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惠民
唐憲宗元和年間,連續(xù)三登科第的白居易官運高開,入翰林,做諫官,成為皇上近臣,可謂春風(fēng)得意。此時他渾身洋溢著奮發(fā)有為、蓬勃向上的氣息。在一次送別新樂府詩友李紳南下謀職時,面對嬌艷奔放的紅牡丹放歌寄情:
香勝燒蘭紅勝霞,
城中最數(shù)令公家。
人人散后君須看,
歸到江南無此花。
通過對激情怒放的紅牡丹之贊揚,寄語友人志存高遠,同時也一覽無余地泄盡自己兼濟天下、舍我其誰的超凡氣概。
后來謫居江州,官降司馬,身陷朝中顯臣成為偏遠貶官的斷巖式墜落,白居易內(nèi)心隨之發(fā)生了顛覆性劇變。那年冬日抵達江州,如同時值的天氣一般,眼前一片迷茫,苦悶、寂寞襲滿心頭。越年四月在一次百無聊賴的閑轉(zhuǎn)中,突兀發(fā)現(xiàn)此時的大林寺竟然會有鮮艷的桃花綻放,不禁為之一驚:
人間四月芳菲盡,
山寺桃花始盛開。
長恨春歸無覓處,
不知轉(zhuǎn)入此中來。
農(nóng)歷四月乃是百花凋零殆盡的時候,這里卻能見到含苞欲放的桃花。這道靚麗的景色,雖然會引起視覺上一些震撼和哲理上一些啟迪,但畢竟如同太倉一粟。這種稍縱即逝的感覺,很快就被現(xiàn)實的愁霧苦海,沖刷得蕩然無存。
及至入夏,江南秀美的山水完全撕去了面紗。放眼望去,群山碧透,湖水澄澈,更有北方從未見過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尤其是目之所及,那波瀾壯闊、漫無邊際的湖泊,完全讓人找不著北。更有那一簇簇一片片閃爍耀眼的白蓮花,葉綠如蘭,花白似雪,躍動閃耀,競比妖嬈,頓時教人心旌蕩漾!
此情此景,白居易焉能輕易放過?或注目凝視,或浮想聯(lián)翩,完全沉醉其間。在盡賞白蓮期間,他更迷戀于在東、西上林寺中徜徉,一邊與游人互動,一邊與寺中高僧、上人傾心而談。一連數(shù)天如此這般,他如獲至寶,終于撩開了這“人間仙子”“花中君子”的本來面目,揣摩到白蓮花的魔魅竟然如此神奇:
白日發(fā)光彩,
清飚散芳馨。
泄香銀囊破,
瀉露玉盤傾。
可不是么,日光下白蓮花流光溢彩,隨風(fēng)而來清香飄逸?;ǘ渚`放如同剖開了的香囊,夜間更是馨香撲鼻,而那碩大的荷葉,宛如露珠翻滾的玉盤。多么奇妙的情景,多么撼人心扉的時光!
一連數(shù)日,白居易白天賞蓮流連忘返,晚上浮想聯(lián)翩夜不能寐。這白蓮花,這小精靈,猶如一種揮之不去的幽靈,始終縈繞于他的腦海。過去在北方,白蓮花僅在幾處佛院中偶然見過,幾無感觸。倒是在東宮扶教太子期間,常見那里的白牡丹。只是因為憂于母喪和落魄賦閑的緣故,卻不時引起被冷落被拋棄的陣陣傷感:
白花冷澹無人愛,
亦占芳名道牡丹。
應(yīng)似東宮白贊善,
被人還喚作朝官。
面對這浩瀚的湖水隨波蕩漾的白蓮,內(nèi)心在深感震撼的同時卻泛起陣陣莫名的親近和憐愛。他姓“白”,本身就對白色極為敏感,有著一種天然的親近感、契合感。加之父親早亡,家道中落,自己無異于布衣入仕白手起家。而白蓮花這種質(zhì)樸無華、清新純正的貌相,甘于寂寞、樂觀自賞的品格,以及超凡脫俗、樂于奉獻的操守,不正是家訓(xùn)和先輩諄諄告誡自己的,清白做人、貞潔為節(jié)、勤勉奉世的縮影和化身嗎?不正是自己孜孜以求、追尋崇尚的偶像和矢志不渝的目標嗎?想到這里,白居易油然而生一種敬意和滿足:雖然貶居偏遠,但卻終于尋到了夢寐以求的最愛和寄托!真乃天自佑我!
