不足、認知水平有限的小學學生來說,基于生活角度,能夠將英語學習的難度降低,并達成學習的目標,從而拉近小學學生與英語之間的距離,逐步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2]。
例如,對于《In a nature park》這一章節(jié)的英語教學,文章的中心思想是自然公園,旨在通過學習,讓小學學生認知到環(huán)保的關鍵性,構建更為良好的環(huán)保觀念與意識,學會與大自然間和諧相處。英語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從垃圾分類的角度,與學生的日常生活間建立緊密聯(lián)系。這樣,學生就能夠更為輕松地進入到課文學習之中,降低理解難度,掌握閱讀目標。英語教師可以在課堂之中進行引導:“Do you think our city is clean?(大家認為我們的城市干凈嗎?)”,學生有的搖頭,有的點頭。搖頭的學生認為:“There is smoke,dust and garbage in the city.(城市之中有煙,有灰塵,還有垃圾。)”,之后,英語教師可以繼續(xù)提問:
“What should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我們應該做什么,才能夠讓城市保持干凈呢?)”,對此,學生的回答多種多樣,有的學生說道:“We need to plant more trees.(我們需要多植樹。)”,有的學生說道:“We need to clean the road.通過聯(lián)系實際生活,讓小學學生能夠逐漸產生環(huán)保觀念、意識,并學會保護城市環(huán)境,熱愛城市衛(wèi)生,引導學生用批判性思維去看待環(huán)保問題,幫助其塑造更為良好的思維品質,同時,還能夠滲透德育思想。
閱讀教學在小學階段的英語教學中是十分關鍵的一部分。英語教師在引導小學學生進行閱讀時,能夠讓學生學習到新的詞匯、句型、短語結構等,并掌握更多的寫作技巧。單純的閱讀教學,可能無法有效鞏固學生所學。以讀促寫,讀寫結合,能夠讓小學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之中,內化閱讀知識,將剛學到的知識點應用到作文之中,對知識點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教師還可以引導小學學生改寫閱讀材料,聯(lián)系過往的寫作經驗,開展英語寫作,讓其感受英語寫作與語文寫作的不同。此外,也可以結合小學學生的心理訴求,讓其在寫作的過程之中自由表達,宣泄自己的想法,擁有更為天馬行空的想象、思維。
例如,在引導小學學生閱讀“This Is My Day”這一閱讀材料以后,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This Is My Day”作為主題,開展寫作練習。在一天的時間中,由早至晚,記錄下自己的所有活動,引導學生參照時間結構進行寫作。在寫作的過程之中,學生不僅可以認知到寫作結構,還可以提升寫作的層次感,增強寫作能力。針對小學學生的寫作成果,教師可以定期開展點評,共享優(yōu)秀的作品,引導其他學生進行學習、借鑒,增強學生的思維意識、競爭意識,讓學生能夠更為積極地進行寫作,激發(fā)起其創(chuàng)作熱情。例如,某位學生寫道:“I am very happy today.I got up at seven in the morning and ran with my mother.After running,we went out for a walk with the dog.At twelve o’clock at noon,my parents and I went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but also to eat my favorite food and fruit salad.At five o’clock in the afternoon,my parents and I go home.At seven o’clock in the evening,I began to do my homework.After finishing m y h o m e w o r k,I w a t c h e d cartoons for an hour.That was the end of a wonderful day.(今天我很開心。早上七點起床,和媽媽一起跑步鍛煉。在跑步結束后,我們又帶著小狗出去遛彎。中午十二點,我和爸爸媽媽去看望爺爺奶奶,還吃到了我很喜歡的飯菜與水果沙拉。下午五點,我和爸爸媽媽回家。晚上七點,我開始寫作業(yè)。寫完作業(yè)以后,我還看了一個小時的動畫片。愉快的一天就這么結束了。)”該位學生的英文習作寫作思路清晰,且層次分明,不僅鞏固以往所學習的知識,還添加新的知識點,是十分有效的知識延伸。在優(yōu)秀案例的影響下,教師可以引導其他學生共同進行借鑒、學習,發(fā)揮出學生的寫作水平、能力,讓全部學生都能夠寫出更好的作文。
在小學英語課堂上,在面對同樣的問題時,每個學生想法往往很單一,但經過小組交流后,大家的想法就會變得完整、全面。同學們在專注傾聽別人的發(fā)言時,自己的思維也會變得活躍起來,這既有利于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嚴謹性。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My clothes》這一單元時,我根據今年的戶外研學活動,讓大家討論下一次出行的著裝。利用了課本中Let’s find out 中的圖片,讓孩子們先小組討論并涂上自己喜歡的顏色,最后用I want to wear…句型進行介紹。整個活動中孩子們非常積極,每個人都能說出自己想穿什么,出人意料的是,最后一小組匯報時自覺分為男女兩個部分,還分了兩種情況:天氣熱和涼快時分別穿什么衣服。這樣的活動,在鞏固英語知識的同時,小組的協(xié)作力也逐漸增強,組員也得到了鍛煉和成長。小組交流實際上也是學生思想交流的一種重要表現(xiàn)形式,有助于學生思維品質的提升。
小學生思維品質培養(yǎng)的目標已成為英語教學的共識,但要使教學活動能夠有效發(fā)展,學生的思維品質還要充分考慮以上幾點。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英語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英語學習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英語句子語法結構十分嚴謹,在小學英語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品質勢在必行,這對于學生以后的英語及其他學科的學習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思維品質的培養(yǎng)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教師在教學的時候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耐心、正確的引導,更需要學生積極地配合教師的教學,主動學習英語知識,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