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海貝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廣大的教育工作者們更加關注教育的人文性,重視學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在教育教學中更新教學觀念、創(chuàng)新教學形式、轉變教學方法。由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剛剛放下手中的故事書轉向具體科學知識的學習,在這一過程當中,大部分小學生難免不適應,從而產(chǎn)生了厭惡課堂、厭惡學習的心理。對于這一問題,在小學英語課堂之中開展繪本教學再合適不過。通過繪本教學實現(xiàn)了學生們從故事書向課本的過渡。但我們應當了解,繪本并不等同于故事書,它只是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上一種特殊新穎并且十分有效的教學形式,得到了廣大教師和學生們的喜愛。在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上,繪本教學作為一種生動有趣、靈活多樣的特殊的教育形式呈現(xiàn)在課堂上,可以使課堂內容更加豐富,為學生學習英語增添了更多的樂趣。
對繪本的選擇,是學生學習課文內容的重中之重。眾所周知,教材的編寫是以現(xiàn)階段學生學習的水平和認知能力為基礎的,也必須符合學生的成長周期。對于繪本的編寫也是如此,既不能使學生覺得繪本內容過于簡單,讓學生覺得毫無挑戰(zhàn),從而使學生們喪失了學習的激情;又不能揠苗助長,給予學生過大的挑戰(zhàn),讓學生在學習之中“壓力山大”。但在此過程中,更要注意的是,繪本編寫的內容要貼合小學生生活和學習的實際,不能天馬行空也不能過于深奧。[1]
例如,以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Unit4《My family》的教學為例,教材選用的繪本貼合學生的實際生活,在繪本中通過講故事的形式,創(chuàng)設了主人公向小伙伴們介紹家庭成員的特定情境,并在介紹每一位成員時配以圖畫,使得學生們能夠一目了然。即使在繪本中有不認識的單詞,學生通過圖畫的描繪也能夠猜出單詞的意思。此外,在閱讀繪本中增加了小學生對于“father”“mother”“brother”“sister”“grandpa”“grandma”等基礎單詞的掌握,通過卡通人物的介紹和英語歌曲的編寫,既使小學生的童真童趣得到了滿足,激發(fā)了學生在繪本中學習英語的熱情,又加深了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所學習單詞的印象。精心選用的繪本使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極大的激發(fā),它不僅可以使學生們在繪本閱讀中學習到相應的單詞、詞組、句法,增加學生在以后階段學習英語的知識儲備,更能利用學生對于繪本的喜愛,促使學生高效完成英語學習的任務。同樣的,在五年級上冊Unit 7《At weekends》的學習中,通過Mike 和Su Hai 的對話,我們可以了解到他們在周末都會做些什么?在學習中我們了解到,對于他們周末的安排,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學生也會做,這樣就會增加學生的共情性,同時,學生也能夠利用課文中的單詞、句子進行日常表達,增強了知識的實踐性。如繪本中的兩個主人公在周末都會陪伴自己的外祖父母,由于距離的限制,Mike 只能通過網(wǎng)絡與外祖父母聊天,而Su Hai可以利用周末的時間時常去拜訪外祖父母,并且可以與自己的兄弟一起放風箏。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學習,學生們可以掌握到“chat on the internet”“fly a kite”“go to the cinema”“have a picnic”等諸多詞組。這些詞組的掌握可以使學生們運用到實踐與寫作之中,這樣既增加了小學生的詞匯量,又能使他們在實踐和寫作之中夯實基礎,打下堅實的英語根基。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學習活動的主角。在課堂活動中,教師要積極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特別是對于學習語言類的課程,更要引導學生們多聽、多讀、多練習,這樣才能有效夯實基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快速的發(fā)展。繪本也叫做picture book,它將文字和圖畫都包含在內,精簡的文字和生動有趣的圖畫,既不失趣味性又增添了知識性,向小學生打開了學習英語的另一番天地。