打從愛上了白蓮,白居易宛若變了一個人似的。司馬本就是一個虛職,沒多少事兒,加之刺史崔能又是他的一個鐵粉,他的到來,刺史自然喜出望外,在各方面都為其提供了方便。此時的白居易一掃過去的萎靡與晦氣,滿面春風(fēng),渾身有著使不完的勁兒,盡情徜徉于廬山的重巒疊翠和湖水的漣漪綺麗之中。東、西二林寺到處留下了他的足跡,白蓮簇擁的渚頭隨處可見他癡迷的身影。
很快,他決意在此筑屋定居。經(jīng)過察究,擬在廬山北峰香爐峰與峰北的遺愛寺之間,“介峰寺間,其境勝絕”,“面峰腋寺,以作草堂”。越年春來,草堂落成,“三間兩柱,二室四牖”,倒也素樸。堂前有平地,中有平臺,臺南鑿方池,“環(huán)池多山竹野卉,池中生白蓮”,頓顯情趣橫生。連日來,白居易帶著孩童般的好奇和激情,親自栽培,精心侍弄,小小的菡萏終于露出了嫩嫩的尖尖角,繼而綻放出潔白的花瓣。目睹此狀,他情不自抑,久久沉浸于忘我的喜悅之中。自此,白居易拋卻世俗,靜居草堂,養(yǎng)魚植蓮,度暑越冬。時而呼朋喚友,撫琴吟詩,酒酣縱情,如同神仙一般。但見得:
淙淙三峽水,浩浩萬頃陂。未如新塘上,微風(fēng)動漣漪。
小萍加泛泛,初蒲正離離。紅鯉二三寸,白蓮八九枝。
繞水欲成徑,護堤方插籬。已被山中客,呼作白家池。
因其草堂經(jīng)常琴聲裊裊,詩韻依依,加之池中紅鯉白蓮格外養(yǎng)眼,景致萬千,這里遂成了詩友信友們縱情相聚、談詩論道的不二之選。因白蓮而聲名鵲起的“白家池”,便成了草堂的代名詞,也成為白居易須臾心神不離、以至余生魂牽夢繞的心中圣地。
數(shù)年后,白居易任杭州刺史。他心中竊喜萬分,不僅因為杭州乃人間天堂,更重要的是能看到江南的白蓮了。甫一抵達,讓他倍感驚喜的是,杭州這地方雨量充沛,氣候溫潤,眼前這白蓮更為碩大更為鮮活,遠過于廬山白蓮的嫵媚清凈。只是相較于西湖的浩瀚飄渺,稀稀疏疏的花枝顯得不成陣仗,沒有氣勢。于是,憑借在草堂的經(jīng)驗,白居易仔細琢磨親自動手精心培植,經(jīng)過多次嘗試終于獲得了成功。只見這白蓮葉茂花大,長勢穩(wěn)定,直立昂挺,清香撲鼻。不久,除了專辟的荷田,在新筑的西湖堤壩兩旁、在四周的湖邊渚頭,到處可見碧葉連天、花白如雪的盛景。“繞郭荷花三十里,拂城松樹一千株”,好不令人賞心悅目!