例如五年級下冊Unit2《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介紹了學生采取什么方式上學,通過本節(jié)課,學生們復習了基礎單詞“bike”“bus”“plane”“ship”并增加了對新單詞“metro”“taxi”的學習。此外,當學生們能夠熟練地進行讀背時,教師應適當對單詞進行拓展。如,讓學生們掌握“on foot”“by metro”“a taxi driver”等詞組的含義與用法,并帶領同學們創(chuàng)設特定的情境將這些詞組運用其中,使學生們能夠更好地掌握相應的用法,能夠在之后的學習中運用自如。通過繪本中主人公對于家與學校之間方位的表述,學生們還能重點掌握方位介詞,如“near”“on”“in”等。除此之外,教師應該積極地引導學生們思考還有哪些方位介詞經(jīng)常會應用在我們的寫作之中?通過思考,我相信學生們會找出很多,例如,在后面的“behind”、在事物之前的“in frond of”、沿著…的“along”、在……內部的“inside”等常用的方位介詞。在新課程改革加速推進的背景下,教師應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承認學生的主體意識。因為在小學課堂中,學生們可能將教師視為“領導者”,這樣就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和學生主體地位的確立。小學英語教師在開展繪本閱讀教學中應找準自己的位置,在課堂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明確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教師還應開展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并積極動員每一位同學參加。在小學英語教育教學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在學生們掌握基本知識的情況下,開展題為“你的家位于學校的什么方位?通常你是采取什么方式上學的?”的小組合作活動,讓每一位同學都能夠積極地參與其中,在活動中讓學生多練、多想、多說。并在探究之中提出問題讓學生討論解決,要求學生熟讀課文解決不認識的單詞,將課文編成對話的形式,模擬具體的情境或者讓同學們分角色扮演繪本中出現(xiàn)的人物。為培養(yǎng)小學階段學生互幫互助、團結協(xié)作的優(yōu)良品德,教師可以在英語閱讀教學中讓表現(xiàn)較為優(yōu)異的學生負責長的對白,讓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負責短的對白,這樣的做法既有助于和諧、團結課堂氛圍的營造,也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英語繪本閱讀教學之中,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參與其中,增強學生口語表達能力。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教師多采用文字的形式對文章進行梳理,但是復雜的理論逐漸阻礙了學生們學習的興趣,使學生喪失了進行英語學習的熱情,也不利于小學階段的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全面可持續(xù)發(fā)展素質的培養(yǎng)。[2]在英語繪本教學中,圖畫的運用使教材變得生動有趣,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特點,能使學生在學和玩中愉悅地進行學習。這種形式也符合新形勢下寓教于樂的教學模式。
以譯林版五年級上冊Unit 3《Our animal friends》的教學為例,教材通過對小動物的外貌特征和行為特點的表述,引導學生們學習運用“arm”“foot”“l(fā)eg”“tail”等身體部位的形容詞、動詞、名詞等詞匯,并提醒同學們注意此類詞匯的單復數(shù)形式以及不定冠詞的正確運用。對于英語詞匯單復數(shù)形式的運用,需要注意的是,對于某些特殊形式的單詞,它的復數(shù)形式并不是簡單地在單詞末尾加s,而是要進行特殊的變形,例如在課文中出現(xiàn)的“foot”一詞,它的復數(shù)為“feet”,此類單詞在同學們學習的階段還會出現(xiàn)許多,需要同學們細細留心,認真積累。對于不定冠詞“a”“an”的正確使用,需要同學們掌握一定的技巧。在繪本中我們可以看到,圖中小朋友在介紹他最喜愛的動物時,單數(shù)形式的“body”“foot”“wing”使用的是不定冠詞“a”,而在描繪大猩猩的“arm”時,使用的限定詞是“an”。為什么用英語來描繪不同的身體部位,使用的不定代詞會不同呢?那什么時候用“a”,什么時候用“an”呢?這些問題都困擾著學生。在繪本中,學生通過閱讀發(fā)現(xiàn)了這些差異,激發(fā)了學生學習探究的興趣,此時,教師再進行知識的講解往往事半功倍。此外,在繪本中,我們還應注意到“has”“have”的用法,在繪本中我們發(fā)現(xiàn),小朋友們在介紹我最喜歡的動物時,使用第一人稱“I”,所對應使用的是“have”,如“I have two animal friends.”通過之前的學習我們能夠認識到“has”運用于第三人稱,“have”運用于第一第二人稱,這是對于之前學過知識的有效復習,也使學生們了解到在英語學習中對些許細微之處也要格外注意。眾所周知,課文的重難點問題需要重點的講解,這也是學習新內容的精華所在。在繪本之中,圍繞“我們的動物朋友”反復出現(xiàn)了“I have animal friends.”“They are….”“They can….”“They have….”等句型,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們反復地朗讀文章并掌握此類句型的用法。為了熟練地掌握句型,教師可以帶領同學們進行句式的仿寫。如學生在進行人物、事物的寫作時都能利用此類靈活多樣的句型結構進行變換。在繪本教學中,通過貼近小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具體情境的設定,使學生們在閱讀時仿佛置身其中,知識也變得生動有趣。對于課堂上的重難點問題學生們也會以極大的熱情來對待,這使得學生學習效率大大提升,使學生在愉悅的課堂氛圍中完成了學習任務。
在學習之中,如果將英語與漢語兩種語言相對照,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許多的不同,這不僅表現(xiàn)在兩種語言的詞匯、句法、結構的差異,也表現(xiàn)為兩國之間文化的不同。而在當前的教學之中,教師缺乏對外國語言文化環(huán)境的解讀,這也導致了學生們在學習時會產(chǎn)生疑問。學生對于文化背景知識的欠缺,會使他們認為英語這門課程只需要對單詞和句型死記硬背,而不需要了解其他方面的知識。這種片面的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在小學英語教學之中,面對心智和認知思維還不成熟的小朋友,可以嘗試運用繪本材料的形式,激發(fā)學生們上課的激情,使教學互動任務順利完成。
例如,中外文化差異表現(xiàn)在問候用語上的不同,中國人在見面時會很熱情地問對方“你去哪里呀?”“你吃飯了嗎?”,而西方國家的人通常不會這么問,他們認為這些屬于個人隱私,所以他們在打招呼時會說“hello”“It is a lovely day today”和諸如早上好、午安、晚安之類的問候語。同樣的情況也表現(xiàn)在中國人和西方人在面對別人夸贊時的不同態(tài)度,中國人會極力謙虛,而外國人會欣然接受。當你去中國人家庭做客,夸贊主人家的飯菜真好吃時,通常主人家就會說:“哪里,哪里,做得一點也不好?!边@時外國人就會一頭霧水,明明做的飯菜很好吃呀,為什么要說不好吃,但是通過了解中國人的文化就會明白,謙虛謹慎是中國人的傳統(tǒng),對于別人的夸贊往往是推辭的。但是當西方人面對此類情況時,從來就不會過分謙虛,他們通常會對夸贊者表達感謝,這與西方人的一種自強自信的性格特點有關。通過學習西方的語言文化特點,學生們就會讀懂這些“潛臺詞”,在進行英語繪本閱讀時就會理解得更加透徹,也能與在中國環(huán)境下的風俗習慣相區(qū)分,同時也會增強對于文化知識的學習興趣。
綜上所述,繪本中豐富有趣的故事情節(jié)和鮮明的形象特征,使學生在進行小學英語學習時興趣高漲,盡情地遨游在知識的海洋里。同樣的,教師在進行教學時,應該借助教材巧妙運用繪本,調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和參與拓展活動的積極性;在教學活動中,標注重難點知識,避免使用時的隨意性和盲目性;更要帶領學生適當了解中外文化背景差異,增加學生課外知識的掌握,拓寬學生們的眼界,使學生們在學習繪本時如魚得水。