唐敬宗寶歷年間,53歲的白居易任蘇州刺史。眼前但見楊柳依依,遠處薄霧朦朦,雨后初霽,煙霞雨柳,好一派迷離的景色!白居易極想游覽聞名遐邇的虎丘以了夙愿,由于時值梅雨季節(jié),持續(xù)的降雨使得河水暴漲,道路阻塞,他們一行只好腳踩泥濘,過田間阡陌繞道而行。
眼前這尷尬的現(xiàn)狀,讓他決定以此為切入點開始工作,從城西與大運河相通的閶門,鑿河筑堤,直通虎丘,建設(shè)延綿七里的山塘街河。工程竣工后,白居易仍忘不了用自己心愛的白蓮、青葭,將街河及兩岸點綴美化。山塘街河為百姓提供了舟楫之便,也促成了經(jīng)濟繁榮,造就了宜居環(huán)境。
芰荷生欲遍,
桃李種仍新。
好住湖堤上,
長留一道春。
心中好不快哉!白居易本來就患有眼疾,后來又不慎從馬上墜落造成腳傷,無奈來到蘇州僅17個月就告假辭官了。在依依惜別中,他仍不忘帶上當?shù)刈约壕呐嘀驳陌咨徯缕返姆N子和木本。他要帶回長安、帶到洛陽,將其移植到北方,好與白蓮終身相伴,永遠記住這做人的清白底色,永遠不忘客居江南的美好時光!
回歸長安的白居易,依然受重用任秘書監(jiān)。這秘書監(jiān)乃是他初入仕所任校書郎那個機構(gòu)的主管,但歷經(jīng)歲月風(fēng)雨此時疾病纏身、心灰意冷的白居易,實在沒有心勁了。在公務(wù)之余,他把心思和興趣全放在白蓮的移植栽培上。很快京城白府池中,又添置了令人眼前一亮的景致。既有雪白的素芳怒放,又有含笑的荷角點頭迎客。一時間詩友親朋們趨之若鶩,去白府觀看白蓮花成為京城一景,他自己也成為將江浙白蓮帶回長安的第一人。
時光荏苒,白居易厭倦了官場生涯,不顧先后在朝中擔任要職,執(zhí)意要分司東都,以圖永久定居于洛陽。在洛陽,一邊在家中精心侍弄白蓮,一邊依靠當?shù)毓賳T和朋友的支持,開辟園林,廣為種植??吹较嗬^苗起花開的盛景,他樂不自禁:
白白芙蓉花,
本生吳江濆。
不與紅者雜,
色類自區(qū)分。
誰移爾至此,
姑蘇白使君。
在號稱牡丹王國的東都,生生推出一池池婀娜多姿的白蓮花,讓世人極為驚嘆,游覽白蓮湖已成為入洛人士的必選項,白居易也時常攜友流連于此。他看到有人游罷在樹蔭下歇息,安享池上的靜謐,“山僧對棋坐”,“時聞下子聲”;也看到調(diào)皮的孩童,經(jīng)不住美景的誘惑,“小娃撐小艇,偷采白蓮回”;還看到癡情尋芳的少婦,難掩風(fēng)情萬種,“逢郎欲語低頭笑,碧玉搔頭落水中”。目睹此狀,既為自己寄意白蓮的初心得以滿足而自慰,也為此舉造福世人而興奮和欣慰,禁不住深情而吟:
白藕新花照水開,
紅窗小舫信風(fēng)回。
誰教一片江南興,
逐我殷勤萬里來。
白蓮豐富了白居易的人生況味,也消磨了他的歲月年華。及至晚年,白居易愛蓮賞蓮心依舊,自感時日不多,卻懷舊思友情更切!每逢江南故友來訪,他都拉著友人、步履蹣跚地流連于蓮湖邊上,詢問江南有無新品種,關(guān)心朋友過得好不好,感慨人生苦短滄海桑田,絮絮叨叨中道不完人生的感喟和對昔日情誼的懷念與珍重:
江南故吏別來久,
今日池邊識我無。
不獨使君頭似雪,
華亭鶴死白蓮枯。
人之將老,其言也善,其情更真。白居易之于白蓮花,情所依、命相連、歌泣堪贊。詩人的這種如詩般的逸事趣談,如同那白蓮飄逸的清馨,歷久彌遠,香在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